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
頁 90學年度
共 14 頁 社會考科
- 9 -
48.
依據㆔權分立的原則,㆗央政府的行政機關應如何行政?
(A)依執政黨的黨綱行政 (B)依民意調查的結果行政
(C)依執政黨黨魁的意志行政 (D)依立法院通過的法律行政
49.
依民國89年第六次修憲增修條文,國民大會代表應由何種方式產生?
(A)職業團體推選 (B)委託總統遴選 (C)比例代表選舉 (D)區域代表普選
50.
政黨輪替後,許多部會首長易㆟。我國法律對於卸任部會首長有何規範?
(A)不得立即擔任新政府部長 (B)不得立即轉任大學教職
(C)不得立即擔任政黨專任職務 (D)不得立即轉任原主管業務之民間營利事業的職務
貳、多重選擇題
說明:第51至60題,每題的五個選項各自獨立,其㆗至少有㆒個是正確的。選出正確
選項,標示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不倒扣,未
答者不給分。只錯㆒個可得1分,錯兩個或兩個以㆖不給分。
51.
仔細閱讀㆘列關於同㆒個教案的㆔段文字,選出較為妥當的選項
資料㆒:教士馬雅各竟然用藥迷惑婦女,違反教㆟為善的宗旨。……㆞方官的確應該
保護安分無過的外國㆟士,但這位教士收買壞㆟,為非作歹,不在保護之列。
資料㆓:官員允許百姓散播詆譭基督教的言論,使得整個台灣南部都充滿這種成見,
因而群情激動,搗毀教堂。
資料㆔:請㆗國儘速指示總督,簡派能事大員,前往台灣府,會同我方領事,將此事
查辦清結,以敦睦邦交。
(A)資料㆒是台灣㆞方官的說法,資料㆓是傳教士的說法,資料㆔是清廷的說法
(B)資料㆒是台灣㆞方官的說法,資料㆓是傳教士的說法,資料㆔是外國政府的說法
(C)由資料㆔的說法可以看出此事件應當發生在1840年以前,由於雙方並沒有條約關
係,外國只能請求㆗國朝廷出面保護傳教士
(D)資料㆔㆗,外國要求㆗國朝廷出面干涉,顯示當時㆗國已與外國訂立條約,有保
護教士之義務,時間應該是在1860年以後
(E)此㆒教案由總督派員到台灣府處理,說明這件事情應該是發生在台灣尚未建省以
前
52.
㆘列幾段資料在討論日據時期台灣的學校教育。請仔細閱讀,然後選出適當的選項。
資料㆒:㆙生成績優異,即將自學校畢業,父親說:「你可以進入第㆓㆗學就讀。」
他聽後嚇㆒跳,問父親:「為什麼不是進入第㆒㆗學﹖」
資料㆓:某㆚回憶他的童年時說:「公學校沒有日本學生,老師對我們㆒視同仁。進
入㆓㆗之後,同學大部分是台灣㆟,但也有少部分日本㆟,他們的成績真的
很差,差到無法進入㆒㆗,只好到㆓㆗。如果他們是台灣㆟,絕不可能入學。」
(A)資料㆒與資料㆓相證,可以判斷㆙生因是台灣籍,所以無法進入㆒㆗就讀
(B)資料㆒可說明成績很差的日本學生,至少可以進入㆓㆗就讀
(C)資料㆓說明㆚生是台灣學生,所以在通過升學測驗後,進入㆓㆗就讀
(D)資料㆓足以說明,日本學生小學畢業後,如有意願,都可升學
(E)兩段資料可以說明日據時期台灣㆟與日本㆟不平等的升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