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絲入扣:絲瓜卷鬚攀爬之謎

pdf
1.16 MB
30 頁
Shari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R中華民國 50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國小組 生物科
第三名
080304
絲絲入扣─絲瓜生長記實
學校名稱:花蓮縣花蓮市明禮國民小學
作者: 指導老師:
小六 張芮瑜
小六 何岫澐
小六 陳偉智
陳蕙蘭
關鍵詞:絲瓜卷鬚、逆向纏繞點
1
絲絲入扣─絲瓜生長記實
本研究配合絲瓜生長期從20101月到4月底時4個月透過種植絲瓜的過程學習研
究植物的基本方法,解植物生長的奧祕,研究方法以野外觀察、記錄、野外實驗、室內實
驗法及文獻探討法進
本研究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透過種植絲瓜的過程,觀察絲瓜莖、、花、果實的
生長情形第二部分絲瓜卷鬚捲曲的過程第三部分探討絲瓜卷鬚纏繞與攀爬物的關
係,根據實驗結果絲瓜卷鬚捲曲攀爬喜細且圓的物體。
壹、研究動機
暑假鄰居在我家廚房後面的空地上種幾棵絲瓜,絲瓜長得非常茂盛,都爬到廚房
窗戶上,每次到廚房幫忙洗碗,都可以看到油油的子和像彈簧一樣的卷鬚。八月初颱
風過後,第二天一大早打開窗戶,絲瓜的子都被風吹掉,但是絲瓜的卷鬚,還是牢牢
纏繞在窗戶上,後鄰居要另外種別的青菜,我也到後面去幫忙,我想把卷鬚從窗戶上扯下
,可是沒辦法,只好用剪刀剪斷,卷鬚的尾端只能在窗戶上慢慢等它乾掉,讓它自己掉
。絲瓜的卷鬚的力量好大,讓我想要一探究竟,絲瓜卷鬚究竟有麼魔法?
貳、研究目的
一、解絲瓜莖、、花、果實的生長情形。
二、探絲瓜卷鬚捲曲的過程。
三、探討絲瓜卷鬚纏繞與攀爬物的關係。
、研究問題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我們設計以下九項欲探討的研究問題。
一、絲瓜莖的生長情形是怎樣的?
二、絲瓜的生長情形是怎樣的?
三、絲瓜花、果實的生長情形是怎樣的?
四、絲瓜卷鬚的生長曲線是怎樣的?
五、絲瓜卷鬚纏繞的過程是怎樣的?
、絲瓜卷鬚內部的構造是怎樣的?
七、絲瓜卷鬚產生逆向纏繞現象的過程是怎樣的?
八、同形的物體與絲瓜卷鬚纏繞與否是否有關?
九、同尺寸的物體與絲瓜卷鬚纏繞與否是否有關?
藉由有系統的探討,以期進一步瞭解絲瓜卷鬚的生長、構造與纏繞面相。研究問題與
研究目的之相關性歸納為:
研究目的一:就研究問題為一至三項,逐一記錄絲瓜莖、、花、果實的生長情形。
研究目的二:就研究問題為四至七項,逐一探絲瓜卷鬚的外部纏繞現象和內部構造。
研究目的三:就研究問題八、九項,分別探討同形同尺寸的物體與絲瓜卷鬚纏繞的
相關性。
肆、研究設備及器材
絲瓜苗、相機、電腦、筆記本、白網、竹子、鐵絲、鋤頭、尺、名牌夾、肥、水桶、
澆花器、方眼格、顯微鏡、視像鏡頭觀察系統軟體、實物投影機、學生用解培組、刀片、載
玻片蓋玻片培養皿攝影機彈簧秤、木棍塑膠、白鐵鋼管、棉繩紮線帶、
紙、厚紙板、膠帶、大頭針、奇筆。
伍、相關學習經驗的整合與文獻探討
一、與自然課相關的課程
國小自然牛頓出版:五下第二單元植物 根、莖、的功能
國小自然牛頓出版:上第三單元微生物的作用 顯微鏡的使用
二、文獻探討
(一)絲瓜,瓜科,草質藤本,以卷鬚纏
繞攀爬,緣呈齒牙緣,上下表面
粗糙,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為總
花序,花徑 5~10 公分,果實長
30~60 公分直或彎曲。
台灣普遍栽植食用花期自 4 月至 9
月。一月份可育苗、栽種,最適生
2
長在 20℃至 30℃的環境下生長15℃以下品質需充分日照,生產期必須有
