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八年級 112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99.32 KB
頁數
3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1-03,离现在 1 29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 二年級 自然科試卷 座號:____ 姓名:
一、 單選題:(所有答案請寫在最後一張答案欄)
1. 已知某元素活性很大可與水發生反且反應
後的水溶液呈鹼下列關於此元素的敘述何者
正確?(A)第 16 族,鹼金屬族 (B)第 1 族,
鹼金屬族 (C) 2 族,鹼土金屬族
(D)第 17 族,鹵素。
2.在固定壓力改變溫度的實驗中,測得純物質 X
的甲丙三種不同狀態如附圖所甲、
乙、丙分別為物質三態中的哪一種
(A)甲:固態,乙:液態,丙:氣態
(B)甲:固態,乙:氣態,丙:液態
(C)甲:液態,乙:固態,丙:氣態
(D)甲:液態,乙:氣態,丙:固態
3.有關週期表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週期表
中,橫列稱為週期,縱欄稱為族(B)週期表是
依據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而成(C)週期表中的
元素,未來可能繼續增加 (D)同一族元素的
化學性質類似。
4.棉被愈蓬鬆,保暖效果愈好,主要的原因為何?
(A)空氣較多,容易發生對流 (B)棉絮短,
易傳導熱量 (C)棉絮短,內部空氣多,容易
射熱量 (D)空氣較不流動的空氣傳導熱量的
效果差。
5.鋁、銅、碳、氯、汞、硫、溴,請問以上有幾種
為金屬元素?
(A)3 種(B)4 種(C)5 種(D)6
6. 甲物質加熱產生乙和丙二種物質,反應如附圖,
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甲必為化合物 (B)甲必為混合物
(C)乙必為元素 (D)丙必為化合物
7 蒸籠利用高溫水蒸氣將包子饅頭等食物蒸熟,
下列何者是使用蒸籠最主要的熱傳播途徑?
(A)反射 (B)對流 (C)折射 (D)輻射
8.非金屬元素在常溫下的狀態,下列何者正確
(A)全為氣態 (B)全為液態 (C)全為固態
(D)固態、液態、氣態都有。
9.若將水分割,所得到的粒子由大到小排列,下列
何者正確? (A)電子>分子>原
(B)分子>原子>電子 (C)原子>分子>電
(D)分子>電子>原子。
10.下列哪一項敘述不符合目前的粒子觀點?
(A)化合物必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子
(B)能表現純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C)三個氧氣分子可以寫成 3O2 來表示
(D)金屬的化學式可以直接以元素符號表示
11.如圖,取三顆均 20 公克、25℃之鋁、銅、
鐵球,放置於沸騰中的水裡,並持續加熱。經
段時間後,溫度停留在 100℃,已知
鐵比熱分別為 0.2170.092
0.113 卡/克自沸水中取
出三球,分別置入三個相同塑膠杯
中,杯中裝有等質量且同為 20℃的
(設熱量無損失)則裝入何球時水
的平衡溫度最高
(A)鋁 (B) (C)鐵 (D)三者相同
12.何者是密度小,氧化物質地緻密,用於窗框、可樂
飲料罐頭的金屬元素?(A)鋁(B)鈦(C)錫(D)鈷
13. (甲)旅客進出機場海關時,因防疫需求常使用紫
外線測溫儀來測量體溫;(乙)固體、液體、氣體
都可以是製作溫度計的材料;(丙)物體吸收熱
量,溫度一定會上升;(丁)溫度不同的二物體接
觸時,熱量就會流動;(戊)熱量的流動必須經過
物質的傳遞;(己)冰塊融化時,持續吸熱,溫度
不變有關熱與溫度的描述以上敘述哪些正確?
(A)甲乙丁 (B)乙丙丁 (C)乙丁己 (D)甲丙丁
14.由冷凍庫取出金屬製的製冰盒若我們馬上使用溼
布擦拭,會有被黏住的感覺,請問其原因為何
(A)溼布與製冰盒摩擦生熱,使水變黏
(B)溼布與製冰盒接觸傳熱,使水結冰
(C)溼布與製冰盒摩擦生電,兩者相吸
(D)溼布與製冰盒接觸傳熱,使水溫升高。
15.有關分子的敘述,下列何 者正確?
