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國防》
第一章 國家意識
△簡易題○◎較難題
一、是非題
△(○)1.全民國防的具體內涵是喚起「國防安全人人有責,國防建設人人有責」的認知。(P.5)
△(○)2.忽略國家意識可能會造成社會分歧、破壞社會和諧,也可能會阻礙國家發展。(P.6)
◎(X)3.新加坡年滿20歲的青年必須入伍,其國防教育僅在軍中實施。(P.6)
△(○)4.國家意識指的是個人對於自己與國家、國家與世界之間關係的認知。(P.7)
△(X)5.就國家認同而言,認同概念的三種含義可以歸結成差異化、多元化、歸屬感三個層面。(P.11)
◎(X)6.「贊同」層面的認同指的是公民對政黨與利益團體的認同。(P.11)
△(X)7.國家認同是一個人「確認自己屬於哪個族群,以及這個族群是怎樣的一個族群」的心智活動。(P.12)
△(○)8.愛國教育是國民對國家認同的教育,使全國上下一心,共同為國家安全與福祉犧牲奮鬥。(P.16)
二、選擇題
◎(C)1.下列哪一項活動與建立全民國防意識無直接關係?(A)國軍人才招募(B)國軍營區開放參觀(C)與紐西蘭洽簽經濟合作協議(D)高中職以上學校實施全民國防課程。(P.5)
◎(C)2.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如果新加坡要想避免被西方價值所淹沒……就必須有自己的(A)政黨政治(B)武裝力量(C)國家意識(D)教育制度。」(P.6)
△(C)3.在情感層面上,國家意識指的是個人對(A)族群(B)家庭(C)國家(D)學校所抱持的喜好感或厭惡感。(P.7)
△(B)4.下列有關國家意識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之敘述,何者有誤?(A)為激發民眾責任心與義務感的動能(B)為併吞他國的依據(C)能培養民眾愛國意識與觀念(D)國家意識為國家安全的基石。(P.8)
◎(C)5.下列哪一項不是國家意識的表現?(A)參加選舉投票(B)為中華代表隊加油(C)在公司爭取更高的職位(D)報考志願役軍官。(P.8~10)
◎(D)6.就傳統的國家安全概念來說,「權力」指的是(A)政治力量(B)文化力量(C)經濟力量(D)軍事力量。(P.9)
◎(C)7.韓國的流行音樂與影視作品,自2000年起大舉對外輸出,形成「韓流」風靡全球,這是(A)硬實力(B)巧實力(C)軟實力(D)公權力的展現。(P.9)
◎(C)8.下列哪一個領域不屬於「軟實力」的建構?(A)文化(B)教育(C)軍事(D)體育。(P.9)
△(C)9.下列何者屬於有形的國力?(A)國家意識(B)外交手腕(C)領土(D)民族主義。(P.9~10)
△(A)10.下列哪一項不是國家認同所包括的三個主要層面?(A)自我認同(B)文化認同(C)制度認同(D)族群認同。(P.11~12)
△(C)11.臺灣原由四大族群建構而成,近年來哪一個族群人數愈來愈多,已成為第五大族群?(A)客家人(B)外省人(C)新移民(D)福佬人。(P.12)
△(A)12.1988年後,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先生以(A)生命共同體(B)一邊一國(C)四不一沒有(D)九二共識的概念在兩岸分治的基礎上建立認同。(P.14)
△(D)13.2000年政黨輪替後,我國進入哪一國家認同階段?(A)舊中華民國認同(B)中華民國到臺灣(C)中華民國在臺灣(D)中華民國是臺灣。(P.14)
◎(D)14.(A)減輕學習壓力(B)提升國家競爭力(C)推動12年國教(D)培養國家意識是教育的首要職責。(P.14)
△(B)15.(A)科學精神(B)民族精神(C)團隊精神(D)運動精神是人類群體間強大且具有普遍意義的向心力,世界各國都意識到此精神應為公民教育的核心。(P.15)
三、填空題
◎ 1.現代國防以________________為主流方向,任何國家都不能忽略整體國力的運用。(P.8)
△ 2.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是由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奈伊所提出。(P.9)
◎ 3.________________是一種激發人向上的動力,也是人類群體間強大且具普遍意義的向心力。(P.15)
四、問答題
△ 1.國家意識對於國防安全的重要意義,具體而言有哪幾項?(P.8)
答:(1)激發民眾責任心與義務感的動能。
(2)培養民眾的愛國觀念與意識。
(3)國家意識為國家安全的基石。
答:權力指的是能夠改變個人或團體的能力與潛力。
△ 3.某些學者認為,國家認同包括哪三個主要層面?(P.11~12)
答:原住民族、閩南(福佬)人、客家人、新住民(外省人)以及新移民。
◎ 5.我國2006年國家安全報告(2008年修訂版)中提出,臺灣社會對於歷史的認知與國家認同,大致可區分為哪幾個階段?(P.14)
答:(1)舊中華民國認同(1912年~1949年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
(2)中華民國到臺灣(1949年~1987年)。
(3)中華民國在臺灣(1988年~1999年)。
(4)中華民國是臺灣(2000年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