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勝利國小106學年度數學期末評量卷

pdf
127.2 KB
3 頁
Custom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附件二:
臺南市勝利國小三級 106 年度第一學期數學學習領域期末評量卷
命題內容認知歷程向度
※教材來源:翰林版數學第五冊
題型
解析
能力指標
認知歷
程向度
教材
單元
是非題
1
能認識毫升單位的意義
3-n-15 能認識容量單位「公
升」「毫公升」(簡稱「毫升」)
測、估測與計算。
1
2
能認識分數的意義。
3-n-11能在具體情境中
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
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
1
3
能瞭解角的大小與角的
兩邊長度無關。
3-n-17 能認識角並比較角
的大小。
1
4
理解圓規畫圓與半直徑
的關係。
3-s-03 能使用圓規畫圓
識圓的「圓心」「圓周」「半
徑」與「直徑」
1
5
能認識圓的構造。
3-s-03 能使用圓規畫圓
識圓的「圓心」「圓周」「半
徑」與「直徑」
1
選擇題
1
能利用「大約」的語詞來
敘述估算的結果。
3-n-10 能做簡單的三位數
加減估算。
1
2
能利用除法判別是否整
除。
3-n-05
運用÷=做橫式記錄(包
括有餘數的情況)並解決生
活中的問題。
1
3
能瞭解除數和餘數的關
係。
3-n-05
運用÷=做橫式記錄(包
括有餘數的情況)並解決生
活中的問題。
1
4
能建立分數(<=1)的
數詞序列。
3-n-11能在具體情境中
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
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
1
5
能認識平分的意義。
3-n-11能在具體情境中
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
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
1
填充題
1
能將幾公升幾毫升換成
3-n-15 能認識容量單位「公
2
幾毫升。
升」「毫公升」(簡稱「毫
升」)及其關係並做相關的
實測、估測與計算。
2
能利用「大約」的語詞來
敘述估算的結果。
3-n-10 能做簡單的三位數
加減估算。
2
3
練習乘、除互逆。
3-a-01 能理解乘除互逆
運用於驗算及解題歐
2
4
能知道半徑的 2倍是
徑。
3-s-03能使用圓規畫圓
識圓的「圓心」「圓周」
「半徑」與「直徑」。
2
5
能認識分數及分數的意
義。
3-n-11能在具體情境中
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
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
2
6
認識離散量情境的分數
及其意義。
3-n-11能在具體情境中
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
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
2
7
能在離散量情境下進行
分數比較。
3-n-11能在具體情境中
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
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
2
8
能在連續量情境下進行
分數比較。
3-n-11能在具體情境中
步認識分數並解決同分母
分數的比較與加減問題。
2
9
練習公升與毫升的換
算,解決容量的比較問
題。
3-n-15 能認識容量單位「公
升」「毫公升」(簡稱「毫
升」)及其關係並做相關的
實測、估測與計算。
2
10
能做直角和一般角的大
小比較叫。
3-n-17 能認識角並比較角
的大小。
2
11
能用圓規比較兩線段的
長度。
3-s-03 能使用圓規畫圓
識圓的「圓心」「圓周」
「半徑」與「直徑」。
2
畫畫看
1
能用圓規畫出指定直徑
的圓。
3-s-03 能使用圓規畫圓
識圓的「圓心」「圓周」
「半徑」與「直徑」。
2
計算題
1
能利用加減互逆及分析
線段圖求出算式中括號
的值。
3-n-03 能用並式記錄加減
兩步驟的問題。
2
2
能利用加減互逆及分析
線段圖求出算式中括號
的值。
3-n-03 能用並式記錄加減
兩步驟的問題。
2
3
能熟練容量的換計算。
3-n-15 能認識容量單位「公
升」「毫公升」(簡稱「毫升」)
2
測、估測與計算。
4
能熟練二位數除以一位數
的直式計算。
3-n-06 能熟練三位數除以
一位數的直式計算。
2
5
能熟練二位數除以一位數
的直式計算。
3-n-06 能熟練三位數除以
一位數的直式計算。
2
應用題
1
能利用「大約」的語詞來
敘述估算的結果。
3-n-03 能用並式記錄加減
兩步驟的問題。
3
2
能利用「大約」的語詞來
敘述估算的結果。
3-n-03 能用並式記錄加減
兩步驟的問題。
3
3
能進行以毫升為單位的
加、減法計算。
3-n-15 能認識容量單位「公
升」「毫公升」(簡稱「毫升」)
測、估測與計算。
3
4
能用除法算式記錄解決
有餘數的包含除問題。
3-n-05
運用÷=做橫式記錄(包
括有餘數的情況)並解決生
活中的問題。
3
5
能用除法解決無條件進
位類型的包含除問題。
3-n-05 能理解除法的意
運用÷=做橫式記錄(包
括有餘數的情況),並解決
生活中的問題。
3
6
能比較兩圓的大小。
3-s-03 能使用圓規畫圓
識圓的「圓心」「圓周」
「半徑」與「直徑」。
3
Ps、認知歷程向度:1認知 2了解 3應用 4分析 5評鑑 6創作
或:1認知 2了解 3應用 4批判性思考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