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評院所:
腹膜透析訪視作業評量表(含院所自評部分)
自評院所名稱(請填寫):自評填表人簽名(請填寫):
自評院所學會代號(請填寫):
訪視委員簽名:
註:1.每一章評量細項之評分等級若為【E】者,請在說明欄內說明原因,以便讓學會能進一步了解原因。
2.評量表內院所自評項目以【※】註明,沒有標記【※】請院所勿評分。。
3.自評項目【※】請院所先行評分,沒有標記【※】請院所勿評分。完成的評量表請於4/20以前上傳至學會,以便提供訪視委員實地訪視使用。(評量表逕行至學會網站點選『透析資訊/透析評量』下載)
4.台灣腎臟醫學會聯絡地址:台北市100青島西路11號4樓之1
聯絡電話: (02) 2331-0878;傳真: (02) 2383-2171;E-mail: [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病人安全
評量標準 | 評分說明 | 評分等級 | ||||||
1.1 建置透析病人安全的醫療環境 | ||||||||
1.1.1 急救設備 | ||||||||
必 | 1.1.1.1 | 電擊器、氣管插管、氧氣供應設備、抽吸設備、急救(車)箱 | A: 急救設備置於治療室內,數量足夠且功能正常,並有點班查核之紀錄 C: 急救設備可隨時取得,數量足夠且功能正常 E: 急救設備不足或功能異常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 | 1.1.2 (院所自評項目) | 透析室周邊設備 1.緊急供電設備 2.消防安全設備 | C: 符合醫療院所設置標準,且有檢驗合格證明 E: 不符合醫療院所設置標準,或缺檢驗合格證明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1.2 感染管制作業 | ||||||||
1.2.1感染管制措施–人員 | ||||||||
必 | 1.2.1.1 | 透析室員工應作B、C型肝炎血清檢查 | A: 100%員工均有B、C型肝炎之檢查記錄,且對於B肝表面抗體陰性之員工有定期(一年)追蹤檢查紀錄 C: > 75%員工有B、C型肝炎之檢查記錄 E: < 30%員工有B、C型肝炎之檢查記錄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 | 1.2.1.2 (院所自評項目) | 應有充足且適當之洗手設備,醫護人員有良好之洗手習慣及正確的洗手方式 | A: 治療室至少有一個腳踏式或感應式洗手設備(或有傳統洗手設備外加乾式洗手設備),且治療室或同一層樓有緊急沖洗設備 C: 治療室至少有一個腳踏式或感應式洗手設備(或有傳統洗手設備外加乾式洗手設備) E: 治療室缺乏適當的洗手設備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1.2.2 隔離措施 | ||||||||
1.2.2.1 | 每年監測病人肝炎情形,異常者有複檢 | A: 所有透析病人均有建立肝炎監測,陽轉者皆有追蹤處置且有符合法令的通報與加強監測作為 C: 只有部份透析病人有建立肝炎監測,但陽轉者皆有追蹤處置且有符合法令的通報與加強監測作為 E: 沒有定期監測,或陽轉者無追蹤處置或無符合法令的通報與加強監測作為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1.2.2.2 | 監測門診透析病人B型、C型肝炎轉陽處置 | C: 對於B肝及C肝轉陽病人有處置紀錄 E: 對於B肝及C肝轉陽病人沒有處置紀錄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必 | 1.2.2.3 | 對於發燒之透析病人有給予適當處置 | C: 對於發燒病人的處置有標準流程,譬如有提供口罩、乾洗手,並給予適當處置 E: 對於發燒病人的處置無規範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必 ※ | 1.2.2.4 (院所自評項目) | 對於新興傳染病之整備、病人處置及應變計劃 | A: 依查檢表有做自我評核,且對於新興傳染病之整備、病患處置有制定標準之流程及應變計畫 C: 依查檢表有做自我評核 E: 對於新興傳染病防治無規範 | |||||
查檢表未執行項目請酌予提供建議事項 | ||||||||
※1.3危機處理機制(院所自評項目) | ||||||||
1.3.1 天然災害之危機處理 | ||||||||
1.3.1.1 | 風災、水災、或地震時,腹膜透析病人藥水運送之機制 | A: 有完善之病人藥水運送之機制 C: 病人藥水運送之機制尚未完善 E: 沒有完善之病人藥水運送之機制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1.3.2 緊急狀況之危機處理 | ||||||||
