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年度修訂版
一、依據
教育部補助辦理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育計畫要點。
二、目的
為強化歷年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育研發成果之落實推動,「第一類防災校園建置」學校(以下簡稱第一類學校)為首次申請教育部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育專案計畫的全國各縣市高中職以下學校,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設置防災教育輔導團(以下簡稱縣市輔導團)協助前述申請學校,建置防災校園基礎能力,並同時辦理所屬直轄市、縣(市)政府防災教育計畫,期以輔導團設置及組織運作、辦理全縣(市)防災教育研習(或宣導)活動、輔導第一類防災校園建置及執行等作為,將防災教育落實導入常態運作。為使縣市輔導團輔導工作順利進行,提供縣市輔導團成員到校輔導時,清楚掌握作業流程及工作要項,特訂定此作業說明。
實施對象
教育部補助第一類防災校園建置專案學校。
四、輔導前置作業
輔導工作原則上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為「建置防災校園」,第二次則為「全校規模防災演練」與第一次輔導委員建議之作為與預計改善之短、中、長程之規劃。倘輔導團或第一類學校其中一方認為有需要,得增加輔導場次。
活動辦理
各縣市於輔導計畫啟動前,應辦理「防災校園建置工作坊」,邀請專家學者、縣市輔導團團員及獲補助第一類學校共同參與,就(1)計畫緣起;(2)工作執行時程及操作方式;(3)防災校園建置工作要項說明;及(4)工作坊課程(例如校園防災地圖製作、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編撰等實務操作)等內容進行說明及宣導工作執行細節,流程規劃範例如下(規劃課程內容及時間可依縣市需求調整):
表1、防災校園建置工作坊─流程規劃範例
時程 | 課程 | 備註 |
08:30~09:00 | 報到 | - |
09:00~09:05 | 計畫緣起 | 由縣市輔導團主持 或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說明 |
09:05~09:15 | 工作執行時程及操作方式 | |
09:30~10:00 | 防災校園建置工作要項說明 | |
10:00~11:30 | 工作坊課程 |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編撰 校園防災地圖製作 校園防災避難演練 |
11:30~12:00 | 共識交流 | 亦可邀請歷年績優學校 經驗交流與分享 |
資料準備
縣市輔導團到校輔導前,第一類學校需準備之資料如下:
校園基本資料(包括校園環境、教職員數、學生數、建物資料、災損案例等)
校園災害潛勢(請逕至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資訊管理系統http://safecampus.edu.tw/ms/查詢評估結果及圖資資料)
校園防災地圖(針對學校可能面臨之災害潛勢類型,例如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及海嘯災害等)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防災演練腳本
過去辦理防災演練之紀錄及影片
附錄一之二表單(學校進行自評,打勾檢核後回傳縣市輔導團)
上述資料電子檔,請第一類學校依指定期程寄到縣市輔導團指定之信箱。縣市輔導團再於輔導前一週寄給該場次輔導委員(專家學者及縣市輔導團團員),俾利到校前閱讀資料,提升輔導效率。同時,將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到校輔導紀錄(第一次到校使用詳附錄一之一、第二次到校使用詳附錄一之四)一併寄送,到校輔導之委員填寫委員專用紀錄表(附錄一之一與附錄一之四),輔導團團員填寫之表格如附錄一之二(依學校自評檢核結果續填)。
委員安排及邀聘
每次到校輔導除安排縣市輔導團成員(建議至少二位)外,另需邀請到校輔導專家至少二位,且專家必須具該校高災害潛勢之專長(倘無高災害潛勢,以中災害潛勢專長為優先)。專家學者名單建議至MOE防災教育數位平臺(http://disaster.edu.tw/)之「防災校園」選項內瀏覽,協助到校進行災害潛勢檢核、疏散避難路線檢視與就地避難掩護動作正確性等相關輔導項目之諮詢與協助。
