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 4 / 4
六、 科學閱讀【每題 2分,共 8分】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問題。
在正常的氣候裡,或許大多數的人認為下
雨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隨著地球的氣候
變遷,有些國家本該是水資源豐沛的國家,卻
面臨了乾旱的困境。為了解決這項問題,科學
家們找出了新的降雨方式,設法透過各種方
式,在雲中加入催化劑,以提高降水效率,因
此就有了「人造雨」!
常見的方式為種雲(cloud seeding),種雲就
是在雲中添加適當大小與數量的粒子,促進雲中
水滴或冰晶的成長,以增加雲水降至地表的機
會。依雲種類型有分兩種:「暖雲種雨」、「冷雲種雨」。
暖雲是指雲內溫度大於攝氏零度以上的雲朵,
反之冷雲的溫度低於攝氏零度。兩種造雲方法不
一樣,其實在暖雲裡面已經富含很多小小的水
滴,因此我們只要噴灑大量的小水滴,或是設法
讓吸水性粒子進入雲中吸收水氣,例如氯化鈉
(NaCl)也是很好的凝結核,這些都可以增加雨胚
的數量,進而增加雨滴碰撞成長的機會。
而冷雲造雨方法很多,最常見的造雨方式是使
用乾冰(CO2)或碘化銀(AgI),乾冰直接強迫水蒸
氣降溫,讓過冷水滴轉變成冰晶,透過冰晶成長
過程終至成雨,碘化銀則是非常有用的凝結核。
造雨可從空中或在地面上施作。常見的空中
施作方式為運用飛行器,在適當高度潑灑清水、
乾冰、鹽粒等,或掛載燄劑在雲下燃燒;而地面
的施作方式,則是在即將下雨的雲層來臨前,在
地形迎風面等有利的位置上燃放燄劑,藉由自然
的力量將催化劑送進雲中,以催化降雨的過程。
當鋒面過境,低壓籠罩或颱風接近時,雲層比較
低且厚是實施人造雨作業的良好時機。
另外在近幾年,有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建議,
所謂的「人造雨」只不過是在原本就會下雨的情
況以及環境下,設法多下一點或是加速下雨情況
而已,並不是在晴空之下創造出雨水來,為了避
免詞義上的錯覺產生誤導,開始務實地推動將
「人造雨」改成「人工增雨」,不過,根據專家評
估,經由以上技術最多只能增加 10〜15%的降雨
量。
資料來源:
1.https://www.lifechem.tw/blog/200603
2.https://www.fsjh.chc.edu.tw/storage/074521/posts/1397/files/%
E4%B8%89%E5%B9%B4%E7%B4%9A%E8%87%AA%E7%84%B6%E7%A7%91%E8%A3%9C
%E8%80%83%E9%A1%8C%E5%BA%AB.pdf
1.( )在「水蒸氣凝結成水滴」的過程中,下
列哪些物質與線香的煙粒所扮演的角色
不同?①碘化銀②氯化納③空氣中的灰
塵④碘化鉀。
2.( )根據文章的敘述,「人工增雨」所運用
的原理是什麼?①利用高雲層低溫的特
性來增雨②運用飛行器將雲塊驅趕到有
地表水的地方③使雲中的小水滴凝聚成
大水滴④加速地面水分蒸發的速度促使
雲量增多。
3.( )下列哪一個敘述是正確的?①在即將下
雨的雲層來臨前,背風面地形最適合燃
放燄劑②掛載燄劑在雲下燃燒是空中增
雨的方式③避免詞義誤解,「人造雨」
的稱呼比「人工增雨」更適合④科技發
達下,暖雲種雨、冷雲種雨皆可達百分
之百的降雨量。
4.( )根據以上資料,下列天氣圖,何者不
適合在臺灣上空進行人造雨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