必 | 1.3.2.1 | 病人發生問題時如何找尋醫護人員及相關資訊 | A:病人或病人家屬知道緊急問題時,如何尋找醫護人員。所有緊急問題事件皆有紀錄與分析,並有檢討改善方案。 C:只有部份達成 E:緊急問題事件皆無紀錄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第二章適當的醫療作業(全部為自評項目)
評量標準 | 評分說明 | 評分等級 | ||
2.1 透析病歷記載完整性(可以電子病歷紀錄方式呈現) | ||||
2.1.1 | 完整的疾病史 | 以抽查病歷為主: ≦ 100人之透析院所,抽查5本病歷 > 100人之透析院所,抽查10本病歷 (1) ≦ 100 人之透析院所 A: 5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C﹢: 4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C: 3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C﹣: 僅2本病歷記載非常適當 E: 僅1本病歷記載非常適當 (2) > 100人之透析院所 A: 10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C﹢: 8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C :6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C﹣: 僅4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E:僅2本病歷記載均非常適當 | ||
必 | 2.1.2 | 藥物過敏、B、C肝炎標示、血型記錄等完整 | ||
必 | 2.1.3 | 腹膜導管放置記錄完整 | ||
必 | 2.1.4 | 治療處方記錄完整(輸血、EPO、藥物等) | ||
2.1.5 | 檢查記錄完整(生化、Hb、iPTH、X-ray等) | |||
必 | 2.1.6 | 腹膜透析記錄單記錄-內容具完整性、正確性及適當處置並簽章(護理人員、醫師) | ||
必 | 2.1.7 | 透析病歷內容包括: 必備表單:首頁(含基本資料及診斷),透析處方單,藥物醫囑單,檢查數據單,護理衛教單,導管植入和追蹤記錄單。 其他表單: 住出院記錄單 | A: 完全包括左述必備表單和其他表單內容。 C: 完全包括左述必備表單內容。 E: 未完全包括左述必備表單內容。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 醫療照顧品質 評分等級:A: 100 分;C: 70~90分;E: < 70分 | ||||
2.2.1適當透析指標 | ||||
2.2.1.1 | Weekly CCr (指APD,CAPD不強制) | |||
受檢率≧ 90% 80%病人Weekly CCr > 45 L/week/1.73m2 50%病人Weekly CCr > 45 L/week/1.73m2 對於未達理想者有改善方案及追蹤結果 | 10分 20分 40分 30分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1.2 | Weekly Kt/V (腹膜Kt/V 加上殘餘腎功能的Kt/V之總和) | |||
受檢率≧ 90% 平均值≧ 1.7 檢查值分佈≧ 1.7者是否佔60%以上 檢查值分佈< 1.7者是否佔30%以下 對於未達理想者有改善方案 | 10分 20分 20分 20分 30分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1.3 | 血清白蛋白(Albumin) | 檢驗方法:BCG □ BCP □ | ||
受檢率是否≧ 90% 平均值≧ 3.5 (BCG)或3.0 (BCP) 檢查值分佈≧ 3.5 (BCG) 或3.0 (BCP) 是否佔80%以上 檢查值分佈小於3.0 (BCG) 或2.5(BCP) 者 是否佔10%以下 對於未達理想者是否有改善方案 | 10分 20分 20分 20分 30分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2貧血處理情況 | ||||
2.2.2.1 | Hb | |||
受檢率是否≧ 90% 平均值是否≧ 10 g/dL 平均值是否≧ 9.0 g/dL 平均值是否≧ 8.5 g/dL 檢查值分布8 g/dL者佔10%以下 經常性Hb值未達理想者有適當改善方案 | 10分 10分 10分 20分 20分 30分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2.2 | Ferritin | |||
受檢率是否≧ 90% Hb< 9 g/dL者其ferritin≦200 ng/mL佔10%以下 檢查值≧800 ng/ml者佔20% 以下 鐵劑使用不適當:Hb< 9.0g/dL,且ferritin < 100 ng/mL及iron saturation < 20% 者仍未使用鐵劑治療 | 40分 30分 30分 -20分(扣分項目)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2.3 | ESA 使用情況 | |||
