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選拔動物之星
●造句練習
⒈厲害—
說明⑴「高強」的意思。一般常用的口語,延伸出「具有某種超凡技能、能做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表現傑出」的讚嘆之詞,類似「棒」、「讚」的意思。
⑵「猛烈、強烈」的意思。通常指事物展現的狀態超乎尋常。
⑶「嚴重」的意思。通常指事物的發展,朝向比較不好的方向發展。
引導教師伸出大拇指,比出「讚」,並提問:「你看到誰做了什麼,會對他伸出大拇指, 說他很讚?」或是「當你做了什麼,家人會對你比出大拇指?」當學生回答之後,就可以說:「哥哥投籃百發百中,真是厲害!」「我的畫畫很厲害,大家都很喜歡我畫的卡片。」
原參加選拔的動物們都自信滿滿,先來看看幾個厲害的選手。
例他只花了一個小時,就看完那本厚厚的書,真是厲害。(第一種意思)
例看完刺激的機車特技表演後,我到現在還心跳得很厲害。(第二種意思)
例那個龍捲風太厲害了,竟然把穀倉的屋頂都掀開了。(第三種意思)
⒉拭目以待—
說明比喻期待事情的發展及結果。
引導教師說明詞語的意思,並請學生說出期待哪件事情的發展和結果,再用「拭目以待」把句子說出來。
原到底誰會當選動物之星?讓我們拭目以待。
例這本書的續集就要出版了,大家都拭目以待。
例苦練半年的他,到底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敬請拭目以待。
例他勇敢的承擔這項艱難的工作,大家對他的表現拭目以待。
第二課 心動不如行動
一、短語練習
⒈堅定的信心
說明描述事物或人物的特色。
結構(形容詞)的(名詞)
例堅忍的毅力
例安定的生活
例輕鬆的心情
⒉既感動又慚愧
說明用兩個詞語描述心裡的感受或事物、人物的特色。
結構既(形容詞)又(形容詞)
例既好玩又有趣
例既聰明又活潑
例既美麗又大方
二、造句練習
⒈三餐不繼—
說明形容生活貧困,連吃飯都有一餐沒一餐的。
引導教師請學生連結生活經驗(或故事中的情境),思考什麼狀況下會「三餐不繼」,接著運用這些情境完成造句。
原從前,四川有兩個和尚,一個很富有,過著衣食無缺的日子,另一個很窮困,每天三餐不繼。
例他因生意失敗,負債累累,導致全家三餐不繼。
例大地震後,許多災民們過著流離失所、三餐不繼的日子。
例他們家因為奶奶生重病,要支付龐大的醫藥費,導致三餐不繼。
⒉不以為然—
說明不認為是對的,即不同意。
引導教師提供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以「不以為然」造句。
原富和尚聽了,不以為然的說:「事情要是那麼簡單,我早就做了。」
例他對我的觀點不以為然,還是堅持己見。
例我贊同他剛才所說的話,但有些人卻不以為然。
例對於地球環境汙染的加劇,仍有些人不以為然,漠不關心。
⒊餐風露宿—
說明形容野外生活或行旅的艱苦。
引導教師請學生思考,什麼樣的情境之下,會如同窮和尚一樣「餐風露宿」?學生若無法回答,教師再提供具體情境。例如:「爸爸接到老闆的任務後,就怎麼樣的工作,完成任務。」或「姐姐愛好野外旅行,雖然如何,可是她卻甘之如飴。」
原他一路翻山越嶺、餐風露宿,雖然吃盡苦頭,但是他不怕辛苦,以堅定的信心、堅忍的毅力,走了一年多,終於到達南海。
例探險隊餐風露宿的趕路,十分辛苦。
例雖然一路上餐風露宿,但愛好野外旅行的姐姐卻甘之如飴。
例爸爸接到老闆指派的任務後,餐風露宿的趕路,馬不停蹄的趕到國外出差。
⒋絆腳石—
說明在路上會絆人腳的石頭。比喻阻礙進展的人或事物。
引導教師請學生思考,阻礙富和尚到南海取經的想法或事物是什麼?這些想法或事物就是絆腳石。教師設計情境,讓學生想一想阻礙自己成功的想法或事物是什麼,再接著說一說句子。
原有時想得太多,反而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最後什麼事就都辦不成。
例猶豫是成功的絆腳石。
例羡慕和嫉妒是走向快樂坦途的絆腳石。
例別讓「偷懶」成為邁向成功的絆腳石。
三、句型練習
⒈既……又……—
說明並列複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分句之間的關係是平行或相對的。
解析用「既……又……」說明到南海取經,事前需要做的準備。