所邀請專家學者之專長領域,宜盡量符合第一類學校之災害潛勢類型。例如屬淹水災害潛勢學校,應邀請水利防災專長之專家學者;屬坡地災害潛勢學校,則應邀請大地、地質等領域之專家學者。
到校輔導之專家學者成員組成建議如下:
學校所屬災害潛勢類型:如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及海嘯等專門領域專家,協助檢視學校災害潛勢與後續改善方向。
防災教育或災害管理領域:協助檢視防災校園建置之完整性。
建築結構領域:視需要邀請,協助觀察與初步判斷校舍結構安全。
消防領域(視需求邀請):原則上視各縣市消防安檢之期程規劃與需求,第一次到校輔導時彈性邀請,辦理學校各類場所之消防安全設備檢修。
行程安排
輔導團與獲補助第一類學校安排輔導行程時,可依輔導學校位置、交通路程等綜合考量規劃行程。若有兩所以上輔導學校所提供的時間相同,請縣市輔導團和學校溝通調整,待輔導時間確認後,再寄發輔導行程規劃公文至第一類學校。輔導行程如因特殊因素需更改時,請先行與第一類學校溝通。
注意事項
輔導時間原則以學校上課時間為主,分成兩個時段:上午9點至12點;下午1點至4點。
於輔導前三天再次和專家學者確認到校的交通方式,必要時得協助接送。
請於約定開始時間前10分鐘抵達第一類學校,並於輔導前三天和第一類學校業務承辦人確認當天到校人數、姓名、職稱及是否需要學校預留車位等行政協調事宜。
輔導行程規劃、資料寄送、交通安排、製作到校輔導簽到表(詳附錄二)、輔導過程拍照、回收輔導委員意見及輔導資料統整等行政庶務處理,宜指派縣市輔導團員專人負責。
考量行程安排,上午輔導場次結束,輔導委員是否在第一類學校用餐或在校外用餐,請縣市輔導團與第一類學校事先溝通。
專家學者或縣市輔導團員如需公文請假,請於到校輔導前一週,由教育局(處)發文至專家學者或輔導團員服務單位協請公假派代。
五、輔導流程及重點
輔導流程
依據服務團推動經驗,到獲補助第一類學校進行到校輔導規劃次數平均約二次(倘縣市輔導團或第一類學校其中一方認為有需要,得增加輔導場次),其年度輔導作業流程規劃如圖1,概分為七個階段。第一次及第二次到校輔導流程規劃與資料準備內容則分別如表2及表3所示。
第一階段(3-4月為原則):辦理第一次到校輔導前置作業,包含辦理「防災校園建置工作坊」。
第二階段(4-6月為原則):辦理第一次到校「建置防災校園」輔導。
第三階段(7月為原則):修正、增補或整理第一次到校輔導資料。
第四階段(8月為原則):辦理第二次到校輔導前置作業。
請縣市輔導團將第一次到校輔導各輔導委員(專家學者及縣市輔導團團員)提供之意見,統整至校務發展短中長程計畫表(詳附錄一之三),於第二次到校輔導前提供給第一類學校填寫改善作為,並協助學校規劃將改善作為列入校務發展之期程。
縣市輔導團於第二次到校輔導時,將「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第一次到校)」(詳附錄一之一)以及「校務發展短中長程計畫表」攜帶至第一類學校,再請各輔導委員(專家學者及縣市輔導團團員)續填「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第二次到校)」(詳附錄一之四)。
第五階段(9-10月為原則):辦理第二次到校輔導及「全校規模防災演練」。
第六階段(11月):撰寫結案成果報告,配合結案工作填寫問卷等。
第七階段(12月):辦理縣市獲補助學校成果展及績優學校評選。
圖1、年度輔導作業流程表
表2、第一次到校輔導─流程規劃及資料準備
(輔導工作內容及時間可依學校需求調整)
項次 | 工作要項 | 負責單位 | 資料準備 (第一類學校) | 時間 規劃 | |
主辦 | 協辦 | ||||
1 | 輔導團 輔導說明 | 縣市輔導團 | - | - | 5分鐘 |
2 | 簡報 | 第一類學校 | 縣市輔導團 |
| 30~40 分鐘 |
3 | 校園現地環境踏查 |
| - |
| 30~40 分鐘 |
4 | 綜合討論 | 專家學者、縣市輔導團 | 第一類學校 |
| 25~35 分鐘 |
總計:大約120分鐘(2小時) |
表3、第二次到校輔導─流程規劃及資料準備
(輔導工作內容及時間可依學校需求調整)
項次 | 工作要項 | 負責單位 | 資料準備 (第一類學校) | 時間 規劃 | |
主辦 | 協辦 | ||||
1 | 全校規模防災演練 | 第一類學校 | 縣市輔導團 | 防災演練器具、防災演練腳本 、校園防災地圖等 | 20~30 分鐘 |
2 | 簡報 | 第一類學校 | 縣市輔導團 |
| 20~30 分鐘 |
