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九年級 108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地球科學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933.75 KB
頁數
4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2-12,离现在 5 32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共四頁,第 1
北興國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 地科科試題 三年級 姓名
一、單選題(每題 2)
1. ( )關於褶皺和斷層,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斷層是岩石受力作用的結果,褶皺不是 ()褶皺
多發生於地下深 ()斷層是岩石破裂移動的現象 ()
921
大地震和斷層有關。
2. ( )附圖()隧道中的地層呈現垂直層狀的排列,若此區地層屬於向斜構造,當車子從隧道右端行進
至左端,可推測山壁上岩層形成年代變化應是: (A)逐漸從新→老 (B)逐漸從老→ (C)
漸從新→老→新 (D)逐漸從老→新→老。
() () ()
3. ( )附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圖,下列敘述何種正確? (A)甲處為向斜構造 (B)丙處為一平移
(C)岩層受到張力作用 (D)乙處為向斜構造。
4. ( )附圖()是車籠埔斷層附近的地質構造,試問甲斷層應為何種斷層? (A)正斷層 (B)逆斷層
(C)左移斷層 (D)右移斷層。
5. ( )如果你是一位記者,你想播報一則地震消息,則哪一選項播報方式是對的? (A)丙地地震規模
5.0 (B)乙地地震規模 5.3 (C)甲地地震規模 5 (D)丁地地震規模 9級。
6. ( )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何者錯誤 (A)強烈震動的地震,可能會引發山崩 (B)地震規模愈大時
,該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愈 (C)距震央愈近時,通常地震規模愈大 (D)岩層受力斷裂、錯
動時,會引起地震。
7. ( )下列何者與火山現象無關 ()中央山脈常可見到的板岩 ()岩漿冷卻形成火成岩 ()
瓜石的金、銅礦 ()陽明山的溫泉。
8. ( )一般相信板塊厚約一百公里左右,請問這是如何測得? ()鑽井探測 ()在礦坑中發現 (
)撈取海底標本 ()以地震波判斷。
9. ( )有關固體地球的分層,由外而內依序為何? ()地核、地函、地殼 ()地殼、地函、地核 (
)地函、地核、地殼 ()地殼、地核、地函。
10. ( )如附表所示,關於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的比較,何者錯誤? (A)A (B)B (C)C (D)D
代號
A
厚度
B
組成岩石
C
岩石密度
D
平均年齡
大陸地殼
較厚
較小
較新
海洋地殼
較薄
較大
較老
11. ( )下列何者不是板塊擠壓處所造成的? ()中洋脊 ()喜馬拉雅 ()臺灣 ()海溝。
12. ( )促使地球海底擴張、板塊移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內部熾熱物質的對
(C)地球的公轉 (D)風化、侵蝕作用的結果。
13. ( )超聲波探測發現下列哪一種海底地形之後,建立了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 ()海底平原 ()
海底珊瑚礁 ()中洋脊 ()大陸棚。
14. ( )冰島位於北大西洋的中洋脊上,有關冰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岩石主要以安山岩為主
()會有深源地震發生 ()岩石年齡都一樣 () 火山活動頻繁。
15. ( )喜馬拉雅山為歐亞板塊被何種板塊撞上推擠形成的? (A)印度板塊 (B)非洲板塊 (C)印澳板塊
(D)南極洲板塊。
16. ( )有關板塊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有分為海洋板塊和大陸板塊 ()岩石圈可分成數個大
小不一的板塊 ()在板塊的交界帶都會產生新的地殼 ()主要由堅硬岩石所組成。
17. ( )(A)岩漿噴發並往兩側推擠;(B)央部分陷落成谷地;(C)海水流入低窪處,形成初期海洋(D)
洋地殼持續擴大。請依海底擴張學說內容,依順序排列(A)ABCD (B)BCAD (C)CDAB
(D)DABC
共四頁,第 2
18. ( )附圖()南美洲板塊與其附近板塊的相對運動,並以箭頭表示地殼移動方向。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甲處形成褶皺山脈與裂谷 ()乙處形成褶皺山脈與新地殼 ()甲處形成裂谷與新地
()乙處形成裂谷與新地殼。
() () ()
19. ( )附圖()為兩億多年前陸地與海洋的部分分布圖,圖中南美洲與非洲的交界線形成今日的何處?
