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期專題任務-輕鬆看懂『節氣』
<初階題>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相關問題 :
要認識「節氣」,我們得先認識幕後的大 BOSS----「太陽」。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不過如果從地球的角度看太陽,就彷彿是太陽在黃道上繞地球走了一圈。「黃道」並不是像馬路、鐵路這種真正
的軌道,而是太陽在天空中行走的虛擬道路。
中國古代的天算家,把黃道劃分成 24 等分,定出一年共有 24 個節氣,如下圖。小朋友可以算算看,黃道一圈若像圓周一樣有 360 度,等於在
黃道上每 15 度定一個節氣。這樣一來,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有 6個節氣
24 節氣都有不同的名稱,以春夏秋冬來劃分,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的長短。從 24 節氣的名稱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它對農民從事
耕作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在歷經了幾千年以後,仍然深受農民重視。
二十四節氣
(圖片來源:http://www.hko.gov.hk/cis/statistic/24_solar_term_c.htm)

<進階題>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相關問題 :
下表為節氣的日期和涵義。
「陰曆」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曆」,「陽曆」就是「國曆」。

(表格來源: http://www.bud.org.tw/Ma/Ma17.htm)
看完上表,小朋友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節氣的陽曆日期不是固定某一天呢?就像「立春」是 2月4日或 2月5日,真不好記。
這是因為一年有 365.24 天,每一節氣「大約」是 15 天,不是「恰好」15 天,所以會有一兩天的落差。不只小朋友覺得難記,農人耕作需要參
考節氣,也不容易記,所以有人用編歌謠的方式記住它,更編入「農民曆」裡,列出每一節氣的日期,以及栽種的農作物及當令的漁撈。

「節氣」歷史悠久,是老祖宗長期觀察自然變化,流傳下來的生活智慧。臺灣的緯度比較低,有些節氣不完全適合臺灣,節氣日期有時會早到
或晚到;加上近年氣候的變化,也讓人覺得「節氣」不夠準。因此有些專家學者重新以臺灣的氣候為依據,賦予「節氣」新生命,這也代表著「節
氣」這個古老的議題,將會日新又新,持續影響我們的生活。
1, 查一查節氣總表,白天比晚上長的節氣有哪些?
答: 清明、榖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
2, (a)一年最熱的時節是哪個節氣? 答:大暑 (b)大約是陽曆幾月幾日? 答:7 月22 或23 日
(c)一年最冷的時節是哪個節氣? 答:大寒 (d)大約是陽曆幾月幾日? 答: 1月20 或21 日

3, 為什麼節氣不是固定某一個日期?
答:這是因為一年有 365.24 天,每一節氣「大約」是 15 天,不是「恰好」15 天,所以會有一兩天的落差。
4, 閱讀上面的 2018 年一月的農民曆,「小寒」下面列出「蔬菜有益」的農作物名稱,有什麼意義?
(a) 小寒時,只能吃這幾種蔬菜
(b) 小寒時,只有這幾種蔬菜能才能種得活
(c) 小寒時,不要吃這幾種蔬菜
(d) 小寒時,適合播種這幾種蔬菜
5, 有些節氣為什麼在臺灣不夠「準」?
答: (參考) 節氣來源主要是以大陸黃河流域地區, 台灣位於亞熱帶,所以不夠「準」。
6, 讀完本文,你認為「節氣」有什麼意義?
答: (參考) 四季天氣情況有規律的變化、氣候對農民的重要、農民生活的體驗、古人觀測身邊動植物的成長、古人對“天”追問的智慧…
各校參與人數統計

本月份參與校數共計 57 校,人數共計 1778 人。
*各校若需要參與學生作答情形,請來電(02)2303-3555#106 /或e-mail: reading.tp.edu.tw@gmail.com 國語實小專案教師 劉老師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