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入池塘」是光直線前進的效果。 (D)「海市蜃樓」是光線折射的效果
31. ( )太陽發出的光進入大氣再照進海水,過程中光的傳播速率如何變化?
(A)逐漸變快 (B)逐漸變慢 (C)先變快再變慢 (D)先變慢再變快。
32. ( )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了聲音的哪一項特性?
(A)聲音的音量 (B)聲音的音色 (C)聲音的音調 (D)聲音傳播的快慢。
33. ( )下列何者為產生聲波的完整條件?
(A)物體急速振動(B)物體作規則的振動(C)物體在介質中急速振動(D)物體作不規則的振動。
34. ( )阿水在
20℃的室內,敲擊一支音叉,透過示波器所顯示的波形如圖所示。若她將裝置移至
30℃
的室外操作,且用比剛才更大的力量敲擊音叉,試問關於此時聲波波形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振幅會大於
8
公分(B)氣溫升高,聲速會變快 (C)響度會變大 (D)用更大的力量敲擊音
叉,波速會變快。
35. ( )(甲)室內講話聲音較響亮;(乙)雷聲常隆隆不絕;(丙)回聲。請問上述現象哪些和聲音的反射性
質有關? (A)甲、乙、丙 (B)僅甲、丙 (C)僅乙、丙 (D)僅甲、乙。
36. ( )下列有關聲波反射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在小房間內無法聽到回聲,是因為空間太小,聲波無法產生反射 (B)傳聲筒可以將聲音
傳得更遠,是利用聲波反射的原理 (C) 在空曠的山谷中大聲說話會有回聲,可說明聲波的反
射現象 (D)音樂廳內加裝的布幔,能減少聲波反射的干擾。
37. ( )我們之所以能看見那些不會自行發光的物體,原因為何?
(A)眼睛的功能是可以見到不會發光的物體 (B)物體反射外來的光線,進入至眼睛視網膜內
(C)物體折射外來的光線,進入至眼睛視網膜內 (D)物體本身具有被眼睛看到的性質。
38. ( )智新設計實驗來模擬近視眼及其矯正後的情形,其步驟如圖所示:(此實驗設計有一個錯誤)
關於修正此錯誤的方式,下列何者最適當?
(A)將實驗中的凹透鏡乙改為焦距較甲短的凸透鏡 (B)將實驗中的凹透鏡乙改為焦距較甲長
的凸透鏡 (C)將實驗中的凹透鏡丙改為適當焦距的凸透鏡 (D)將步驟
3
中的凹透鏡丙改位
置在凹透鏡乙與屏幕之間。
請在閱讀下列敘述後,回答下列問題:
光束遇到平面鏡會發生反射現象,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因此平面鏡除了可來成像,讓人修整儀容
外,還可以用來改變光路徑。約在公元前 2世紀,中國古代的人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潛望鏡。漢代
初年成書的《淮南萬畢術》記述:「取大鏡高懸,置水盆於下,則見四鄰矣。」裝置如圖中所示,也
就是將大面鏡子高掛在上方,放水盆在下方,就可以潛望四周的景象。近代潛艇所使用的潛望鏡,也
是根據相同原理製造的。
39. ( )古代人潛望四周景象,需要用到水盆,判斷應該可用下列哪一物品取代水盆,仍可達到相同的
效果? (A)透明的冰塊 (B)平整光滑的紙張 (C)光滑的金屬大碗 (D)另一面大鏡。
40. ( )小敏由古人的做法,設計出一曲折暗道,使雷射光自暗道一端入射,利用平面鏡改變光線路徑
,由暗道的另一端射出,根據圖中的光線路徑,應該需要幾個平面鏡?(A)不需要平面(B)
1
個 (C)
2
個 (D)
3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