引導教師設定情境,學生想想會有哪些狀況發生,挑選兩種狀況完成句子。
原從這裡到南海,這麼遙遠的路,既要租船又要準備大量物品。
例螢火蟲既會發光又很小巧,就像一盞小燈籠。
例冰棒既能消暑,又能滿足口腹之欲,真是令人無法抗拒。
例樹木既能綠化環境,又能製造出新鮮空氣,我們要熱烈響應「一人一樹」的活動。
⒉要是……就……—
說明假設複句,由兩個有假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情況產生的結果。
解析用「要是……就……」的假設狀況,表達出富和尚不去南海取經的理由。
引導教師先提出課文中的句子,向學生提問:「窮和尚邀富和尚到南海取經,富和尚怎麼回答?」再問學生:「句子中哪裡是假設的情況?哪裡是假設下的結果?」引導學生理解假設複句的形式,最後請學生圈出關聯詞。
原事情要是那麼簡單,我早就做了。
例要是我會騎單車,就可以和朋友去兜風。
例要是沒有你的幫忙,我就無法如期完成報告。
例要是想在籃球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必須加緊練習。
⒊……反而……—
說明轉折複句,在一組句子中,後面句子接續前面句子時,語意做了一個轉折,使意思形成相反或相對。
解析用「……反而……」使句子前後語意有了轉變。
引導教師先提出課文中的句子,向學生提問:「富和尚認為窮和尚沒有準備去不成,窮和尚怎麼回答?」學生回答後說明「想得太多」、「辦不成」是相對的語意,再提問:「哪個詞語使句子前後的語意有了改變?」引導學生找出關聯詞「反而」。
原有時想得太多,反而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最後什麼事就都辦不成。
例他在考試前的準備很充分,可惜太過緊張,反而沒有展現原有的實力。
例天氣太熱,桌上的佳肴無法引起我們的食欲,反而是冰涼的飲品受到青睞。
例上學快遲到了,弟弟還在慢條斯理的穿鞋子,反而是媽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第三課 一束鮮花
一、短語練習
⒈頭髮亂了懶得梳
說明描述物品或人物發生什麼情況,卻懶得做什麼處置。
結構(名詞)(什麼狀況)懶得(動詞)
例臉上髒了懶得洗
例衣服臭了懶得換
例雜草長了懶得拔
⒉散發一股清香
說明描述事物產生的反應。
結構(動詞)(量詞)(名詞)
例激發一股力量
例創造一番事業
例引起一陣旋風
二、造句練習
⒈格格不入—
說明彼此牴觸,不相調和。
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曾看過哪些人事物之間有強烈對比、不調和的情況。
原他回到屋裡,轉頭看見鏡中的自己,和潔白的鮮花、整潔的環境格格不入,於是好好的梳洗、打扮自己。
例他這身打扮過於休閒,出現在這種隆重的場合,顯得格格不入。
例這段電影畫面打鬥這麼激烈,卻配上這種慢節奏的音樂,真是格格不入。
例他經營企業的手段十分保守,和現今鼓勵資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創新思維格格不入。
⒉自言自語—
說明自己對自己說話。
引導教師用動作和情境示範,再請學生回想自己什麼情況下會對自己說話,或曾看過哪些對自己說話的景象。
原「我以前怎麼能忍受這樣的自己和生活環境呢?從今天起,我要以全新的自己來迎接每一天!」他自言自語的說。
例他自言自語的對著空氣講話,原來是正在用藍芽耳機通電話。
例弟弟回到房間後將球具丟在一邊,嘴裡自言自語的不知在說些什麼。
例烈日當空,空氣中瀰漫陣陣的熱氣,奶奶自言自語:「今天怎麼這麼熱呀!」
三、句型練習
⒈……甚至……—
說明遞進複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表示一個意思,後一個分句在範圍、數量、程度、時間等方面所表示的意思,則比前句更進一層。
解析一束鮮花帶來的改變,「甚至」後分句「住家環境」,比前分句「整個人」範圍更大。
引導學生練習發表一件事情分別帶來哪些結果,後面事件的影響或程度須比前面事件,更進一層。
原一束潔白的鮮花,使他整個人,甚至住家環境都改變了。
例弟弟在廣場練習花式直排輪,吸引很多小朋友圍觀,甚至連大人都駐足觀賞。
例星期日,我們全家一起去河堤騎腳踏車,甚至還從臺北市騎到新北市呢!