Hb < 10 g/dL者給予ESA (過敏者 例外)注射 Hb≧ 10 g/dL者給予ESA注射 Hb在10 ~ 11 g/dL仍然給予ESA注射 輸血不適當者(ESA劑量不足,卻嘗試 由輸血來提高Hb) | 40分 30分 30分 -20分(扣分項目)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3腎性骨病變防治與處理 | ||||
2.2.3.1 | Ca、P:使用ionized Ca 請乘以2 | |||
Ca、P受檢率是否≧ 90% Ca平均值是否在8.5-10.5 mg/dL 之間 Ca檢查值分佈≧11 mg/dL者是否佔15%以下 P平均值是否小於6 mg/dL Ca、P未達理想是否有改善方案 Ca、P乘積平均值是否≧ 60 mg2/dL2 | 20分 20分 10分 20分 30分 - 10分(扣分項目)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3.2 | intact-PTH | |||
intact-PTH受檢率≧ 90% intact-PTH檢查值小於100 pg/mL者佔50%以下 intact-PTH檢查值≧ 800 pg/mL者且無積極治療者佔20%以下 intact-PTH未達理想是否有改善方案 | 30分 20分 20分 30分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4 心血管併發症之防治與處理 | ||||
2.2.4.1 | CTR (請勾選院所使用之方法,使用方法請參閱評量說明) | 測量方法A
□;測量方法B
□; 測量方法E □ | ||
受檢率≧ 75% 平均值≦0.55 檢查值分佈≦0.5者佔40%以上 檢查值分佈>0.60者佔10%以下 高CTR者是否有適當改善方案 | 20分 20分 20分 10分 30分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4.2 | 血壓 | |||
理想乾體重是否有適當調整 有定期檢討、有記載改善方案及追蹤 有定期檢討、無記載改善方案及追蹤 無定期檢討、無記載改善方案及追蹤 | 100分 75分 50分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5 腹膜炎等併發症之防治與處理 | ||||
2.2.5.1 | 腹膜炎 | |||
以每100人月腹膜炎之發生次數計算 | A: 每100人月腹膜炎≦1.7次 C: 每100人月腹膜炎>1.7,但≦3次 E: 每100人月腹膜炎> 3次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5.2 | 導管隧道感染 | |||
以每100人月隧道感染之發生次數計算 | A: 每100人月隧道感染≦1.5次 C: 每100人月隧道感染>1.5,但≦3次 E: 每100人月隧道感染> 3次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2.5.3 | 導管出口處感染 | ||||||
以每100人月出口處感染之發生次數計算 | A: 每100人月出口處感染≦1.5次 C: 每100人月出口處感染>1.5,但≦3次 E: 每100人月出口處感染> 3次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2.6殘餘腎功能之量測 | |||||||
2.2.6.1 | 殘餘腎功能之量測 | A:受檢率≧ 90﹪,有完整記錄,每半年至少一次 C:受檢率≧ 70﹪,有完整記錄,每半年至少一次 E: 未按規定 | |||||
第三章 提供適切之護理照護
評量標準 | 評分說明 | 評分等級 | ||
3.1護理行政 | ||||
3.1.1護理管理運作 | ||||
※ | 3.1.1.1 (院所自評項目) | 健全的護理組織及管理 | A: 符合C項,且訂有年度工作計畫及執行紀錄。 C: 設有護理主管負責護理行政及教學工作,並明訂其工作職責。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 | 3.1.1.2 (院所自評項目) | 各職掌及業務規範明確 | C:訂有行政業務規範或手冊,內容包含 各職級人員之工作執掌、業務範圍及 人事規範,如護理人員給假、加班、 考核、福利、獎勵等等。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1.1.3 | 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應符合 1.設有物料放置空間。 2.物料空間溫、濕度適當。 3.存放空間及位置恰當。 4.物料在有效期限內。 5.包裝完整。 6.庫存量足夠。 | A: 物料存取符合先進先出管理,且標示清楚易認。 C: 現場查驗,物料管理應符合左列原則。 E: 未達以上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 | 3.1.1.4 (院所自評項目) | 監督腹膜透析儀器設備,定期維護校驗。 | C:應有監督紀錄,維護病人安全。 E: 未達上述標準。 (註:claria機型採自動線上校驗、不 須透析單位校驗)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2 病人照護 | ||||
