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八年級 110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理化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867.28 KB
頁數
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2-21,离现在 3 24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頁,共 3
嘉義市北興國中一一○學年度第一學期二年級第三次段考理化科 二年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題:90%(每題 3%)
( )1. 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什麼?(A)熱度 (B)熱量
(C)比熱 (D)溫度。
( )2. 有甲、乙、丙三杯水,將三杯水混合,當混合後的
水達熱平衡時,水溫為50℃。若混合過程中,水與外界
無熱量的吸收與散失,則下列四組何者最有可能是甲、
乙、丙三杯水混合前的溫度? (A)0℃、50℃、50
(B)20℃、90℃、95 (C)10℃、15℃、25 (D)50
℃、60℃、70℃。
( )3. 將插有玻璃管的錐形瓶浸入10℃的冷水中,發現
水面高出瓶塞1公分。將此錐形瓶浸入60℃的水中,
發現水面高出瓶塞11公分。若將此裝置放入未知溫度
的液體中,發現水面高出瓶塞5公分,則此液體溫度
為多少℃?(A) 20 (B)25 (C) 30 (D) 35
( )4. 關於「熱平衡」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兩物
接觸時,熱量從溫度高流向溫度低,最後兩者溫度一
(B) 溫度不同的兩物接觸,熱量低的吸收熱量,
熱量高的放出熱量 (C) 兩物接觸時,熱量產生流
動,最後兩者熱量相等 (D) 兩物接觸時,熱量從熱
量高流向熱量低,最後兩者溫度一致。
( )5. 沿海地區的晝夜及四季溫度和內陸地區相比較,
溫度變化一般都比較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水比熱比許多物質大,溫度變化會比較小 (B)水比
熱比許多物質小,溫度變化會比較小 (C)內陸地區
空曠,夜間氣溫下降快 (D)沿海地區因為有溫暖海
風,氣溫變化不大。
( )6. 小樺在氣溫 27 °C 17 °C 時的手部皮膚溫度分別
如附圖所示。附表是四種不同品牌零食開始熔化的溫
度。正常體溫的情況下,若小樺希望「在 27 °C 17 °C
兩種氣溫下,零食拿在手上都不會熔化,但放入口中卻
都會熔化」,則下列哪一品牌最符合他的期待?
品牌
開始熔化的溫度
27
°C
31
°C
35
°C
39
°C
(A) (B) (C) (D)
( )7. 有關於熱對物質體積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A)架在電線桿上的電線不可以繃得太緊,避免
電線遇冷收縮斷裂 (B)水不適合用來做為溫度計,
是因為熱漲冷縮不明顯 (C)冬天湖水從表面結冰,
是因為水在0℃時,體積最小,浮於表層 (D)固體的
熱脹冷縮最明顯,可以做成固體溫度計。
( )8. 家裡衣櫥中,常放置樟腦丸驅蟲,若干時日之
後,樟腦丸漸漸變小,甚至消失,這是什麼原因?
(A)樟腦丸直接變成氣體,所以會聞到樟腦的氣味
(B)樟腦丸被蟲啃食,達到驅離的功效 (C)樟腦丸放
熱變成氣體,漸漸消失 (D)樟腦丸與空氣產生化學
變化。
( )9. 某物質在溫度為-60℃時為固體,60℃時為液
體,200℃時為氣體,根據右表,此物質可能為下列
何者? (A) (B) (C) (D)丁。
( )10. 在一大氣壓下,甲、乙、丙、丁四組實驗中的容
器內分別裝有一支溫度計及冰或水,當四組實驗分別達
熱平衡時,如附圖所示。已知此時其中一支溫度計的溫
度顯示為 4 °C,則此溫度計應屬於哪一組實驗?