豐富水分,但根能浸水。
(二)植物的攀爬方法分為四
1. 以莖纏繞攀爬:牽牛花、四季豆、山藥、銀花、台灣何首烏。
2. 定根吸附攀爬:蝴蝶、黃葛、石斛、萬代
3. 以卷鬚纏繞攀爬:
莖特化成的卷鬚:葡萄、絲瓜、苦瓜、百香果、三角西番、倒地
特化成的卷鬚:豌豆、炮杖花、蒜香藤、連理藤。
4. 以特化的鉤刺或吸盤攀爬:九重葛(刺)、黃藤(刺)、爬牆虎(吸盤)。
絲瓜是屬於莖特化的卷鬚,莖會生長由小枝變成的莖卷鬚,可以纏繞在其他物
體上支持主莖。
、研究
、擬定研究主題
3
形成研究問題
觀察、記錄
觀康村絲瓜田
分析
撰寫報告
圖1程圖
柒、研究過程與結果
一、種植絲瓜
查閱絲瓜栽培資(990122) 除草、整地(990125) 種植(990125)
錄生長情形(990127) 長出卷鬚(990208) 澆水、施肥(990223)
工友叔叔幫忙搭棚(990324) 雌花開花(990326) 絲瓜長大(990413)
我們到東華大學圖書館查閱絲瓜的相關資
,資表示一月的天氣已經可種植絲瓜,確
我們研究的可性,於是我們在校園的一
角,花一個上午的時間除草、整地。從來不
用鋤頭除草,原腰會酸到直,下午下起
,工友叔叔幫我們把菜園圍起,因為叔叔
說不圍起的話,蝸牛會吃而且小狗會挖。我
們加上師一人一棵,一共種四棵絲瓜,命名
為絲瓜一、絲瓜二、絲瓜三、絲瓜四(圖 2)
2 種植絲瓜位置圖
4
在我們細心澆水、施肥、除草及每天身高,記錄生長情形下(圖 3、4、5),終於
平常只有在餐桌上才可以看的絲瓜菜餚一條一條的在我們面前長大茁壯
說不出的成就感。從種植絲瓜苗到長出大絲瓜的過程記錄如下表(表 1),與我們閱
絲瓜栽培資一樣,種植後約 60 天就會開花結出小絲瓜,80 天後就可收成
3 絲瓜二
生長情形手繪圖 1
(990203)
4 絲瓜二
生長情形手繪圖 2
(990208)
5 絲瓜二
生長情形手繪圖 3
(990211)
1 絲瓜苗到長出大絲瓜的過程記錄
過程
項目 種植絲瓜苗 長出卷鬚 長出雌花苞
及雄花序 雌花開花 結成果實
日期 99.01.25 99.02.08 99.03.17 99.03.26 99.03.29
距種植天 14 51 60 63
我們種植絲瓜的地方是河床地石頭非常多土壤很硬水澆下去要一段時間才會被
吸收,至 4 23 日止,四棵絲瓜苗共長出11 條絲瓜,我們非常滿意。整個種植過程,
還好有伙伴之一的阿公常常種菜可當我們的顧問另一伙伴姑婆家的絲瓜田僅讓我
觀,還讓我們實驗,學校工友叔叔還幫我們圍籬笆、搭棚架,真是太感謝
絲瓜一的主莖因為我們一直實驗小心折斷而枯死但是在第三節的地方長出
根新的莖,也冒出新的卷鬚,正在努的找尋攀爬物,植物的生命真是太神奇
5
二、研究方法及結果
(一)問題一:莖的生長情形是怎樣的?
1. 研究方法:測
2. 研究步驟
(1)出四棵絲瓜子與子之間節的長將每一節的長錄(附件一)
(2)將絲瓜結第一顆果實的節記錄,比對結果實的地方與節的長短是否相關。
(3)將記錄結果,繪製長條圖(圖 6、7、8、9)
(4)至康村姑婆家的絲瓜田,選十顆絲瓜,將每一棵絲瓜結第一顆果實是在第幾
節記錄(表 2)
節的長 節的長錄表(手記)
3. 研究結果
1一、二、三、四
長條圖,得知剛長出的節
都較短,大多節的長
15 公分左右較長的節可
長至 21 公分。
2 第幾節長出第一個絲瓜(姑婆家絲瓜田)
樣本一 16 樣本 17
樣本二 15 樣本七 17
樣本三 18 樣本八 17
樣本四 18 樣本九 17
樣本五 18 樣本十 18
(2)根據圖 6、7、8、9 顯示,長
出果實的節約在 15 公分以
上。
(3)比對姑婆家絲瓜田長出果實的節,與我們種植的絲瓜相同,約都在第 15
後長出第一個果實。
6
第一個絲瓜
6 絲瓜一、節的長長條圖
8 絲瓜三、節的長長條圖
9 絲瓜四、節的長長條圖 7 絲瓜二、節的長長條圖
7
(二)問題二:的生長情形是怎樣的?