3.2.1護理照護 | ||||
※ | 3.2.1.1 (院所自評項目) | 備有腹膜透析護理常規及技術標準 1.訂有下列護理技術及常規: (1)換管技術。 (2)CAPD換液操作技術。(以單位現有提供之系統服務為原則) (3)導管出口處護理技術。 (4)腹膜炎處理流程。 (5)自動腹膜透析機操作技術(以單位現有提供之系統服務為原則)。 (6)加藥技術。 (7)腹膜炎檢體採集技術。 | A: 1.定期修訂內容,至少每年審閱,每三年修訂內容一次。 2.護理人員皆能遵行護理照護指引、常規或技術標準,並有稽核紀錄。 C: 訂有左列護理技術及常規。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2.1.2 | 提供適當的照護、觀察及處置 | A: 符合C項, 1.異常合併症時,有預防檢討紀錄。 2.有病人聯誼團體活動並有紀錄。 3.有居家訪視紀錄或遠距訪視。 C: 1.透析處方與病人居家治療(含給藥)紀錄與執行狀況正確無誤。 2.病歷應詳實記錄,有病人評估,有透析治療及合併症之處理紀錄。 3.照護病人過程能維護隱私。 4.提供病人緊急聯繫管道及處置紀錄。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2.2 護理指導 | ||||
3.2.2.1 | 提供多元衛教資料與指導 (1)腹膜透析通路照護 (2)水分控制/限水 (3)高磷食物/限磷 (4)高鉀食物/限鉀 (5)透析應有之飲食控制 (6)透析用藥安全 (7)透析藥水的居家管理 (8)居家自我注射用藥(EPO,Insulin等)管理 (9)透析後引流液及廢棄物的處理 (10)透析不適時之症狀與處理 (11)預防跌倒 (12)日常生活照顧(包含血壓、血糖、體重檢測等) (13)單位緊急逃生說明 | A: 1.符合C項,且能依病人需要提供個別衛教指導或團體衛教。 2.指導病人後,能評值成效且有檢討改善紀錄。 C: 1.單位提供多元衛教資料,至少五項衛教單張、海報、影片或其他等資料,且有紀錄或查檢表(Checklist)。 2.每位新病人均有接受環境介紹(含緊急逃生說明)。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3 護理品管 | ||||
3.3.1病人安全 | ||||
3.3.1.1 | 訂有藥物管理辦法(腹膜透析室急救設備及藥品可與血液透析室共用) | A: 符合C項,且 1.藥物存放位置標示清楚。 2.若設有急救藥品及設備時,各班應確實點班且有紀錄。 3.冷藏冰箱要有異常處理流程。 C: 1.設有常備藥品及高警訊藥品管理辦法(含需冷藏藥品)。 2.設有腹膜透析液管理辦法 (Icodextrin、Nutrineal透析液及Heparin,應有安全使用辦法)。 3.冷藏藥品冰箱,應維持2-8℃,並接緊急電源,且有溫度紀錄。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3.1.2 | 正確給藥 | A: 符合C項,給藥前,給予用藥指導,給藥後,觀察病人反應,如有副作用,應與醫師確認且有處理紀錄。 C: 1.備有單位常用藥品查詢工具。 2.所有給藥(含自備藥)皆應有醫囑紀錄。 3.給藥時依3讀5對執行且有紀錄。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3.1.3 | 制定感染管制規範並落實執行 1.有針扎事件處理流程。 2.制定病人居家感染管制規範,並於居家訪視時查核,至少應包含下列數項: (1)居家換液環境及相關物品設置適當 (2)透析藥水廢棄袋的處理 (3)手部清潔設備符合規範 (4)如有傳染性病人的透析液處理 | A: 符合C項,且 1.制定傳染病及疫情管制手冊(含多重抗藥性微生物,新興傳染病,疥瘡等),並確實執行。 2.若有居家訪視或遠距訪視,於訪視時查核,至少應包含左列數項。 C: 1.有感染管制規範,內含病人居家感染管制並定期修訂。 2.處理有可能出現血、體液噴濺之措施時,應穿戴隔離衣、手套、口罩、護目鏡或面罩等個人防護裝備。 3.護理人員照護病人時應戴外科口罩,每日或污染後立即更換工作服。 4.應具有生物醫療性廢棄物及尖銳物品收集容器,並貼有感染廢棄物標籤。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3.1.4 | 確實執行手部衛生 1.