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__班_____號 姓名:
1. 我們對於判斷舊、新石器時代有許多標準,以下各項指
標哪一項並不能作為判別的標準?
(A)石器的製作方式 (B)食物取得方式
(C)居住的方式 (D)是否用火。
2. 山頂洞人是在北平附近的一處山洞找到的史前人類,在
考古學家所挖掘出的遺物中,發現有若干穿洞獸齒或石
頭,對此我們可以作何種推論?
(A)這是骨針,說明他們是有穿衣服
(B)這是項鍊,說明他們已有審美觀念
(C)這是動物骨骸,說明他們已畜養家畜
(D)這是石器,說明他們使用石刀。
3. 民國初年,考古學者在北京郊外周口店發現一個頭蓋骨,
經檢測後認定,其應為距今約五十萬年前的原始人類─
─「北京人」。根據「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判斷,在此遺
址中最可能還發現了下列何者?
(A)用來燒製陶器的陶窯
(B)用火燒灼過的獸骨與灰燼
(C)用鹿、水牛骨頭製成的農具
(D)用打製與磨製方式製造的石器。
4. 新石器時代的三大特徵是指何?(甲)鑽木取火(乙)磨製
石器(丙)使用陶器(丁)農耕出現
(A)甲丙丁 (B)甲乙丙 (C)甲乙丁 (D)乙丙丁。
5. 考古學家將人類演變的歷程,分為漁獵、畜牧、農耕三
個階段。請問:此三者出現的順序應是如何?
(A)漁獵畜牧農耕 (B)漁獵農耕畜牧
(C)農耕畜牧漁獵 (D)畜牧漁獵農耕。
6. 李教授:「此文化首現於河南省澠池縣,製作的陶器色彩
美麗,居住在半穴居房屋。」我們可推測這是哪一文化
所在地?
(A)河姆渡文化 (B)大坌坑文化
(C)仰韶文化 (D)龍山文化。
7. 《論語》中孔子稱讚堯、舜和禹之德云:「大哉,堯之為
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巍巍乎,舜、
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請問:孔子稱頌其德的原因為
何?
(A)堯統一各部落,舜治水有功勞
(B)堯、舜都行禪讓,傳賢不傳子
(C)舜跟禹都因治水有功而得天下
(D)堯、舜、禹都是「五帝」之一。
8. 夏、商、周謂之「三代」,其生存與活動區域各有不同,
由西向東之順序應該是什麼?
(A)夏商周 (B)周夏商
(C)商夏周 (D)周商夏。
9. 歷史學家根據「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發掘位置與器物類
型判斷,認為「二里頭文化」可能和哪一個王朝有關?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黃帝。
10.周代由西周轉為東周,在經濟社會方面有何轉變?(甲)
農業發達(乙)工商業繁盛(丙)平民崛起(丁)周天子勢力
漸興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11.史家研究商代甲骨文,發現甲骨文「六書俱備」,六書即
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指六種造字的
原則都有,我們可以作何種推論?
(A)甲骨文應是最原始的字
(B)甲骨文應已包含現今所有的字
(C)應該有比甲骨文更古老的字
(D)應該以甲骨文作為使用的文字,可以更能表達意思。
12.商朝開始用天干、地支相配來記日。請問:如果今年(2019
年)是己亥年,那麼明年(2020 年)將是何年?
(A)己子年 (B)庚亥年 (C)庚子年 (D)甲子年。
13.武王伐紂後,周朝取代商朝,周武王如何對待殷商的殘
餘勢力?
(A)再度發兵,完全鏟除殷商勢力
(B)以周文化同化殷商
(C)遷移殷商勢力至塞外
(D)派人就近監視殷商舊有勢力。
14.周公東征後大行封建的目的為何?
(A)安撫管叔等人 (B)防範北方游牧民族
(C)屏障周王室 (D)開發土地,徵稅充實國庫。
15.學者錢穆曾說:「周朝□偏於倫理,□偏於政治,井田偏
於經濟,此三者融凝為一體,然後始成治道,而中國古
人稱之曰禮治。」上文中的□,依序應填入下列哪些西
周的制度?
(A)宗法、專制 (B)養士、尊王攘夷
(C)宗法、封建 (D)禪讓、郡縣。
16.小明蒐集有關井田制度的資料,下列哪一資料與史實不
符?
(A)田地分為八塊私田與一塊公田
(B)土地所有權為貴族所有
(C)農民須向貴族納稅
(D)公田收穫由八家農民均分。
17.春秋五霸中,哪一位霸主以管仲為相,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號,擁立周天子,抵禦外族?
(A)齊桓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
18.戰國時代,秦國任用何人變法,推行法治,獎勵軍功,
以法治取信天下,使得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A)蘇秦 (B)商鞅 (C)張儀 (D)韓非。
19.歷史老師說:「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民貴君輕、
人性本善,有『亞聖』之稱。」請問:老師講述的是何
人的事蹟?
(A)墨子 (B)韓非 (C)莊子 (D)孟子。
20.小明的歷史報告以漢武帝的施政政策為主題,下列蒐集
的資料中,何者可以採用?
(A)採用黃老治術,實行道家無為政治
(B)推行鹽、鐵、酒等自由買賣
(C)獨尊儒術,罷黜其他各家學說
(D)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