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
頁 101年學測
共 15 頁 社會考科
- 7 -
27. 歷史上某一時期,甲乙雙方舉行效忠儀式:甲方向乙方保證,願以自由人身分,
終身服事乙方,絕不脫離乙方保護,如有違背,願以金錢賠償;乙方則保證,
宣誓之後,將終身保護甲方。這個效忠儀式最可能在何時何處舉行?
(A)八世紀前期君士坦丁堡的皇宮 (B)十二世紀中期法國北部的莊園
(C)十六世紀後期英國南部的城堡 (D)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南部的棉田
28. 媒體報導:「波蘭國會於本月中通過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案,
波蘭預定在三月間與捷克及匈牙利同時成為北約新會員。」這則報導出現的時
代背景為何?
(A)二戰結束時,美蘇兩國在東歐對峙,美國拉攏波、捷等國加入北約
(B)韓戰結束後,法國欲擴大在歐洲勢力,企圖說服東歐各國加入北約
(C)越戰爆發時,西歐欲打擊華沙公約組織,勸說波、捷等國加入北約
(D)蘇聯解體後,東歐向西方靠攏,波、捷、匈牙利等國家欲加入北約
29. 一位作家呼籲:希望作家不要身處危難,卻仍然成天做著新式或舊式的鴛鴦蝴
蝶夢。我們要關心現實,寫我們的現實,主要一點便是反買辦、反崇洋媚外、
反分裂的地方主義。這段話反映哪個時期臺灣的文學思潮?
(A)1950年代的反共文學 (B)1960年代的現代文學
(C)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 (D)1980年代的浪漫文學
30. 某個帝國,在十一世紀初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十四世紀以後,境內諸侯紛紛
追求自身利益,互相攻伐,國勢漸衰。十七世紀,又因宗教問題,造成內部分
裂。十九世紀初,帝國甚至遭拿破崙解散。這個帝國是指:
(A)俄羅斯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神聖羅馬帝國 (D)鄂圖曼帝國
31. 十六世紀起,歐亞間的海上貿易興起,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前來亞洲經商。歐洲
某國王室出資組成船隊,前往印度與東亞地區貿易。國王為反制抗議教派,避
免其擴張,還願與教廷合作,免費將傳教士送往商船所到之處傳教。這位國王
是:
(A)西班牙國王菲利普 (B)英格蘭王伊莉莎白
(C)俄國皇帝彼得大帝 (D)瑞典國王古斯塔夫
32. 一篇論文裡的關鍵詞有:中日關係、山東問題、胡適、巴黎和會。這篇論文討
論的主題最可能是:
(A)庚子拳亂 (B)五四運動 (C)瀋陽事變 (D)七七事變
33. 一位商人自述:家中原本頗有積蓄,曾經擁有一家運輸公司。後因為投資股票,
一夜之間,家財全部化為烏有。他為了養家活口,只得到碼頭當搬運工,但工
作並不固定,收入有限。許多朋友則因無法繳付房貸,住家遭銀行查封,只得
跟許多人一起在公園搭帳棚,領失業救濟金,不相信政府能解決他們的困境。
這種情形最可能是:
(A)1800年拿破崙戰爭後的巴黎 (B)1918年第一次大戰後的倫敦
(C)1932年經濟蕭條時期的紐約 (D)1950年第二次大戰後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