3 | 綜合討論 | 第一類學校 | 縣市輔導團 |
| 50~60 分鐘 |
總計:大約120分鐘(2小時) | |||||
附註:當天的流程可配合學校預定的演練規劃進行調整。 |
輔導重點
依據「105年度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防災校園建置」計畫作業說明,第一類防災校園建置學校應執行下列工作項目:
共同執行項目
關於計畫需填寫的文件、參與的工作坊、報告書的撰寫等。
建置防災校園
組成防災校園推動小組及運作:學校應由校長擔任召集人,成立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妥善組織校內所有人力共同推動災害防救相關作業,包含定期召開校內災害防救會報、編修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推動防災教育課程與宣導活動、校園環境安全維護措施等工作,以落實防災校園之建置。
進行校園環境調查及在地化災害潛勢檢核:學校應進行校園環境調查,由相關處室提供資料,並邀請校內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之老師或資深員工進行協助,調查項目包含地理位置、學校基本資料、環境概況、校內各建物之平面配置、救災設備器材配置及校內曾發生之災害及災害特性分析,並對校園儀器、設備、建築物及設施進行危險評估並將所調查出危險之項目進行改善,降低災害來臨時可能帶來之危害。關於災害潛勢調查,可請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或校外專業技師公會團體協助,並運用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資訊管理系統」及相關部門公布之災害潛勢資訊,以檢視釐清學校災害潛勢情形。
製作校園防災地圖:依據學校在地化災害潛勢情形,因應不同災害類型繪製校園防災地圖,地圖應呈現疏散避難方向之引導、安全避難處所或安全地點、以及顯示出現有防救災相關資源及可能發生危險之區域等相關訊息,製作成看板、海報設置於明顯處所並沿避難路線標示方向指示牌,且應依據實況踏勘並定期檢討修訂,另可進一步結合鄉(鎮、市、區)、村(里,含部落)等防災地圖強化運用。
編修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學校應參考教育部「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系統」及「校園災害管理工作手冊」,結合校內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共同研擬符合學校現況之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據以作為學校推動災害防救業務之綱要,學校並依校內人員調動或更換、汛期或業務執行需求等,進行計畫之檢討與補強。
整備防災器具:學校應依據在地化災害潛勢之特性,檢視盤點學校實務所需整備相關防災器具,器具應放置固定地點進行管理,應有專人保管且定期檢查進行替換,主要整備項目包含個人防護具(保護搶救人員之裝備)、檢修搶救工具(搶救時可能用到之器材)、安全管制工具(將受損之建物劃定危險區域警戒及交通指揮之工具)、通訊聯絡工具(搜救人員間之互相聯絡或校外單位協助救援之器具)等。
防災教育課程及宣導活動
教育課程:可結合校內相關領域之教師,妥善運用教育部、各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及各縣市研發之防災教育教學資源,共同建立具在地化災害特性之教學課程且融入各科領域中,並進行試教,進而提出未來供其他教師應用之教學模組,學校教職員工並應參與防災教育研習課程及培訓,並進行相關經驗回饋交流,以增進防災知能及推廣工作效益。
宣導活動:以發揮校園環境特色或結合社區組織,營造有助於防災教育推動之宣導項目為原則,包括動態或靜態之校園防災宣導活動,或創意競賽活動等,或如1991報平安留言及家庭防災卡之使用,亦應進一步宣導以使家長參與及了解。
辦理防災演練
演練目的在於使全體教職員生熟悉不同災害情境之應變作為,並提升應變技能,學校每學期至少應舉辦一次防災演練,可結合火災等其他災害演練一併舉辦,演練情境可依該年度規劃重點進行腳本研擬,而演練可依各年級施行或以樓層(棟別)為劃分,依據可能發生之災害類型、規模,依實際需求來設計實務演練,如通訊對講機練習、避難疏散演練、警報測試與廣播等。針對每次演練之缺失應於次年或下次演練規劃前即加以改進,並進一步考量逐步朝無預警、無腳本之演練模式以符合實況操作,提升整體災害應變能力。