1. 研究方法:測
2. 研究步驟
(1)四棵絲瓜各選定一片新長的子,用方眼格描繪出的大小,描繪的方法如
(圖 10、1112)算出格成格的格算一格,每天記錄葉子所占格
的變化。
(2)絲瓜一片( 3因實驗慎將主莖折斷故從 4 8 日測至4月20日
(3)絲瓜二片( 4,在描繪過程中小心將片扯掉,至第三片才順
從4月13日 23 日。
(4)絲瓜三片(表 5),同樣換三片,才順
(5)絲瓜四片(表 6),從 4 12 日測 23 日。
(6)將記錄結果 Excel 繪製曲線圖(圖 13、1415、16),以便了片生長
情形。
10 描繪方法一子放在方眼紙上描繪 11 描繪方法二:位相機輸出後,
在上面畫出方眼格,再出幾格。
12 描繪方法三好畫的在方眼
紙上剪出一個孔套在莖上描繪
子。 將測到的據,用表格記錄
3. 研究結果
3 絲瓜一片生長記錄
日期 4/8
(四) 4/9
(五) 4/12
(一) 4/13
(二) 4/14
(三) 4/15
(四) 4/19
(一) 4/20
(二) 4/21
(三)
69 106 1097 1187 1400 1477 1556 1710 主莖枯
萎剪斷
4 絲瓜二片生長記錄
日期 4/13
(二) 4/14
(三) 4/15
(四) 1/19
(一) 4/20
(二) 4/21
(三) 4/22
(四) 4/23
(五)
92.5 147 208 437 508 690 714 746
8
0
500
1000
1500
2000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0
200
400
600
800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13 絲瓜一、片生長曲線圖 14 絲瓜二、片生長曲線圖
5 絲瓜三片生長記錄
日期 4/15
(四) 4/19
(一) 4/20
(二) 4/21
(三) 4/22
(四) 4/23
(五)
371 1350 開始下
大雨 2773 3142 3303
6 絲瓜四片生長記錄
日期 4/12
(一) 4/13
(二) 4/14
(三) 4/15
(四) 4/19
(一) 4/20
(二) 4/21
(三) 4/22
(四) 4/23
(五)
8 27 72 132 766 875 941 1162 1219.5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15 絲瓜三、片生長曲線圖 16 絲瓜四、片生長曲線圖
(1)測期間,有一些因素沒有辦法每天測(放假或天候佳),但是在畫曲線
圖時還是保日期,並在上面畫上假設的直線(紅色的線),方判斷分析。
(2) 1314、15、16 的曲線圖顯示片的生長與時間成正比沒有快速生長期
或緩慢的生長期。
(3)經過大家討認為,測結果沒有呈現漂線條的原因可能有二:
c三、四月天氣很穩定,是影響植物生長的一個因素。
d因為能把片摘下,只能直接在植物體上描繪,所以有誤差,這也是這
個研究問題較困難的地方。
9
(三)問題三:絲瓜花、果實的生長情形是怎樣的?
1. 研究方法:調查法、測
2. 研究步驟
(1)記錄四棵絲瓜,雌花花苞的數量及開花的數量
(2)記錄四棵絲瓜,雄花花序的數量及開花的數量
(3)記錄四棵絲瓜,結成果實的數量
(4)記錄果實生長長
絲瓜長 雌花花苞及雄花總花序
3. 研究結果
7 雌花、雄花、果實的統計表 (至 423 日止)
絲瓜一 絲瓜二 絲瓜三 絲瓜四 合計
雌花花苞 3 14 11 7 35
雌花花開 4 10 10 7 31
雄花花序 6 13 14 10 43
雄花花開 6 8 7 14 35
果實 2 3 3 3 11
雌花花開÷雄花花開 5
4 7
10 7
10 11
7 35
31
果實÷雌花花開 2
1 10
3 10
3 7
2 31
11
(1)由上表得知, 4 23 日止,雌花花苞開花共有 31 朵,雄花花序開花共有 35
朵,比約為 1:1。
(2)由上表得知 4 23 日止結成果實與雌花花苞開花的比值約為 3
1也就是
三朵開花的花苞,只有一個可以結成果實。
(3)在記錄過程中發現,四棵絲瓜都是雄花先開,和我們所閱相同。
10
8 果實生長記錄
日期 3/26 3/29 4/1 4/4 4/7 4/10 4/13
(cm) 開花 花謝
7 cm 10 cm 15 cm 22 cm 29 cm 35 cm
(4)由表 8果實生長記錄表,可以
知道果實長大至可食用,需要
15 天的時間。(3/29~4/13)
(5)由圖 17 的曲線圖可以得知,
瓜是平均生長沒有快速生長或
緩慢生長期。
(6)發現絲瓜三,結的第一顆果
實是個體的絲瓜,雌花也
一次開朵。
(四)問題四:絲瓜卷鬚的生長曲線是怎樣的?