例他因車禍受傷而喪失記憶,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忘記了。
⒉……於是……—
說明承接複句,也稱「順承複句」、「連貫複句」。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移動。
解析欣賞鮮花後,用「於是」引出緊接著的想法。
引導教師提出課文中的句子,引導學生了解承接複句中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最後圈出句子中先後關係的關聯詞。
原他靜靜的欣賞這束潔白的鮮花,覺得美極了,不知道該放在哪裡,於是想起那個放了很久的花瓶。
例過年返鄉的人潮太多,於是我們提早出門,並改行其他替代道路。
例媽媽怕我們無法如期完成寒假作業,於是要求我們一放假,就要開始著手。
例爸爸、媽媽和老師不停的為我打氣,於是,我鼓起勇氣,決定接受這項嚴峻的考驗。
⒊……因此……—
說明因果複句,由兩個有因果關係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說明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解析⑴用「因此」指出事件的結果(他先把花瓶洗乾淨,裝了些水,再把白色的花束放進花瓶),而前面分句則指出事件的原因(他找出花瓶以後,覺得花瓶太髒了,和這束鮮花不相配)。
⑵屋裡髒亂的環境和鮮花形成對比是原因,開始打掃環境是結果。
引導請學生設想一件事,說出這件事的原因和結果,再用「因此」連接句子。
原⑴他找出花瓶以後,覺得花瓶太髒了,和這束鮮花不相稱,因此他先把花瓶洗乾淨,裝了些水,再把白色的花束放進花瓶。
⑵桌子收拾好之後,他環顧屋裡,發現四處散落許多雜物,和桌上的鮮花形成明顯的對比,因此他開始打掃環境。
例再一個禮拜就要考試了,因此我們要多複習課業。
例姐姐想如期在明天交報告,因此熬夜趕進度。
例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生活背景與宗教信仰有很大差異,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文化。
⒋不單……還……—
說明遞進複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表示一個意思,後一個分句在範圍、數量、程度、時間等方面所表示的意思,則比前句更進一層。
解析「還」的後面分句「桌上擺滿物品」,比前面分句「蒙上一層灰」,顯得更髒亂。
引導教師可先設定情境或提供圖片,請學生設想兩種呈現的狀態,安排的後句在範圍、數量或程度等要比前句更進一層。
原桌上不單有一層灰,還擺滿了物品,放上鮮花實在很不調和。
例媽媽手工製作的豆漿,不單濃醇好喝,還有滿滿的愛心!
例爺爺身強體壯,走起路來不單健步如飛,還多次參加馬拉松比賽。
例戰爭不單造成無辜的人民死傷無數,還全面影響全球經濟,各國都無法倖免於難。
第四課 米食飄香
一、短語練習
⒈一粒粒白亮香甜的米飯
說明用疊字量詞描寫事物的特色。
結構(疊字量詞)(四字形容詞)的(名詞)
例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珠
例一片片香濃酥脆的餅乾
例一座座青蔥翠綠的山林
⒉圓圓滿滿的祝福
說明用類疊方式形容事物,加強印象。
結構(疊字形容詞)的(名詞)
例方方正正的積木
例兢兢業業的態度
例冷冷清清的街道
二、短句練習
⒈人們對於稻米有著濃濃的情感。
說明描述人對事物的感情或想法。
結構(名詞)對於(名詞)有著(疊字形容詞)的(名詞)。
例爺爺對於過去有著滿滿的回憶。
例民眾對於戰爭有著深深的恐懼。
例警察對於案情有著重重的疑惑。
⒉熱呼呼的湯圓滿載著幸福的味道。
說明用疊字形容詞描述事物所賦予的意義。
結構(疊字形容詞)的(名詞)滿載著(名詞)的(名詞)。
例明晃晃的天燈滿載著祝福的祈願。
例沉甸甸的書信滿載著家鄉的思念。
例金燦燦的稻浪滿載著豐收的喜悅。
三、造句練習
⒈息息相關—
說明呼吸時氣息相連續。比喻關係極為密切。
引導請學生思考生活周遭什麼事物與自己關係極為密切,要如何處置應對。
原長久以來,米食點心與人們的生活和節慶息息相關。
例每個人都是班上的一分子,班級的各項表現與大家息息相關。
例規律的生活作息及良好的飲食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切不可輕忽。
例人類與地球萬物的生命息息相關,要尊重大自然並做好環境保育,才能互利共生。
⒉五花八門—
說明五花、八門各指古代兵法中的五行陣、八門陣,陣勢變化多端。後比喻花樣繁多、變化多端。
引導教師以圖片展示生活中同類而種類多變化的事物,讓學生先了解五花八門的含義,再思考其他可應用的事例。
原端午節食用的粽子,鹹粽、甜粽、冰粽……種類和口味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例這家門市的背包款式五花八門,看得人眼花撩亂。
