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國防》第一章國家意識教學教案: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與問答題詳解

格式
doc
大小
59 KB
頁數
3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6-03-07,离现在 9 23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全民國防》

第一章 國家意識

簡易題○◎較難題

一、是非題

(○)1.全民國防的具體內涵是喚起「國防安全人人有責,國防建設人人有責」的認知。(P.5

(○)2.忽略國家意識可能會造成社會分歧、破壞社會和諧,也可能會阻礙國家發展。(P.6

(X)3.新加坡年滿20歲的青年必須入伍,其國防教育僅在軍中實施。(P.6

(○)4.國家意識指的是個人對於自己與國家、國家與世界之間關係的認知。(P.7

(X)5.就國家認同而言,認同概念的三種含義可以歸結成差異化、多元化、歸屬感三個層面。(P.11

(X)6.「贊同」層面的認同指的是公民對政黨與利益團體的認同。(P.11

(X)7.國家認同是一個人「確認自己屬於哪個族群,以及這個族群是怎樣的一個族群」的心智活動。(P.12

(○)8.愛國教育是國民對國家認同的教育,使全國上下一心,共同為國家安全與福祉犧牲奮鬥。(P.16


二、選擇題

C1.下列哪一項活動與建立全民國防意識無直接關係?A)國軍人才招募B)國軍營區開放參觀C)與紐西蘭洽簽經濟合作協議D)高中職以上學校實施全民國防課程。(P.5

C2.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如果新加坡要想避免被西方價值所淹沒……就必須有自己的A)政黨政治B)武裝力量C)國家意識D)教育制度。」(P.6

C3.在情感層面上,國家意識指的是個人對A)族群B)家庭C)國家D)學校所抱持的喜好感或厭惡感。(P.7

B4.下列有關國家意識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之敘述,何者有誤?A)為激發民眾責任心與義務感的動能B)為併吞他國的依據C)能培養民眾愛國意識與觀念D)國家意識為國家安全的基石。(P.8

C5.下列哪一項不是國家意識的表現?A)參加選舉投票B)為中華代表隊加油C)在公司爭取更高的職位D)報考志願役軍官。(P.810

D6.就傳統的國家安全概念來說,「權力」指的是A)政治力量B)文化力量C)經濟力量D)軍事力量。(P.9

C7.韓國的流行音樂與影視作品,自2000年起大舉對外輸出,形成「韓流」風靡全球,這是A)硬實力B)巧實力C)軟實力D)公權力的展現。(P.9

C8.下列哪一個領域不屬於「軟實力」的建構?A)文化B)教育C)軍事D)體育。(P.9

C9.下列何者屬於有形的國力?A)國家意識B)外交手腕C)領土D)民族主義。(P.910

A10.下列哪一項不是國家認同所包括的三個主要層面?A)自我認同B)文化認同C)制度認同D)族群認同。(P.1112

C11.臺灣原由四大族群建構而成,近年來哪一個族群人數愈來愈多,已成為第五大族群?A)客家人B)外省人C)新移民D)福佬人。(P.12

A12.1988年後,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先生以A)生命共同體B)一邊一國C)四不一沒有D)九二共識的概念在兩岸分治的基礎上建立認同。(P.14

D13.2000年政黨輪替後,我國進入哪一國家認同階段?A)舊中華民國認同B)中華民國到臺灣C)中華民國在臺灣D)中華民國是臺灣。(P.14

D14.A)減輕學習壓力B)提升國家競爭力C)推動12年國教D)培養國家意識是教育的首要職責。(P.14

B15.A)科學精神B)民族精神C)團隊精神D)運動精神是人類群體間強大且具有普遍意義的向心力,世界各國都意識到此精神應為公民教育的核心。(P.15


三、填空題

◎ 1.現代國防以________________為主流方向,任何國家都不能忽略整體國力的運用。(P.8

答:全民國防。

△ 2.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是由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奈伊所提出。(P.9

答:軟實力。

◎ 3.________________是一種激發人向上的動力,也是人類群體間強大且具普遍意義的向心力。(P.15

答:民族精神。



四、問答題

△ 1.國家意識對於國防安全的重要意義,具體而言有哪幾項?(P.8

答:1)激發民眾責任心與義務感的動能。
2)培養民眾的愛國觀念與意識。
3)國家意識為國家安全的基石。

△ 2.請問權力的定義為何?(P.9

答:權力指的是能夠改變個人或團體的能力與潛力。

△ 3.某些學者認為,國家認同包括哪三個主要層面?(P.1112

答:族群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

△ 4.請問臺灣是由哪些族群建構而成?(P.12

答:原住民族、閩南(福佬)人、客家人、新住民(外省人)以及新移民。

◎ 5.我國2006年國家安全報告(2008年修訂版)中提出,臺灣社會對於歷史的認知與國家認同,大致可區分為哪幾個階段?(P.14

答:1)舊中華民國認同(1912年~1949年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

2)中華民國到臺灣(1949年~1987年)。

3)中華民國在臺灣(1988年~1999年)。

4)中華民國是臺灣(2000年以後)。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