1. 研究設計:測
2. 研究步驟
(1)選定四條卷鬚,每一公分畫一個記號。
(2)隔一段時間測一次,共測量兩次,記錄每個記號長的變化。
(3)將記號結果繪製曲線圖,因尾端捲曲,,所以尾端畫入曲線圖。
(4)選定的卷鬚可太長,因為好幾個樣本,幾小時後就捲曲纏繞沒辦法測
在樣本一卷鬚上做記號 第二次測樣本一卷鬚長 第三次測樣本一卷鬚長
果實生長曲線圖
0
10
20
30
40
3月29日 4月1 4月4日 4月7日 4月10日 4月13日
公分
17 絲瓜果實生長曲線圖
11
3. 研究結果
9 樣本一、卷鬚生長記錄
1 2 3 4 5 6 7 8
做記號
4/21pm5:00 1 1 1 1 1 1 1 1 1.5
第一次測
4/22 pm2:00 1.7 1.6 1.6 1.6 1.5 1.5 1.2 1.2 1.6
第二次測
4/23am10:00 2.5 2.5 2.3 2.1 2 1.7 1.4 1.4 1.6
0
0.5
1
1.5
2
2.5
3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公分 記號
第一次測
第二次測
18 樣本一、卷鬚生長曲線圖
10 樣本二、卷鬚生長記錄
1 2 3 4 5 6 7
做記號
4/20pm2:00 1 1 1 1 1 1 1 1.4
第二次測
4/21pm5:00 1.7 1.5 1.5 1.5 1.3 1.3 1.2 1.5
第三次測
4/22am10:00 2.5 1.8 1.7 1.7 1.6 1.6 1.5 1.5
0
0.5
1
1.5
2
2.5
3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公分 記號
第一次測
第二次測
19 樣本二、卷鬚生長曲線圖
12
11 樣本三、卷鬚生長記錄
1 2 3 4 5 6 7
做記號
4/22am10:00 1 1 1 1 1 1 1 1.4
第一次測
4/22pm5:00 1.2 1.2 1.1 1.1 1.05 1 1 1.4
第二次測
4/23am10:00 1.5 1.4 1.25 1.2 1.15 1.1 1.1 1.5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公分 記號
第一次測
第二次測
20 樣本三、卷鬚生長曲線圖
12 樣本四、卷鬚生長記錄
1 2 3 4
做記號
4/21pm5:00 1 1 1 1 0.8
第一次測
4/22am10:00 1.4 1.4 1.3 1.2 0.9
第二次測
4/22pm5:00 1.65 1.55 1.4 1.3 0.9
0
0.5
1
1.5
2
1節第23節第4
公分 記號
第一次測
第二次測
21 樣本四、卷鬚生長曲線圖
(1)由圖 18 至圖 21 卷鬚生長記錄,基部(接近植物體部位)長得較快,卷鬚尾端
長得較慢,與我們所知植物的生長相反,找很多絲瓜或攀爬植物的資,都
沒提到這一點。
13
13 卷鬚生長比
樣本編號 樣本一 樣本二 樣本三 樣本四
卷鬚原本長 9.5 公分 8.4 公分 8.4 公分 4.8 公分
A:基部第一節
增加的長 1.5 公分 1.5 公分 0.5 公分 0.65 公分
B:尾端前一節
增加的長 0.4 公分 0.5 公分 0.1 公分 0.3 公分
C:測時間 41 小時 44 小時 24 小時 24 小時
A/C 1.5/41
0.0365853 1.5/44
0.0340909 0.5/24
0.0208333 0.65/24
0.027
B/C 0.4/41
0.009756 0.5/44
0.0113636 0.1/24
0.0041666 0.3/24
0.0125
CB CA/
/ 3.7500307 3.0000088 5.000072 2.16
(2)將表 9 至表 12 統計成表 13,樣本一及樣本二測時間為 40 幾個小時。由
表中得知樣本一及樣本二基部第一節每小時的生長比約為 0.035 公分尾端
前一節每小時的生長比約為 0.01 公分基部的生長速約為尾端的 3 倍以上
(3)樣本三及樣本四卷鬚測時間為 24小時樣本四卷鬚較短基部每小時生長0.027
公分,尾端每小時生長 0.0125 公分,基部生長速是尾端的 2.16 倍。
(4)比較樣本一、二、四,樣本一的長原本就較長(9.5 公分),樣本二居中(8.4
公分)樣本四較短(4.8 公分)它們增加的長也是樣本一較多 3.75 倍,
樣本二 3 倍,樣本四只有 2.16 倍。由樣本一、二、四可得,卷鬚長越長基部
與尾端增加長的倍越大。
(5)樣本三卷鬚生長速較慢,根部每小時生長 0.02 公分,尾端每小時生長 0.004
公分,但基部生長速是尾端的 5 倍。
(6)另外找同樣是卷鬚纏繞的菜,測量龍鬚菜卷鬚的生長曲線(附件二),測
結果與絲瓜卷鬚的生長曲線同,鬚菜的卷鬚平均生長,沒有哪個部位生長
的較快。
14
(五)問題五:絲瓜卷鬚纏繞的過程是怎樣的?