護理人員執行於以下時機,應確實洗手 (1)接觸病人前 (2)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 (3)接觸有暴露病人體液、血液風險後 (4)接觸病人後 (5)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 | A: 符合C項,且 1.訂有手部衛生稽核機制。 2.能定期稽核手部衛生執行率及正確性且有紀錄。 C: 1.濕洗手設備應為非手控式水龍頭,且有正確洗手步驟之標示,洗手台備有洗手液及擦手紙。 2.於左列時機時,執行左列照護前後,能確實洗手,且手部衛生用品伸手可及。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3.2 腹膜透析護理品質監測 | ||||
※ | 3.3.2.1 (院所自評項目) | 訂有透析照護異常事件規範 | A: 符合C項,且建置不以懲罰為原則的 內部通報系統,鼓勵同仁通報。 C: 1.訂有異常事件管理規範。 2.有針扎事件處理流程。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3.3.2.2 | 定期監測透析病人安全照護品質及通報異常事件與改善,異常事件通報建議包括如下: 1.藥物事件(給錯、藥物不良反應、疑慮等) 2.跌倒事件(含居家跌倒) 3.管路事件 (1)管路接頭/導管接頭滑脫 (2)管路阻塞 (3)剪管事件/管路破裂漏水 4.醫療照護事件 (1)透析藥水庫存過多或不足 (2)腹膜炎 (3)導管出口發炎 (4)隧道發炎 (5)操作時汙染 (6)血性透析液 (7)不按醫囑執行透析 5.公安事件(騷擾、暴力、衝突等) 6.不預期心跳停止 7.其他,如針扎、血體液噴濺、衛材不良反應等 | A: 符合C項,且 1.訂有透析病人安全照護品質監測相關指標。發生異常時,有改善措施及執行紀錄。 2.護理人員清楚異常事件之預防措施。 C: 有異常事件通報及改善管理紀錄。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第四章 人力素質提升及品質促進(全部為自評項目)
評量標準 | 評分說明 | 評分等級 | ||||
4.1 醫師人力 | ||||||
4.1.1 醫師參加教育訓練及學術活動 | ||||||
4.1.1.1 | 鼓勵醫師參與學會研討會及研究發表 | A: 一年內至少參加國內外腎臟相關學術研討會二次,且有論文發表 C: 一年內至少參加國內外腎臟相關學術研討會二次 E: 均未參加研討會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4.1.1.2 | 舉行透析單位內病情討論會 | A: 單位內每個月有定期舉辦病情討論會,且有紀錄 C: 單位內每三個月定期舉辦病情討論會,且有紀錄E: 單位內沒有舉辦病情討論會,或無紀錄可查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4.1.2醫師人力配置 | C: 有腎臟專科醫師定期追蹤照顧病人 E: 沒有腎臟專科醫師定期追蹤照顧病人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4.2 護理人力及繼續教育 | ||||||
4.2.1 護理人員參加教育課程及學術活動 | ||||||
4.2.1.1 | 落實腹膜透析護理相關教育訓練 | A: 1.護理人員每年至少一次公假或公費參與院內、外在職教育並有紀錄。 2.工作人員接受急救相關訓練且有紀錄 C: 1.每位新進腹膜透析護理人員到職一年 內應具有腎臟醫學會或腎臟護理學會 腹膜透析訓練班(基礎訓練課程)之 結業證明(上課證明)。 2.每位護理人員3年內應完成至少24小 時進階訓練課程。 3.護理人員參與感染管制教育,至少每 年3小時(內含TB防治至少1小時)。 E: 未達上述標準。 | ||||
4.2.2護理人力配置 | A: 符合C項,且每位腹膜透析護理人員最多照顧30位門診透析病人。 C: 每位腹膜透析護理人員最多照顧35位 腹膜透析病人。 E: 未達上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第五章經營管理之合理性
評量標準 | 評分說明 | 評分等級 | ||
5.1 設施設備管理 | ||||
5.1.1. 廢水、廢棄物處理 | ||||
※ | 5.1.1.1 (院所自評項目) | 完善且安全的廢水處理裝置與管理 | A: 有完善且安全的廢水處理裝置與管理,並定期維護 C: 只設有污水排放處理,並定期維護 E: 沒有廢水處理裝置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 | 5.1.1.2 (院所自評項目) | 安全且符合法規之廢棄物處理設備裝置管理與執行: 1.備有廢棄物分類之文件 2.備有各類廢棄物分類容器之設置供使用 3.備有針頭等尖銳、感染性廢棄物之安全容器裝置供使用 4.備有符合法規之廢棄物存放場所與裝置(如:醫療廢棄物冷藏櫃…) | A: 完全符合 C: 部分未符合 E: 只有少部分符合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必 | 5.1.1.3 | 人員確實執行廢棄物分類 | A: 所有人員均了解,且單位能確實執行廢棄物分類 C: 部分人員不了解,但單位仍能正確執行廢棄物分類 E: 大部分人員均不了解,單位也未能執行廢棄物分類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5.2 病歷管理(院所以電子病歷紀錄方式呈現□是 □否) | ||||
