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思星空
97.09.03 星期三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有一塊貧瘠的農田。
他抱怨著: 「如果神讓我來控制天氣,一切的事情都會變得更好, 因為祂很顯
然的不是很懂農耕。」
神對他說:「我會給你一年的時間讓你控制天氣; 你想要有什麼天氣,就可以有什
麼天氣。」
這個可憐的人變得非常高興然後馬上說:「我現在要晴天。」 然後太陽就出來了。
後來他又說:「下雨吧!」然後就下雨了。
這一整年他就這樣先讓陽光 出現然後再下雨, 種子越長越大,看著農作物的成
長變成了一種快樂。
他很得意的說:「現在神可以了解如何控制天氣了吧!」, 這些農作物從來沒有那
麼大、那麼綠、顏色綠得那麼深。
然後豐收的時候到了。
農夫帶著他的鐮刀去收割小麥,但是他的心沉到了谷底,因為植物的莖上面 什
麼都沒有。
神去找他:「你的農作物怎樣了?」
這個人開始抱怨:「很慘,我的主啊,非常慘!」
「但是你不是控制了天氣嗎?」
「你想要的東西不是都變得很好嗎?」
「當然!這那就是我困惑的地方,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雨水與陽光,但是還是沒有
收成。」
然後神對他說:「但是你從來沒有要求風、暴雨、冰雪以及每一件會淨化空氣與
讓根更堅硬、更有抵抗力的東西啊? 那就是長不出農作物的理由。」
只有經歷挑戰才可能有生命。
只有當你擁有:好天氣與壞天氣、喜悅與痛苦、
冬天與夏天、沮喪與快樂、不適與舒服才可能有生命。
生命在這兩極之間移動。
在這兩極之間,你就學到了如何保持平衡。
在這兩隻翅膀間,你就學到了如何去生活。
靜思語: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
。

我不是不友善,只是太害羞!
請將「自信與友善」寫在臉上
靜思星空
97. 09.05 星期五
一個大學社團的新生歡迎會上,幹部依例請新生們「自我介紹」。
當一女生被點名站起來時,她羞怯地說:「我叫李×萍,很高興來
參加這個社團……我比較害羞,但我是很好相處的人,希望大家
多來找我玩!」
接著,輪到另一女生,她說:「大家好,我叫吳×卿……我的個性
比較內向,不過我也是很好相處的人……希望大家常來找我聊
天!」
接下來,輪到一男生,他說:「大家好,我叫陳×誠,我有很多優
點,相信大家跟我相處久了,就會知道,希望以後大家多來發掘
我的優點……」
在旁的一男學長聽到這裡,實在按捺不住,站起來說:「你們一直
說『我很好相處,希望多來找我玩』、『我有很多優點,請大家多
來發掘』,我們要學習主動關心別人、照顧別人,而不是等別人來
關心你、照顧你啊!」
學長這麼一說,許多人都紅著臉、低著頭。學長接著又說:「沒有
人天生有義務要對我們好,而是我們要主動去關心、照顧別人,
才會交到好朋友!所以,你們要記得,『朋友』和『爸媽』不同,
是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的!」
此時,一男新生舉手說:「報告學長,我覺得『爸媽』也不是天上
掉下來的,而是──『我們』是天上掉下來的!」
靜思語: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靜思星空
97. 09.08 星期一
低頭
有一個人問一位哲學家:「從地到天
有多高?」哲學家回答:「三尺高!」「為
什麼這麼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四
尺、五尺、六尺高嗎?」哲學家回答:「所
以,你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間立
足,便要懂得低頭!」
這段話實在深富人生哲理!古代的
儒家,學子入學,先教你叩頭拜師;佛教
的信者,信佛要先禮拜。甚至朋友相交,
也要點頭敬禮。一個人如果不和人接觸,
隨你長得有多高,隨你如何昂昂乎不可一
世;但是假如你要和人接觸,你就必須要
低頭、謙卑。
低頭的人,象微著有禮貌;低頭的
人,表示懂得謙虛。低頭的人生才能前進,
才能無往不利;因為低頭,才能和人接觸。
佛教的頂禮、禮拜,是和佛陀接心;晚輩
在長者前面低頭垂手,這就表示要長者的
認可。
低頭是禮貌,但是佛教有時候也不是
完全要人低頭,有時候昂首瞻仰,也是在
行禮;甚至繞佛、繞塔,也是表示依戀,
表示恭敬。因此,佛教認為該低頭的時候
低頭,該抬頭的時候抬頭,該圍繞的時候
圍繞,甚至心意觀想,都視為是三業的恭
敬修行。恭敬就是溝通,溝通的管道只要
能表達心意的,只要對方肯得接受,就是
相互尊重。
在佛教裏,關於低頭還有另外的解
釋,所謂「照顧腳下」,意指一個人做事,
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要把路走好。
照顧腳下,才有根本。人,為了安全,
開車、走路,都要往地下看,而不會往天
上看;一個人如果眼睛一直往上翻、朝上
看,則必定會失敗。
低頭,是成熟,是美德。你看,古樹
結實,都是垂下地來;稻穗成熟,也都是
低頭的樣子。低頭是謙卑,低頭的人生會
受人歡迎,中外的偉人,有的可能是昂首
闊步、抬頭挺胸,但如果是聖賢,必然是
低頭的,所以吾人寧可以低頭,也不要昂
首挺胸。
低頭的人才有人緣。人緣是從低頭中來;被人重視,也是從低頭中來。能低頭,必
定會有揚眉吐氣的一日;能低頭,必定能有奮發有為的一天。各位同學,您們有體會過
低頭的美妙和好處嗎?期待您的分享!