因此,針對上述第一類防災校園建置學校應執行之工作項目,縣市輔導團到校輔導之工作執行重點細項,整理如下:
表4、第一類防災校園建置工作項目執行重點
項目 | 說明 | |
一、共同執行項目 | 1.教職人員參與計畫之問卷調查(前測與後測) | 配合年度計畫的安排,計畫執行初進行問卷調查前測,計畫結案前進行問卷調查後測。 |
2.參加防災校園建置工作坊 | 學校應該配合縣市辦理之工作坊進行學習。 | |
3.成果報告書 | 學校配合教育部提供統一格式進行成果報告的書寫。 | |
4.精簡報告書(或研討會小論文),擇優公開於防災教育數位平臺 | 學校配合教育部提供統一格式,精簡報告書得作為研討會論文,鼓勵學校將防災教育特色寫成論文對外發表。 | |
5.填報量化評估表 | 由教育部提供,於公告指定日期前填寫完畢。 | |
二、建置防災校園 | 2.1組成防災校園推動小組及運作 |
|
(a)舉辦公民(師生、家長)防災計畫會議 |
| |
(b)納入社區協力組織及召開會議 | 促成與在地組織的聯繫網絡。 | |
2.2進行校園環境調查及在地化災害潛勢檢核 |
| |
2.3製作校園防災地圖 |
| |
2.4編修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 |
| |
2.5整備防災器具 |
| |
三、防災教育課程及宣導活動 | 3.1組成教學團隊 |
|
3.2課程教學 |
| |
3.3辦理宣導活動 | 將防災宣導活動納入行事曆。可結合校慶、親師座談會、各項節慶活動、運動會等,融入具有故事性話題,納入防災教育宣導。 | |
3.4推廣家庭防災卡及1991報平安留言 | 推廣與宣導1991報平安留言及家庭防災卡並宣導學生隨身攜帶,更進一步宣導家長參與及了解。 | |
四、辦理防災演練 | 編擬腳本並辦理防災演練(含預演) |
|
五、其他創新構想與執行方法 | 請學校說明創新構想及大概執行流程與方式,再進行交流討論。 |
六、常見問題
下表彙整過去第一類學校經常反映、詢問之問題,可供縣市輔導團團員參考及延伸思考。
表5、第一類防災校園建置工作之常見委員建議
工作 項目 | 問題內容與執行建議 |
檢核災害潛勢 |
學校有許多是淹水高災害潛勢學校,有些會遇到校外街道的水流入地勢低窪的校園,因此學校與社區周圍的環境如何互動,已不是學校能單獨處理,仍須與社區共同努力合作。
教育部災害潛勢平臺所評估之學校災害潛勢結果,實際檢核狀況可能發現有高估或低估之情形,學校應先行了解教育部發布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評估原則及方法說明」,再根據學校的受災經驗與委員討論,判斷是否進行後續申復。 |
編修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
|
製作校園防災地圖 |
|
撰寫防災演練腳本 |
|
執行校園防災演練 |
|
建立教學模組 |
|
學校對行政體系的反應事項 |
|
附錄一、到校輔導相關文件
一、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表 / 第一次到校 / 委員使用
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表/ 第一次到校/ 委員使用 | |||||
縣市/ 學校名稱: | |||||
學校類別:□國小 □國中 □高中/高職 □特殊教育 (□有分校;□有幼兒園) | |||||
班級: | 學生人數: | 教職員人數: | |||
當年度在地化災害中潛勢類別:□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當年度在地化災害高潛勢類別:□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以上項目請輔導團隊於印表前填寫 | |||||
學校應該注意的災潛類型:□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委員提醒 | |||||
(一)建置防災校園 | |||||
輔導項目 | 建議 | ||||
| |||||
| |||||
| |||||
| |||||
| |||||
(二)防災教育課程及宣導活動 | |||||
輔導項目 | 建議 | ||||
| |||||
| |||||
| |||||
| |||||
(三)辦理防災演練 | |||||
輔導項目 | 建議 | ||||
| |||||
| |||||
(四)其他創新構想與執行方法 | |||||
簽名/日期 | / |
