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北屯區文心國民小學 111學年度第 2學期 第一次定期評量 社會領域試卷 
    五年  班   號 姓名  
一、 是非題 (每題 2分,共 30 分) 
( )1. 清廷統治臺灣前期,中國大陸沿海居民因
為生活貧困,所以會不顧危險渡海來臺。 
( )2. 臺灣的布袋戲、歌仔戲和採茶戲,是由中
國大陸傳入的掌中戲、歌仔和山歌逐漸發
展而成。 
( )3. 五金、建材與布匹是清代時臺灣銷往中國
大陸的主要貨物。 
( )4. 清末開港通商後,外國商人在港口設立洋
行,有助於臺灣的貿易發展。 
( )5. 西方傳教士對臺灣社會的貢獻,到現在仍
然深受許多民眾的景仰。 
( )6. 清廷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促進臺灣經濟的
發展,所以主動開港通商。 
( )7. 基隆的二沙灣炮臺,在清末法軍侵臺時損
毀,後來是沈葆楨派軍隊重新修建。 
( )8. 清末因為臺灣北部改種稻米和蔗糖,因而
帶動臺灣北部的發展,使臺北逐漸成為臺
灣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 )9. 淡水的牛津學堂,這座建築與清末的醫生
傳教士馬雅各有關。 
( )10. 西元 1874 年,有琉球人因船難漂到臺灣
北部被原住民殺害,稱之為牡丹社事件。 
( )11. 清廷開放臺灣的通商港口後,英國在打狗
設立領事館,處理通商事務。 
( )12. 想要滿足生活上的各種需求,需要各行各
業的分工合作。 
( )13. 商品的價格是由生產商品的生產者所
定,不管價格高低消費者都只能接受。 
( )14. 當個人收入較低時,一般會選擇先購買生
活必需品或較便宜的商品。 
( )15. 生產者只要在從事生產活動前選擇對自
己最有利的方式進行生產,就一定穩賺不
賠。 
 
二、選擇題 (每題 2分,共 40 分) 
( )1. 清代時,富裕人家常建下列哪一種建築,
以凸顯自己的身分地位?  
○
1廟宇 ○
2庭園 ○
3書院 ○
4三合院。 
( )2. 下列何者可以用來代表清代時,漢人來臺
合作墾荒的歷史遺跡? ○
1安平古堡  
○
2紅毛城 ○
3孔廟 ○
4金廣福公館。 
( )3. 下列哪一種活動,是臺灣傳統漢人社會
中,居民聯絡感情的重要方式?  
○
1舉行豐年祭 ○
2上教堂  
○
3參加廟會 ○
4獨自在家念書。 
( )4. 清代從臺灣輸往中國大陸的主要商品有
哪些? ○
1建材、鹿皮 ○
2稻米、藥材 
○
3藥材、布匹 ○
4蔗糖、稻米。 
( )5. 下列對於臺灣廟宇的敘述,何者正確? 
○
1廟宇建築簡單樸素,沒有任何裝飾  
○
2廟宇的裝飾常用忠孝節義的故事呈現 
○
3廟宇是居民精神的寄託,因此都是由政   
 府出錢興建  
○
4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很少見到廟宇。 
( )6. 清廷治臺初期,商人想將五金產品運到臺
灣中部販賣,他的商船應該在哪一個港口
靠岸?  
○
1府城 ○
2鹿港 ○
3艋舺 ○
4打狗。 
( )7. 清代在臺灣發生的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
件都與下列哪一種組織有關?  
○
1反清組織 ○
2勞工組織 ○
3和平組織 
○
4宗教組織。 
( )8. 清代臺灣的三大民變中,哪一個事件曾經
攻下臺灣府城,但最後還是被鎮壓平定? 
○
1林爽文事件 ○
2姜秀鑾事件  
○
3戴潮春事件 ○
4朱一貴事件。 
( )9. 臺灣的現代化是從何時開始?  
○
1鄭氏時代 ○
2清末開港通商前  
○
3清末開港通商後 ○
4荷蘭人治臺時期。 
( )10. 下列哪一件事不是 巴克禮對臺灣的貢獻
之一? ○
1傳教 ○
2發行教會報紙  
○
3設立洋行 ○
4促進教育發展。 
( )11. 于恆想要研究臺灣近代醫療發展的歷
史,他可以前往哪一座醫院參觀、借閱早
期的珍貴史料? ○
1宜蘭 羅東聖母醫院  
○
2臺中 榮民總醫院 ○
3臺南 新樓醫院 
○
4臺北 和平醫院。 
( )12. 生產者與社福團體合作,為社區中的獨居
老人提供免費午餐,請問這是一種什麼樣
的舉動? ○
1宣傳產品 ○
2回饋社會 
○
3維護治安 ○
4消耗預算。 
( )13. 對於電視上或網路上的商品廣告,應該具
有哪一種觀念? ○
1具有一定可信度,可
安心購買 ○
2有名人代言的就是好產品 
○
3標榜限量的商品就必須搶購  
○
4廣告可能誇大不實,要小心謹慎。 
( )14. 下列關於市場需求與產品產量的關係,哪
一項正確?  
○
1消費者需求增加,生產者會增加產量 
○
2消費者需求減少,生產者會增加產量 
○
3市場需求增加,生產者會減少產量  
○
4市場需求不會影響產品產量。 
( )15. 清代修築的八通關古道,貫通今日的哪些
地方? ○
1嘉義縣的中埔鄉到阿里山鄉 
○
2桃園巿的中壢區到新竹縣的湖口鄉 
○
3南投縣的竹山鎮到花蓮縣的玉里鎮 
○
4彰化縣的鹿港鎮到雲林縣的西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