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 學年度 第1學期 三年級 第2次段考 (自然科)-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試卷共 頁,1~50 題每題 2分,共 100 分)
1. ( )有關固體地球的分層,由外向內依序為何? (A)地殼、地函、地核 (B)地核、地函、地殼 (C)地函、地核、
地殼 (D)地殼、地核、地函。
2. ( )右圖是瑋婷在整理野外記錄的地質資料後,根據資料用鉛筆初步繪製,但尚未完成的地層
剖面示意圖。此外,資料上還記載著該地層同時存在斷層與岩脈,且由斷層與岩脈的關係可
知:剖面中的斷層是在岩脈之後才形成。若岩脈以灰色表示,斷層以粗黑實線表示,則完成
後的示意圖最接近下列何者?
3. ( )關於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的說明,何者正確? (A)兩者都是代表地震的震動程度 (B)兩者都是代表地震釋放能
量的大小 (C)地震規模代表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地震強度代表地震的震動程度 (D)地震強度代表地震釋放能量
的大小,地震規模代表地震的震動程度。
4. ( )有關板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中洋脊與海岸是板塊的界線 (B)岩石圈可分成數個大小相同的板塊
(C)主要由堅硬岩石所組成 (D)在板塊的交界帶都會產生新的地殼。
5. ( )一般相信板塊厚約一百至兩百公里左右,請問這是如何測得? (A)以地震波判斷 (B)在礦坑中發現 (C)撈取
海底標本 (D)鑽井探測。
6. ( )科學家可透過研究化石,來了解地球的歷史,下列何種岩石中,較容易找到化石? (A)花岡岩 (B)板岩 (C)
頁岩 (D)玄武岩。
7. ( )關於褶皺和斷層,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斷層是岩層受力作用的結果,褶皺不是 (B)褶皺多發生在地表表層
(C)褶皺是岩層彎曲的現象 (D)斷層發生前,必先發生褶皺。
8. ( )臺灣位於板塊交界,島上有許多受板塊運動影響而形成的現象,下列關於這些現象彼此間關係的描述,何者正確?
(A)受褶皺影響,臺灣常形成正斷層 (B)受斷層錯動影響,臺灣常發生地震 (C)受地震影響,臺灣北部形成火山
(D)受火山活動影響,臺灣常有褶皺形成。
9. ( )若右圖為引發此次地震的斷層示意圖,星號則為斷層發生錯動的位置,則震源與震
央分別為圖中何者? (A)震源為乙,震央為甲 (B)震源為丙,震央為丁 (C)震
源為戊,震央為丙 (D)震源為戊,震央為乙。
10. ( )我們可以從地層排列的順序,和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判定下列哪些訊息? (甲)岩層的沉積環境、(乙)岩層形成
的年代、(丙)地球形成的年代、(丁)生物演化的過程。 (A)甲丙 (B)甲乙丙 (C)甲乙丁 (D)甲乙丙丁。
11. ( )以 100 N 的水平推力將物體水平移動 3 公尺,則此力對物體所作的功為多少?
(A) 150 焦耳 (B) 300 焦耳 (C) 450 焦耳 (D) 600 焦耳。
12. ( )某一撐竿跳選手正在練習,附圖為他在練習的畫面,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上升過程中具有彈性的竿子對人作負功 (B)在上升過程中具有彈性的竿
子對人不作功 (C)在下落過程中,重力對人作負功 (D)在上升過程中,重力
對人作負功。
13. ( )同質量 A、B 兩物體,各以相等速率做等速度運動,僅運動方向相反,則兩者的動能有何關係?
(A) A=B (B) A>B (C) A<B (D) A+B=0。
14. ( )若在一光滑平面賽道上,從起點以相同大小的推力推動甲、乙兩質量不同的靜止物體,甲的質量大於乙的質量,則
兩物體分別被推到終點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的速率小於乙的速率,甲的動能等於乙的動能 (B)甲的速
率小於乙的速率,甲的動能小於乙的動能 (C)甲的速率等於乙的速率,甲的動能大於乙的動能 (D)甲的速率大於
乙的速率,甲的動能大於乙的動能。
15. ( )以 100N 的水平推力,讓物體在 10 秒內水平移動了 3 公尺,則此力對物體作功的功率為多少? (A) 30W (B)
60W (C) 100W (D) 3000W。
16. ( )能源對我們的生活相當重要,舉凡食衣住行皆需使用到能源,請問下列對於能源的敘述,何者錯誤? (A)能量互
相轉換時若有產生熱能,因為熱能會散失,故其總能量將無法維持不變 (B)煤、石油、天然氣屬於非再生能源 (C)
水力、風力和太陽能屬於再生能源 (D)焦耳利用重錘下降使水溫上升的實驗,發現熱是一種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