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電腦化認知測驗及AI評估平臺簡介

格式
pdf
大小
2.76 MB
頁數
31
作者
沛綺 李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1-10,离现在 3 34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電腦化認知測驗及

AI

評估平台簡介

李沛綺

Oct. 2021

1

background image

實驗室現有之電腦化認知評估工具

1.

電腦化數字警醒測驗

Computerized Digit Vigilance Test, C-DVT

2.

電腦版符號數字轉換測驗

Tablet-based 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 T-SDMT

2

background image

電腦化數字警醒測驗

Computerized Digit Vigilance Test, C-DVT

3

background image

簡介

內容:由數字警醒測驗 (Digit Vigilance Test) 改良而成之電腦化測驗

測驗目的:評估病人持續性注意力

適用對象:

中風個案

思覺失調症個案

施測時間:15–20分鐘

4

background image

測驗規則

個案需判斷電腦螢幕的畫面中「是否出現數字6」

有數字6須按勾的按鍵

沒有數字6則按叉的按鍵

5

background image

施測流程

1. 操作示範:電腦自動撥放

2. 練習題:重複練習3次,使得個案表現穩定

3. 正式測驗:施測1次即可

6

background image

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結果

再測

信度

隨機測量

誤差

同時

效度

生態

效度

預測

效度 反應性

中風患者

思覺失調

患者

-

-

7

background image

電腦版符號數字轉換測驗

Tablet-based 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 T-SDMT

8

background image

簡介

內容:由符號數字轉換測驗改良而成之電腦化測驗

測驗目的:評估病人訊息處理速度 之能力

適用對象:

中風個案

思覺失調症個案

施測時間:8分鐘

9

background image

測驗規則

1. 判斷電腦螢幕的畫面中之符號

2. 對應表中尋找對應之數字

3. 作答區點選正確之數字

10

background image

施測流程

1. 操作示範:電腦自動撥放

2. 練習題:共5題,逐題教學

3. 模擬測驗:60秒,施測3次,使得個案表現穩定

4. 正式測驗:90秒,施測3次,並取3次之平均值

11

background image

心理計量特性驗證結果

再測

信度

隨機測量

誤差

同時

效度

生態

效度

預測

效度 反應性

健康成人

-

-

-

-

中風患者

-

思覺失調

患者

-

-

12

background image

認知電腦化測驗施測前準備事項

1. 架設電腦,並且準備好評估所需之程式

2. 開啟瀏覽器之電腦設備,並輸入網址

3. 按「F11」使畫面變成全螢幕

4. 請個案端坐於電腦前,健側手放置於鍵盤上

5. 施測前應先讓個案轉位至輪椅或將病床升起,讓個案呈現坐姿

6. 開啟電腦之音響設備

13

background image

人工智慧評估平台(發展中)

14

background image

評估工具之現況 & 瓶頸

由臨床/研究人員施測標準化工具易遭遇之瓶頸:

1. 評估面向廣,難以周全

2. 施測成本高,不易追縱

3. 缺乏數位化,不易即時

15

background image

AI

評估系統之評估概念

1. 以治療/居家影片,同時評估多種欲評估之向度

2. 紀錄多次評估結果,追蹤治療成效

16

background image

以AI分析之好處

1. 整合現行評估工具

2. 降低評估成本

3. 增加生態效度

17

background image

AI

評估系統發展構想

18

background image

發展中之AI評估系統

中風AI評估系統(AIS)

認知AI評估系統(AIC)

19

background image

AIS

之AI分析及輸出架構

20

background image

AIS

評估分析向度

21

個案

攝影機A

攝影機B

上肢動作

下肢動作

攝影機A(正面)

評估向度:

正面動作表現

攝影機B(患側)

評估向度:

患側動作表現

平衡功能

行走

background image

AIS

預期之成品

22

background image

AIC

之AI分析及輸出架構

23

background image

AIC

評估分析向度(標準測驗)

24

同時錄製螢幕畫面,紀錄個案認知測驗表現

人臉辨識

表情辨識

注意力

攝影機A(筆電攝影機)

評估向度:

人臉辨識

表情辨識

注意力

螢幕錄影

評估向度:

靜態任務表現

注視位置&表情分析

動態任務表現

個案

攝影機A

攝影機B

background image

AIC

評估分析向度(一般活動)

25

25

個案

攝影機A

攝影機B

人臉辨識

表情辨識

注意力

攝影機B

評估向度:

動態任務表現

評估向度:

人臉辨識

表情辨識

注意力

攝影機A

動作分析

注視位置&表情分析

日常生活認知任務 or

臨床認知功能復健

動作分析

物品偵測

動態任務表現

background image

AIC

預期之成品

26

background image

AI

系統之價值與效益

27

1. 適用情境廣

2. 累積大型資料庫

3. 利於長期成效追蹤

4. 提升評估效能及精準度

5. 醫病溝通之參考數值

background image

AI

評估系統之應用環境

28

AI

評估系統

研究/開發

1. 累積大型資料庫
2. 病患及AI研究之基礎

教育/管理

1. 量化活動品質
2. 提供活動調整建議

臨床/居家

1. 追蹤病患功能恢復
2. 篩檢潛在個案

background image

AI

評估工具發展之瓶頸 & 挑戰

29

二台攝影機之資訊有限

攝影易受環境影響,2台攝影機難完整捕捉

分析技術未臻成熟

各項臨床觀察指標之定義尚在探索/驗證

資料收集不易

評估時間長,次數少,難以快速累積

background image

Q & A

30

background image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31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