例面對五花八門的兒童讀物,我不知道該買哪一本送妹妹才好。
例他喜歡到賣場買電腦商品,那裡各家廠牌、種類五花八門,貨色齊全。
⒊推陳出新—
說明除去老舊的,創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引導請學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不斷創新,或請學生發揮創意,在舊有的事物中找出新的不同構想,以認識推陳出新的意思。
原如今,還有人不斷推陳出新,將米食變身為米餅、米蛋糕和米冰棒等口感特別的點心。
例他不斷在創作上推陳出新,開創不同的音樂風格,才能在流行樂壇歷久不衰。
例這家麵包店的師傅能推陳出新,時常研發口味獨特的糕點,讓顧客日日都想來嘗鮮。
例消費潮流一直在變,各產業如果不懂得推陳出新的道理,容易錯失商機而失去競爭力。
四、句型練習
⒈無論……都……—
說明條件複句,由兩個有條件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滿足這個條件後產生的結果。
解析用「無論」提出蘿蔔糕吃法的條件,用「都」帶出這些吃法的結果「同樣美味可口」。
引導教師設定某情境條件,請學生思考此情境下會有的結果。
原蒸好的蘿蔔糕無論是直接沾醬吃,或是做成鹹湯,都同樣美味可口。
例無論是線上教學,或是實體授課,都必須專心聽講,學習才有成效。
例遊樂園裡的設施,無論是驚悚的鬼屋,或是刺激的雲霄飛車,膽大的姐姐都不怕。
例面對各種困難,無論是荊棘,還是暗礁,都不會阻止我走向康莊大道。
⒉不只……還……—
說明遞進複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表示一個意思,後一個分句在範圍、數量、程度、時間等方面所表示的意思,則比前句更進一層。
解析「還」後面接的句子「展現了多樣變化」,說明米不是只有米飯主食的功用,更可以變化成各種米食點心,米用途的程度更勝於前句。
引導教師提供一個事件或情境,請學生設想兩種呈現的狀態,後面的分句在範圍、數量或程度等要比前句更進一層。
原老祖先的巧思及現代人的創意,讓米不只是米飯,還展現了多樣的變化。
例他親切和藹的態度,使得他不只受到同事的歡迎,還吸引了許多顧客指定要他服務。
例地球暖化不只對環境產生劇烈的影響,還威脅無數生物的生存,已是全球最嚴峻的考驗。
例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不只具有通話的功能,還可以依據個人的需求下載各種軟體,讓生活更便利。
第五課 讀書報告││藍色小洋裝
一、短語練習
●大大小小的花
說明用疊字形容詞形容某事物,凸顯所形容之事物。
結構(疊字形容詞)的(名詞)
例深深淺淺的藍
例花花綠綠的布
例高高低低的樹
二、造句練習
●在在—
說明處處、任何方面。
引導教師可以請學生思考哪些行為、動作或事物,會出現什麼動作或想法,再以「在在」連接,完成句子。
原這種傳統藍染古法,以植物馬藍作為天然染料,沒有化學成分,環保又對人體無害,在在展現了前人的生活智慧,真是令人讚嘆。
例這種種事實,在在都證明他是無辜的。
例姐姐的這些動作和行為,在在都顯示她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例小說中主角迂腐和不明是非的刻畫,在在都顯現作者對時局的暗諷。
三、句型練習
●……便……—
說明承接複句,也稱「順承複句」、「連貫複句」。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移動。
解析用「……便……」引出後來發生的事情或動作。
引導教師提出課文中的句子,引導學生了解承接複句中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最後圈出句子中先後關係的關聯詞。
原當她發現小玉心中的渴望與困境時,便馬上行動,製作天然的染料,染製成藍色小洋裝,一圓小玉想穿花衣裳的夢想。
例內向的他只要一上臺,便緊張得不知所措。
例一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家要出新書,姐姐便馬上上網預購。
例每到週末假期,爸爸便帶全家人到戶外踏青,呼吸新鮮空氣。
第六課 我愛鹿港
一、短語練習
●古色古香的老街
說明在事物前加上形容詞,使事物的狀態更明確。
結構(形容詞)的(名詞)
例人山人海的夜市
例車水馬龍的公路
例寧靜安詳的夜晚
二、造句練習
●彎彎曲曲—
說明不直、曲折。
引導先請學生想一想,除了巷子會彎彎曲曲,還有哪些地方或物品也有彎彎曲曲的狀態。例如:彎彎曲曲的山路、彎彎曲曲的河道、彎彎曲曲的迷宮等,接著,運用這些短語,再進行造句。
原這裡彎彎曲曲又狹窄,我總是遠遠的跑在前面,然後躲起來喊著:「來找我!」
例水流順著彎彎曲曲的河道,進入大海。
例迷宮的路徑彎彎曲曲,讓人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
例在這條彎彎曲曲的山路上開車,一定要減速慢行才安全。
