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縣立埤頭國民中學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七 年 班 號 姓名:
一、單題 (一題 3分)
1.( ) 小明非常喜歡航海王的卡通,也因此喜歡閱讀各
種航海相關書籍,有一天他在共讀站發現了一本描
述航海家亨利的故事,書中敘述亨利王子是國王若
昂一世的第三子,他不是王儲,卻在他的國家中有
其影響力,建立了全世界首間航海學校、天文臺、
圖書館、港口及船廠,也是在他的大力推廣與建立
基礎上,他的國家率先找到前進東方的新航路,而
且占領中國的澳門作為貿易的據點。根據上述,亨
利王子是哪一國家的人? (A)西班牙 (B)荷蘭
(C)葡萄牙 (D)日本。
2.( ) 近年來新冠疫情嚴峻,大家
都積極防疫,好不容易疫情趨緩
後,國旅大爆發,小花也在暑假
的時候和家人到澎湖旅遊,在馬
公的街道上,小花看到了天后宮
旁邊有一個石碑「臺澎第一碑」
立刻把它拍了下來,如右邊的照
片。請問:此碑應呈現了下列哪
一項事件?(A)明軍將領逼退澎
湖荷蘭人 (B)西班牙東來亞洲
尋求貿易 (C)荷蘭人攻打澳門
(D)顏思齊鄭芝龍等海商登陸笨港開墾。
3. ( ) 2018
年是鄭成功登陸臺南
356
周年的紀念日,
臺南市文化局推出相關的紀年商品,並且限定在臺
南市幾個古蹟處才能買到,引發一波搶購熱潮。限
定販售地點中的安帄古堡、赤崁樓在鄭成功登臺時
就已存在,並被他做為府邸及行政機關。請問其建
築為下列哪一個政權所興建?(A)葡萄牙人 (B)
荷蘭人 (C)日本人 (D)西班牙人。
4. ( ) 臺灣的史前文化呈現多元並存的局面,小愛在歷
史課時針對上課內容講史前文化整理成一個表格,
附表中的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史前文化的經濟
活動,其中何者最適合用來描述長濱文化?
(A)甲 (B)乙 (C)丙 (D)丁。
5.( ) 小夢做夢夢到她坐時光機穿越回到了史前時代,
,看到當時人們居住在洞穴或岩蔭中,過著採集、
狩獵和漁撈的生活,且已知用火與製作石器。請問
小夢應該是穿越到哪個時代的文化 (A)舊石器時
代的長濱文化 (B)舊石器時代的卑南文化 (C)
金屬器時代的圓山文化 (D)新石器時代的十三行
文化。
6.( ) 歷史課本中有一段敘述:「臺灣的史前文化可分
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請問
:這樣畫分的依據為何? (A)文字的有無 (B)
居民的聰明才智 (C)食物獲取的方式 (D)器物
的製作。
7. ( ) 小翠和家人到臺東遊玩,無意間發現一塊帶有打
製砍痕的石頭,石頭銳利的邊緣可以拿來切割紙張
。請問:小翠最有可能撿到何種文化的遺跡?(A)
圓山文化 (B)卑南文化 (C)長濱文化 (D)大
坌坑文化。
8.( ) 臺灣大約在四百多年前從史前時代進入了歷史時
代,請問這樣的定義是因為下列哪一項文明的出現
? (A)陶器 (B)文字 (C)鐵器 (D)農耕。
9.( ) 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有許多重大的變革,也
因此而有「新石器革命」之稱。請問:此時期對人
類有何重要意義? (A)開始使用文字,明確記載
當時人們的各種活動 (B)進入農業產食階段,人
們開始有餘暇從事文明創造 (C)已知用火取暖、
照明與熟食,使生命得以延長 (D)發展嚴密的軍
事及國家組織,保障群體的安全。
10.( )紙風車劇團到埤頭國中表演時,演出新石器時代大
坌坑文化的生活劇。請問:劇情中應該會出現下列
哪一種生活方式? (A)利用冶鐵工作坊,打煉獵
殺動物的鐵器 (B)人們過著茹毛飲血,只能生吃
食物的原始方式 (C)佩戴瑪腦珠飾,展現他們的
審美觀念 (D)拿著磨製
的石鋤,準備整地耕種。
11.( ) 小明拿到一份臺灣博物
館展覽資料,而附圖是其
中一個博物館展覽的簡介
,由其中資訊判斷,這場
展覽應是介紹下列哪一文
化?(A)長濱文化 (B)
卑南文化 (C) 圓山文
化 (D)十三行文化。
12. ( ) 新石器革命後,人類的生活出現了很多變革,關
於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下列何者錯誤? (A)
出現農業 (B)磨製石器 (C)冶煉鐵器 (D)燒
製陶器。
13.( ) 歷史課時,老師列出了臺灣史前文化的小卡,請
同學各自依照其特色分類,而小憶將圖(一)中的五
張卡片分為圖(二)中的三類,其分類的依據最可能
是下列何者?
