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 3頁
熱2分鐘,水吸收了 2500 卡的熱量 (B) 5 分鐘後溫
度變為 32.5℃ (C)加熱 5分鐘,水吸收了 1200 卡的
熱量 (D) 10 分鐘後溫度變為 50℃。
( )17. 由相同材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兩者均為固
態,分別以相同的穩定熱源均勻加熱,其質量、上升溫
度與加熱所需的時間如附表所示。若甲、乙兩物體在加
熱過程中,溫度均未達到熔點,熱源所提供的熱量均被
兩者完全吸收,則表中的 X 應為多少?(A)60 (B)120
(C)180 (D)360。
( )18. 下列哪一項敘述不符合目前的粒子觀點?(A) 氮
氣的組成成分有2個原子,所以是化合物 (B)能表現
純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C) 化合物必含
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原子 (D)鈍氣是以單原子形式存
在。
( )19. 下列關於化學式的敘述,何者錯誤?(A)從葡萄
糖的化學式C6H12O6可知,其組成的氫和氧原子數比例
為2:1 (B)金屬元素是由許多金屬原子堆積而成
的,故其化學式以元素符號來表示(C)已知氯和鈣化
合時的原子個數比為2:1,可推測氯化鈣的化學式為
Cl2Ca (D) 氯化鈉的化學式為NaCl,是由鈉原子與氯
原子1:1化合而成。
( )20. 許多元素在自然界具有多樣的原子,以碳元素為
例,即有碳12與碳14兩種原子,但其質子數都是6,
而質量數分別為12與14。關於碳12與碳14的描述,何
者錯誤? (A) 碳12與碳14是同元素的原子 (B)比
較原子質量大小:碳12<碳14 (C)比較中子數大小:
碳12<碳14 (D)比較電子數大小:碳12<碳14。
( )21. 右表為一般木構造建築物自火災起火燃燒後,時
間與溫度之變化所連成之溫度曲線,請問鑽石(空氣
中燃點約為850~1000℃)可能在哪個階段將燃燒成二
氧化碳?(A) AB (B) BC (C) DE (D) GH 。
( )22. 下圖為目前使用的元素週期表,表中的數值顯示
為元素的原子序,下列敘述何者不一定正確?(A)
甲、乙為同一週期的元素 (B)乙的中性原子中子數
為17 (C)丙的中性原子質子數為35 (D)乙、丙為同
一族的元素。
( )23. 小南喜歡鐵道之旅,他發現每段鐵軌之間必相隔
一小段距離,這是什麼原因?(A)節省材料成本 (B)
避免鐵軌脹縮變形 (C)鐵軌製造時長度的限制 (D)
增加美觀。
( )24. 取溫度、材質及體積相同的甲、乙兩金屬球,將
甲球漆成白色,乙球漆成黑色,再將兩球以細線並排懸
吊於空中,放置在陽光下曝曬,20 分鐘後測量兩者溫
度,結果乙球比甲球高 3
℃,下列何者是此現象發生的
主要原因?(A)白色可增加金屬球的比熱 (B)黑色可增
加金屬球的比熱 (C)白色金屬球較易吸收輻射熱 (D)
黑色金屬球較易吸收輻射熱
( )25. 附圖為鋰離子( 𝐿
3
7i+)的結構示意圖,圖中以不
同顏色的球附表示中子、電子和質子。若同樣以這三種
顏色的球表示溴離子(
Br-)的中子、電子和質子,
則溴離子中這三種顏色球的數目關係,應為下列何者?
(A) (B) (C) (D)
( )26. 下列分別為阿牧和小菲兩人將鋰、氦、氬、鉀、鈉
和氖共六種元素分類的說明:
阿牧:依照常溫常壓下元素是否為固態進行分類。
小菲:依照是否會和水反應並冒泡進行分類。
兩人最終都是將鋰、鉀和鈉分成一類,氦、氬和氖分成
另一類。關於兩人分類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
兩人都是依物理性質分類 (B)兩人都是依化學性質分類
(C)只有阿牧是依化學性質分類 (D)只有小菲是依化學
性質分類。
( )27. 關於金屬和非金屬通性的比較,下列何者敘述正
確?(A)常溫下,金屬都以固態存在 (B)金屬新切面都
具有光澤(C)金屬硬度和脆度較非金屬大 (D)只有金屬
可以導電,非金屬均不能導電。
( )28. 附圖為一則新聞報導的畫面與資訊,報導中指出:
「一輛載運廢土的砂石車突然起火,消防人員灑水灌
救,反而造成爆炸。原來是廢土中含有鋁粉,遇到熱水
會激烈反應,甚至會爆炸。鋁為活性很大的物
質……。」下列哪一類的元素碰到水會進行和上述鋁粉
碰到熱水相似的反應?(A) 與鉀同一週期的金屬元素都
會 (B) 與鉀同一族的金屬元素都會 (C) 與氬同一週
期的非金屬元素都會 (D) 與氬同一族的非金屬元素都
會。
小敏複製網路上「茶包天燈」這個科學實驗,其流程如附圖
所示。她在無風的環境進行實驗,當實驗進行到最後,茶包
燃燒後的灰燼會飄向空中,如同一個小天燈。小敏認為此現
象的成因應該與熱對流有關,茶包上方的空氣受到加熱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