三、句型練習
●不但……也……—
說明遞進複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表示一個意思,後一個分句在範圍、數量、程度、時間等方面所表示的意思,則比前句更進一層。
解析運用遞進複句可以讓一件事物的各項狀態同時表達完整。
引導教師可以先給一個特定的描述方向,例如:舉出班上的好表現或做某一件事的好處,讓學生羅列出兩個點,再依據這兩個點,將較為強調的句子放在後面,接著用關聯詞把兩個分句串接起來,完成造句。
原走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我不但能遙想當年的繁華景象,也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芬芳。
例他不但認真學習,也熱心幫助同學,是大家的典範。
例電腦是我的好幫手,不但能查閱資料,也可以記錄重要的事情。
例今天全班表現良好,不但大家準時到校,上課的時候也專注學習。
第七課 未來的模樣
一、短句練習
⒈我想問問星星,我想問問微風。
說明連續兩個相同形式的短句,有強調提問的意思。
結構我想(類疊動詞)(名詞),我想(類疊動詞)(名詞)。
例我想看看山嵐,我想看看草原。
例我想吃吃海藻,我想吃吃山葵。
例我想聽聽浪潮,我想聽聽鳥鳴。
⒉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食物短缺造成全球糧荒。
說明用相同形式的句子,描述某種現象造成的某種結果。
結構(現象)導致(結果),(現象)造成(結果)。
例飲食過量導致體型肥胖,營養不良造成身體瘦弱。
例廣告不實導致消費糾紛,價格昂貴造成產品滯銷。
例溝通不良導致關係破裂,進度延遲造成企畫落後。
⒊微風輕輕的唱著歌,星星悄悄的眨著眼。
說明用擬人法描寫大自然景物的特色,前後兩個句子的形式相同,使文句生動而有韻律感。
結構(名詞)(類疊副詞)(動詞)著(名詞),(名詞)(類疊副詞)(動詞)著(名詞)。
例樹枝微微的搖著臂膀,樹葉緩緩的打著拍子。
例小貓慢慢的踩著步伐,小狗輕輕的搖著尾巴。
例螞蟻慢慢的搬著食物,蜘蛛靜靜的織著網子。
二、造句練習
⒈變遷
說明事物的變化、改移。
引導教師可提供某個地區的前後對比兩張照片,請學生用變遷來描述環境或事物的變化。
原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食物短缺造成全球糧荒。
例語言經過時代的變遷,有些方言已經流失不見了。
例隨著社會的變遷,建築物越來越講求節能減碳的功能。
例無論時代如何進步,環境如何變遷,人與人之間仍然需要適時的互動。
⒉攜手
說明⑴比喻合作無間。⑵手拉手。比喻感情親密。
引導教師可詢問學生班上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大家攜手達成的。
原未來的世界,能不能善用科技的美好,讓大家遠離不安的處境,攜手迎向幸福的願景?
例這家餐館是由三姐妹攜手經營的,每道餐點都很美味。
例教室的整潔需要大家攜手維護,因此,我們每天放學前都會做整潔工作。
例在校慶運動會中,同學們攜手合作,無論是大隊接力或拔河,都盡力取得榮耀。
第八課 小黑的新發現
一、短語練習
●涼風徐徐
說明描述某種心情或事物的狀態。
結構(名詞)(疊字詞)
例心事重重
例神采奕奕
例白雲悠悠
二、造句練習
⒈靈光一閃—
說明靈機一動,突發的想法。
引導教師提問:「你曾經有靈光一閃的經驗嗎?可以與同學分享看看。」
原幸好研發團隊看到翠鳥捕食的方式,靈光一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例這個題目我苦思已久,就在下午,我靈光一閃,居然想出了它的答案。
例那位詩人為了尋找創作靈感來到了花園,這時天空群鳥飛過,他頓時靈光一閃,找到了好題材。
例妹妹在家裡不斷哭鬧,我試了很多方法,都無法讓她破涕為笑,突然我靈光一閃,扮了個鬼臉,她才露出笑容。
⒉迎刃而解—
說明比喻事情很容易處理。
引導教師詢問學生什麼事情是之前困難,但在什麼情況下被解決的經驗。
原幸好研發團隊看到翠鳥捕食的方式,靈光一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例只要找到關鍵的原因,相信眼前的問題必定可以迎刃而解。
例想不到那麼困難的題目,在大家集思廣益下,就這樣迎刃而解了。
例你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我想只要找你詢問,這件事一定能迎刃而解。
三、句型練習
⒈一……便……—
說明承接複句,也稱「順承複句」、「連貫複句」。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移動。
解析「一」後接必要的條件,「便」之後所接的是滿足這個條件後所產生的結果。
引導教師可以設定兩件事,這兩件事情的發生具有前後相關,之後再請學生思考可能產生的結果,練習造句。
原高速行進的列車,一進入隧道,便會發出比雷響還大的噪音。