1. 研究方法:現場觀察法、攝影機錄影快轉觀察
2. 研究步驟
15
(1)實地觀察絲瓜卷鬚生長過程並記錄
(2)選定特定卷鬚後,用攝影機至學校種植
絲瓜的地點拍攝,三人排班輪流,注意電
池電及攝影機記憶體的容,隨換。
第一次攝影:4 16 日(星期五)10:00
開始攝影至 1802 天黑為止
8 個小時陰天風大偶爾下小雨氣象預測氣溫 15℃至 20℃
拍攝卷鬚捲曲過程
第二次攝影:4 17 (星期)11:00~1140 14:00~17:10, 3 小時
50 分。晴天,氣象預測氣溫 19℃至 25℃,。
(3)將拍攝影片輸出至電腦,轉檔後用播放軟體快轉,觀察記錄
3. 研究結果
(1)卷鬚柄與柄約成 130 另一邊為植
物體主莖,花苞則長在卷鬚與柄中
且卷鬚大部分都有三叉卷鬚(如
22)
(2)第一次攝影,4 16 日陰天偶小雨,
中午實際測絲瓜棚溫只有 18
感覺,8 小時卷鬚只有卷鬚尾端捲
在竹子上。
第二次攝影,4 17 日天氣晴,陽光
溫和,中午實際測絲瓜棚氣溫 27 ,在太陽下,皮膚有灼熱的感覺,卷鬚
捲曲逆向反轉的速快。
22 卷鬚與柄相對位置圖
(3)卷鬚會纏繞運動,像套一般,一邊旋轉,一邊找尋物體,卷鬚在碰觸物體
後開始纏繞所碰觸的物體纏繞幾圈後停止約十二個小時就能牢牢攀住支持
物,固定植物體。
(4)卷鬚攀住支持物一段時間後,卷鬚即開始慢慢纏繞形成彈簧形。
(5)等卷鬚成熟後沒有可以纏繞的物體,卷鬚因互相碰觸而纏繞在一起。
(6)卷鬚纏繞的各個階段如圖 23、24、25、26。
23 未捲卷鬚 24 正在捲曲的卷鬚
25 卷鬚捲曲完成 26 卷鬚纏繞在一起
)問題絲瓜卷鬚的內部構造是怎樣的?
1. 研究方法用顯微鏡及視像鏡頭觀察系統軟體,輸出至電腦螢幕觀察卷鬚横切
面。
27、定義卷鬚各部分名稱
2. 研究步驟
(1)採回絲瓜卷鬚,定義卷鬚各
部分名稱(圖 27),方之後
的分析。
(2)將各部分徒手用刀片
後,用40倍及100倍
微鏡觀察用視像鏡頭觀
16
察系統軟體,輸出至電腦存檔及繪圖。
(3)觀察、分析、討各部分横切面。
3. 研究結果
28 未捲的卷鬚 29 前端外圈增厚現象 30 逆向纏繞點
31 後端 32 纏繞區接觸物體那面 33 尾端
(1)前後共三次用星期二及星期三下午,使用顯微鏡觀察卷鬚的橫,將有代
表性的輸出圖,製成圖 28~圖 33。
(2)根據上面圖 28 顯微鏡輸出至電腦螢幕的圖,未捲卷鬚的横切面,顯示卷鬚成
扁條,有五點明顯的彈簧組織。
(3)已捲曲的卷鬚横切面顯示,在前端、逆向纏繞點及後端都是外圈比較圓,有增
厚的現象,內圈則向內凹,呈現 C
形。(圖 29~31)
(4)從横切面觀察,可以看到很多的維管束
構造所以絲瓜卷鬚是莖特化的卷鬚。
(5)纏繞區接觸物體的面(圖 32),呈扁平
,緊貼物體表面。
(6)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尾端有一條沒 34 尾端出現一條彈簧組織
17
的彈簧組織(圖 34),它的樣子就像我們平常可以看得到的彈簧一樣,一圈一
圈排得很整齊直接用顯微鏡 100 倍觀察就看得很清楚因為設備的關係
出至電腦後,解析就差很多
(七)問題七:絲瓜卷鬚產生逆向纏繞現象的過程是怎樣的?
