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北屯區文心國民小學 111 學年度第 2學期 第一次定期成績評量 社會領域 試卷 
     四年_____班__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34 分) 
1. (   )嘉義舊監獄是位於嘉義市的古蹟,我們無法透過實地參觀,深入了解古蹟的歷史。 
2. (   )小夏在課堂上進行原住民族的介紹時,會提到阿美族的傳統服飾都是由族裡女子編織而成的。 
3. (   )彰化縣鹿港鎮是一個位在海邊的小鎮,過去因商業興盛,為後人留下豐富的古蹟與文化資產。 
4. (   )三百多年前的古地圖,沿著山谷與河流為界,是因為當時的漢人被禁止越界入山開墾,避免與原
住民族發生衝突。 
5. (   )小悟是三百多年前的漢人少年,他有可能會在大觀義學中學習三字經、百家姓等教材。 
6. ( )王老先生的家族是早期中國 廣東渡海來臺的漢人,由此推測王老先生有可能會說客家話。 
7. (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前是花蓮舊米廠,在修復損毀的部分後重獲新生,常舉辦市集吸引民眾
前來。 
8. (   )靠著傳統織布工藝師的口述與實作,可以幫助傳統編織技藝的傳承。 
9. (  )古蹟及文物因為年代久遠,容易因天災或人為破壞而受損,需要我們多加保護。 
10. (   )為了「垃圾不留山林」,下山前應該將自己的垃圾就地加以焚燒或掩埋,這樣才符合無痕山林的
準則。 
11. (  )臺灣是山的國度,擁有許多珍貴的森林資源,所以政府應該持續開墾山林,才能為國家帶來繁榮
的經濟發展。 
12. (   )早期居民會在海岸邊搭起圓弧形堤岸,利用海水退潮時,讓魚群流入石滬裡來捕魚。 
13. (   )現代漁船造船技術進步,加上冷藏與無線電等設備,可到更遠的海域捕魚,使得從事漁業活動的
人口逐年增加。 
14. (   )我們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而這些生活中的水資源大多都來自於降雨,所以如何保存這些水
資源十分重要。 
15. (   )由於各項產業的用水量逐漸增加,促使各地大量的開鑿水井來取水。 
16. (   )汙水經過淨化處理後再排進河流,這樣才不會汙染河川生態。 
17. (   )早期先民會透過水車的運轉將低處的水送到高處,是早期重要的灌溉設備。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6 分) 
1. (   )早期臺灣各地常有族群械鬥,因此居民們會建造什麼來保護社區? ○1山門 ○2隘門 ○3商行 
○4砲臺。 
2. (   )下列關於探訪家鄉古蹟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1我們無法透過古蹟認識家鄉的傳統文化 
○2現代的建築只要透過申請也可以成為古蹟 ○3研究家鄉的古蹟可以了解家鄉的文化 ○4家鄉的
古蹟可以由我們隨意編造故事來流傳。 
3. (   )早期臺灣城鎮的形成,是受到下列什麼因素的影響? ○1交通便利且買賣頻繁   
○2漢人多半娶原住民族女子為妻 ○3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逐漸演變為與漢人相同   
○4原住民族青少年接受集會所訓練。 
4. (   )小希是早期剛從中國渡海來臺的漢人,他如果想要在這座島嶼上開墾,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從原住
民族手中取得土地,他可以採取下列什麼方式呢? ○1和原住民族進行金錢交易   
○2和原住民族女子結婚 ○3和原住民族協商繳納土地租金 ○4以上皆可。 
5. (   )小美打算介紹家鄉具有文化意義的物品給國外來訪的朋友,請問小美可以選擇下列哪一個?   
○1布袋戲戲偶 ○2電子手錶 ○3智慧型手機 ○4掃地機器人。 
6. (   )小芳參觀霧峰 林家花園,導覽員說這座宅院是當地望族留下的古蹟,但是因為 「921」地震讓
古蹟崩塌損毀,歷經多次修復才呈現目前的面貌。從導覽員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霧峰 林家花園
在保存的過程中遇上什麼困難? ○1經濟開發 ○2天然災害 ○3人為破壞 ○4交通建設。 
7. (   )下列哪一項敘述是早期原住民族與山林共存的生活方式? ○1禁止使用自然資源建造房屋   
○2種植稻米作為糧食,並釀成米酒 ○3織布所需的線是利用植物的莖所製作   
○4在山林中狩獵動物,販賣至國外。 
8. (   )關於臺灣山林資源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1目前政府與民間單位合作,推動天然林復育   
○2臺灣高山多,但森林資源稀少 ○3早期原住民族大量砍伐樟樹,提煉樟腦,銷售到全世界   
○4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位於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