例每天早上,我一踏入教室,便可以聽到大家開心聊天的歡笑聲。
例進入複賽的選手,一聽到準備入場的廣播,便立刻起身前往比賽場地。
例準備去露營的我們,一得知當天可能會下雨的消息,便皺起眉頭,思索備案。
⒉只要……就……—
說明條件複句,由兩個有條件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句子提出條件,後一個句子說明滿足這個條件後所產生的結果。
解析「只要」提出條件,「就」說明滿足這個條件後所產生的結果。
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適合的情境,發揮聯想,只要前一個分句滿足某種狀況下,必然會產生後一個分句的結果。
原只要多多用心觀察,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
例只要你多練習,毛筆字就可以越寫越好。
例只要我們馬上出發,晚上就可以到達山上的住宿小屋。
例只要我們繼續研究,修正錯誤,就一定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九課 向太空出發
一、短句練習
●月亮看起來又大又圓。
說明描述事物的短句。
結構(名詞)看起來又(形容詞)又(形容詞)。
例書本看起來又厚又重。
例環境看起來又乾又熱。
例衣服看起來又新又美。
二、造句練習
⒈津津樂道—
說明形容很有興味的談論。
引導先請學生說出自己有興趣的討論話題,再用「津津樂道」說出完整的句子。
原那是人類的足跡第一次踏上別的星球,阿姆斯壯當時說的話:「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至今仍讓大家津津樂道。
例那一天有趣的活動,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例大家從電影院走出來,對劇情仍舊津津樂道。
例老店已經休業,但是店裡的美味,還是讓小鎮居民津津樂道。
⒉美夢成真—
說明心中的夢想獲得實現。
引導要有美夢成真的經驗,首先得要有夢想,夢想實現當下,就是美夢成真的感受。教師先提問:「你有什麼夢想?」之後請學生說出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哪些努力,假如達成之後,會有什麼感受。最後再用「美夢成真」說出完整的句子。
原人們對太空的好奇與嚮往,吸引更多人投入研究,這就是催生太空旅行美夢成真的重要動力。
例想成為畫家的他,終於美夢成真,舉辦第一次的油畫展。
例朝著目標勇往直前,抓住每一個機會,你一定能美夢成真。
例為了早日可以美夢成真,這些年他一直比別人更加的努力。
三、句型練習
●不僅……也……—
說明遞進複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表示一個意思,後一個分句在範圍、數量、程度、時間等方面所表示的意思,則比前句更進一層。
解析課文的句子分別由「努力觀察與研究」、「透過傳說或作品寫出自己的奇想」兩個分句組成。其中後句除了需要前句的條件之外,還需要花更多時間組織、理解和創作。
引導教師請學生先說出一個描述事物的詞語,例如:美麗、勇敢等,接著把這個詞語和某個角色或事件聯想在一起,再想一想能不能用兩個句子將事物說得更有層次。依照上述方式逐步引導,讓學生說出有邏輯的句子。
原人們喜歡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不僅努力觀察與研究,也透過傳說或作品寫出自己的奇想。
例今年新上市的湯圓,不僅顏色多樣,口味也增加不少。
例這塊花布真是美麗,不僅花色鮮豔明亮,摸起來也非常有質感。
例當地氣候不僅炎熱,衛生條件也很不好,前來參與服務的志工依然堅持到底。
第十課 小青蛙想看海
一、短語練習
●踏上尋夢的旅程
說明描述一個行動或行為。
結構(動詞)(動詞)的(名詞)
例說明繪畫的技法
例回顧求學的經過
例擬定讀書的計畫
二、造句練習
⒈一望無際—
說明比喻一眼望去看不著邊際。形容寬廣、遼闊。
引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周遭景象,或是回顧日常經驗,發表自己曾經在何處觀賞景色時,體驗過無法一眼望盡的經驗。
原大海一望無際,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寬廣,用萬丈不能形容它的深度。
例登上樓頂,抬頭望向天空,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藍天白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
例我們搭乘小火車到了祝山山頂,望著一望無際的雲海,眾人屏息等待日出的壯麗景色。
例郵輪汽笛聲響了,再過一會兒就能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不知道此行能否看到鯨豚的身影?