1. 研究方法:現場觀察法、攝影機錄用電腦快轉觀察
2. 研究步驟
(1)實地觀察絲瓜卷鬚生長過程並記錄
(2)用拍攝的影片快轉、觀察逆向纏繞的過程,並將卷鬚捲曲的過程畫出
3. 研究結果
(1)絲瓜卷鬚觸及物體後就會開始繞著它纏約十二個小時就能牢牢攀住支持物,
固定植物體。
(2)卷鬚攀住支持物一段時間後,卷鬚中間開始同時向端捲曲,卷鬚的中間因此
形成一個分界點,叫做「逆向纏繞點」。這一朝向端的捲曲反向進,再過
24 小時,卷鬚就捲成有如節反向彈簧一般
(3)捲成彈簧形,卷鬚長因彎曲縮短距,而將植物體近纏繞的支持物,使植
物體較能固定於纏繞的支持物即使遇到強風也較能夠承受得住於之後的
攀爬。
(4)絲瓜逆向纏繞的過程,如圖 36、37、38、39。
(5)在觀察過程中發現,有些卷鬚只一個「逆向纏繞點」(圖 35)
35 多個逆向纏繞點
18
36 卷鬚緊緊纏繞攀爬物 37 卷鬚捲曲產生逆向纏繞點
38 逆向纏繞點向端捲曲 39 卷鬚捲曲如個反向彈簧一樣
19
(八)問題八:同形的物體與絲瓜卷鬚纏繞與否是否有關?
1. 研究設計:實驗法
2. 實驗步驟
(1)用厚紙板做平面長條至七角柱,每一
種形各做 4 從平面到七角柱共有
24 個實驗道具每一種形直徑都做成約
2cm(圖 40)。只做到七角柱原因,是因
字越大越接近圓形。
(2)4 18 日上午將實驗器材帶至康村姑婆
家的絲瓜田,用紮線帶固定至選定卷鬚
可碰觸的架上等候一天的時間(圖 41)
(3)4 19 日中午至絲瓜田,記錄有纏繞的角柱,與沒纏繞的角柱數量
(4)記錄完後將絲瓜田恢,把實驗用品帶走,並跟姑婆道謝。
製作實驗器材(990417) 將實驗器材固定好
(990418 上午) 錄有纏繞的角柱
(990419 中午)
41 固定至瓜架上的方法
40 同形物體實驗設計
20
3. 實驗結果
表14同柱實驗統計表
平面 三角柱 四角柱 五角柱 角柱 七角柱
樣本一 ± ± 3 3 3 3
樣本二 ± ± ± 3 3 3
樣本三 ± ± ± 3 3 3
樣本四 ± ± ± ± 3 3
合計 0 0 1 3 4 4
(1)上表為實驗結果統計表,越多角柱(越接近圓形)卷鬚較會纏繞。
(2)明如圖 42、43、44、45。
42
三角柱:卷鬚沒有纏繞三角柱,卷鬚跨過三
角柱纏繞原有的鋼絲,三角柱的下
方有自捲曲的卷鬚。
43
平面:4 18 日下午開始下雨,平面厚紙板
變形,卷鬚越過它,沒有纏繞。
四角柱:卷鬚沒有纏繞四角柱,纏繞底下的
鋼絲。
44
五角柱:卷鬚開始纏繞五角柱,五角柱上方
的卷鬚纏繞鋼絲而且捲得很漂
45
七角柱:有條卷鬚纏繞七角柱,七角柱上
方有一團卷鬚纏成一團。
21
(九)問題九:同尺寸的物體與絲瓜卷鬚纏繞與否是否有關?
