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埤頭國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定期考卷
科目:公民(二) 班級:七年 班 姓名: 座號:
(本試卷為電腦閱卷,請同學以 2B 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於答
案卡上,最終成績以電腦讀出之成績為準)
一、配合題:每題 2分,共 20 分
※酒駕一直是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儘管其刑責一直加
重,酒駕肇事的事件還是屢見不鮮。某天台北市議會
熱烈討論此議題,根據下列題意的敘述,選出符合之
公共意見特性:(A)
)
公開性 (B)差異性 (C)不穩定性
(D)影響性。
( )01.透過傳播媒體的報導與民眾的討論,很多民眾
也提出讓酒駕累犯至創世基金會照顧植物人反省。
( )02.有議員認為這樣的做法很好,值得推動;但也
有議員覺得不妥,認為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對酒駕
處理的方式,各方人士有不同的見解。
( )03.另有議員提出要求駕駛人使用「酒精鎖」的建
議,有議員一開始並不支持,在提出者分析解說後,
改變心意贊成。
( )04.市議員在議會首提讓酒駕者到殯儀館洗大體的
建議,拋出議題引發討論。
( )05.根據公共意見建議,立法院於 2019.03 通過酒
駕重罰三讀!同車連坐處罰、累犯強制裝「酒精
鎖」。
※將下列各題中標示底線的敘述與志願結社的特徵配對:
(A)民間性(B)
非營利性(C)自主性(D)
組織性
( )06.腦性麻痺協會有烘焙工坊,提供蛋糕及麵包商
義賣,將賺取的經費用在建立屬於自己的永久家園。
( )07.因1993 年台灣的鎘米事件、農藥殘留等各種
食安問題頻傳,主婦聯盟成立生活消費合作社主張
透過銷售天然、安全的商品,以記者會的方式對外
發聲,支持本土農業、實踐綠色生活,創造符合公
義、健康、幸福的永續社會,用菜籃推動一場在地
的消費革命。
( )08.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由一群關心消費者食安問題
的民眾所組成,接受消費者申訴,協助解決爭端等,
為達成上述目標,他們有嚴密的組織分工。
( )09.從學校畢業後,鈺威加入同學會,三不五時與
班上畢業同學聚會,聯絡感情。
( )10.一年一度勞動節將來臨,五一行動聯盟指出,
5月1日將在凱道定點集會並演出行動劇,提出
「抗通膨、要加薪、要職安、保年金」4訴求。
二、題組題:(每題 2分)
※近年來,國內交通運輸業相繼發生罷工事件,雖然對
民眾交通便利產生極大影響,但卻是工會為了堅持宗
旨所採取的行動,所以這些事件也促使臺灣社會開始
思考勞動的本質。
( )11.關於上文發起罷工行動的團體,以下說明何者
正確? (A)團體運作缺乏共同目標 (B)維繫成
員情誼為其宗旨 (C)成員基於自由意願加入
(D)領導者多身為公司高層。
( )12.上題中該團體的宗旨,應是下列何者? (A)
維護同業間的權益 (B)保障勞工權益 (C)防治
營業弊害 (D)增加營運收入。
( )13.五一勞動節,台鐵員工因為不滿政府推動「公
司化」政策, 行使「不加班」運動,台鐵員工為了
合法休假「不加班」捍衛自己權益,最可能加入下
列哪個團體? (A)工會 (B)公會 (C)協會
(D)工黨。
( )14.下列哪一個不是加入團體的優點? (A)滿足
情感的需求 (B)降低團隊的效能 (C)達成團體
的目標 (D)營造和諧的環境。
( )15.台鐵員工組成「台鐵○○」,下列說明何者需
要修正? (A)組成「台鐵○○」是一種集會自由
(B)參加「台鐵○○」的人可獲得情感的支持 (C)
加入「台鐵○○」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 (D)
「台鐵○○」發起的罷工是自主性的行動。
※假訊息氾濫不可不防!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布「假訊
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有超過九成民眾曾
收過假訊息;而面對假訊息充斥在我們生活四周,該
如何辨識,請依以下情境,填入適當的選項。 (A)資
訊來源查證(B)屏除個人偏見(C)向專家查證(D)查核作
者真偽及其信譽
( )16.號稱百斤美女的美環看到一篇瘦身報導,也號
稱「不運動、不節食就能瘦!」,決定購買相關產
品服用,妹妹勸姊姊先詢問正規醫生確認是否真有
減肥效果。
( )17.網路上流傳一支呼籲民眾週末不要出門影片日
期遭到變造,被放上今年的日期,但卻沒有證據可
以確認。
( )18.李興不認同某位同學的意見,但聽到他的不好
傳言時,並不會見獵心喜而四處散播。
( )19.行政院設置「即時新聞澄清帄臺」,也與社群
媒體 LINE 合作,推出「LINE 謠言查證」。
( )20.纛嘉收到一則爆料消息,可是他發現提供者每
次爆的消息日後都被證實並無此事。
三、單選題:(每題 3分)
( )21.璦欣想參加嘉邑行善團,會長告訴她這個社團
是以替窮鄉僻壤造橋鋪路為目的。由此可知,參加
「嘉邑行善團」主要是為了何種目的? (A)學習
工作技能 (B)達成共同目標 (C)參與公共事務
(D)滿足情感需求。
( )22.已故導演齊柏林拍攝「看見臺灣」紀錄片,讓
大家看到了國土破壞與河川汙染的環境問題,喚起
了民眾和政府的重視。上述呈現媒體與公共意見之
間的關係,以下何項說明正確? (A)媒體接近使
用權可使人民想法被社會聽見 (B)媒體是將公共
意見傳遞給政府的唯一管道 (C)政府擅用第四權
協助宣導政令與推廣政策 (D)傳播媒體對公共意
見的形成不具有影響力。
( )23.今年 11/26(六)要舉行地方選舉,但每到選舉,
假消息與謠言四起,主管單位呼籲各傳播媒體自律,
以下哪家媒體的作法不值得效法? (A)假視新聞:
為落實第四權,立場保持客觀中立不偏頗 (B)椅
視頭條:民眾想看什麼新聞,我們便做出那些新聞
(C)餅視直播:不為爭取點閱率,講求內容真實性
(D)叮視日報:就算支持某政黨,製播新聞也要合
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