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文心國小 五年級 112 下學期 社會領域 社會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69.02 KB
頁數
2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4-03,离现在 1 21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中市北屯區文心國民小學 112學年度第 2學期 第一次定期評量 社會領域試卷
五年____ 座號: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30 )
1. )民族自決指的是各民族可以不受其他國家控制,有權自己決定與自身相關的
務。
2. )日治時期,臺灣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抗日行動,但最後仍告失敗。
3. )在西來庵事件之後,漢人和原住民族都發現武裝抗日不可行,便合作轉為非
裝的方式爭取權利。
4. 總督府規定每十戶為一保,十保為一甲設立保、甲長協助警察維持治安
5. 日本占領臺灣後,有些地方的人們組織義軍,企圖抵擋日軍占領。
6. )日治時期有些臺灣民眾稱呼日本警察為「大人」,表示對日本警察的畏懼。
7. )清帝國與法國戰爭時,二砂灣砲臺是當時防守基隆港的重要據點。
8. )清帝國與法國戰爭後,清帝國投入更多人力及財力,在臺灣推動各項建設,而
臺南是臺灣最早裝設電燈的地區。
9. )清帝國時期修築的八通關古道,是當時連接臺灣南、北部的道路之一
10. )馬雅各開設的看西街醫館,是現今臺南市 新樓醫院的前身。
11. 臺灣清帝國統治時期之前,從未接觸過任何的西方宗教
12. 臺灣開港後,由於清帝國官員鼓勵臺灣北部農民大量生產茶葉和樟腦,北部
丘陵地區成為樟腦及茶葉的主要產地。
13. )八堡圳直到今日都還是彰化 二水、田中、社頭等地重要的灌溉系統。
14. 人稱鴨母王」的朱一貴帶領臺灣人反抗清帝國的行動,最後失敗收場。
15. 臺灣被納入清帝國版圖是在西元1684年,那年清帝國從荷蘭人和西班牙
人手中奪回臺灣。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0 )
1. 關於日治時期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日本人允許臺灣原住民族使用獵槍
日治後期部臺灣人民可以舉辦演講會、成立讀報社及巡迴放映電影
臺灣人民後來成功爭取到平等對待
以上敘述都是正確的。
2. )下列關於大嵙崁戰役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與清帝國開發山林資源有關
清帝國軍隊與法國人發生衝突○
事件發生地點位於現在的新北市 三芝區一帶
以上敘述都是正確的。
3. 臺灣在各個不同的時期,都曾出現對臺灣有卓越貢獻的人,下列對這些人的敘
述何者正確?
清帝國的鄭成功推動臺灣設省,並積極建設臺灣
日治時期
的林獻堂以非武力的方式向日本爭取臺灣人的權利
日治時期的蔣渭水發起
西來庵事件帶領臺灣人民抵抗日本的統治
清帝國時期的劉銘傳擊退日軍,
阻止日本占領臺灣。。
4. 小童是清帝國統治臺灣時期,住在艋舺附近的貿易商人,當時他最有可能販
下列哪一種貨物到中國?
稻米
布匹
五金
藥材。
5. )張爺爺在日治時期曾當過保正,他當保正時的工作內容,包含下列哪一項?
幫臺灣人民爭取權益
宣傳抗日思想
配合警察執行事務
警察對抗。
6. )下列何者是臺灣在日治時期發生的抗日事件?
郭懷一事件
牡丹社事件
霧社事件
二二八事件。
7. )請問下列哪一項是日本要求清帝國割讓臺灣的原因?
臺灣的地理位置具有
控制航道的功能
便於日本往東南亞進行領土擴張
臺灣擁有豐富的物產
以上皆是。
8. 小偉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期間的臺灣人,下列哪種生活情形是他不可能遇到
的?
可以看到鐵路在修築
可以辦理郵政業務也有郵票
可以看到工人
在鋪設電報線
恆春城正要開工。
2
9. )關於皇民化運動的敘述,哪一個正確的
鼓勵臺灣人民說日語
鼓勵
日本人民將原本的姓名改成臺灣人的姓名
要求日本人民去土地公廟參拜
以上情形皆有可能發生。
10. )關於開港通商後的臺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糖、鹿皮為主要外銷產品
西方文化逐漸融入臺灣社會
禁止外國人在臺灣進行貿易、傳教
嚴禁與外國接觸
11. )清帝國統治臺灣後,所採取的政策與態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一開始即
不斷的積極開發與建設
開港通商後治理臺灣的態度愈來愈消極
受到外
來挑戰後,才轉為積極建設
全力發展商業貿易,將臺灣變成自由貿易區
12. )清帝國時期漢人和山區原住民族居住地界線的變化,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
界線逐漸模糊、消失
界線不斷向沿海一帶移動
界線沒有任何變化
界線不斷向山區移動。
13. )吳老爺是清帝國時期,在中國經營五金生意的商人,他想將中國的產品運到
臺灣中部販賣,他的商船應該選擇臺灣中部的哪一個港口靠岸?○
鹿港
艋舺
打狗
府城
14. )自大航海時代起,就有不少漢人來臺灣從事漁業、貿易活動,或是被招募來臺
開墾土地。請問當時來臺的移民大多來自中國的何處?
福建、山東
福建、廣東
福建、廣西
廣東、廣西
15. )清帝國頒布渡臺禁令,漢人為何仍舊冒險渡海來臺開墾?○
屯墾政策的推動
有家人在臺灣
臺灣農作物收成好
渡海容易。
三、素養題(每題2分,共40) 請在正確的□中打ˇ
1. 小皮的報告中,關於總督府對臺灣各
項調查的敘述,請在正確的□中打ˇ。
□○
為了將日本人同化成臺灣人。
□○
警察和保甲會協助學者調查。
□○
調查後可以更充分利用土地。
□○
調查發現臺灣人有纏足和吸食鴉片
的好習慣。
2. 班上同學對日治時期臺灣人民非武裝
抗爭的敘述,請在正確的□中打ˇ。
□○
小美:透過錢財賄賂等方式,爭取
平等待遇。
□○
小文:當時的非武裝抗爭行動,也
影響了日後臺灣人們爭取權益的行動。
□○
小智:最後成功爭取到開放全部選
舉權與投票的機會。
□○
小琳:臺灣文化協會是當時領導
民主運動的重要組織
3. 小卡看了書上關於沈葆楨的敘述,請
在正確的□內打ˇ。
□○
在安平興建炮臺。
□○
在牡丹社事件發生前就來到臺灣
□○
對臺灣採取積極治理的態度。
□○
修建鐵路、引進騰雲號。
4. 文峰是清帝國時期住在安平港一帶的
居民,請將他可能遇到的生活情形勾選
出來。
□○
文峰從事貿易活動,經常要到港
附近的洋行與外國人談生意。
□○
文峰常常看到馬偕幫附近的民眾
拔牙。
□○
文峰住家的附近,可能有寺廟也
教堂。
□○
文峰可選擇將女兒送到附近的淡水
女學堂接受教育
5. 小丘想知道清帝國時期臺灣發生械鬥
的情形,請在正確的□中打ˇ。
□○
械鬥指的是人民與政府對抗的武
衝突事件。
□○
移民群體的文化差異是引發械鬥
原因之一。
□○
爭土地、水源也是引發械鬥的原
之一。
□○
械鬥落敗的群體常被迫遷移到別
生活。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