1. 研究設計:實驗法
2. 實驗步驟
(1)用舊月及厚紙板做成直徑同的圓柱體(圖 46),每一個尺寸各做 4 個,
40 個。
(2)4 18 日將製作的實驗器材帶至康村姑婆的絲瓜田用紮線帶固定至選定
卷鬚可碰觸的地方,等候一天的時間。
(3)4 19 日中午休息時間,至絲瓜田記錄纏繞圓柱的況。
(4)記錄完後將絲瓜田恢,把實驗用品帶走,並跟姑婆道謝。
製作實驗器材(990417) 將實驗器材固定好
(990418 上午) 錄有纏繞的圓柱
(990419 中午)
3. 實驗結果
15 同直徑尺寸圓柱體實驗統計表
直徑
1cm 直徑
2 cm 直徑
3 cm 直徑
4 cm 直徑
5 cm 直徑
6 cm 直徑
7 cm 直徑
8 cm 直徑
9 cm 直徑
10 cm
樣本一 3 3 3 3 3 ± ± ± ± ±
樣本二 3 3 3 3 ± ± ± ± ± ±
樣本三 3 3 3 3 ± ± ± ± ± ±
樣本四 3 3 3 3 ± ± ± ± ± ±
合計 4 4 4 4 1 0 0 0 0 0
46 同尺寸圓柱體實驗設計
22
(1)上表為實驗結果統計表,直徑 4cm 以上的圓柱,卷鬚就比較沒辦法纏繞
(2)明如圖 47、48、49、50。
47
1cm:四個樣本都捲得非常漂
48
4cm在圓柱體上方有一條卷鬚剛碰觸到 4
公分,有纏繞的現象。
49
6cm:乍看之下卷鬚纏繞圓柱體,其實是
纏繞在底下的紮線帶上。
50
9cm:有卷鬚越過圓柱體的上方,在旁邊的
原有瓜棚網架的細線上捲曲並已開始
逆向纏繞
三、研究的困難與心得
(1) 時間──
觀察植物最大的困難就是時間拖得很長,一開始,我們都好興奮,整個寒假都窩在
學校看我們的小絲瓜苗,過完開學後,有太多的事分散我們的注意,只剩下
每天早上去絲瓜園澆澆水而已。
這個實驗像其他有些實驗,很快就能看到結果,長時間的記錄讓我們意興闌珊,
我們等得耐煩,就問師接下要做麼,師只等它長大,把所有的大小事
都記下就對,因為曉得麼時候會用到,我們甚至還懷疑師到底會會做
23
科展,師回答懂植物,正好可以學一些,把我們都嚇壞,後開始有些
東西出來了,我們的信心又回來了
(2)不易控制──
做實驗第八、第九時,想用人為的干預,使卷鬚轉向我們想要的位置,但是植物
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聽話」像在實驗室可以將各種干擾因素盡排除在外
我們為使實驗能夠做下去光是綁實驗器材就試很多次有時卷鬚就忽然轉向
我們又得重新調整位置,好才將所有資收集完畢。
(3)天氣──
種植植物比我們原本預期的還要難很多澆水施肥還要預防病蟲害擔心下大雨,
擔心缺水,擔心天氣太,擔心天氣太熱,擔心長大,就沒辦法做實驗。雖然過
程中有很多挫折,但是我們三人還是做得很高興,也知道平常餐桌上簡單的菜餚,
是經過了不平凡的生長過程,一顆絲瓜充滿大自然神奇的魔法。
捌、結
一、絲瓜苗在第 14 天長出卷鬚,第 51 天長出雌花苞及雄花序,第 60 天雌花開花,第 63
天雌花花謝,結成小絲瓜,第 80 天就可以採收絲瓜。
二、雄花為總花序,於同時間開花,而且雄花比雌花先開花。
三、之間節的長,初生的較短沒有超過 5 公分,最長的節為 21 公分。沒有分支
的絲瓜一、絲瓜三、絲瓜四在第四節之後就有 10 公分以上,有分支的絲瓜二,到第
6 節以後才有 10 公分以上的節。
四、之間節的長平均長 15 公分左右,都在第 15 節之後長出第一個果實。
五、片的生長與時間成正比,沒有快速生長期或緩慢生長期。
、1 25 日種植絲瓜苗至 4 23 日實驗結束止,雌花花苞開花與雄花花序開花
約為 1:1。
1月25日種植絲瓜苗至 4 23 日實驗結束止,結成果實與雌花花苞開花的比值約為
3
1,也就是三朵開花的花苞,只有一個可以結成果實。
絲瓜卷鬚生長記錄顯示,接近植物體部位(基部)長得較快,卷鬚尾端長得較慢。比
較樣本一、二、四,樣本一的長原本就較長(9.5 公分),樣本二居中(8.4 公分)
24
25
樣本四較短4.8 公分)它們增加的長也是樣本一較多 3.75 樣本二 3 倍,
樣本四只有 2.16 倍。由樣本一、二、四可得,卷鬚長越長基部(接近植物體部位)
與尾端增加長的倍越大。
、絲瓜卷鬚會纏繞運動像套一般一邊旋轉,一邊找尋物體卷鬚在碰觸物體後
開始纏繞所碰觸的物體,固定植物體。
卷鬚攀住支持物一段時間後卷鬚中間開始同時向端捲曲卷鬚的中間因此形成一
個分界點叫做「逆向纏繞點」這一朝向端的捲曲反向進,再 24 時,卷鬚
就捲成有如節反向彈簧一般捲成彈簧形後卷鬚長因彎曲縮短距而將植
物體近纏繞的支持物使植物體較能固定於纏繞的支持物即使遇到強風也較能夠
承受得住,於之後的攀爬。
根據顯微鏡輸出至電腦螢幕的圖顯示卷鬚成扁條有五點明顯的彈簧組織,已捲
曲的卷鬚横切面顯示在前端逆向纏繞點及後端都是外圈比較圓有增厚的現象,
內圈則向內凹,呈現 C 字形。纏繞區接觸物體的面,呈扁平,緊貼物體表面。
十一根據問題八的實驗顯示越多角柱(越接近圓形)卷鬚較會纏繞平面三角柱、
