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立新興國中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 九年級 理化科 第一次段考試題 班級____座號____
注意事項 1.考試範圍:康軒版 理化科 第五冊 第1章 & 4-1 姓名 _______________
【 基礎題 】 每題 3分,共 90 分
1. ( ) 在小角度的單擺擺動實驗中,擺長 36 公分,
擺錘質量 10 公克,測得擺動 10 次需時 15 秒。
若擺長不變,擺錘質量改為 20 公克,則擺動
20 次需時多少秒?
(A) 15 (B) 30 (C) 60 (D) 120 秒。
2.( ) 興華在研究單擺的運動時,得到實驗數據如下
表所示。假設實驗目的是要研究擺動週期與「擺
長」、「擺錘質量」及「擺角」的關係,則根據
下表資料,可證實下列何種推論?
(A) 擺長與擺動週期成反比
(B) 擺長與擺動週期成正比
(C) 擺動週期與擺錘質量、擺角都無關
(D) 擺長愈短,相同時間內的擺動次數愈多。
3.( ) 右圖為高速公路旁某
路標的標示,則下列
有關該路標的敘述何
者正確?
(A) 路標所標示的數字是以駕駛人看到路標
當時,車子的所在位置為參考點。
(B) 數字大小代表的是位移。
(C) 中壢與楊梅之間路程相距約10公里。
(D) 以上皆對 。
4.( ) 如下圖之跑道外圍大圓直徑為
100
公尺,宗澤
由A點先沿順時針方向繞大圓1圈回到A點,再走
內部直徑50公尺的S型跑道到達B點,在整個繞
圈過程中,位移的大小和路徑長各為多少?
(π為圓周率)
(A)
100π
、100π
(B)
100π
、100π
(C)
100
、100π
(D)
100、150π 公尺。
5.( )律宥以
2m/s
等速向東走了3分鐘,在這3分
鐘內她的位移為
(A) 6 (B)120
(C)240
公尺(D)360
公尺。
6.( )展瑞記錄某物體運動時,其位置與時間的關係
圖,如下圖所示,此物體6秒內平均速度為
(A)
3
(B)
6
(C) 18
(D) 54
m /s 。
7.( ) 翔文在高速公路上駕車,收到超速的罰單
與照片,照片上記載的車速為 128 km/hr,
超過南二高的速限 110km/hr,試問照片上
記載的 128 km/hr 代表車子的
(A) 平均速度 (B) 平均速率
(C) 瞬時速率 (D) 瞬時加速度
8.( ) 右圖為某物體
運動的速度與
時間的關係圖
,則其4秒內
的平均加速度
為若干m/s 2?
(A)3
(B)6
(C)12
(D)24 m/s2。
9.( ) 承上題,該物體4秒內,共位移了多少公尺?
(A)24
(B)48
(C)72
(D)96 公尺。
10.( ) 下圖是打點計時器在A、B兩部小車子運動
時,拉動紙帶所留下的點,A圖中每點間隔
距離均相同,B圖中每點間隔距離也均相同,
由紙帶上點的分布情形,可知A、B的運動
狀態為下列何者?
圖A
圖B
(A)A做等速度運動、B做等加速度運動
(B)A做等加速度運動、B做等速度運動
(C)A、B均做等速度運動
(D)A、B做等加速度運動。
11.( ) 承上題,比較 A、B的速率快慢
ˉ (A) A > B (B) A = B
(C) A < Bˉ (D)無法比較。
【 試題尚未完成,同學仍須努力,請翻面繼續作答 】
【測驗說明】
1.選擇題均為四選一的選擇題,請依照題意選出一個
正確或最佳的答案,並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相對
應的位置劃記,請務必將答案塗黑圖滿,如果需要
修改答案,請用橡皮擦擦拭乾淨,重新塗黑答案 。
2.試題中所附圖形僅作為參考,不一定代表實際大小。

12.( )筱彤以擺長 100 公分的單擺做實驗,測得週
期為 2秒,後來他改以擺長為 200 公分的單
擺重做實驗,其餘條件不變,請判斷下列何
者最有可能為他測得的單擺週期?
(A)1 秒 (B)1.6 秒 (C)2 秒 (D)2.8 秒。
13.( )威秀將一個 40 公克的小石頭由某高樓頂處自
由落下,經過 2秒後落至地面,接著又將一
塊20 公克的橡皮擦由同一處自由落下,若不
考慮空氣阻力,則經過多少秒後橡皮擦會落
至地面?(重力加速度=9.8 公尺/秒2)
(A)0.5 (B)1 (C)2 (D)4 秒。
14.( )附圖中的黑棒都帶正電,A、B金屬球原先都
不帶電,經過圖中程序後,這兩個金屬球的帶
電情形為何?
(A)只有 A帶電 (B) A、B帶同種電荷
(C)只有 B帶電 (D) A、B帶異種電荷。
15.( )當一帶負電物體靠近一個金屬板時,則金屬
板內帶正、負電粒子分布將會變成下列哪個
圖形?