(A) (B) (C) (D)
( )11. 雙氧水加入二氧化錳會迅速分解成氧氣與水,
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變化屬於化學變化 (B)
實驗室用的雙氧水是由過氧化氫和水組成的混合物
(C) 氧氣與水為元素 (D) 二氧化錳是純物質。
( )12. 元素週期表中,「族」是運用各元素的何種性質
相同或相似而予以分類?(A)化學性質 (B)物理性質
(C)中子數的多寡 (D)原子量的大小。
( )13. 以相同的熱源加熱同質量的油與水,溫度與加
熱時間關係如右圖。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油的溫度上升比水快,是因為油比熱較大 (B)水的
溫度上升比油慢,是因為水吸熱較少 (C)兩者加熱時
間相同時,溫度的變化也相同 (D)若升高相同的溫
度,水吸收的熱量比油多。
( )14. 100 g10℃的某固體,置於穩定的熱源上加
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係如右圖所示,則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A)此物體的熔點為 50 (B)加熱 10
鐘後,已完全變成液體 (C)此物體的凝固點為 50
(D)此物體固體時比熱比液體時比熱為小。
( )15. 承上題,若此固體的比熱為0.5cal/g‧℃,則0~10
鐘,此固體吸收熱量為 (A)10 cal (B)100 cal (C)1000
cal (D)2000 cal
( )16. 穩定熱源加熱質量 100 公克、20℃的水,2
分鐘後溫度變為 25℃,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熔點(℃)
沸點(℃)
50
160
90
320
20
300
70
500
2頁,共 3
2分鐘,水吸收了 2500 卡的熱量 (B) 5 分鐘後溫
度變為 32.5 (C)加熱 5分鐘,水吸收了 1200 卡的
熱量 (D) 10 分鐘後溫度變為 50℃。
( )17. 由相同材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兩者均為固
態,分別以相同的穩定熱源均勻加熱,其質量、上升溫
度與加熱所需的時間如附表所示。若甲、乙兩物體在加
熱過程中,溫度均未達到熔點,熱源所提供的熱量均被
兩者完全吸收,則表中的 X 應為多少?(A)60 (B)120
(C)180 (D)360
物體
質量(g
上升溫度
(℃)
加熱所需的時間
s
100
20
120
300
10
X
( )18. 下列哪一項敘述不符合目前的粒子觀點?(A)
氣的組成成分有2個原子,所以是化合物 (B)能表現
純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C) 化合物必含
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子 (D)鈍氣是以單原子形式存
在。
( )19. 下列關於化學式的敘述,何者錯誤(A)從葡萄
的化學式C6H12O6可知,其組成的氫和氧原子數比例
21 (B)金屬元素是由許多金屬原子堆積而成
的,故其化學式以元素符號來表示(C)已知氯和鈣化
合時的原子個數比為21的化學式為
Cl2Ca (D) 氯化鈉的化學式為NaCl,是由鈉原子與氯
原子11化合而成。
( )20. 許多元素在自然界具有多樣的原子,以碳元素為
例,即有12與碳14兩種原子,但其質子數都是6
質量數分別為121412與碳14的描述,何
錯誤? (A) 12與碳14是同元素的原子 (B)
較原子質量大小:1214 (C)比較中子數大小:
12<碳14 (D)比較電子數大小:12<碳14
( )21. 右表為一般木構造建築物自火災起火燃燒後,時
間與溫度之變化所連成之溫度曲線,請問鑽石(空氣
中燃點約為8501000)可能在哪個階段將燃燒成二
氧化碳?(A) AB (B) BC (C) DE (D) GH
( )22. 下圖為目前使用的元素週期表,表中的數值顯示
為元素的原子序,下列敘述何者不一定正確(A)
、乙為同一週期的元素 (B)乙的中性原子中子數
17 (C)的中性原子質子數為35 (D)乙、丙為同
一族的元素。
( )23. 小南喜歡鐵道之旅,他發現每段鐵軌之間必相隔
一小段距離,這是什麼原因?(A)節省材料成本 (B)
避免鐵軌脹縮變形 (C)鐵軌製造時長度的限制 (D)
增加美觀。
( )24. 取溫度、材質及體積相同的甲、乙兩金屬球,將
甲球漆成白色,乙球漆成黑色,再將兩球以細線並排懸
吊於空中,放置在陽光下曝曬,20 分鐘後測量兩者溫
度,結果乙球比甲球高 3
℃,下列何者是此現象發生的
主要原因?(A)白色可增加金屬球的比熱 (B)黑色可增
加金屬球的比熱 (C)白色金屬球較易吸收輻射熱 (D)
黑色金屬球較易吸收輻射熱
( )25. 附圖為鋰離子( 𝐿
3
7i)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以不
同顏色的球附表示中子、電子和質子。若同樣以這三種
顏色的球表示溴離子(
79
35
Br)的中子、電子和質子,
則溴離子中這三種顏色球的數目關係,應為下列何者?