四角柱,角太多,卷鬚無法纏繞。
十二根據問題九的實驗直徑 4cm 以上的圓柱卷鬚就比較沒辦法纏繞所以絲瓜田的
網架都很細。
玖、後續實驗規劃
一、繼續完成已完整纏繞之絲瓜卷鬚,約可掛幾個砝碼?卷鬚可承受多大的
絲瓜卷鬚大部份分為三叉如果把同分叉部位剪去另外根卷鬚如何維持平衡?
絲瓜卷鬚開始纏繞的時機與卷鬚長的關係卷鬚開始纏繞的時間點與長有關?還
是和能否碰觸到物體有關?
考資
牛頓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指引,五下第 44~77 頁。
牛頓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指引,上第 99~100 頁。
高日美編譯(1983)。光科學圖鑑-課外研究。植物(84 頁-87 頁)。台市:光書局。
鄭元春審訂(2006)。自然科學圖解百科-植物的世界(I)
。根與莖(30-31 頁)。台市:泛
26
文化。
張容禎、巧文、黃薇倢、方雯儀。中華民國第四十七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展作品-生物科
國中組無所捲。
27
附件一
絲瓜一 節的長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m 3.5 2 12 11 15 15 14 13 14 13 13 10 11 15 15 14 15 9 6
絲瓜二 節的長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7 10 5 7 9 10 11 13 13 15 15 10 16 19 19 17 17 13
2 3 4 13 13 12 12 7 9 10 11 16 3
5 2 3
7 12 15 13 15 16 18 15 14 16 16 12
絲瓜三 節的長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m 2 3 5 12 12 12 16 17 19 19 18 1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m 17 14 15 19 19 19 22 19 19 18 7
絲瓜四 節的長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m 3 2 6 10 9.5 9.5 9 6 14 18 16 17 1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m 16 16 16 17 12 18 18 17 17 17 17 18 13
明:最後一格為 4 23 日所測的(字底下有畫線的),還在生長,故是最後長
28
附件二
第一次實驗 卷鬚生長記錄表(剪下插入水瓶中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一次
實驗 做記號
6/10 am7:4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樣本一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樣本二 1 1 1 1 1 1
樣本三
6/11 am8:00
經過
24 小時 1 1 1 1 1 1 1 1 1
第二次實驗 卷鬚生長記錄表(剪下插入水瓶中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二次
實驗 做記號
6/11 am8:0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樣本四 1.2 1.2 1.2 1.2 1.2 1.15 1.1 1.1 1.1 1.1 1.1 1.2 1.2 1.2
樣本五 1 1 1 1 1 1 1 1 1
樣本
6/13 pm4:00
經過
56 小時 1.1 1.1 1.1 1.1 1.1
第三次實驗 卷鬚生長記錄表(直接在鬚植物體上實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做記號
6/13 pm50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6/15 pm5:00
經過
48 小時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評語】080304
1.利用生活周圍之植物為觀察材料。
2.不同形狀物體和纏繞關係之設計處理有創意。
3.逆向纏繞點說明不夠清楚可根據此點再進行深入探討。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