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埤頭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公民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94.23 KB
頁數
2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5-09,离现在 3 17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埤頭國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定期考
科目:公民() 班級:七年 姓名: 號:
(本試卷為電腦閱卷,請同學以 2B 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於答
案卡上,最終成績以電腦讀出之成績為準)
一、配合題:每題 2分,共 20
※酒駕一直是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儘管其刑責一直加
重,酒駕肇事的事件還是屢見不鮮。某天台北市議會
熱烈討論此議題,根據下列題意的敘述,選出符合之
公共意見特性:(A)
)
公開性 (B)差異性 (C)不穩定性
(D)影響性
01.透過傳播媒體的報導與民眾的討論,很多民眾
也提出讓酒駕累犯至創世基金會照顧植物人反省。
02.有議員認為這樣的做法很好,值得推動;但也
有議員覺得不妥,認為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對酒駕
處理的方式,各方人士有不同的見解。
03.另有議員提出要求駕駛人使用「酒精鎖」的建
議,有議員一開始並不支持,在提出者分析解說後,
改變心意贊成。
04.市議員在議會首提讓酒駕者到殯儀館洗大體的
建議,拋出議題引發討論。
05.根據公共意見建議,立法院於 2019.03 通過酒
駕重罰三讀!同車連坐處罰、累犯強制裝「酒精
鎖」。
※將下列各題中標示底線的敘述與志願結社的特徵配對:
(A)民間性(B)
非營利性(C)自主性(D)
組織性
06.腦性麻痺協會有烘焙工坊,提供蛋糕及麵包商
義賣,將賺取的經費用在建立屬於自己的永久家園
07.1993 年台灣的鎘米事件、農藥殘留等各種
食安問題頻傳,主婦聯盟成立生活消費合作社主張
透過銷售天然、安全的商品,以記者會的方式對外
發聲,支持本土農業、實踐綠色生活,創造符合公
義、健康、幸福的永續社會,用菜籃推動一場在地
的消費革命。
08.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由一群關心消費者食安問題
的民眾所組成,接受消費者申訴,協助解決爭端等,
為達成上述目標,他們有嚴密的組織分工。
09.從學校畢業後,鈺威加入同學會,三不五時與
班上畢業同學聚會,聯絡感情。
10.一年一度勞動節將來臨,五一行動聯盟指出,
51日將在凱道定點集會並演出行動劇,提出
「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4訴求。
二、題組題:(每題 2)
※近年來,國內交通運輸業相繼發生罷工事件,雖然對
民眾交通便利產生極大影響,但卻是工會為了堅持宗
旨所採取的行動,所以這些事件也促使臺灣社會開始
思考勞動的本質。
11.關於上文發起罷工行動的團體,以下說明何者
正確? ()團體運作缺乏共同目標 ()維繫
員情誼為其宗旨 ()成員基於自由意願加入
()領導者多身為公司高層。
12.上題中該團體的宗旨,應是下列何者? ()
維護同業間的權益 ()保障勞工權 ()防治
營業弊害 ()增加營運收入
13.五一勞動節,台鐵員工因為不滿政府推動「公
司化」政策, 行使「不加班」運動,台鐵員工為了
合法休假「不加班」捍衛自己權益,最可能加入下
列哪個團體? ()工會 ()公會 ()協會
()工黨。
14.下列哪一個不是加入團體的優點? ()滿足
情感的需求 ()低團隊的效能 ()達成團體
的目標 ()營造和諧的環境。
15.台鐵員工組成「台鐵○○」,下列說明何者需
要修正? ()組成「台鐵○○」是一種集會自由
()參加「台鐵○○」的人可獲得情感的支持 ()
加入「台鐵○○」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 ()
「台鐵○○」發起的罷工是自主性的行動
※假訊息氾濫不可不防!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布「假
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有超過九成民眾曾
收過假訊息;而面對假訊息充斥在我們生活四周,該
如何辨識,請依以下情境,填入適當的選項 (A)
訊來源查證(B)屏除個人偏見(C)向專家查證(D)查核作
者真偽及其信譽
16.號稱百斤美女的美環看到一篇瘦身報導,也號
稱「不運動、不節食就能瘦!」,決定購買相關產
品服用,妹妹勸姊姊先詢問正規醫生確認是否真有
減肥效果。
17.網路上流傳一支呼籲民眾週末不要出門影片日
期遭到變造,被放上今年的日期,但卻沒有證據可
以確認。
18.李興不認同某位同學的意見,但聽到他的不好
傳言時,並不會見獵心喜而四處散播。
19.行政院設置「即時新聞澄清帄臺」,也與社群
媒體 LINE 合作,推出「LINE 謠言查證」
20.纛嘉收到一則爆料消息,可是他發現提供者每
次爆的消息日後都被證實並無此事。
三、單選題:(每題 3)
( )21.璦欣想參加嘉邑行善團,會長告訴她這個社團
是以替窮鄉僻壤造橋鋪路為目的。由此可知,參加
「嘉邑行善團」主要是為了何種目的? ()學習
工作技能 ()達成共同目標 ()參與公共事務
()滿足情感需求。
( )22.已故導演齊柏林拍攝「看見臺灣」紀錄片,讓
大家看到了國土破壞與河川汙染的環境問題,喚起
了民眾和政府的重視。上述呈現媒體與公共意見之
間的關係,以下何項說明正確? ()媒體接近使
用權可使人民想法被社會聽見 ()媒體是將公共
意見傳遞給政府的唯一管道 ()府擅用第四權
協助宣導政令與推廣政策 ()傳播媒體對公共意
見的形成不具有影響力。
( )23.今年 11/26()
假消息與謠言四起,主管單位呼籲各傳播媒體自律,
以下哪家媒體的作法不值得效法? ()假視新聞:
為落實第四權,立場保持客觀中立不偏頗 ()
視頭條:民眾想看什麼新聞,我們便做出那些新聞
()餅視直播:不為爭取點閱率,講求內容真實性
()叮視日報:就算支持某政黨,製播新聞也要合
情合理。
( )24.呈上題,題意中的主管單位為下列何者? ()
國家安全局 ()消費者保護會 ()國家通訊傳
播委員會 ()國家資訊暨網暨安全中心
( )25.我們每個人可能隸屬於不同的團體。下列何者
裡面的成員不能被稱為團體? ()同一家庭的人
()同一班級的人 ()同一電影院的人 ()同一
教會的人。
( )26.有關我國結社現況,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相關權利受到《民法》保障 ()民有權自由參
加志願結社 ()法律無法規範任何結社行為
()成立任何團體均須政府同意。
( )27.天道成立討債公司,但疑似從事暴力討債,遭
到相關單位的注意,相關單位是依何法進行注意?