(A)分子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相同種類的原子
結合而成(B)分子必是化合物(C)分子是由原
所組成(D)分子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類
原子結合而成。
16. 阿強將物質分類如附圖所示,並在每一分類各舉
出一個例子。關於其中甲、乙、丙、丁所填入
內容,下列何者合理?
(A)甲是雙原子,丙是臭氧 (B)甲是多原子,丙
是二氧化碳 (C)乙是混合物,丁是空氣
(D)乙是化合物,丁是二氧化碳
17.乙醇的分子式為 C2H5OH,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一個乙醇分子含有 9 個原子
(B)每個乙醇分子中含有 3 種原子
(C)每個乙醇分子中含有 6 個氫原子
(D)乙醇不屬於純物質。
18.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原子是由質子、中子、電子三個主要粒子
構成(B)電子環繞在原子核外(C)原子核可用
般的複式顯微鏡觀察到(D)質子和中子集中在
子核內
19.如圖為某金屬元素的表示方法,
關此元素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元素符號 Pt
(B)1 個原子中含有 78 個質子
(C)1 個原子中含有 117 個中子
(D)質量數為 195,是所有的質子質
與電子質量的總
20.甲丁四個不同物體的初溫與比熱如附
表所示已知它們的質量皆為 100
g以同一穩定
熱源同時對它們加熱時,每秒鐘每個物體吸收
熱量均相同,且熱量的散失忽略不計,則哪兩
物體的溫度會同時到達 80
℃?
物體
初溫(℃)
比熱(cal
g-℃)
20 0.20
30 0.30
40 0.40
50 0.50
(A) 乙、丁 (B)甲、丙(C)甲、丁(D)乙、丙
21.下列關於熱的敘述,何者正確?
(A)熱傳播是由比熱大的物體傳到比熱小的物
(B)質量相同但比熱不同的兩物質,吸收相同
熱量,比熱小者溫度上升較多
(C)不論兩杯水的質量為何,20℃和 80℃的兩杯
水混合平衡溫度一定為 50℃
(D) 物體表面顏色越深、表面越光滑,越容易吸收
或放出熱量
22.如圖中兩容器中裝有等量的水若熱源相同並且
加熱相同的時間後,請問何處的溫度最低?
(A) (B)乙 (C)丙 (D)丁。
二.題組題:
題組一:
附圖為同學隨意創作的原子模型示意圖甲粒子
環繞在乙粒子周圍運動與現在所知的原子結構
相比較,試回答下列的
問題:
23.根據此原子模型,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粒子不帶電
(B)乙粒子代表質子
(C)乙粒子不可再被分割
(D)原子的體積由甲的
運動範圍來決定
24.甲粒子是由哪一個科學家發現的
(A)道耳頓(B)湯姆森(C)拉塞福(D)查兌克
25.請根據原子結構發現順序來判斷,下列哪個
科學家最可能提出如附圖的原子模型?
(A)道耳頓(B)湯姆森(C)拉塞福(D)查兌克
題組二:
180 g 的冷水與未知質量的鉛塊混合,若冷水的
溫度為 20℃,鉛的溫度 60℃,其溫度與時間關係
圖,如附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鉛的比熱約為 0.03 cal/g-℃)
26.混合後的水溫為:(A) 20(B) 30(C) 40(D) 60℃
27.承上題,若無熱量散失,冷水吸收多少卡的
熱量?(A) 7200(B) 5400(C) 3600(D)1800 卡
28.承上題,鉛塊的質量為:
(A) 2000 g (B) 200 g (C) 180 g (D) 1800 g
題組三:
附表中的數據代表四種不同物質在常溫常壓下
的熔點及沸點。試根據表格回答下列問題:
熔點(℃)
-38
114 -71
0
沸點(℃)
357 185 -62
100
29.試參考附表,判斷其中有幾種物質在
常溫下(25℃)為固態?(A)1(B)2(C)3(D)4
30.下列關於狀態變化的敘述,何者錯誤?
