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下圖為光的反射與折射示意圖,請勾選出正確的選項。4%
四、閱讀測驗(7題,14%)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北區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
統計北區今年 1月至 11 月行人交通事故死亡者共有 26 人,
肇事原因以「未依規定行走行人設施」及「闖紅燈」最多。
交通警察大隊表示,有可能因經年累月習慣而疏忽交通安全
的用路習慣,或是貪圖一時方便,經常造成行人事故發生的
潛在危險因素。
為加強宣導行人交通安全觀念,透過國小學童的家庭聯
絡簿為媒介、發放貼紙給學童,藉此向家中長輩轉達交通安
全觀念。交大也呼籲家中有高齡長者的家庭,應多關心長者
外出用路習慣,建議晨昏外出應著亮色衣物,並配戴反光配
件;穿越路口也應遵守行人號誌,並利用斑馬線通過路口
( )1. 交通安全號誌大多都以紅色做為邊框,紅綠燈也
以紅色做為其中一個配色。請問選擇紅色的用意
可能為何?
○
1像紅包一樣代表喜氣○
2有警告意味○
3看起來
比較亮○
4紅色對眼睛的刺激比較小
( )2. 交通警察大隊呼籲家中的高齡長者,外出時應著
亮色衣物,並配戴反光配件,其目的可能為何?
○
1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使汽車駕駛更容易注意行
人○
2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汽車駕駛更容易注意
行人○
3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使行人更容易注意汽
車○
4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使行人更容易注意汽車
你可能聽過牛頓與蘋果的傳說,但事實上,牛頓的發現
還不只如此。他對光學也很有研究,最著名的一個研究主題
就是:光的色散現象。西元 1666 年,牛頓從牆上的洞引入一
道陽光,當這道光通過三稜鏡後會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去,
在對面的牆上看到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他
還進一步證實,利用凸透鏡和另一個三稜鏡,使分散的光又
聚合成白光。由此證明,白色的陽光其實是由各種顏色的光
混合而成,也合理的解釋彩虹的形成,促成現代光學的飛躍
性成長。
( )3. 牛頓使用什麼器材證明了光的色散?
○
1平面鏡○
2雷射光○
3三稜鏡○
4線香
( )4. 彩虹的形成跟光的什麼原理有關?
○
1光的直線前進○
2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
4光
的折射與反射
梅賽德斯.賓士品牌創辦人之一,也是現代汽車之父的卡
爾.賓士,誕生於 1844 年11 月25 日,卡爾.賓士在小時候就
對機械科學非常有興趣,在 16 歲那年,進入了當地的科技高
中就學,畢業後先以鎖匠為生,並陸續在不同公司擔任設計工
程師。
身為工程師的卡爾.賓士,對於正要起飛的內燃機引擎設
計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長時間研究後,於 1879 年,打造出第
一具單汽缸蒸氣引擎。但由於當時的民眾們對這輛「機械馬車」
的耐用度與安全性都存在著極深的恐懼,所以這件事並沒有讓
卡爾.賓士名利雙收,直到卡爾.賓士的太太親自駕駛幾年之
後,才漸漸被民眾所接受。
此後卡爾.賓士繼續研發新型引擎,甚至還在 1895 年時,
開發了一款車廂內可面對面乘坐 8名乘客的賓士公車,成為世
界上第一輛公共汽車,也在 1909 年打造了一輛極速高達時速
205 公里的賽車。
卡爾.賓士逝世於 1929 年4月4日,享年 86 歲,但在他
辛苦的一生當中,不僅極有先見之明地捨棄了體積龐大,但技
術面上已相對成熟的蒸汽引擎,開發出當時並不被看好的汽油
引擎,作為全球第一輛汽車的動力來源,更設計出全球第一輛
公車等不同的車款,與梅賽德斯.賓士的另一位創辦人:哥特
利布.戴姆勒,共同帶領人類跨越了馬車的時代。
請根據文章的敘述,回答以下的問題:
( )5. 在卡爾.賓士的一生中,沒有從事過什麼職業?
○
1鎖匠○
2工程師○
3老師○
4汽車設計
( )6. 是什麼原因讓卡爾.賓士沒有在發明第一輛汽車之
後名利雙收?
○
1不實用○
2民眾恐懼○
3太貴了○
4空汙嚴重
( )7. 卡爾.賓士研發引擎,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後來
世界知名的過程中,沒有發明哪種類型的車子?
○
1汽車○
2公車○
3賽車○
4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