(A) (B) (C) (D)
( )26. 下列分別為阿牧和小菲兩人將鋰、氦、氬、鉀、鈉
和氖共六種元素分類的說明:
阿牧:依照常溫常壓下元素是否為固態進行分類。
小菲:依照是否會和水反應並冒泡進行分類。
兩人最終都是將鋰、鉀和鈉分成一類,氦、氬和氖分成
另一類。關於兩人分類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
兩人都是依物理性質分類 (B)兩人都是依化學性質分類
(C)只有阿牧是依化學性質分類 (D)只有小菲是依化學
性質分類。
( )27. 關於金屬和非金屬通性的比較,下列何者敘述正
確?(A)常溫下,金屬都以固態存在 (B)金屬新切面都
具有光澤(C)金屬硬度和脆度較非金屬大 (D)只有金屬
可以導電,非金屬均不能導電。
( )28. 附圖為一則新聞報導的畫面與資訊,報導中指出:
「一輛載運廢土的砂石車突然起火,消防人員灑水灌
救,反而造成爆炸。原來是廢土中含有鋁粉,遇到熱水
會激烈反應,甚至會爆炸。鋁為活性很大的物
……。」下列哪一類的元素碰到水會進行和上述鋁粉
碰到熱水相似的反應?(A) 與鉀同一週期的金屬元素都
(B) 與鉀同一族的金屬元素都會 (C) 與氬同一週
期的非金屬元素都會 (D) 與氬同一族的非金屬元素都
會。
小敏複製網路上「茶包天燈」這個科學實驗,其流程如附圖
所示。她在無風的環境進行實驗,當實驗進行到最後,茶包
燃燒後的灰燼會飄向空中,如同一個小天燈。小敏認為此現
象的成因應該與熱對流有關,茶包上方的空氣受到加熱而上
3頁,共 3
升時,周圍的冷空氣遞補而形成熱對流,茶包灰燼因重量很
輕而受到空氣的帶動飄向空中。
( )29. 根據本文,若小敏在向同學說明「茶包天燈」成因
後,想要再舉一個科學原理相同的例子,則下列何者最
合適? (A)太陽將熱能傳播至地球 (B)冷氣機裝在房
間較高處 (C)瓦斯儲氣槽或儲油槽漆成淺色 (D)鍋子
的把手通常使用木頭或塑膠材質。
( )30. 附圖為部分的元素週期表,玉芬和小嵐對圖中同
一個元素的敘述分別如下:
玉芬:此元素與 As 不同族、與 Ge 不同週期。
小嵐:此元素與 Te 不同族、與 Cl 不同週期。
根據兩人的敘述推測,此元素的原子序可能為多少?