二、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表 / 輔導團隊使用(每次到校,輔導團隊僅需填寫1份)
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表/ 輔導團隊使用/第一次□第二次□ | ||||||||||
縣市/ 學校名稱: | ||||||||||
學校類別:□國小 □國中 □高中/高職 □特殊教育 (□有分校;□有幼兒園) | ||||||||||
班級: | 學生人數: | 教職員人數: | ||||||||
當年度在地化災害中潛勢類別:□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當年度在地化災害高潛勢類別:□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以上項目請輔導團隊於印表前填寫 | ||||||||||
項目 | 已執行打ˇ | 輔導團建議 | ||||||||
| 學校自評 | 輔導團複評 | ||||||||
1.1教職人員參與計畫之問卷調查(前測與後測) | ||||||||||
1.2參加防災校園建置工作坊 | ||||||||||
1.3成果報告書(第二次才需勾選) | ||||||||||
1.4精簡報告書(或研討會小論文),擇優公開於防災教育數位平臺(第二次才需勾選) | ||||||||||
1.5填報量化評估表(第二次才需勾選) | ||||||||||
項目 | 已執行打ˇ | 輔導團建議 | ||||||||
2.建置防災校園 | 學校自評 | 輔導團複評 | ||||||||
2.1組成防災校園推動小組及運作 |
| |||||||||
| ||||||||||
| ||||||||||
| ||||||||||
| ||||||||||
| ||||||||||
(a)舉辦公民(師生、家長)防災計畫會議 |
| |||||||||
| ||||||||||
| ||||||||||
(b)納入社區協力組織及召開會議 |
| |||||||||
2.2進行校園環境調查及在地化災害潛勢檢核 |
| |||||||||
2.3製作校園防災地圖 |
| |||||||||
| ||||||||||
| ||||||||||
2.4編修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 |
| |||||||||
| ||||||||||
2.5整備防災器具 |
| |||||||||
| ||||||||||
項目 | 已執行打ˇ | 輔導團建議 | ||||||||
3.防災教育課程及宣導活動 | 學校自評 | 輔導團複評 | ||||||||
3.1組成教學團隊 |
| |||||||||
3.2課程教學 |
| |||||||||
3.3辦理宣導活動 |
| |||||||||
3.4推廣家庭防災卡及1991報平安留言 |
| |||||||||
項目 | 已執行打ˇ | 輔導團建議 | ||||||||
4.辦理防災演練 | 學校自評 | 輔導團複評 | ||||||||
4.1編擬腳本並辦理防災演練(含預演) |
| |||||||||
| ||||||||||
| ||||||||||
5.綜合建議(包含其他創新構想與執行方法做為等) | ||||||||||
單位/簽名/日期 | / |
三、校務發展短中長程計畫表
縣市/ 學校名稱: | ||
輔導委員建議 | 學校改善作為 | 期程規劃 (短程:計畫結束期程內可改善 中程:4年內可改善 長程:8年內可改善) |
|
| 第1、2、4項:短程範例 第3項:中程範例 |
四、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表 / 第二次到校 / 委員使用
第一類建置防災校園輔導紀錄表/ 第二次到校/ 委員使用 | ||||
縣市/ 學校名稱: | ||||
學校類別:□國小 □國中 □高中/高職 □特殊教育 (□有分校;□有幼兒園) | ||||
班級: | 學生人數: | 教職員人數: | ||
當年度在地化災害中潛勢類別:□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當年度在地化災害高潛勢類別:□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以上項目請輔導團隊於印表前填寫 | ||||
學校應該注意的災潛類型:□地震□淹水□坡地□人為□輻射□海嘯 | ||||
委員提醒 | ||||
輔導項目 | 建議 (請根據第一次輔導紀錄與本次學校現況進行建議) | |||
