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不正確? (A)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讀書「於」養晦堂之西偏一室 (B)學貴慎始→學貴慎「於」始 (C)
後蓉履其地,蹴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後蓉「於」履其地,蹴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 (D)足履平地,不與窪
適也→足履「於」平地,不與窪適也。
( )17.下列用字,何者完全正確? (A)孤苦零仃 (B)耳濡目染 (C)氣舛如牛 (D)徬徨岓路。
( )18.下列關於習慣說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A)以第三人稱敘寫,作者是清代的劉蓉,主旨在強調學貴慎始的道
理。(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說明「見微知著」的道理。 (C)全文「先議後敘」、「敘多於議」,
是一篇藉事說理的論說文。(D)作者藉由父親少年時代的經驗,說明習慣乃日漸養成,不可輕忽。
( )19.下列哪個選項和「君子之學貴慎始」意思相差最遠? (A)如臨深淵,如履薄冰。(B)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C)小惡滋生大惡作 (D)小樹不扶容易彎。
( )20.下列是四位同學讀完大明湖後連結之前所學的知識,請問何者完全正確?(A)甲:「儒林外史」之於「志人小
說」、「章回小說」;猶如「老殘遊記」之於「譴責小說」、「筆記小說」。 (B)乙:「虛應一應『故事』」之於「慣
例」;猶如「仍有『土人』來此祭拜」之於「俗氣之人」。 (C)丙:「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之於「地靈人
傑」;猶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於 「湖光山色」。 (D)丁:「不吝情『去留』」之於「偏義
複詞」;猶如「『業已』澄淨得同鏡子一般」之於「反義複詞」。
( )21.「從前有個少爺,平日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把父親留下的遺產都花光了,臨近年關,連柴米也沒有。除夕
夜,這名窮困潦倒的少爺寫了一副對聯自嘲,貼於門口:『行節儉事,過淡泊年』。村上有位老學者讀後,慨嘆
不已,在對聯的聯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節儉事,免過淡泊年』。」這則故事旨在說明下列何者?(A)老學
者多管閒事(B)老學者好為人師(C)窮少爺自作自受(D)窮少爺熱衷名利。
( )22.劉蓉:「躬仁義而力踐之,不以舉世不為而自阻。飫道德而心樂之,不以沒世無聞而自戚。」從這段話可看出
劉蓉的處事態度為何? (A)不喜拖泥帶水(B)不計毀譽得失(C)凡事明哲保身(D)心氣高傲不凡。
( )23.「明智的人在勞動中找到自己的幸福,而不在家庭、城市、山區或海市蜃樓裡尋找幸福,浪費時間。誰在絕望
中耽於分析自己的內心,以探究自己痛苦的原因和深度,那就宛如把玫瑰枝插在土壤裡又每天去掘它,看它在
怎樣生長。為培養你心靈的插枝而操心吧,可不要在傍晚或早晨把它挖掘出來,以斷定它是否抽出了幸福的幼
芽。」關於這段文字的涵義,下列何者說明正確?(A)幸福與否端看個人內心的感受(B)空想而無實際行動對於
得到幸福毫無益處(C)愈是絕望愈要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D)自然生物無論幸福與否都會冒出新芽。
( )24.「隨處可見的茶飲店,人手一杯調製飲料,當孩子從小被那些化學氣味、色素與香精麻痺了味覺,我就只是想
讓他們嘗一嘗食物真正的味道。讓他們想像一株植物從泥土裡生成,開花之後結果,那果實慢慢生長,在陽光
照射下變得甜蜜;在黑夜星空裡變得堅強,終於成為一顆美好的果實,才能噴發出這樣濃冽的香氣,才能流淌
出如此豐沛的汁液。自己做果汁,是給孩子最好的味覺禮物。」(張曼娟)根據這段文字,作者想傳達的是什麼
想法? (A)食物得來不易應多加珍惜(B)時代變遷太快只講求速度(C)真實質樸的滋味才最美好(D)訓練孩子的
味覺十分重要。
( )25.下列選項是三年五班同學們的日記,誰的用語最正確? (A)佩辰:年關將近,爸爸十分開心,因為他的老闆發
下「盤纏」,慰勞他一年來的辛苦。(B)豐明:最近新聞都在報導選舉相關事宜,明年的首都「百里侯」之爭,
現任總統要爭取連任似乎已勝券在握。(C)芃軒:我從小的理想便是效法董奉,成為一個好「郎中」。(D)怡婷
:昨晚我和媽媽去吃晚餐,當我的茶水涼了,店裡的「捕快」立即幫我換壺熱茶,服務十分周到。
( ) 26.張愛玲寫道:「大考的早晨,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電影裡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
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那是所有的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
近?(A)面對考試的焦慮,就像奴隸遭到禁錮的心情 (B) 在考試的壓力下,學子因自卑無助而感到絕望(C) 面對
即將到來的硬仗,考生滿懷不確定的憂懼感 (D) 考前若努力不夠,準備不充足,必然慘遭滑鐵盧。
( )27.「不敢說該說的話,至少不說不該說的話。猶如不敢挑戰罪惡,至少不應該去做惡勢力的化妝品,乃至化妝
師。」根據這句話的内容來推論,下列何者是作者最不認同的行為?(A)不願意說該說的話(B) 不敢挑戰惡勢力
(C)用語言包裝罪惡(D) 在惡勢力前直言不諱。
( )28.「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倖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
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這段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A) 若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終致罪大而
不可解(B)人之犯小過,悔恨如犯大惡,夫然後能改過(C) 君子改過以全其名,小人文過以益其恥 (D) 口不出
是非之言,手不取非禮之物。
( )29.設問修辭有三個種類,一是「激問」,答案在問題的反面;一是「提問」,先提出問題,緊接著說出答案;一
是「懸問」,只提出問題,而沒有回答。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提問」?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
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B)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C)你道鐵公是誰?
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位鐵鉉。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