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离现在 1
年 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1
月經來了
認識月經大補帖
愛群中西醫診所
陳建霖醫師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
張芳維主任
臺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
林雅恩理事長
教育部健康促進學校中央輔導委員
龍芝寧主任
一、為什麼有月經
月經是一個女性進入青春期的正常生理現象,是女性生育功能與發育成熟的
重要指標,指子宮受到體內荷爾蒙的刺激,產生週期性子宮內膜剝落排出的現象。
卵巢每月排出一個成熟的卵(排卵),荷爾蒙分泌使子宮內膜增長,卵子由輸卵
管擷取後若未受精成胚胎並在子宮著床,則黃體會退化,此時子宮內膜將會剝落、
出血,由陰道排出,形成月經,荷爾蒙不再分泌。
初經年齡大部分約在
11 至 16 歲,停經年齡則約在 44 至 54 歲,月經的特徵
是經血稀稠適中,伴隨的症狀包含輕微腹脹、腰酸、乳脹,情緒不穩。
2
二、月經期間子宮內膜、卵巢濾泡與內分泌的變化
進入青春期時,卵巢內數十萬個原始濾泡中,每個月會讓數個濾泡成熟,其
中會讓一個長成最大,破裂後使其內之卵子排出即為排卵。
濾泡成長過程中,其細胞會分泌雌激素,又稱為動情素,使子宮內膜增長,
稱為增殖期。排卵後殘留之濾泡形成黃體,除分泌雌激素,另外可分泌黃體素使
子宮內膜富有血管及腺體,提供胚胎舒適的著床與成長環境,相當於子宮的分泌
期。
排卵後,黃體素分泌會刺激後腦之體溫調節中心,因此基礎體溫就會上升至
一水準。上升的體溫持續約兩周,直到月經來潮,體溫又會下降。若發生懷孕,
則黃體不會退化,體溫則持續維持在高溫之水準,月經也不會來潮直至懷孕終止。
女性若無排卵,則基礎體溫沒有高溫期。
3
三、月經與女性荷爾蒙相遇
月經週期與許多荷爾蒙的調節有關,包含女性荷爾蒙的雌激素、黃體素,而
月經週期的變化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壓力,因此也包含處理壓力有關的荷爾蒙,
如皮質酮、胰島素和甲狀腺素等。此外,吸菸、熬夜、情緒、減重過度、劇烈運
動、生病、慢性發炎、藥物都可能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進而改變月經週期。
雖然月經對某些女性可能帶來不適或困擾,但它代表著女性身體運作正常,
也是女性獨特的生理表現。當生殖系統出現問題時,其他系統也可能正受到損害,
因此也可以反映其他系統的功能和平衡,而月經的益處包括:
生殖能力:月經是女性生殖系統正常運作的一部分,身體已準備好具備懷
孕和繁衍後代的功能。
良好健康訊號:月經週期的運作可以反映出女性身體的健康狀態。月經週
期的長短和規律性、經血量的多寡等都可以提供身體是否健康的訊息,也
可反映女性荷爾蒙是否調節適當,包括對身體脂肪的分佈和肌肉量的影
響,進而造成體重和身體形態的變化。
荷爾蒙平衡:月經週期是由一系列荷爾蒙變化所調節,包括雌激素和黃體
素。這些荷爾蒙的平衡對於女性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當荷爾蒙處於平衡
狀態時,會感覺比較有精神、活力充沛、睡眠品質佳,對情緒的調節也比
較好。反之,當女性荷爾蒙調節不良或分泌能力出現問題時,可能影響甲