(一)建置防災校園 | ||||
(二)防災教育課程及宣導活動 | ||||
(三)辦理防災演練 | ||||
輔導項目 | 建議 (此項目為本次輔導重點) | |||
1. 擬定防災演練計畫、腳本,其後召開檢討會議,並回饋於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內容 | ||||
2.緊急應變小組確實執行肩負任務、全校成員正確落實執行防災演練各項動作 | ||||
3.建立外部資源聯絡資源清冊並於演練中模擬聯繫過程 | ||||
4.辦理符合在地化災害潛勢之防災演練 | ||||
(四)其他創新構想與執行方法 | ||||
第一次輔導紀錄校務發展短中長程計畫回饋 (請根據學校回覆之改善作為與執行狀況進行建議) | ||||
簽名/日期 | / |
附錄二、到校輔導簽到表
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防災校園建置計畫
○○縣(市)到校輔導簽到表
時間:105年04月00日(星期○)上(下)午00時00分
地 點:○○縣(市)○○區(鄉鎮市)○○國小(國中、高中)
出列席人員:
單位 | 職稱 | 姓名 | 簽名 |
○○大學 ××系 | 教授 | 劉○○ | 二位以上專家學者 |
○○大學 ××系 | 副教授 | 馬○○ | 根據縣市狀況,於第一次到校輔導時邀請 |
○○縣(市)政府 消防局 | 科長 | 莊○○ | |
○○縣(市)政府 防災教育輔導團 | 團員 | 劉○○ | 適當數量之團員陪同 |
○○縣(市)政府 防災教育輔導團 | 團員 | 謝○○ | |
○○縣(市)政府 防災教育輔導團 | 團員 | 鄭○○ | |
○○國小 | 校長 | ○○○ | |
○○國小 | 主任 | ○○○ | |
○○國小 | 教師 | ○○○ | |
附錄三、學校基本資料與災害潛勢環境介紹簡報製作參考
一、第一次到校輔導時:
簡報大綱及內容建議如下:
1.校園環境基本介紹
學校簡介[包括地理位置、學校教職員工人數、學生數(含幼兒園)…]
學校建築物概述
學校建築物校舍耐震資訊
(http://school.ncree.org.tw/school/home/news.php)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資訊管理系統」搜尋學校災害潛勢等級(http://safecampus.edu.tw/ms/Default.aspx)
2.災害潛勢地圖資料
請以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資訊管理系統」資料為主,其他災害主管機關資料為輔,進行說明。
災害潛勢地圖資料-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資訊管理系統
(http://safecampus.edu.tw/ms/Default.aspx)災害潛勢查詢-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http://satis.ncdr.nat.gov.tw/Dmap/102gis.aspx)活動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http://fault.moeacgs.gov.tw/MgFault/Home/pageMap?LFun=3)淹水潛勢-經濟部水利署
(http://fhy.wra.gov.tw/PUB_WEB_2011/Page/Frame_MenuLeft.aspx?sid=27)土石流潛勢溪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http://246.swcb.gov.tw/)各鄉(鎮、市、區)村里簡易疏散避難圖-
內政部消防署(http://www.nfa.gov.tw/main/index.aspx)各縣市政府消防局
海嘯災害、輻射災害防救資訊-各縣市政府消防局
3.學校災害潛勢介紹
校園危險地點
校園內具災害潛勢的地方
校園周邊車流量多的道路
…
4.學校過往歷史災害介紹
曾遭受災害侵襲的照片或新聞紀錄
當時應變作為或災後復原措施
…
5.學校防災教育工作執行現況與規劃
防災組織
校園防災地圖
防災演練
防災教育教學
…
二、第二次到校輔導:
依據第一次到校輔導時之改善項目、第二次到校輔導前之輔導狀況進行說明
第一次委員建議與修正回復
第一次到校輔導項目所執行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