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20 分)
1.( )衛星雲圖可以知道等壓線、冷鋒和高低氣壓等氣象資料。
2.( )「模擬人造雲」實驗時,量筒內倒入熱水,是因為常溫水無法蒸發產生水蒸氣。
3.( )露和霜都是由水蒸氣遇冷而形成的,兩者形態不同,形成所需的溫度也不同。
4.( )水除了在大氣中以三種不同的形態不斷循環,也會有一部分,穿越大氣層跑到其他星球。
5 ( )在地面天氣圖中看到海上有「L」的標示時,就要當心,此「L」將來可能形成颱風。
6.( )當高氣壓和低氣壓相遇,在交界面形成一條溫度、溼度、風向顯著變化的狹長雲帶,稱為
「鋒面」。
7.( )傳導與對流都需要介質傳播熱量,而輻射熱不需要介質也可以傳播。
8.( )阿傑將充滿空氣的氣球放入冰水中,氣球會因為內部空氣冷縮的關係而縮小。
9.( )木材、塑膠都是非金屬的材料,因此它們傳熱的速度都相同。
10.( )固體物質物質受熱後,由受熱的部分開始向上運動,同時引起溫度較低的部分向下運動形成熱
對流循環。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40 分)
1.( )小明查完資料後可以發現,颱風通常會在怎樣的海域形成?
(①熱帶海洋 ②溫帶海洋 ③寒帶海洋 ④極地海洋)。
2.( )「水循環」讓地球的天氣可以有多樣變化,哪項關於水循環的敘述錯誤?
(①地下水也是水循環的一分子 ②露是水的三態中的液態 ③雲可能是液態或固態
④水一定要加熱到 100℃才會蒸發)。
3.( )下列關於低氣壓的敘述何者正確?(①可能會出現陰雨天②在地面天氣圖上的符號為
③低氣壓過境時,天氣氣溫會下降 ④常帶來晴朗的天氣)。
4.( )經由地面天氣圖,無法了解何種資訊?(①山脈分布②鋒面位置③氣壓高低④高氣壓位置)。
5.( )下列何者是由水蒸氣降溫直接變為固態的物質?(①霜 ②露 ③雪 ④霧。)
6.( )從地面天氣圖上,依據什麼來判斷該區域的雨勢強弱?
(①是否有高氣壓中心 ②是否有颱風 ③等壓線的密度 ④以上都無法判斷)。
7.( )媽媽把一些食品,放在車廂太久忘記拿出,導致某種食品變成液態,媽媽說冰到冰箱就會
回復為固體。請問可能是哪種食物?(①雞蛋 ②巧克力 ③花椰菜 ④土司)。
8.( )大範圍的空氣體在一個廣大平坦的地面或海面停留相當長的時間後,使得空氣的溫度濕度
等性質變得很相近,這大範圍的空氣體稱為什麼?(①高氣壓 ②氣團 ③氣流 ④低氣壓)。
9.( )我們所觀測的天氣現象變化和下列哪一項的關係最為密切?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氣 ③大氣中的水 ④空氣汙染)。
10.( )台北 10 月14 日晚上八點的氣溫是 28℃,但 10 月15 號早上 6點,一起床,發現溫度只有
18℃,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①冷鋒過境台北 ②暖鋒過境台北 ③海洋氣團過境台北
④大陸氣團過境台北)。
11.( )有關水蒸氣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①水蒸氣是氣體 ②水蒸氣看不見 ③水蒸氣遇冷會變
成小水滴 ④媽媽煮湯時,漂浮在湯鍋上方的煙霧是一大群水蒸氣)。
12.( )冬天圍著火堆取暖,手雖沒有碰觸火堆,但依然覺得很溫暖,這些火堆最主要是利用什麼
方式將熱傳播出去?(①輻射 ②對流 ③傳導 ④以上皆可)。
13.( )為了保溫,熱便當如何處理最好?(①包一層報紙 ②包一層保鮮膜 ③包一件羽絨衣
④包一層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