⒉耐不住—
說明忍耐不了。
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想生活經驗,在什麼情況下,曾經有迫不及待、耐不住性子的心情感受。
原小青蛙一再回想海龜說過的話,他終於耐不住內心的渴望,踏上尋夢的旅程。
例小花貓耐不住飢餓,頻頻發出聲音叫喚著奶奶。
例期中考結束,大家急著想知道成績,終於耐不住性子跑去詢問老師。
例炎熱的天氣,看見遊客人手一支冰淇淋,我們差點兒就耐不住渴望也去買來吃。
三、句型練習
⒈既……也……—
說明並列複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分句之間的關係是平行或對立的。
解析用「既……也……」呈現出小青蛙住處的兩個特點。
引導教師設定情境,先請學生思考哪一件事情會造成兩種情形或好處,再利用句型說出完整的句子。
原住在井底,既可以在水裡游泳,也可以到泥裡打滾,我的快樂無人能比!
例在家裡種植盆栽,既能點綴環境,也能增添生意。
例這座公園裡,既有歷史古蹟,也有現代建築,令遊客流連忘返。
例家裡要重新裝潢,媽媽既喜歡簡單風格,也喜歡溫馨擺飾,幾經思量還是舉棋不定。
⒉就算……也……—
說明假設複句,由兩個有假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狀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
解析用「就算」假設發生嚴重水災或旱災的情形,導致的結果是東海的水量「也」不會產生變化。
引導教師先提問:「就算」是已經發生的事情,還是假設會發生的事情?「也」是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的結果呢?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思考。
原我住在又深又廣的東海,就算十年有九年鬧水災,滾滾海水也沒有加深;就算八年有七年鬧旱災,水量也不會變少。
例最近竊案頻傳,就算社區保全加強巡邏,我們也要做好居家檢查。
例比賽結束前,就算時間所剩無幾,我們也要臨危不亂,把握每一球得分的機會。
例上課認真聽講,按部就班的學習,就算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也能一步步掌握訣竅。
第十一課 窗前的月光
一、短語練習
⒈奇妙又有趣的內容
說明用兩個形容詞來強調事物的短語。
結構(形容詞)又(形容詞)的(名詞)
例明亮又溫暖的太陽
例蔚藍又冰涼的海水
例芳香又美麗的花朵
⒉數也數不完的心事
說明用「也」來加強語氣,強調所描述的事物。
結構(動詞)也(動詞)不完的(名詞)
例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例看也看不完的資料
例想也想不完的問題
⒊一層又一層的冰霜
說明用「又」來加強語氣,強調所描述的事物。
結構(單位量詞)又(單位量詞)的(名詞)
例一波又一波的海浪
例一陣又一陣的狂風
例一片又一片的落葉
二、短句練習
⒈河邊有高高低低的樹。
說明用疊字詞語強調所描述的事物。
結構(名詞)有(疊字詞語)的(名詞)。
例沙灘有大大小小的貝殼。
例鍋裡有長長短短的麵條。
例人生有起起伏伏的波折。
⒉一盞盞閃閃發光、隨風擺動的小燈。
說明用四字詞語強調所描述的事物。
結構(單位量詞)(四字詞語)、(四字詞語)的(名詞)。
例一朵朵香味撲鼻、隨風搖曳的鮮花。
例一道道美好豐盛、津津有味的佳肴。
例一幕幕刻骨銘心、難以追尋的回憶。
三、造句練習
⒈……就像……—
說明運用有相似點的事物來比喻另一個事物,句子會變得更加生動、易懂。
引導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兩件事物的相似點,用A來形容B,使B更具體。
原月亮看起來圓潤皎潔,就像白玉做的盤子,散發出光芒。
例雨滴就像無數閃亮的音符,宛轉動人。
例友情就像膠水,把我和朋友的心緊緊黏住。
例教師就像岸邊的燈塔,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
⒉翻來覆去—
說明來回翻轉身體。指因某種因素輾轉不安,不能入睡。
引導教師提問:「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夜晚時你會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呢?」
原秋天的夜晚特別寒冷,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
例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用盡方法都無法入睡。
例為了那件事,他翻來覆去,一夜都沒睡好。
例晚上,我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腦海裡總是浮現剛看完的電影情節。
⒊春去秋來—
說明形容光陰匆匆流逝,歲月如梭。
引導教師提問:「想一想,你身邊的事物在經歷了多年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原春去秋來,我離開家鄉已經好多年了。不知景物是否依舊?家人是否平安?大家是否也會想起我?
