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四頁,第 3頁
28. ( )請問臺灣東部及南部的板塊相對活動各為下列何者(粗黑線條表示歐亞板塊、虛線線條表示菲
律賓海板塊、箭頭表示移動方向)?
(A) (B) (C) (D)
29. ( )下列有關臺灣發生之地震與斷層的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的斷層多以正斷層為主 (B)臺灣
斷層的走向多為南北向 (C)臺灣的地震只發生在西部 (D)由於科技的進步,目前地震的發生
已能準確預測。
30. ( )關於臺灣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臺灣位於聚合性板塊交界帶 (B)由於板塊運動的作用
,使得臺灣整體而言有上升的趨勢 (C)臺灣東部大理岩的形成原因是岩石因板塊運動作用而變
質 (D)臺灣常發生地震主要是因為火山活動。
31. ( )墾丁及高雄
壽山等地的珊瑚礁地形可印證臺灣受到何種作用? (A)板塊作用 (B)侵蝕作用 (
C)沉積作用 (D)火山作用。
32. ( )臺灣位於板塊邊界上,可見高聳的中央山脈,即便板塊活動不曾間斷,中央山脈的高度卻不會一
直增加。請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A)風化、侵蝕 (B)氧化、還原 (C)搬運、堆積 (D)
人為開挖。
33. ( )下列何項敘述不能證明臺灣島有上升的現象? (A)阿里山公路岩層有海膽化石 (B)墾丁國家公
園有珊瑚礁石灰岩 (C)台東的八仙洞距海邊有一段距離 (D)花蓮秀姑巒溪的河谷逐漸加寬。
34. ( )蘇澳至花蓮一帶海岸線,因受到哪一種作用,而形成筆直的海岸線? (A)斷層 (B)褶皺 (C)
侵蝕 (D)沉積。
35. ( )若粗實線表示臺灣島東北側之板塊交界,在此位置附近震源深度的分布最可能為下列何者?(圖
上黑點表震源深度,黑點愈大即震源深度愈深)
(A)
(B)
(C)
(D)
36. ( )我們可以從地層排列的順序,和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判定下列哪些訊息? (甲)岩層的沉積
環境、(乙)岩層形成的年代、(丙) 生物演化的過程、(丁) 地球形成的年代。 (A)甲丙 (B)甲
乙丁 (C)甲乙丙 (D)甲乙丙丁。
37. ( )化石為古代生物的遺骸或生物活動所留下的痕跡,包括生理作用的排泄物等。下列哪一組岩石中
最容易發現化石? (A)安山岩、花岡岩 (B)蛇紋岩、板岩 (C)大理岩、片岩 (D)砂岩、頁岩
。
38. ( )下列何種化石不適合用來當標準化石? (A)三葉蟲 (B)蟑螂 (C)菊石 (D)恐龍。
39. ( )A:岩層中有恐龍化石;B:岩層中有三葉蟲化石;C:岩層中沒有化石。則 ABC 三岩層形成的先後
順序,不可能為下列何者? (A)A→B→C (B)C→B→A (C)B→C→A (D)B→A→C。
40. ( )小寶參觀某化石博物館後,寫了一篇心得報告,下列哪一段敘述是最不適當的? (A)珊瑚化石
表示當時是溫暖的淺海環境 (B)哺乳類化石表示此為新生代地層 (C)菊石化石出現在中生代的
陸地環境 (D)三葉蟲化石出現在古生代的海洋環境。
41. ( )某大學要在暑假安排臺灣地景之旅,行程依序要對「火山→台地→沖積平原→泥火山」進行地形
考察,下列各路線何者最為適宜? (A)大屯山→彰化→嘉義→高雄 (B)澎湖→臺北→花蓮→
宜蘭 (C)大屯山→花蓮→宜蘭→恆春 (D)高雄→臺中→恆春→臺北。
一、題組(每題 2分)
(一)洛娜在書局中翻閱一本科學雜誌,其中有一篇文章在描述全球板塊分布和各種板塊邊界的地形特徵,
並附圖輔助說明,根據課本和活動所學到的相關知識,試回答下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