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能力測驗(111 學年度起適用)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參考試卷 試題解析

pdf
660.51 KB
14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學科能力測驗(111 學年度起適用)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參考試卷
試題解析
試題題號:卷一第一題(被遺忘權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用意:在網路搜尋資料極為普遍的時代,個人權益受損或資訊錯誤,都可能帶給當事
者長遠的傷害。在世界各地,已經有無數此類案例。考生可藉由此題了解歐盟
提出「被遺忘權」的內容與用意,思辨「被遺忘權」正反雙方的理由,同時思
考網路資安的相關問題。
參考答案:問題(一)
在網路上搜尋,若出現損及個人權益或錯誤的資訊,則資料主體(個人)有權
向網路營運商要求刪除該網頁的連結,避免搜尋結果持續被引用。
(因為有些原始報導不能更易,「被遺忘權」重視的是刪除或移除網頁連結,
若文字中沒有提到移除的是「網頁連結」,至多只給 2分)
問題(二)
1. 考生可以站在贊成或反對的立場,但應清楚表達立場。
2. 贊成「被遺忘權」施行的考生,可就網路上不利資訊對個人造成的困擾加以
發揮,舉相關實例加以印證,以說明「被遺忘權」施行的必要。
3. 反對「被遺忘權」施行的考生,可就公眾的知情權,以及對言論自由、新聞
自由等各種面向,所產生的衝擊加以發揮。
評分原則:問題(一)
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能確切掌握「被遺忘權」的意義針對性內容完整。
A
4-3
能大致掌握「被遺忘權」的意義,內容不夠完整。
B
2
解讀錯誤,敘述混亂。
C
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2
問題(二)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清楚表達立場,言之有物,論述深刻,文辭洗練,
且具思辨深度。
A
A+
21-19
能清楚表達立場,條理分明,論述清晰,文辭暢達。
A
18-15
能清楚表達立場,論述合理,文辭得宜。
B
B+
14-12
立場表達模糊,論述尚稱合理,文辭平順。
B
11-8
論述空泛,文辭欠通順。
C
C+
7-5
論述雜亂,文句不通。
C
4-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問題(一)未提及移除的是「網頁連結」,至多 B2分)。
2. 問題(二)未明確表達贊成或反對立場但有隱含指向者至多 B+14 分)
3. 問題(二)另立題目,但能扣緊題旨,至多 B+14 分)。
4. 未在第一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5.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3
試題題號:卷一第二題(炙艾圖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題幹為一幅宋代畫家李唐的〈炙艾圖〉,圖中描繪古代農村行腳郎中幫人治病
的情形。觀察力、想像力、敘事力,是人類不可忽視的寶貴能力。本題用意是
期盼學生看圖寫作,能仔細觀察圖中人物,發揮情境想像,編寫一則細膩生動
的故事。
評分原則:
作答情形
級分
分數
能靈活運用題幹材料,針對圖中人物姿態,發揮情
境想像,編寫故事,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完備
具足,結構嚴謹,文辭靈動。
A+
25-22
能根據題幹材料適度發揮,針對圖中人物姿態,編
寫故事,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皆能兼顧,結構
穩妥,文辭暢順。
A
21-18
能根據題幹內容,描寫圖中人物姿態,雖無法完整
包含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但已具故事輪廓,
文辭得宜。
B+
17-14
僅能泛論圖中人物大致樣態,角色、對白、情節多
有缺漏,但尚有鋪陳,文辭平淺。
B
13-10
雖能觸及圖中情境,但敘寫不具體,不成故事,或
偏離焦點,結構鬆散,文辭欠通順。
C+
9-6
無法掌握題旨,文辭拙劣。
C
5-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即使想像奇特文辭順暢但若缺乏題幹所要求的角色對白情節三要素,
至多 B+(17 分)。
2. 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 B+(17 分)。