()太平洋海溝 ()太平洋的中洋脊 ()大陸上的裂谷 ()大西洋的中洋脊。
20. ( )附圖()是喜馬拉雅山形成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處為大陸地殼與大陸地殼相聚
合,故地震很多 (B)因板塊聚合作用,此處岩層多褶皺及斷層 (C)在喜馬拉雅山上可以找到
海洋生物的化石 (D)此處的火山作用多形成玄武岩。
21. ( )由附表所示,關於中洋脊和海溝所在地的地球內部熱對流運動方向,下列何者正確?(A)A (B)B
(C)C (D)D
選項
中洋脊
海溝
(A)
熱對流下降
熱對流上升
(B)
熱對流上升
熱對流下降
(C)
熱對流上升
熱對流上升
(D)
熱對流下降
熱對流下降
22. ( )美國西岸加州地區常發生地震,震源主要是源自於聖安地列斯山脈附近的斷層,此山脈位於太平
洋板塊及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其板塊運動方式如附圖()中的箭頭方向,根據此圖判斷,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此處的太平洋板塊隱沒至北美洲板塊之下 (B)此處的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洲
塊將互相分離 (C)聖安地列斯山脈附近有新生成的大陸地殼 (D)舊金山與洛杉磯兩座城市將
漸靠近。
() () () ()
23. ( )附圖()台灣的地體構造圖,圖中所示的臺北、澎湖、綠島、嘉義四個地點,何地位於菲律賓
海板塊上? (A)臺北 (B)澎湖 (C)綠島 (D)嘉義
24. ( )附圖()的地層剖面圖中,甲、乙分別為不同的沉積岩層,丙為斷層,丁為岩脈,戊、己為兩個
不同的侵蝕面。若此地地層未曾倒轉,則上述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為 (A)乙丁丙戊甲
(B)乙丙戊丁甲己 (C)丁丙乙戊甲己 (D)己甲戊乙丙丁。
25. ( )附圖()是地質年代與生物種類的對照示意圖,圖中線段表示該種類生物生存的時間範圍,其地
質年代長度未按比例繪製。已知某沉積岩地層形成的時間大約在中生代末期,根據附圖推測,
該地層中最有可能出現下列何種化石組合? (A)三葉蟲、象、銀杏 (B)銀杏、種子蕨、恐龍
(C)象、三葉蟲、種子蕨 (D)種子蕨、恐龍、靈長類。
26. ( )臺灣下列山脈中,何者屬於菲律賓海板塊受擠壓而隆起之山脈? (A)中央山脈 (B)雪山山脈
(C)海岸山脈 (D)玉山山脈。
27. ( )臺灣許多不同地形的景觀,是由下列哪些自然力量所形成? ()風化、()侵蝕、()板塊活
動、()火山活動。 ()甲乙 ()丙丁 ()甲乙丁 ()甲乙丙丁。
共四頁,第 3
28. ( )請問臺灣東部及南部的板塊相對活動各為下列何者(粗黑線條表示歐亞板塊、虛線線條表示菲
律賓海板塊、箭頭表示移動方向)?
(A) (B) (C) (D)
29. ( )下列有關臺灣發生之地震與斷層的敘述何者正確? ()臺灣的斷層多以正斷層為主 ()臺灣
斷層的走向多為南北向 ()臺灣的地震只發生在西部 ()由於科技的進步,目前地震的發
已能準確預測。
30. ( )關於臺灣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臺灣位於聚合性板塊交界帶 ()由於板塊運動的作用
,使得臺灣整體而言有上升的趨勢 ()臺灣東部大理岩的形成原因是岩石因板塊運動作用而
()臺灣常發生地震主要是因為火山活動。
31. ( )墾丁及高雄
壽山等地的珊瑚礁地形可印證臺灣受到何種作用? ()板塊作用 ()侵蝕作 (
)沉積作用 ()火山作用
32. ( )臺灣位於板塊邊界上,可見高聳的中央山脈,即便板塊活動不曾間斷,中央山脈的高度卻不會一
直增加。請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A)風化、侵蝕 (B)氧化、還原 (C)搬運、堆積 (D)
人為開挖。
33. ( )下列何項敘述不能證明臺灣島有上升的現象? (A)阿里山公路岩層有海膽化石 (B)墾丁國家公
園有珊瑚礁石灰 (C)台東的八仙洞距海邊有一段距 (D)花蓮秀姑巒溪的河谷逐漸加寬。
34. ( )蘇澳至花蓮一帶海岸線,因受到哪一種作用,而形成筆直的海岸線 ()斷層 ()褶皺 ()
侵蝕 ()沉積。
35. ( )若粗實線表示臺灣島東北側之板塊交界,在此位置附近震源深度的分布最可能為下列何者?(圖
上黑點表震源深度,黑點愈大即震源深度愈深)
()
()
()
()
36. ( )我們可以從地層排列的順序,和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判定下列哪些訊息? ()岩層的沉積