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和代謝,進而影響壓力反應和情緒調節。
維持骨骼強健:骨質的新陳代謝及週轉率受到許多荷爾蒙的影響,包括女
性荷爾蒙、甲狀腺素、副甲狀腺素等。如雌激素對骨骼健康發揮重要作用,
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停經女性的骨質密度會顯著下降,增加骨質疏鬆的
風險。
保持心臟健康:雌激素可保持心血管健康,有助於血壓穩定,雌激素濃度
降低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相關。
緩解不安情緒:荷爾蒙處於平衡時,對情緒的調節比較好,有部分女性覺
4
得月經的到來,可以帶來某些程度的身心舒緩和釋放,有助於緩解壓力和
情緒。
四、月經自我觀察
月經週期:為經血排出的第 1 天至下次經血排出前 1 天的總天數,正常的月
經週期通常是
21 至 35 天,規律一個月一次,經量每次都差不多,經期持續時
間因人而異,月經期維持
2 至 6 天皆算正常。
經期血量:一次月經期之總經血量約 20 至 60 毫升,有量多和量少的日子,通
常第
1 天的量較少,第 2 天量變多,到了第 3 天又逐漸減少。
經血顏色:主要成分是血液與子宮內膜的碎片,顏色可能是暗紅、鮮紅、粉紅、
黑棕色等。
暗紅、鮮紅:一般經血
粉紅:經血量較少
黑棕色:子宮收縮不良,經血停滯,被氧化後才排出
可用記事本或手機 APP 持續記錄 6 個週期以上,據此預測月經來潮日。
計算三步驟:
1. 記錄月經週期日期。
2. 計算月經週期天數:上次月經 1/1 來這次月經 1/29 來,月經週期天數就
是
28 天。
3. 推算下次月經週期來潮日:月經來潮的日子推估是 1/29+28 天=2/26。可
推算下一週期的月經來潮日,便於早期發現懷孕或月經異常。
5
五、月經自我記錄
仔細做好經期的紀錄,掌握自己的生理週期,了解自己的身體變化,為月經
的來臨,做好身心健康的準備。
一般月經週期為 天
這次月經來潮日是 □提早 天 □符合週期 □晚到 天
月經出血第一天為 月 日
經血完全乾淨為 月 日
經血量最多的是第 天
經血量:□量少 □適量 □量多
經血顏色:□正常 □異常(說明: )
經期來之前的身心感受: (不適症狀: )
月經期間經痛情形:
觀察月經變化要點:
經期是否規則:月經次數過多或過少、月經期是否過長、月經週期前後是
否異常出血、次發性無月經(可能原因是泌乳素過高、子宮壁沾黏、營養
不良、服用藥物)。
經血:量是否過多或過少、經血顏色和氣味等。
6
六、經期寶典
1. 經期不規則時該怎麼辦
為什麼月經不太規律,有時會突然來,有時會過很久都還沒來呢?
答:如果沒有懷孕的可能性,可能是壓力太大、情緒不穩定等原因(例如:
準備重要的考試、遭遇突發或意外事件等)
,影響荷爾蒙的分泌,導致經期失調
紊亂。經期異常的情形包含以下狀況:
月經次數過多:月經週期短於 21 天,可能因為荷爾蒙失調、器官性疾病
等原因導致。
月經次數過少:月經週期約 2~3 個月才一次,或一年內才幾次,可能因為
不排卵造成,或是因情緒不穩定、工作壓力及其他疾病導致。
月經期過長:月經量正常,但經期超過 7 天以上,會造成失血過多,引發
貧血,可能因為子宮功能失調出血、器官性疾病等原因導致。
月經週期前或後異常出血:可能因荷爾蒙機能不足或過高。
當月經長時間沒來(例如:
2 個月)
,建議可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了解自己
健康狀況!