3. 未在第二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4.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4
試題題號:卷二第一題(漫畫解讀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用意:本題引用漫畫材料,旨在評量學生能否解讀圖像文本,要求考生說明其中可能
寓意,並加以反思及評論。
參考答案:解讀寓意舉例:
這幅漫畫中有兩個人,其中一人正準備踢背對著他的人。然而,兩人所站的位
置,原本已取得平衡,若其中一人失足,另一個人也會跟著掉落。這幅漫畫是
提醒我們,人與人應該互相合作,至少不要互相陷害,損人不利己。
評分原則: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深入解讀漫畫寓意,訂題獨到,闡述深刻,深具反
思,結構嚴謹,文辭洗練。
A
A+
25-22
能適切解讀漫畫寓意,自訂題目與所解讀的寓意密
合,內容充實,結構穩妥,文辭順暢。
A
21-18
能解讀漫畫寓意,闡述個人看法,結構適當,文辭得
宜。
B
B+
17-14
能大致解讀漫畫寓意,說明個人看法,結構尚可,文
辭平順。
B
13-10
解讀漫畫不具體,闡述看法偏離焦點,結構鬆散,文
辭欠通順。
C
C+
9-6
無法掌握題旨,闡述不當,文辭拙劣。
C
5-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未訂定題目者,至多 B+17 分)。
2. 未在第一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3.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5
試題題號:卷二第二題(金盒子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第一小題旨在檢驗學生是否理解琦君文章,理解同樣是哭,文本中的「我」與
「弟弟」的原因是不同的,並可寫出具體內容。第二小題旨在瞭解學生對文章
取材構思的方向、睹物思情的書寫技巧的掌握能力,希望學生閱讀此篇作品之
後,能舉一反三,連結切身經驗,妥善運用此能力以進行書寫。
參考答案:問題(一)
弟弟不瞭解金盒子對作者的意義,僅視它為玩物,甚至因而被作者打了,所以
他的哭是因為委屈,基於情緒,認為作者小氣!
作者的哭是基於情感,因為金盒子包含了兒時與哥哥一起收集香煙片,一起玩
大兵的珍貴回憶;是哥哥對她的情感以及她對哥哥的思念的唯一寄託物品,也
是逝去的哥哥留給作者唯一值得紀念的寶物。
評分原則:問題(一)
作答情形
級分
分數
能同時充分寫出「我」與「弟弟」哭的原因,解讀
確當深刻。
A+
7
能同時充分寫出「我」與「弟弟」哭的原因,解讀
適切。
A
6
能同時寫出「我」與「弟弟」哭的原因,其中一方
解讀適切,另一方尚可。
B+
5
僅能寫出「我」或「弟弟」哭的原因,解讀大致合
宜,或部分有誤。
B
4
未能具體說明「我」或「弟弟」哭的原因,解讀不
切情理。
C+
3
無法掌握題旨,解讀紊亂。
C
2-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6
問題(二)
作答情形
級分
分數
能生動描寫所選擇物件,並深刻敘述其背後的故
事,情意動人,文辭優美。
A+
18-16
能具體描寫所選擇物件,並敘述其背後的故事,情
意傳達適切,文辭順暢。
A
15-13
能完整描寫所選擇物件背後的故事,情意傳達清
楚,文辭平順。
B+
12-10
能大致描寫所選擇物件背後的故事,情感傳達尚合
情理;或僅述故事,或僅表情感,文辭尚可。
B
9-7
故事或情感敘寫不具體,或偏離焦點,結構鬆散,
文辭欠通順。
C+
6-4
無法掌握題旨,文辭拙劣。
C
3-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問題(一)即使內容具體、文辭通暢優美,但文長超過 8行者,酌扣 1分。
2. 問題(一)內容、文字均佳,但僅寫出其中一方哭的原因或文未終篇者,至
B+(5分)。
3. 問題(二)未能依照題幹敘述以所選物件作為題目者(未訂題目),酌扣 2
分。
4. 問題(二)文未終篇或選取的物件不只一項者,至多 B+(12 分)。
5. 未在第二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6.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7
試題題號:卷三第一題(低頭與被低頭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用意:本文改寫自 Jamie Ducharme 《時代》雜誌中對《你快樂所以你成功》一書
的評述。在 3C 產品盛行的時代,各種科技與通訊產品帶來無比便利,卻也形
