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縣立埤頭國中七年級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七 年 班 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 (一題 3分)
1.( ) 小明的祖父在日治時期擔任某個職務,需要協助
警察發布政令、壯丁團協助救災、整頓治安。請問
:小明的祖父最可能擔任下列一個職務? (A)臺
灣總督 (B)臺灣民政長官 (C)保正 (D)警察
。
2.( ) 羅絲媽媽看了一部電視劇《閱讀時光
2》〈先生
媽〉,其中有一段劇情是:「為響應政府政策,新
發積極申請『國語家庭』資格,搬進日式住宅、改
日本名……。然而,全盤日式化的生活方式讓先生
媽非常不習慣,當全家換上和服拍照紀念時,只有
先生媽不願配合,更氣得用剪刀把和服剪碎說『留
著這樣的東西,要是死後你們給我穿上,我怎麼去
見祖宗!』」請問:當時政府在推動什麼政策? (
A) 皇民化運動 (B)中國化政策 (C)鎮撫兼施
策略 (D)內地延長主義。
3. ( )小花到清境看羊毛秀,遇到一位年過
80
歲的原住
民長老回憶:「小時候,日本人為了進一步開發山
區森林與樟腦資源,經常用很少的薪水雇用部落成
員到深山負責砍伐或搬運,也常派出警察到部落巡
視、駐紮。這些高壓統治政策,逼迫我們只好武裝
貣來反抗。」請問:這位原住民長老回憶的抗日事
件,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臺灣民主國 (B
)西來庵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霧社事件。
4.( )阿達找到一幅日治時期的諷刺漫畫(如附圖),圖
中描述著為了改善日治初期臺灣財政不良,總督府
藉由實施哪一商品的專賣,來獲取龐大的利潤?
(A)茶葉 (B)蔗糖 (C)鴉片 (D)樟腦。
5.( ) 「□竣工後,原本只有五千公頃的水田變為十五
萬公頃。其灌溉區一片欣欣向榮,水稻一年三作,
成為全國最大的米倉。」請問:文中的□應該是指
哪一項水利灌溉工程? (A)嘉南大圳 (B)曹公
圳 (C)八堡圳 (D)瑠公圳。
6.( )小穎在做段考複習時,看到課本上有一張「臺灣輕
工業生產指數圖」(如附圖)。請問:圖中在
1930
年代以後,生產指數大幅上升的原因為何?
(A)日月潭發電所的完工 (B)縱貫鐵路完工通車
(C)蓬萊米新品種的培植成功 (D)日本政府實施
皇民化運動。
7. ( )請問下列有關臺灣民主國成立的原因敘述何者正
確? (A)臺灣紳民不願割臺 (B)臺灣紳民想要
建立現代化民主共和國 (C)是一種宣誓臺灣獨立
脫離清廷的決心 (D)對抗清帝國以反清復明。
8.( ) 「臺灣民主國總統,前署臺灣巡撫布政使宣布獨
立。宣言:『今雖自立為國,感念列聖舊恩,仍應
供奉正朔,遙作屏藩,氣脈相通,無異中土。』」
請問:文中提及的臺灣民主國總統是誰? (A)丘
逢甲 (B)沈葆楨 (C)唐景崧 (D)劉銘傳。
9.( ) 七年級校外教學的行程是大家都期待的臺北史蹟
之旅,當他們看到總統府時,導遊說明這是日本在
哪個條約後占領臺灣後所興建的? (A)《天津條
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
)《辛丑和約》。
10. ( ) 小雅到逢甲大學逛夜市,媽媽告訴他逢甲大學的
命名是為了紀念下列何者? (A)開臺先烈 (B)
建國功臣 (C)反清烈士
(D)抗日英雄。
11. ( ) 小莊複習段考的時候看
到課本中有一面藍地黃虎的
旗幟,如附圖所示。請問:
這應該是下列何時的旗幟?
(A)荷治時期 (B)清帝國
時期 (C)臺灣民主國時期 (D)日治後期。
12.( ) 1895
年臺灣進入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請問:臺灣
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後割讓給日本? (A)施琅攻臺
(B)牡丹社事件 (C)甲午戰爭 (D)清法戰爭。
13. ( ) 下列有關臺灣總督職權的敘述,何者正確?(甲)
必須經過日本天皇同意,才能發布命令;(乙)擁有
審判犯人的權力;(丙)擁有制定法律的權力;(丁)
擁有軍事統帥的權力 (A)甲乙丁 (B)甲乙丙 (
C)甲丙丁 (D)乙丙丁。
14.( ) 日軍登陸臺灣後,在臺北舉行始政典禮,正式開
始在臺灣的統治。請問:日本人在臺灣設立的最高
行政首長是下列何者? (A)天皇 (B)總督 (C
)警察 (D) 保甲。
15.( )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頒布哪一項法律,授權臺灣
總督擁有立法、行政、軍事大權集於一身的權力?
(A)六三法 (B)保甲法 (C)戒嚴令 (D)皇民
法。
16.( ) 日治時期,總督府可以瓦解反抗勢力,且能確實
掌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礎,與下列何
者有關? (A)警察與保甲制度 (B)軍隊與壯丁
團 (C)警察與軍隊 (D)臺灣民主國。
17. ( ) 到「光」居酒屋喝酒的日本客人聊貣了關於日治
時期「保甲制度」的敘述,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
A) 須輔助軍隊管理國防事務 (B)是日治時期首
創的制度 (C)規定十戶為一保,十保為一甲 (D
)保甲內若有人犯法,同保甲的民眾也要連帶受到處
罰。
18. ( )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受到何種風潮的影響
,使得日本的殖民政策緩和下來? (A)浪漫主義
(B)新帝國主義 (C)社會主義 (D)民族自決。
19. ( ) 日治後期,總督府提出「內地延長主義」政策。
關於內地延長主義政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A)改由文官出任臺灣總督 (B)臺灣人民仍然受到
不帄等的待遇 (C)將臺灣視為中國內地的一部分
(D)為了安撫臺灣知識分子要求民族自決。
20. ( ) 吳濁流於
1936
年發表的《水月》是一篇短篇小
說。主人翁仁吉在製糖會社工作,妻子蘭英則在農
地打工,兩人育有五個小孩,縱使仁吉與妻子每天
都努力工作,卻仍然感到入不敷出。仁吉在製糖會
社中,學歷不算太差,對會社也有不少的貢獻,卻
因為先天身分的關係而一直都是雇員,無法升等為
主任或課長,也無法分配有眷宿舍,薪水沒有六成
加俸特權。文章最後仁吉雄心壯志的想要去東京留
學,但太太以沒錢為由阻攔,只得打消念頭。請問
:吳濁流的《水月》這部小說是在探討何種問題?
(A)日臺合一政策的成功 (B)臺日間的同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