(A)14 15 (B)15 16 (C)50 51 (D)50 53
二、跨域生活題:10%(每題 2%)
()防疫解封後,登山健行成為民眾熱門活動選項,台灣
夏季高溫濕熱,但高海拔山區即使夏季氣溫也低,登山
應該如何穿著?登山穿著的大原則是不讓身體因自然環
境及天候出狀況,比如天熱時曬傷中暑、天雨低溫時淋
濕失溫,尤其要慎防失溫,考量登山的「風寒效應」及
「水寒效應」。在介紹水寒效應之前,我們要先瞭解一
下衣物保暖的原理。實際上,起保溫作用的並非衣物本
身,而是衣物纖維間的空氣。保暖性好的衣物會鎖住空
氣,減緩纖維間的熱空氣和外界的冷空氣間的對流避免
因此而帶走熱量。熱絕緣性,是衣物保暖效果的一個重
要指標。
人即使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仍會持續的小量的
汗。當淋濕、落水、或大量流汗時造成衣服潮濕的情況
下,水不僅會把衣服上的暖空氣層排擠掉使其失去保溫
作用,保溫層被破壞後,熱傳導作用會更快地從人體上
吸收很多熱量。同時,水汽的蒸發作用會帶走更多的熱
量,因此人會感覺到比實際要冷。這就是人們所說
。而「風寒效應」指的是當我們走在
上,穿著的衣服感覺冷暖剛好適宜,這時突然起瞭一陣
大風,頓時感覺周身寒冷,這就是風寒效應。風寒效應
會影響我們對冷的感覺,導致溫度計的讀數與體感溫度
有明顯的分別。在冬季期間,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
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這就是在氣溫
相同的條件下,刮風天比無風或微風時使人感到更寒冷
的原因。
好消息是,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
膚上,所以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盡量減少裸露在外
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登山穿著第一要能維
持身體乾燥,第二要能留住體熱,依循「3層穿法」原
則,即可輕鬆搞定登山穿著。
( )31. 登山穿著以三層穿法為原則,看完文章後,關
於內層衣的選擇,下列敘述何者較佳?(A)內層衣應
選擇棉質衣服,因為棉質衣服容易吸汗且可以跟棉被
一樣保暖 (B)內層衣不應該選擇棉質衣服,因為棉質
衣物跟身體服貼,沒有空氣層可以保暖 (C)內層衣應
該選擇排汗衫,因為可以迅速排汗保持身體乾燥 (D)
內層衣不應該選擇排汗衫,因為排汗的過程容易吸收
熱量,導致身體變冷。
( )32. 下列關於衣物保暖的敘述何者錯誤(A) 保暖
性好的衣物會鎖住空氣,減少熱對流 (B) 保暖性好
的衣物會鎖住空氣,減少熱傳導 (C) 保暖性好的衣
物會鎖住空氣,減少熱輻射 (D)保暖性好的衣物主要
在於降低熱的傳播速度。
( )33. 關於風寒效應與水寒效應的敘述,何者錯誤
(A)水寒效應的原因之一在於衣物空氣保溫層被破
壞,導致更容易產生熱傳導 (B) 水寒效應的原因之
一在於水汽的蒸發作用會吸收更多的熱 (C) 風寒效
應指的是因為空氣流動會加速帶走身體的熱量,風速
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 (D)風寒效應主要跟熱的
輻射有關,透過挑選合適的衣物,盡量減少裸露在外
地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科學的發現與創新是不斷更迭的歷程。科學家經歷多
次的試驗之後會對某項事物提出暫時性的想法,此想法
需要經歷其他科學家的檢驗,如果有疑慮會重新測試或
修正原先想法,以下為課本原子模型發展的歷程,請看
完後回答下列問題。
道耳頓提出原子說認為原子不可分割。
1897
湯姆森藉由陰極射線產生放電粒子,證實原子中有
電子的存在,並修正的原子結構認為原子是
帶正電球體,電子均勻分布其中。
1911
拉塞福藉由帶正電的α粒子撞擊金箔發現多數粒子
直接穿透少數發生偏折只有極少數粒子產生大
度偏折180,因湯姆
森的原子結構模型認為原子具有原子與原子核
子核帶正電但體積很小整個原子大部分是空的
來拉塞福更證實原子核帶正電的粒子為質子。
1932
拉塞福的學生查兌克,更進一步發現原子中有不帶
電的中子,亦進一步修正了原子結構模型。
( )34. 請依照文章敘述,
(A) (B)
(C) (D)
( )35. 關於拉塞福藉由帶正電的α粒子撞擊金箔的實
驗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原子核裡有帶正電
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B)原子核的體積很小 (C)
子核的質量遠大於α粒子的質量 (D) 原子大部分是
空的。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