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下列有關汽車的功能與構造,請填入正確的代號 。
( )(1) 煞車裝置 (A)貯存汽油
( )(2) 油箱 (B)了解後方的路況
( )(3) 車輪 (C)減緩車子的速度
( )(4) 後視鏡 (D)滾動使車子移動
( )(5) 引擎 (E)提供動力
( )(6) 方向盤 (F)控制方向
(三)下列有關光線的行進,請填入正確的代號 。
1.(1)下圖(一)中,光線會產生(折射、反射)現象。(圈選)
(2)(A)是射入光線,會產生的行進路線為( )。
圖(一)
2.(1)下圖(二)中,光線會產生(折射、反射)現象。(圈選)
(2) (B)是射入光線,會產生的行進路線為(E),
若射入光線改為(C),會產生的行進路線為( ) 。
圖(二)
四、科學閱讀 (每題2分,共10分)
2020 年的台北市,出現了新都市傳說?深夜,公車司機
早就收工了。平日車水馬龍的壅塞道路上,沒有大型公車來
回穿梭,只剩三三兩兩的小黃計程車和機車駛過。這時,有
輛藍色小巴緩緩開入信義區的公車專用道——車上並沒有人
掌握方向盤,公車卻會自動前進、等紅綠燈,還耐心等候乘
客上下車?不是靈異事件啦!而是智慧公共運輸挑戰 24 小時
不斷電,全國第一次在夜間開放自動駕駛公車的長期測試計
畫。
台北市政府為了補足夜間公共運輸缺口、解決公共運輸
駕駛人力不足問題,找上台灣智慧駕駛股份有限公司,並向
經濟部申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啟動了這項智慧交
通方案。終於,在今年 5月底,這輛 5G 自駕公車已正式上路
測試。測試初期,自駕公車的時速不超過 15 公里,再根據實
測結果,逐步開放夜間載客測試。
目前,自駕公車在每天的 12:30 至02:30 間,運行在信
義路一段到五段公車專用道。交通路線從景福門圓環起,途
經中正紀念堂、大安森林公園、至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來回
雙向約 12.3 公里;到路線兩端時,則改由人工駕駛繞行回公
車專用道上,再繼續交由自駕系統折返。這輛自駕公車直接
模擬真實公車路線,停靠信義區沿線各候車亭。
而自駕車優先考量安全性,為了讓這套系統成為「安全
駕駛」,負責開發系統的台灣智駕團隊結合了雲端智慧號誌系
統,用來精準識別紅綠燈號誌;同時導入內政部標準高精度
地圖「HD Map」,加入車道線、號誌、兩旁建物等道路資訊,
多方輔助自駕車的定位與決策。
不過,只有自己遵守交通規則並不等於百分百的保險。
以夜間測試來說,最擔心的就是橫向道路上搶黃燈或紅燈車
輛,因此分別在敦化南路、光復南路兩處規劃智慧路口,利
用感測器偵測行人和高速車輛,讓自駕車在發生意外前就能
緊急踩剎車。一旦有突發狀況,感測器就能透過近端通訊模
組,將即時資料快速回傳到車輛端,隨時啟動因應措施,逐
步實現車聯網技術來維護交通安全。
自駕系統運用許多深度學習技術,目前仍需累積影像資
料,再經過分析處理、標記,反覆訓練 AI 模型應對複雜的道
路狀況。未來,這套系統也將繼續蒐集道路情境資料庫,透
過循序漸進的測試,讓安全又方便的智慧自駕巴士順利上
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文章摘錄自 2020 未來城市@天下,整理:許鈺屏)
( ) 1.台北市測試自動駕駛的交通工具是?
①小黃計程車 ②機車 ③電動腳踏車 ④公車
( ) 2.發展自駕的交通工具的目的,下列何者正確?
①解決公共運輸駕駛人力不足 ②補足夜間公共
運輸缺口 ③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④以上皆是
( ) 3. 此項測試的規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①在白天 12:30 至02:30 間 ②時速不超過
50 公里 ③來回距離大約 13.2 公里 ④以上皆非
( ) 4. 為防止自駕車在路口發生意外,測試時會在路口
如何事先處置? ①裝置 HD Map ②裝置感測器
②交通警察協助 ④志工協助
( ) 5. 下列何者是自駕的交通工具測試的地點?
①駕訓班 ②高速公路 ③河濱公園 ④公車專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