環境、()岩層形成的年代、() 生物演化的過程、() 地球形成的年代。 ()甲丙 ()
乙丁 ()甲乙丙 ()甲乙丙丁。
37. ( )化石為古代生物的遺骸或生物活動所留下的痕跡,包括生理作用的排泄物等。下列哪一組岩石中
最容易發現化石 (A)安山岩、花岡岩 (B)蛇紋岩、板 (C)大理岩、片 (D)砂岩、頁岩
38. ( )下列何種化石不適合用來當標準化石? (A)三葉蟲 (B)蟑螂 (C)菊石 (D)恐龍。
39. ( )A:岩層中有恐龍化石;B:岩層中有三葉蟲化石;C:岩層中沒有化石。 ABC 三岩層形成的先後
順序,不可能為下列何者? (A)ABC (B)CBA (C)BCA (D)BAC
40. ( )小寶參觀某化石博物館後,寫了一篇心得報告,下列哪一段敘述是最不適當的? (A)珊瑚化石
表示當時是溫暖的淺海環境 (B)哺乳類化石表示此為新生代地層 (C)菊石化石出現在中生代
陸地環境 (D)三葉蟲化石出現在古生代的海洋環境。
41. ( )某大學要在暑假安排臺灣地景之旅,行程依序要對「火山→台地→沖積平原→泥火山」進行地形
考察,下列各路線何者最為適宜? ()大屯山→彰化→嘉義→高雄 ()澎湖→臺北→花蓮→
宜蘭 ()大屯山→花蓮→宜蘭恆春 ()高雄→臺中→恆春→臺北
一、題組(每題 2)
()洛娜在書局中翻閱一本科學雜誌,其中有一篇文章在描述全球板塊分布和各種板塊邊界的地形特徵,
並附圖輔助說明,根據課本和活動所學到的相關知識,試回答下列問題:
共四頁,第 4
() ()
(十一) (十二) (十三)
42.( )全球的地震帶大致與下列哪些地區吻合? ()海陸交界帶 ()火山帶 ()洋流路徑 ()氣候
區分界。
43.( )附圖(十二)板塊運動的邊界是屬於圖(十一)中哪個地點?() () () ()丁。
44.( )(十一)四個位置的海床岩石的年齡,哪一個最老? () () () ()丁。
45.( )在圖(十一)中各處常見的地形與地質構造,何者正確? ()甲處形成海溝 ()乙處形成中洋脊
()丙處常可見到正斷層 ()丁處常可見到褶皺山脈。
46.( )附圖(十三)為地表構造示意圖,此文章所說的「板塊」,包含哪些部分?()甲乙 ()丙丁 ()
甲乙丙 ()甲乙丙丁。
()請在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下列問題:
西元
2011
3
11
日,日本東北地方由於板塊活動,發生規
9.0
的大地震。地震震央位於宮城
仙台市外海的太平洋海域,經度為
38°6N,緯度為
142°51E,震源深度約為
24
公里。
此次地震為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造成許多房屋受創、民宅起火和人員傷亡,東
北地方的沿海城市還遭受
40
公尺高的海嘯襲擊,並使得當地的核電廠的核輻射外洩。
臺灣和日本一樣也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為了減少地震所造成的災害,平時就要擬定避難計畫,
準備一個緊急避難背包,確認住家附近的避難地點。地震發生時,在室外者應立即奔逃至空曠地方,
公園,並注意路上是否有東西掉下來;室內者則馬上打開門,關閉電源和瓦斯,遠離窗戶和牆邊,用
或衣服保護頭部,躲在堅固、高度較矮而重心穩定之家具下,以免被掉落物擊傷,千萬不要搭電梯離開
。地震後,依照先前的避難計畫,前往避難地點和家人會合。
47.( )附表是四個地震測站所紀錄的幾次地震資料,其中哪兩個測站紀錄的資料最有可能是此次地震
測站編號
地震強度
6
5
5
5
地震規模
9.0
9.0
6.3
9.0
震源與地表的垂直距離
24
公里
24
公里
24
公里
103
公里
測站與震央的水平距離
35
公里
45
公里
58
公里
20
公里
()甲乙 ()丙丁 ()甲丙 ()丁。
48.( )若附圖(十四)為引發此次地震的斷層示意圖,星號則為斷層發生錯動的位置,則震源與震央分別為
圖中何者?
(十四)
()震源為戊,震央為丙 ()震源為丙,震央為 ()震源為乙,震央為甲 ()震源為戊,
震央為乙。
49.( )承上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乙、丙、丁四處的地震強度皆相同 (B)甲、乙、丙、丁四處
的地震規模均相 (C)此地震的震源深度為乙戊間的距 (D)此處不可能再發生地震。
50.( )地震發生時,下列哪一項措施最不適當? ()斷電源 ()關閉爐火 ()搭乘電梯 ()打開
門窗。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