(A)沸點是指純物質由液體轉變為氣體時的特定
溫度 (B)根據附表,甲、乙、丙、丁四種物質
都是純物質 (C)在攝氏零度以下,不會有蒸發
現象的發生(D)相同溫度相同壓力,同一純物質
的凝固點溫度和熔點溫度是相同的
題組四:
附圖為目前使用的元素週期表,試回答下列問:
31.請問週期表中原子序為 10 者,常溫下元素的
原子組成狀態最接近下列何者?
(A) (B) (C) (D)
32.對照填入週期表的原子序判斷下列選項中
一組的數字排列順序不符合週期表內原子序的
相對位置?
(A) (B)
(C) (D)
題組五:
33.艷陽高照的正午在濱海地區遊玩的人會發現哪一
種狀況? (A)風由陸地吹向海邊 (B)陸地空氣受
體積膨脹密度變小(C)陸地比熱小吸熱較多
(D)陸地上方空氣下沉,海面上方空氣上升
34.沿海地區的晝夜及四季溫度和內陸地區相比
變化一般都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水比熱比
許多物質大溫度變化會比較小 (B)水比熱比許多
物質小溫度變化會比較小 (C)內陸地區空曠
間氣溫下降快 (D)沿海地區因為有溫暖海風氣溫
變化不大
題組六:
35.下列關於金屬元素的描述,何者錯誤?
(A)金(Au),是熱、電良導體,活性小,可作為
導線飾物 (B)銅(Cu)有導電性佳的特性,
可作為導線 (C)鉛(Pb)具導電性黑色固體,
可作為鉛筆的筆 (D)鈦(Ti)在地殼中以二
化鈦存在,可製成修正帶及防曬乳等產品。
36.有關非金屬元素在常溫常壓下的顏色與狀態
敘述何者錯誤?
(A)溴是黃綠色液體 (B)硫是黃色固體
(C)氯是黃綠色氣體 (D)碘是紫黑色固
三.高層次應用題:
37.將 100 g、10℃的某固體,置於穩定的熱源上加
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係如附圖,則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此物體的熔點
50℃ (B)加熱
10 分鐘後,已完全
變成液體 (C)此
物體的凝固點為 50
(D)此物體固
體時比熱比液體
比熱為小
38.當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相等時,我們稱這
原子為「電中性。但當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時,
我們會根據得失的電子多寡,而在原子旁邊
標註+(該原子少一個電子)或-(該原子
多一個電子)的符號,例如:H表少了
一個電子的氫。而化合物的形成,也必須遵
電中性的原則,請參考下表,回答問題:
+1 +2 +3 -1 -2
Na
K+
Mg
2
+
Ca2+
Fe
3
+
Al3+
Cl
-
OH-
(氫氧根)
O
2
-
S2-
請問下列哪個化學式是錯誤的?
(A)NaCl(B)CaCl2(C)O3Al2 (D)Ca(OH)2
39.附圖是一大氣壓下,質量 1 g 水的體積與溫度關
係圖。若質量 1 kg、溫度為 4 ℃的水,吸收
6000 卡的熱量,過程中水的比熱固定不變
,且不計熱量散失及水的蒸發,則有關
1 kg 水吸熱後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溫度為 6
(B)溫度為 13
(C)總體積約增加
0.3 cm3 (D)總體
積約增加 0.6 cm3
40.下列敘述中,何者不符合「道耳頓原子說」的
內容?(A)物質由原子所組成且原子不可分割
(B)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質量與大小都不同
(C)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會伴隨著舊原子的
消失與新原子的生成
(D)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原子會重新排列
班級: 姓名: 座號:
二年級 自然科試卷 答案請都寫在答案欄中
記分方式:以累積答題數目計算,未超過二十題前,
每題三分,超過二十題後,每題兩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試卷到此結束請多檢查幾次預祝你(妳)有好成績!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