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1學期七年級第 2次定期考試公民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3
( )21、下列對話內容最可能是在討論我國社會上的何種現象?〔101.基測〕
小夫:「近來媒體廣告上出現不少新商品,像是針對視力退化者所推出的大字體手機,還有專為年長者開發
的易吸收營養品。」
大雄:「可能是因為這些商品的需求者愈來愈多,所以才吸引更多業者投入這塊市場吧!」
(A)利用社會資源,彌補家庭功能 (B)都市化程度高,改變消費習慣
(C)受少子化影響,產業結構轉型 (D)平均壽命提高,人口結構改變。
( )22、下列哪一項敘述「無法」說明家庭的教育功能?
(A)每個人的價值觀、生活習慣都受家庭的影響 (B)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
(C)在家庭中,我們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 (D)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23、關於「收養」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直接向社福單位辦理聲請 (B)是擬制血親、法定血親
(C)透過法定程序完成後,視同自然血親 (D)養子女也有與親生子女相同的繼承權利。
《性別平等工作法》規定受僱者不分性別都可以請家庭照顧假,所以我和先生可以輪流請假帶孩子去打預防針,這樣我
才不會壓力過大……。不像以前的職業婦女下班後還要包辦所有家務,真是蠟燭兩頭燒啊!
( )24、裕琦訪問了一名職業婦女,上文對話是受訪者的談話內容。請問:受訪內容所表達的意義「不包含」下列何者?
(A)家庭事務應由配偶共同分擔 (B)婚姻制度存續與否有待商榷
(C)政府以法規措施協助家庭發揮職能 (D)傳統家庭觀念已隨時代變遷改變。
( )25、下列關於《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敘述,何者「錯誤」?
(A)被施暴者可依法聲請保護令 (B)保護令可命令加害人不得靠近被害人
(C)保護令是由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所核發 (D)此法的制度是為了保護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 )26、下列關於家庭暴力的敘述,何者「錯誤」?
(A)任何一位家庭成員都可能成為家暴的受害者
(B)父母對子女施以不當管教是常見的家暴事件
(C)對於不適任的父母,警察可以宣告限制或禁止父母行使親權
(D)社區或政府資源若能即時介入,將能預防家暴發生。
( )27、關於「社會變遷」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是過去到現在,人類社會生活各方面不斷改變的過程 (B)限指政府政治政策作為
(C)是一種短期突發的現象 (D)是人為的,不包括自然生態改變。
( )28、關於「家庭」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家庭功能中無法被取代的是親情間的保護與照顧功能
(B)醫學發達,已可取代家庭的生育功能
(C)每個人的價值觀念、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從小就受大眾傳播媒體影響,是社會化的最一開始
(D)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是出生時最早接觸的社團團體。
( )29、關於「社會化」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是可以讓人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 (B)家庭是一個人最早學習到社會化的團體
(C)與家人的互動,無助於學習融入及適應社會生活 (D)學校制度無法輔助學生學習社會化。
( )30、關於「性別角色」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出生即被決定,無法改變 (B)是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行為標準與期待
(C)也就是生理性別 (D)每一個社會的性別角色標準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