靜思星空
97. 09.10 星期三
成功的人都保有失敗者所不喜歡的習慣
心理學曾有一項研究,認為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二十一
次。同樣的,若要創造一個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除非有強大的自覺與毅
力,否則仍要靠自我要求才能有所改善。
剛開始時,或許有點痛苦,像是早起或運動等習慣的養成。然而一次、
兩次、三次到二十一次或更多時,我們會開始享受一個嶄新的自己。習慣
是好的,它讓我們省時有效率,但我們不應讓習慣造成我們保守、封閉、
不求進步、不肯創新,形成抗拒改革的「逆變」心理
南丁格爾曾說:「成功的人通常都保有失敗者不喜歡的習慣,因為他
們願意做自己並不十分樂意做的事,以獲得成功的果實。然而失敗者卻只
願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最後只能接受令人不甚滿意的結果。」
成功‧來自重複做簡單的事情
從陌生到熟悉,從改變到適應,本不是一件易事,但也不是艱難的事。
只要再試一下,多做幾次,懂得虛心檢討,懂得自我調適,個人或企業都
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痛苦只是短暫的,凡事只要養成習慣就好了。
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沒有信心一定不會成功。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

靜思星空
97. 09.12 星期五
婚禮上的一百元紙
前日去參加一個婚禮(天主教儀式),神父在彌撒當中,用一張一百元紙
鈔作了個比喻,我自己聽了,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神父手持一張新的百元鈔票
舉起問大家"誰想要?",沒人出聲。
神父又說: "不要怕羞,真的,誰想要就舉手啦..."全場大約三分之一的
人舉手,神父又將這張百元新鈔揉成一團,再打開問:"現在還有誰想要?"仍
然有人舉手,但少了差不多一倍,神父再將這張紙鈔放在地上用力踩了幾下,
再撿起來打開,問大家:"那這樣還有人要嗎?"全場只有三.四個人舉手,神父
請了一位男士上台,把一百元給了這位男士,說這位男士是三次都舉手的。
這時全場大笑,神父示意大家安靜,並向新郎說:"你今天迎娶的這位心
愛的女士,就如同一張新版的百元鈔票,歲月加上辛勞,就如同殘破的一百元
鈔票一樣,改變了外貌,但事實上, 這張一百元鈔票仍然是一百元,它的價值
全沒有改變的,希望你可以像這位男士一樣,懂得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不要讓
外表帶領你走人生路呀!" 【資料來源:網路文章】

靜思語:人生能被人需要,能夠有份功能,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靜思星空
97. 09.15 星期一
了,無法自衛。
一直到第五天,他去餵食時,發現母狼
的尾巴有稍微搖一搖,他知道他已開始
獲得母狼的信任了,又過了三天,母狼
才讓他靠近到可以把獸夾鬆開,把母狼
釋放出來。母狼自由後,舐了他的手,
讓他替牠的腳上藥後,才帶著小狼走
開,一路還頻頻回頭望他。
我妹婿是美國人,從小就想作水
手,嚮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遊世界回
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是醫生,家庭經
濟環境許可,但是父母並不給他錢,他
也沒向家裡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
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
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
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伐
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遊世界三季。
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後才回大學去念
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
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
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可
以說平步青雲,一直做到總工程師。有
一次,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說這件事
影響了他一生。
他坐在大石頭上想,如果人類可以
讓凶猛的野狼來舐他的手,成為朋友,
難道人類不能讓另一個人放下武器成為
朋友嗎?他決定以後先對別人表現誠
意,因為從這件事中看到,先釋放出誠
意,對方一定會以誠相報。(他開玩笑
說,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禽獸不如。)
因此,他在公司中以誠待人,先假設別
人都是善意,再解釋他的行為,常常幫
助別人,不計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
一級,爬得很快。最重要的是,他每天
過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是比被助的人快
樂得多,雖然他並不知道中國有「施比
受更有福」這句話,但是他的生活證明
了這一點。
他在阿拉斯加打工時,曾與一個朋
友在山上聽到狼的嗥叫聲,他們很緊張
的四處搜尋,結果發現是一隻母狼腳被
捕獸器夾住,正在號嚎,他一看到那個
奇特的捕獸器,就知道是一名老工人
的,他業餘捕獸,賣毛皮補貼家用,但
是這名老人因心臟病已被直升機送到安
克瑞契醫院去急救了,這隻母狼會因為
沒有人處理而餓死。他想釋放母狼,但
母狼很凶,他無法靠近,他又發現母狼
在滴乳,表示狼穴中還有小狼,
所以他與同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找到狼穴,將四隻小狼抱來母狼
處吃奶,以免餓死。他把自己的
食物分給母狼吃,以維持母狼的
生命,晚上還得在母狼附近露
營,保護這個狼家庭,因為母狼被夾住
他對我說,他一直很感謝阿拉斯加
的經驗,因為這使他一生受用不盡。的
確,只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珍惜,下
過霜的柿子才會甜,人也是經過磨鍊了
才會成熟。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了還不
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應該要讓他去外
面磨鍊一下,不要給他錢,讓他自食其
力,給他一個機會去證明自己、體驗人
生,相信他也能從中得到一個對他一生
受用不盡的經驗。(文/洪蘭-中央大學認
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