圖(一)
圖(二)
(A)文化的地理位置 (B)文字發展的程度 (C)
使用貨幣的類型 (D)製作器物的技術
14. ( ) 附圖為小安在臺灣歷史地圖集中看到的地圖,請
問下列何者最適合做為此張地圖的標題?(A)南島
語族分布範圍圖 (B)
台灣原住民日常生活的活動
範圍 (C)
17
世紀葡萄牙在東亞的貿易據點分布圖
(D)鄭氏政權的疆域範圍圖。
15.( ) 小朱住在彰化縣埤頭鄉,自稱自己有帄埔族的血

統。請問若是依照「地緣」關係來看,他有可能是
下列哪一族群? (A)道卡斯族 (B)凱達格蘭族
(C)貓霧捒族 (D)西拉雅族。
16.( ) 在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地方縣志中,常可看到以「
生番」、「熟番」的名詞來稱呼原住民,當時清廷
區分生、熟番的標準為何? (A)是否有歸順朝廷
(B)居住地區的不同 (C)以種族血統來區分 (D
)打獵或農耕的生活型態。
17.( ) 開始將臺灣原住民分類稱呼為帄埔族及高砂族的
是下列何者? (A)荷蘭人 (B)日本人 (C)漢
人 (D)西班牙人。
18.( ) 在臺灣原住民之中,某一個族群因為長期與漢人
接觸,漢化頗深,如今已不容易與漢人區分開來。
請問:我們可以從下列哪一個敘述來認識這個族群
? (A)此族群中順從統治者的部落被稱做「熟番
」 (B)百步蛇是此族群的守護神 (C)白鹿傳說
是此族群重要的文化記憶 (D) 此族群多分布在臺
灣山區與東部地區。
19.( ) 老師上課在講述原住民名稱演變時,做了一個名
稱演變圖表,請問臺灣史上不同時期對原住民的稱
呼,下列何項何者配對正確?
(A)甲:熟番 (B)乙:原住民族 (C)丙:高砂族
(D)以上都錯。
20.( ) 小涵暑假時和家人到
阿美族部落參加豐年祭
。請問小涵家族可能是
到了下列何處旅遊?
(A)甲 (B)乙 (C)
丙 (D)丁。
21. ( ) 臺灣的高山各族並非
全住在高山地區,下列
哪一族群就是典型的海
洋民族? (A)泰雅族
(B)賽夏族 (C)達悟族 (D)阿美族。
22. ( ) 「自 17
世紀以來,此地一直是連結東北亞和東
南亞的重要貿易據點,而近
60
年來,它在西太帄洋
中的戰略地位也愈來愈重要,是漢人、日本人、荷
蘭人、西班牙人等在東亞地區進行貿易的重要據點
。。」上述最可能指下列何處? (A)日本 (B)
臺灣 (C)菲律賓 (D)新加坡。
23. ( ) 小佳參加白沙屯媽祖繞
境,到了北港朝天宮,在途
中看到了一個紀念碑,很興
奮地和紀念碑合照,照片如
附圖,請問這個紀念碑應是
為了紀念何事?(A)西班牙
佔領臺灣灣北部 (B) 荷
蘭人登陸臺灣南部 (C)漢
人來臺拓墾的開始 (D)漢
人移民抵抗日本倭寇的侵擾
。
24.( ) 附圖是
17
世紀某家貿易公司的旗幟,此家貿易公
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壟斷
東方貿易,並與臺灣歷史
息息相關。請問:此旗應
該會在下列何地出現?(
A)臺灣中部 (B)臺灣
南部 (C)臺灣北部 (
D)臺灣東部。
二、題組 (每題 4分)
● 課堂上同學們正在討論臺灣某三處史前文化遺址。請根
據附圖中的討論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25.( )甲同學所說的遺址應該是下列何者? (A)大
坌坑文化 (B)十三行文化 (C)圓山文化
(D)卑南文化。
26.( )三位同學們所討論的主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
A)臺灣新石器遺址的發展 (B)臺灣原住民
族的文化 (C)臺灣史前遺址的特色 (D)大
航海時代的臺灣。
●附圖為臺灣史前文化的時間與空間架構圖。請問:
27.( )依你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圖中「甲」文化最
有可能是何者? (A)長濱文化 (B)大坌坑
文化 (C)卑南文化 (D)十三行文化。
28.( )小雯要寫一篇關於圖中「乙」文化生活的報告
,為了符合歷史的正確性,下列哪一項內容不
可以出現在報告中? (A)使用磨製石器 (
B)發現青銅刀柄 (C)製作陶器儲水 (D)
出現農業種植。
29.( )具有煉鐵技術與能力的是圖中哪一個史前文化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5
年臺灣大學與智利共組的研究團隊分析世界各地構樹
基因,發現西太帄洋各地的構樹起源於臺灣,加上臺灣與太
帄洋上的各個原住民族都將構樹的樹皮視為重要資源,常在
祭典上使用樹皮布。上述研究結果認為構樹隨著民族遷徙而
傳播,而推論其文化出自臺灣的源起假說。請問:
30.( )上文提及的研究中,利用太帄洋構樹可證實哪
一族群的遷移? (A)南亞語族 (B)漢藏語
族 (C)印歐語族 (D)南島語族。
31.( )上文中研究團隊調查民族遷徙的區域應該不包
括下列何處? (A)臺灣 (B)復活節島 (
C)澳大利亞 (D)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