成新的行為文化和社會問題。本題用意有二其一,希望以手機的使用為例,
透過一些專家的研究發現,讓學生們認識「低頭」的壞處,從而反思自己如何
可以建立較好的使用習慣,避免造成負面影響,錯失生命豐富的現場與啟示。
其二,提醒學生嘗試理解身邊的低頭族,或者藉此反思自己與他人既往的面對
面互動是否具有品質。
參考答案:問題(一)
如歸納為(觀念符合即可,文字無須相同):
1. 干擾現場感知及其後續影響。
2. 影響人際關係。
3. 影響心理需求。
4. 傷害個人形象。
或歸納為:
1. 嚴重干擾了現場感知、現場經歷;錯過許多讓人生豐富的時刻,及其後續的
重要影響。
2. 減損了面對面互動的意義;使被你忽略的人感覺被排擠;影響親密關係。
3. 危害人類心理的四個基本需求——歸屬感、自尊、意義的存在感及控制力。
4. 滑手機常會被視為不禮貌、缺乏參與感,或不擅社交、談話等。
附註:籠統泛舉,至多 2分。
評分原則:問題(一)
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能歸納出 3類低頭的負面影響概括準確內容清晰
A
4-3
能正確歸納出 2類低頭的負面影響或籠統泛舉 34
項以上。
B
2
能正確歸納出 1類低頭的負面影響或籠統泛舉 12
項。
C
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8
問題(二)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就「低頭與被低頭」兩方面,闡明個人經驗(/
負面皆可)與對策言之有物論述深刻文辭洗練,
且具思辨深度。
A
A+
21-19
能就「低頭與被低頭」兩方面,闡明個人經驗(/
負面皆可)與對策條理分明論述清晰文辭暢達。
A
18-15
能闡述個人相關經驗(正/負面皆可)與對策論述合
理、文辭得宜。
B
B+
14-12
能大致說明個人相關經驗(正/負面皆可)但對策擬
定不明確,論述尚稱合理,文辭平順。
B
11-8
未能把握題旨,論述空泛,文辭欠通順。
C
C+
7-5
論述雜亂,文句不通。
C
4-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問題(二)另立題目,但能扣緊題旨,至多 B+14 分)。
2. 未在第一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3.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9
試題題號:卷三第二題(籠中鳥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青少年成長過程,由於家庭的期許與要求,有時會與親人形成一種緊張關係,
甚至想要逃離家人的掌控。這樣的議題,有值得探討與思考的意涵。本題引用
兩則材料,都涉及「飛翔」與「籠中鳥」的象徵,藉此讓考生表述其心中的感
受。
參考答案:問題(一)
甲文中,自由的鳥邀請籠中鳥飛到林中,但籠中鳥逐漸失去飛翔的能力,不再
有追求自由的渴望。乙文中,十八歲的青年長出翅膀,想要追求自由,蓄勢待
發準備翱翔展翅。
問題(二)
1. 〈致母親〉一文,書寫的對象是母親,然題幹設定內容不限親子關係,可舉
自己或他人經驗作例證,因考生可能未必具有類似的親子關係,故擴及各種
可能的成長經驗。
2. 凡能舉出成長過程中具有受限困縛或想要掙脫等經驗不論抉擇為何,
都符合本題的要求。
評分原則:問題(一)
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能適切說明兩篇文字中「籠中鳥」對飛翔的不同感受
A
4
能說明兩篇文字中「籠中鳥」對飛翔的不同感受,其
中一篇適切,另一篇大致合宜,或部分有誤。
3
未能具體說明兩篇文字中「籠中鳥」對飛翔的不同感
受,或說明不切情理。
B
2
無法掌握題旨,說明紊亂。
C
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10
問題(二)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針對「籠中鳥」的意涵描繪深刻動人的經驗與情
境,敘寫細膩,結構謹嚴,文辭優美。
A
A+
21-19
能針對「籠中鳥」的意涵,記述具體的經驗與情境,
敘寫生動,結構穩妥,文辭順暢。
A
18-15
能適切描述經驗與情境敘寫具體結構適當文辭
平順。
B
B+
14-12
能描述經驗或情境敘寫平實結構尚稱合宜文辭
大致通順。
B
11-8
經驗或情境敘寫不具體或偏離焦點結構鬆散
辭欠通順。
C
C+
7-5
無法掌握題旨,文辭拙劣。
C
4-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問題(二)另立題目,但能扣緊題旨,至多 B+14 分)。
2. 未在第二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3.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11