(A) (B)
(C) (D)
16.( )關於導體和絕緣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導體的正電荷可以移動,絕緣體則否
(B)導體皆為金屬,絕緣體皆為非金屬
(C)導體中的電子容易自由移動,絕緣體則否
(D)導體通常使用摩擦起電,絕緣體通常使用
感應起電。
17.( )下列的圖形中哪一個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A) (B)
(C) (D) 。
18.( )如附圖所示,一個輕而未帶電
的金屬小球乙,用一絕緣線懸
吊著,若將一帶電的金屬球甲
靠近乙,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乙被甲吸引,然後一直保持與甲接觸
(B)乙被甲吸引接觸甲,然後被甲排斥離開甲
(C)乙先被甲排斥,不可能碰觸甲
(D)乙不受影響,保持不動。
19.( )絲絹與玻璃棒摩擦,絲絹帶負電,玻璃棒帶
正電,這是因為
(A)質子從絲絹轉移到玻璃棒
(B)電子從絲絹轉移到玻璃棒
(C)質子從玻璃棒轉移到絲絹
(D)電子從玻璃棒轉移到絲絹。
20.( )捷運新蘆線上有一列列車從中山國小站,駛
往行天宮站。整個過程的「速率-時間」關係
圖如下,試問:中山國小站到行天宮站,列
車共行駛了多少公尺?
(A)800 (B)1000 (C)1200 (D)1600公尺。
21.( )下圖(一)為A、B二物體運動時,位置-時間
的關係圖;圖(二)為甲、乙二物體運動時,
速度-時間的關係圖,兩圖皆為平行線的關
係,則下列有關A、B及甲、乙距離的敘述
何者正確?
(A) AB兩物體之間距離愈來愈遠。
(B) AB兩物體之間距離愈來愈近。
(C) 甲乙兩物體之間距離保持不變。
(D) 甲乙兩物體之間距離愈來愈遠。
22. ( )律佐參加直線折返跑比賽,附圖是他比賽過程
中,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圖,則他在比賽過程
中,總共折返了幾次?
(A)3 (B)4 (C)5 (D)6 。
23.( )附圖是金屬球感應起電的實驗過程,則有關
感應起電的先後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A)c→a→b→e→d (B)d→a→b→c→e
(C)c→e→b→a→d (D)e→a→c→b→d。
24.( )銅、硫、石墨、塑膠、人體、玻璃、銀,
以上屬於電的良導體者,共有幾種?
(A)2 (B)3 (C)4 (D)5。
【 試題還有一張,同學請繼續作答 】

25.( ) 右圖為甲、乙、丙三人
跑步的位置與時間的關
係圖,當通過終點時,
何者速度最快?
(A)甲ˉ(B)乙ˉ
(C)丙ˉ(D)一樣快。
26( )保麗龍球因摩擦起電而帶靜電,附圖為四個
以絕緣細線懸吊的保麗龍球在靜電作用下的
排列情形,若甲球帶正電,乙、丙互相排斥
丙、丁互相吸引,則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乙球必帶正電 (B)丙球必帶正電
(C)丁球必帶負電 (D)丙、丁不一定帶異性電。
27( )奶奶帶美英到奇幻樂園走迷宮,他們同時由入
口處的甲點出發,點線是美英在迷宮中行進的
路線,灰線是奶奶走迷宮外圍到出口處所行進
的路線,如附圖所示。若 5分鐘後,他們兩人
同時到達出口處的乙點位置,則下列有關兩人
由甲點到乙點的下列哪些物理量是相等的?
(甲)路徑長
(乙)位移
(丙)平均速率
(丁)平均速度
(A)甲丙 (B)乙丁
(C)甲丁 (D)乙丙。
28( )下圖是某物體運動的位置(X)與時間(t)關
係圖,則該物體該物體位置(X)與時間(t)
關係式,為下列何者?
(A) X = 5t + 6 (B) X = 7t + 6
(C) X = 6t + 5 (D) X = 5t + 6。
29( )棒球場內野為正方形,如下圖,壘間距離均
為27.4 公尺,阿哲從一壘盜至二壘只花了 3.3
秒,則阿哲盜至二壘的過程應為何種運動?
(A)加速度運動 (B)等加速度運動
(C)等速率運動 (D 等速度運動。
30( ) 承上題,捕手接到投手投球後,要傳球阻止跑
者的盜壘行為,需從本壘傳球至各壘包,則傳
球到哪一個壘包的距離最遠?
(A)一壘 (B)二壘
(C)三壘 (D)到個壘包的距離都相等。
【進階題】每題 2分,共 10 分
31.( ) 下圖為宣軒記錄同時同地出發的甲、乙兩
車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圖,則在第4秒末時,
甲車與乙車的關係為?
。
(A)甲車領先乙車20公尺
(B)甲乙兩車相遇
(C)乙車領先甲車20公尺
(D)乙車領先甲車40公尺。
32.( )承上題,則第幾秒末時,甲車恰追上乙車?
(A) 6
(B) 8
(C)10
(D)12 秒。
33.( ) 某車於高速公路上,以90公里/小時行駛,突
然看到前方有事故車輛停在路邊,汽車駕駛
緊急踩下剎車,經4秒後,車子停了下來,假
設剎車過程,汽車都做等加速度運動,
試問:煞車期間,汽車的平均加速度為多少
m/s2?
(A)-6.25
(B)-7.5
(C)-12.25
(D)-22.5 公尺/秒2。
34.( )承上題,則煞車期間,汽車的位移為多少公尺?
(A)50
(B)90
(C)120
(D)180 公尺。
35. ( ) 下圖為宗政從一樓搭電梯上樓時,該電梯
的速度與時間關係圖,已知每層樓高 4公
尺,電梯曾在那兩層樓停留過?
(A)7、21 (B)6、20 (C)7、22 (D)8、22 樓 。
【 試題完成,請同學再確認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