
下潭國小
除了購買低碳商品,個人減碳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改變生活習慣。交通運輸是個人碳
排放量的主要來源,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當然比開車好,騎單車的碳排放量更是零。
非得開車不可,有幾個減碳訣竅可以掌握。若在高速公路開車,維持時速九十公里,
比時速一百二十公里更環保。根據台大機械系教授鄭榮和的計算,不管什麼車,時速一百
二十公里的耗油量,是九十公里時速的二.三倍。以台北到台中為例,同一輛車時速維持
在一百二十公里,會比時速九十公里多消耗將近二.二公升,相當於六十六元,等於省下
一.五張的收費站回數票,而兩者的時間相差不過二十多分鐘。
在市區開車,則要切記,熄火再發動,比讓汽車惰轉(車子停在原地,引擎維持轉動
狀態)來得更省油。大多數開車族的刻板印象是,車輛在發動時用油較多,因此熄火再開
反而耗油。不過,依照環保署引用聯合國的資料,車輛惰轉十秒鐘所耗費燃油,已大於啟
動瞬間的耗油量。當然,只要停車超過十秒就熄火再發動,有些說不過去,畢竟頻繁啟動
對電瓶、發電機與馬達的壽命有負面效果,因此,不妨參考美國西雅圖要求駕駛人惰轉三
十秒就該熄火的規定;事實上,在台北市等紅燈,大多都超過這個時間。
根據台大先進動力研究中心的實驗結果,如果每天能減少惰轉十分鐘,一年下來,可
以減少用油五十七公升,省下約兩千多元,而減少的碳排放量,等同少了一趟從台北開車
到嘉義的污染量。
吃白肉比吃紅肉更抗暖化!
再移到餐桌上來看,素食,當然是餐盤裡減碳的最高標準。不過,飲食習慣畢竟不是
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若要吃肉,吃白肉肯定比吃紅肉來得抗暖化,吃豬肉又比吃牛肉再
好些。因為每公斤牛肉平均會消耗約十一公斤穀物,遠高於豬肉的八公斤與雞肉的三公斤。
此外,我們吃的牛肉,至少得畜養三個月,雞肉則只需三十八天就能賣出。
牛肉早被視為高污染食品,還與牛的生理結構有關。牛有四個胃,因此有特殊的反芻
舉動,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甲烷,這是一種比二氧化碳還強二十三倍的溫室氣體。統
計數據顯示,每頭牛平均一年排放四噸的二氧化碳,幾乎是歐洲每輛車一年排放量的一.
五倍。
筆記型電腦比桌上型省電!
減碳,除了從開車、三餐下手外,辦公室也是很能著力之處。上班族每天至少花六小
時在電腦前,如果使用筆記型電腦,會比用桌上電腦省電,前者的耗電量只有後者的十分
之一;選擇較小尺寸的液晶螢幕也較省電,24 吋液晶螢幕的耗電量,足足是 15 吋螢幕的
七倍。暫時離座時,把電腦轉為待命狀態,可省下約 90%的用電;採用休眠功能,甚至能
省下超過 95%的用電。
好不容易加完班,當你拖著疲憊的身軀要回家時,在按下電梯按鈕前,先告訴你一個
數據。根據台達電機電工程師的實測發現,一個人搭電梯下樓的耗電量,竟然比一個人搭
電梯上樓高出 107 倍。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電梯箱外,裝有一套外形像個鉛垂的對重系統,它比無人的電梯
箱來得重,當電梯箱加計乘客的重量太輕時,對重系統就會發揮作用,以維持電梯的平衡。
一個人搭電梯上樓時,靠著滾輪與對重系統本身重力,就能將電梯箱升上去,不需花太多
電;相反的,只有一個人下電梯時,因為電梯箱本身不夠重,要先用馬達將對重系統拉起,
才能讓電梯順利降下,當然會耗用較多的電。換言之,如果能呼朋引伴一起搭電梯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