()人民團體法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
品危害防制條例 ()槍砲彈藥管制條例。
( )28.下列何者能提供表達民意與參與政治的管道?
()台灣團結聯盟 ()董氏基金會 ()兒童福
利聯盟 ()陽光基金會。
( )29.民眾「參與團體事務」能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力
何者敘述不正確 ()凝聚力量,促進社會進步
()分裂民意,造成社會對立 ()展現多元民意,
體現尊重包容 ()匯集公共意見,給予政府施政
參考。
( )30.網路世代崛起,讓政府開始重視網路民意,國
發會於
2015
年創設「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帄臺」,
為政府施政與民意交流的管道。關於上述說明,以
下理解何者正確? ()政府缺乏專業人才制定政
()民意具不穩定性,不須多加理會 ()
共意見可對施政產生影響 ()公共意見的差異性
較不明顯。
( )31.下列何者最可代表媒體的專業素養? () )
沒有新聞,我們就自己製造 ()求新聞的時效
性,為搶獨家新聞不必查證 ()腥色新聞可以
多一些,才能提高收視率 ()盡力做好新聞查證
予把關,不要像某視一樣出包。
( )32.個人透過團體的力量表達公共意見,
進而對政府施加壓力? ()直接召開記者會 ()
經由投書大眾媒體暢所欲言 ()過選舉投票讓
政府察知民意 ()由職業工會代替發聲、爭取權
益。
( )33.國中生可以透過參與團體事務,從小培養服務
社會的精神。就國中生的身心發展,國中生不適合
參與下列哪一團體所舉辦的活動? ()與經濟黨
上街選舉拉票 ()與主婦聯盟宣傳環保 ()
創世基金會勸募發票 ()與學校社團參加表演。
( )34.下列的資料最可能討論的主題為下列何者?,
()生活品質的提升 ()社會規範的轉變 ()
文化衝突的形成 ()公共意見的表達。
★媒體投書
★組成利益團體
★請願
★透過政黨
★選舉投票
★透過民意代表
( )35.網路上資訊繁多,收到一則訊息後詢問同學
依照附圖情境,哪位同學較具有媒體識讀能力?()
同學 A:我相信醫生的專業素養,少吃為 ()
同學 B:空穴不來風,科學報告不可能有 ()
同學 C:我之前看過類似文章,絕對是真 ()
同學 D:先確認作者信譽,並詢問專業人士。
( )36.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參與許多團體,新聞報導
「工廠持續排放汙水,我已經召集社區中的居民組
成抗爭團體,一定要工廠負起責任」文中提及居民
組成的團體,符合以下何項描述?()視成員間
的情感交流需求 ()必須經由政府同意才能成立
()進行抗爭活動不受法律規範 ()參與者有欲
達成的共同目標。
( )37.我國法律保障民眾可採「公民投票」表達公共
意見,關於此種途徑,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
由民間主辦,政府多不干涉 ()現民意,將作
為施政參考 ()程較激烈,時有暴力出現 ()
具強制性,民眾須全體參與。
( )38.社群網站常針對衛福部每天的記者會,諸多討
論,認為政府對疫情嚴峻無作為,有網友因此對政
府大加撻伐、多所攻擊,事後這名蓄意造謠的網友
被依法送辦。根據上述,以下理解何者正確? ()
民眾應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新聞自由未獲得法
律保障 ()第四權勇於監督政府施政 ()政府
應重視公共建設維護
( )39.在多元民主的社會中,民眾可以自由表達意見
依照下圖內容,可用哪句話顯示公共意見的特性?
()民以食為天 ()隔行如隔山 ()風水輪流
()民意如流水。
( )40.將來同學若要參加遊行,何種心態較為適當?
()使用暴力表達意見可以吸引注意 ()將意
相左的民眾驅離遊行隊伍 ()上街遊行抗議不須
遵守法律規定 ()抱持理性態度才能有效傳達訴
求。
《本考卷結束,共 40 題!
110 學年度第二學期 七年級第二次段考答案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