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D)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13. 〈夏夜〉這首詩中,哪一部分最能表現出溫馨的天倫之情?
(A)聽完了老祖母的故事,小弟弟和小妹妹也閉上眼睛走向夢鄉了 (B)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
(C)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D)小弟弟夢見他變做魚在藍色大海裡游水。
14. 下列關於〈夏夜〉這首童詩的說明,何者敘述完全正確?
(A)用「蝴蝶、蜜蜂、牛羊、 太陽「回家(來)了」,暗示深夜的來臨
(B)以「珍珠」比喻月亮、「銀幣」比喻星星,營造夏夜的富麗之感
(C)詩中描寫南瓜、小河及夜風「還醒著」,凸顯夏夜靜謐與生機
(D)作者透過兒童的口吻及譬喻的筆法,描繪出夏夜的熱鬧與喧囂
15. 「小銘放學後因為急著去探望生病的奶奶,卻發現自己的腳踏車不見了,剛好旁邊的腳踏車沒上鎖,於是把車騎往醫
院。後來被警方查獲,讓他後悔不已。」若你是小銘的朋友,在事發之初想勸誡他,下列選項何者不適合?
(A)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B)前慮不定,後有大患
(C)鳥三顧而後飛,人三思而後行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 關於〈無心的錯誤〉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何者敘述完全正確?
(A)首段即開門見山道出無心錯誤的定義 (B)舉例豐富,涵蓋古今中外的事例
(C)末段「無心就是錯誤」一句,再次強調主旨 (D)文章給我們的啟示為知錯能改的可貴
17. 關於〈母親的教誨〉一文的作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藉具體實例的敘述,歌頌母親溫柔的形象 (B)善用對話與家鄉方言,使人物形象更加具體生動
(C)全文以感性筆調,刻畫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 (D)採第三人稱的口吻回憶母親寬嚴並濟的教育方式
18. 下列關於〈母親的教誨〉各句文意的說明,何者錯誤?
(A)「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呈現胡適母親犧牲自我,成全子女的形象
(B)「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胡適母親恩威並濟的管教方式
(C)「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胡適母親糾正孩子錯誤,又顧及其自尊
(D)「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胡適母親望子成龍的期望
19. 下列選項中,何者涵義與其他三者相差最遠?
(A)老師說:「他要帶著學生去周遊列國。」 (B)老師說:「我要帶著學生去周遊列國。」
(C)老師說他要帶著學生去周遊列國。 (D)老師告訴學生:「我要帶著你們去周遊列國。」
20. 下列各選項的標點符號使用,何者正確?
(A)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B)他說話突然變得結結巴巴:「你──是不是有什麼條件?為──為什麼選擇我呢?你到底是誰?」
(C)唯有放下自己的身段,才能以『同理心』了解對方的學習障礙,設法幫助他一一解開。
(D)孔子曾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這段話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
21. 下列均是胡適名言與古人智慧相對應的選項,何者前後相去最遠?
(A)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地不耕種,再肥沃也長不出果實
(B)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C)為學有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D)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盡信書,不如無書。
22. 下列楊喚詩句所歌詠的對象配對,何者正確?
(A)我馱著我的小房子旅行/到處去拜訪/拜訪那和花朵和小草們親嘴的太陽 →小螞蟻
(B)憂愁夫人的灰色的面紗/快樂王子的痛苦的眼淚/把我屋子裡的太陽輕輕網住/把我窗外的夜叮叮噹噹地敲響 →雲
(C)要黏住小蚊子討厭的尖嘴巴/要黏住小蒼蠅亂飛的小翅膀/蜜蜂姐姐小心呀/可別飛到這裡來給我送蜜糖 →小蝸牛
(D)像一首詩/被寫在沉默的稿紙上/像一張犁/划行過哄笑著的土地/你,掙脫了港口和繩索/向藍眼睛的海走去 →船
23.
【甲】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根據甲、乙兩句格言的內涵,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甲則主題在如何分辨錯與惡,乙則主題在如何做聖賢(B)甲則在討論有心和無心之過,乙則說明不可過而不改
(C)兩則格言都在討論如何賞善罰惡 (D)兩則都在勸人向善以及如何避免犯錯。
24.
【甲】「盤古開天」的神話中,盤古死後,牙齒、骨骼變成金屬和岩石,骨髓變成珍珠美玉,汗水變成潤澤大地的雨
露,連身上寄生的小蟲受到暖風的吹拂,也化為大地上眾多的百姓。
【乙】相傳女媧是一位人頭蛇身的女神,她巡視大地時,總覺得孤獨寂寞,於是就用池邊泥土捏成許多小土偶,他
們一放到地上就成了活蹦亂跳的真人。
請問上述兩則神話的內容有何共通點?
(A)都說明了「人類從何而來」的問題 (B)都主張人類由泥中微生物演化而來
(C)都證明了真有盤古、女媧兩位人物 (D)可知兩神都有創造山川風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