試題題號:卷四第一題(鄰避效應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用意:「鄰避效應」是建置公共設施時經常發生的議題,本題藉由臺灣與國際社會普
遍面臨的現象,探討鄰避效應產生的原因及民眾期待,以評估學生對社會發展
與公平性問題的思考。
參考答案:問題(一)
鄰避設施提供的機能及利益由社會全體共享,但風險與負面作用卻由在地居民
承擔,難免有失公允。
鄰避設施經常被設置在偏鄉或弱勢族群的社區,在地居民的權益受到忽略,
有失公允。
34分)
其他參考答案:
1. 決策過程不夠公開,影響居民的知情權。
2. 鄰避設施造成環境的危害與負面影響等。
2分)
評分原則:問題(一)
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確切說明原因,文字適當,敘述完整,表達清晰。
A
4-3
說明原因不夠完整,文字冗長或過於簡略,或敘述有
瑕疵。
B
2
略有涉及,但回答不準確。
C
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12
問題(二)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觀點明確,論述嚴謹,言之有物,條理清晰,文辭精
練。
A
A+
21-19
觀點明確,論述清晰,條理分明,文辭暢達。
A
18-15
觀點明確,論述合理,表達清楚,文辭得宜。
B
B+
14-12
觀點、論述大致合理,文辭平順。
B
11-8
立場不清,敘述空泛,文辭拙劣。
C
C+
7-5
敘述雜亂,文句不通。
C
4-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問題(二)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者,至多 B+(14 分)。
2. 未在第一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3.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13
試題題號:卷四第二題(走自己的路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本題引用佛羅斯特與王安石兩篇詩文,評量考生體會文意與抒發感想的能力,
希望考生闡述詩文內涵,並對自己人生的道路進行省思。
參考答案:問題(一)
舉例:
甲詩作者領悟的是:人生中的道路,選擇其中一條,就永遠錯過另外一條,表
達的是不可兼得的遺憾。
甲詩作者領悟的是:人們在選擇人生道路時,多依自我建構的理由,日後回顧
時,可以肯定當時選擇的獨一無二。
甲詩作者領悟的是:人生道路充滿無法重來的選擇,重要的是如何給自己理由?
是否接納自己的選擇?
(考生也可以寫其他的感受,例如從選擇、接受、享受等等多樣的角度進行詮
釋,只要解讀合理,評分時都可接受。)
乙文作者覺得:盲從「怠而欲出者」離開後洞,以致不能盡其遊興,表達的是
未能堅持初衷的懊悔。
評分原則:問題(一)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具體闡述對兩篇詩文的體會,解讀深刻,文辭優
美。
A
A+
7
能具體闡述對兩篇詩文的體會,解讀適切,文辭順
暢。
A
6
能說明對兩篇詩文的體會,解讀穩妥,文辭平順。
B
B+
5
僅說明其中一則詩文的體會,解讀大致合理,文辭
尚可。
B
4
未能說明對兩篇詩文的體會,解讀不切情理,文辭
不佳。
C
C+
3
無法掌握題旨,解讀不當,文辭拙劣。
C
2-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14
問題(二)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深刻描述選擇經驗及感想敘寫細膩結構謹嚴,
文辭優美。
A
A+
18-16
能具體描述選擇經驗及感想敘寫生動結構穩妥,
文辭順暢。
A
15-13
能適切描述選擇經驗及感想敘寫具體結構適當,
文辭平順。
B
B+
12-10
能描述選擇經驗及感想敘寫平實文辭大致通順。
B
9-7
經驗及感想敘寫不具體或偏離焦點文辭欠通順。
C
C+
6-4
無法掌握題旨,解讀不當,文辭拙劣。
C
3-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問題(二)另立題目,但能扣緊題旨,至多 B+(12 分)。
2. 問題(二)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 B12 分)
3. 未在第二題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分。
4.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