例時間過得好快,春去秋來,同學們都長高了。
例春去秋來,校園的景色隨著季節的轉換呈現不同的變化。
例春去秋來,碧草染黃,楓葉變紅,我已經習慣在山上的生活了。
第十二課 如來佛的手掌心
一、短語練習
⒈日日夜夜望著天空
說明描述動作狀態的短語。
結構(疊字詞)(動詞)著(名詞)
例哭哭啼啼說著煩惱
例分分秒秒盼著訊息
例滴滴答答敲著屋頂
⒉閃電般的速度
說明描述事物的短語。
結構(形容詞)般的(名詞)
例大海般的廣闊
例鑽石般的堅定
例綿羊般的溫柔
二、造句練習
⒈日日夜夜—
說明每天每夜,形容時時刻刻、隨時。
引導請學生先假設一個生活情境,再說出這種情況會時時刻刻發生什麼事。
原在這裡,我只能乖乖待在原地,日日夜夜望著天空,數不清過了多少日子。
例為了考上心中理想學校,他日日夜夜苦讀。
例自從他被小狗嚇到後,不安的恐懼便日日夜夜困擾著他。
例忙碌的醫護人員,幾乎日日夜夜都在醫院度過,連過年也無法好好和家人共度。
⒉形影不離—
說明形容關係親密,無時無刻不在一起。
引導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哪些人會一直在一起,或是什麼樣的人會和哪種東西關係緊密,再請學生造句練習。
原我想念陪我上天下海的筋斗雲,我想念和我形影不離的金箍棒,我想念從前呼風喚雨的日子,曾幾何時,我竟失去了自由。
例他們感情如膠似漆,成天形影不離。
例這一對墜入愛河的情侶,整天形影不離。
例他喜歡閱讀,書本是他形影不離的好夥伴。
⒊呼風喚雨—
說明比喻人神通廣大,深具影響力。
引導請學生假設什麼樣的人物會有深遠的影響力,再搭配說出這種情況會發生什麼事。
原我想念陪我上天下海的筋斗雲,我想念和我形影不離的金箍棒,我想念從前呼風喚雨的日子,曾幾何時,我竟失去了自由。
例他在業界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讓人不得不佩服。
例這位曾在政壇中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已經退休,隱居山林。
例本來在股市呼風喚雨的他,因為貪得無厭,一不小心便落入破產的慘劇。
⒋曾幾何時—
說明時間沒過多久,有感慨之意。
引導教師先假設某種情境,再請學生聯想,隔了一段時間後,可能有什麼改變,再用「曾幾何時」把對事物改變的感慨寫出來。
原我想念陪我上天下海的筋斗雲,我想念和我形影不離的金箍棒,我想念從前呼風喚雨的日子,曾幾何時,我竟失去了自由。
例曾幾何時,因淘金而興起的金瓜石,已不復昔日的繁華。
例曾幾何時,我們還是哇哇啼哭的幼兒,現已成為乖巧懂事的少年。
例還記得當年這裡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曾幾何時,這樣的景象再也見不到了。
⒌落花流水—
說明形容零落殘敗、亂七八糟的景象。
引導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在哪些情況下會有殘敗的可能,再請學生造句練習。
原那天,我大鬧東海,又掀翻天宮,把玉皇大帝的手下打得落花流水,誰都不是我的對手。
例我軍團結一心,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拚命求饒。
例他用心布局這盤棋,步步逼迫,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
例這兩支球隊的實力相差懸殊,較弱的一隊被打得落花流水。
⒍洋洋得意—
說明十分得意的樣子。
引導請學生先聯結生活經驗,思考哪種情境會讓人非常得意,再請學生練習造句。
原正當我洋洋得意的時候,遠遠的傳來一聲:「住手!」
例妹妹洋洋得意的和姐姐說她會寫五年級的數學題目。
例他看著自己得到滿分的成績單,忍不住洋洋得意的笑了起來。
例弟弟生日禮物拿到心愛的玩具,他忍不住洋洋得意的和同學分享。
⒎十萬八千里—
說明形容距離極遠或相差懸殊。
引導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哪些情況的差距很大,再請學生造句練習。
原哈哈哈!我的筋斗雲一飛十萬八千里遠,你輸定了!
例他說的話和書中的內容相差十萬八千里,我可得再查證一番。
例這對雙胞胎的個性相差十萬八千里,一個熱情,一個冷漠,讓人想像不到。
例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可以說是十萬八千里,只有真正了解情況,才能看清現實的面貌。
三、句型練習
●如果……就……—
說明假設複句,由兩個有假設關係的分句組成,前面的分句假設存在一個情況,後面的分句說明這種假設的情況下會發生的狀態。
解析「如果」表達的是在「能逃出我的手掌心」假設狀況下,會發生後面分句「天宮就讓給你稱王」的情況。
引導教師先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假設的情境,接著請學生說出這個情境下會發生的狀態。
原你如果能逃出我的手掌心,天宮就讓給你稱王。
例如果人們都能互相體諒,這個社會就會更加祥和。
例如果你能每天留下一段專屬的閱讀時光,就可以讓自己在書海裡悠遊。
例你如果能試著挑戰自己,踏出嘗試的第一步,人生就會有不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