5.2.1 病歷儲存場所及管理人員 | ||||
5.2.1.1 | 適當的病歷儲存場所且有專人負責管理: 1. 病歷應有適當的場所以供病歷儲存 2. 應有負責人員或組織管理病歷 | A: 有適當的病歷儲存場所且要照明充足、整潔通風,並有可供病歷書寫充裕空間,且設有病歷管理組織,及由專人負責管理。 C: 有適當的病歷儲存場所並且要照明充足、整潔通風,有醫護人員負責管理。 E: 未達以上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5.2.2 病歷應有妥善管理 | |||||
5.2.2.1 | 病歷管理:(抽查10位病人病歷) 每一位病人應有一份病歷,有封面,病歷夾,裝訂牢固無脫頁。另病歷格式設計完善,內容(單張)有ㄧ定順序。 | A: 完全符合左述標準。 C: 符合「有封面,病歷夾,或裝訂牢固無脫頁」之標準。 E: 不符合「有封面,病歷夾,或裝訂牢固無脫頁」之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加分項目 | 5.2.2.2 | 電子病歷資安管理 1.瀏覽電子病歷時須設定密碼並定期更換 2.應有負責人員管理電子病歷 3.資訊設備需有適當防護措並隨時更新 | A: 完全符合左述標準。 C: 部分符合左述標準。 E: 完全不符合左述標準。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第六章 醫療政策(全部為自評項目)
評量標準 | 評分說明 | 評分 等級 | ||
6.1 政策配合度 | ||||
加 分 項 目 | 6.1.1 | 參與慢性腎臟病防治推廣工作 | A: 有參加健康署之慢性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且有申報健保署Pre-ESRD整體照護計畫費用 C: 沒有參加健康署之慢性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但有申報健保署Pre-ESRD整體照護計畫費用 E: 沒有參加健康署之慢性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及沒有申報健保署Pre-ESRD整體照護計畫費用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6.2病人權益 | ||||
6.2.1 | 病人知情同意書 | A:新病人均有充分告知腎臟透析療法以及透析風險,及不透析接受緩和醫療的選擇,且所有的侵襲性治療都有告知並有知情同意書 C:僅部份新病人告知及簽署知情同意書 E:新病人均沒有充分告知且無知情同意書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6.2.2 | 透析模式之選擇衛教 | A:
全部之 C: 部份之透析病人知道,或記錄記載不全 E: 全部之透析病人均不了解,亦無記錄可查 | ||
加分 項目 | 6.2.3 | 透析病人之檢驗和衛教 | A: 全部之透析病人知道,且有記錄可查 C: 部份之透析病人知道,或記錄記載不全 E: 全部之透析病人均不了解,亦無記錄可查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6.3腎移植登錄 | ||||
6.3.1 | 55歲以下病人移植登錄率 | A:55歲以下病人移植登錄率大於10%(含) C: 55歲以下病人移植登錄率大於5%(含) E:55歲以下病人移植登錄率小於5%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6.4新病人與急性腎損傷之透析脫離評估 | ||||
加分 項目 | 6.4.1 | 新透析病人與急性腎損傷之透析脫離評估與後續照護 | A: 符合C,並曾協助1位以上病人成功脫離透析,或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停止透析。成功脫離透析後,有納入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定期追蹤衛教。 C:臨床評估新收案或急性腎損傷之透析病人脫離透析之可能性 | |
評分等級為『E』者說明欄 | ||||
PD訪視作業評量表_112年度_確認版_1120304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