7
2. 當經血異常時該怎麼辦
月經偶有小血塊是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要太過擔心,血塊數量太多,且尺寸
太大(約大於
5 元硬幣),有疼痛的情況,應循經痛保健方式,自我保健。經血
異常的情形包含以下狀況:
月經量過多:月經周期正常,但月經量多,一小時內要更換 2~3 塊衛生
棉,可能因為子宮腺性瘤、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內膜過度增生等原因導致。
月經量過少:經期只有 1~2 天,且月經量少,可能因為子宮腔沾黏(子宮
手術併發症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物、甲狀腺機能異常等原因導致。
經血帶有灰色、橘紅色或黃綠色,可能表示陰道有感染病菌發炎,異常時,
通常會伴隨發燒與疼痛、搔癢、有異味等症狀。
以上有異常,均需就醫檢查、治療。
8
3. 經期來之前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
經前症候群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經期前約 1 週左右出現身心不適
的症狀,在月經開始後就會消失,症狀從輕微到嚴重不等,有影響生活作息情況,
可就醫評估。
生理症狀:腹脹、粉刺、消化不良(含便祕、腹瀉)、體重增加、乳房壓
痛或腫脹、關節或肌肉疼痛、疲倦、頭痛和偏頭痛、潮熱或出汗。
心理症狀:抑鬱和情緒低落、自尊和自信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
退、孤獨和偏執、焦慮、煩躁、情緒波動。
9
4. 經期身心好 chill
經期自我保健包含以下幾點建議:
食
由於經期的失血,在經淨後能適當地食用補血的食品,有助於體能的恢復,如
果疲勞乏力感較甚,也應適當地食用能補氣的食品藥膳(補血的藥膳是四物湯,
補氣的是四君子湯,或服用黃耆紅棗等)
。目前沒有直接人體實驗證據顯示吃
冰會增加經痛程度。然而動物實驗中發現,溫度會影響子宮在月經來潮時的收
縮情況。研究人員觀察到高溫會減緩子宮的收縮強度,但增加收縮頻率;相反,
低溫或冰冷會增加子宮的收縮強度,甚至可能導致半痙攣狀態,同時降低收縮
頻率,也可能會使經痛變得更嚴重,因此建議經期間減少或避免冰冷食物。刺
激性食物,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連帶加重經期間腹部不適的狀況,因此建議
經期間酌量或避免食用。也避免菸、酒及咖啡因,咖啡因雖有輕微止痛效用,
但也會增加營養素的流失。研究顯示咖啡因攝取可能加重經前症候群的症狀,
因此建議注意經期間的咖啡因攝取量。
衣
穿寬大舒服的衣物、減少腹部的壓迫感。
住
寒冷會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經痛的機率。所以在寒冷的氣候、寒冷的環境要
適當地保暖,例如適時添加衣物,保持環境的暖和舒適等。炎熱會造成血管的
擴張,也就是增加局部的充血,使出血增加,所以過熱的氣候與環境也應適當
地避免。
行
選用合適的生理用品,讓日常行動、運動都能自在。
育
學習經期保健及衛生防護相關知識。
10
樂
保持心情愉快,紓解壓力,正常作息,勿熬夜、勿過勞。勞累常會造成身體的
疲勞感、乏力感,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氣虛。血虛的情況就常伴有氣虛的狀態,
過勞常會加重氣虛的程度。氣虛容易造成兩種情況,一是抵抗力不好,一是子
宮收縮無力,易造成經血的出血量多或是經期延長。
5.
①經痛哪裡來,如何不忍痛?
依據教育部
106 學年度至 110 學年度大專校院大學部新生健康檢查資料統
計結果顯示,有經痛情況的女學生介於
76.23%至 76.73%間。在月經來潮前後會
小腹疼痛,有時會痛到臀部,甚至劇痛暈倒,稱為經痛或痛經。有些人會出現嚴
重的背痛或大腿疼痛,有時會伴隨有噁心、嘔吐、腰部酸痛、頭昏、頭痛、腹瀉、
乳房腫脹或情緒不穩的症狀,嚴重時可能會臉色蒼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經
痛分為原發性經痛和續發性經痛。
原發性經痛:如果從月經一開始就有經痛,屬於原發性經痛,經期因子宮前列
腺素分泌增加,導致子宮強烈收縮,並非其他疾病造成的月經週期的疼痛,通
常較易出現在初經剛來時,或初經不久後開始,容易發生在身體瘦弱、精神抑
鬱、生活壓力大的女性,可藉由吃止痛藥或避孕藥來緩解疼痛。止痛藥無法改
善經痛,而且會影響工作或上課時,建議到學校保健室諮詢。其他非藥物治療
包括熱敷、適當飲食、按摩與中醫灸療。
續發性經痛: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尤其是子宮肌腺症,其他還有因骨
盆腔發炎、子宮或陰道結構異常導致月經阻塞(如:雙子宮併有雙陰道,但一
邊陰道閉鎖不通等)
,造成的月經週期疼痛,會持續到月經結束後幾天。可先
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的止痛藥物治療,倘若效果不佳則考慮使用荷爾蒙治療
或手術等治療。
有性行為的女性如果月經過期,骨盆腔疼痛伴隨可能有異常陰道出血,要
11
小心有流產或子宮外孕可能性,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子宮外孕囊胚破裂導致骨
盆內出血,嚴重時會有休克生命危險。
藉由詳細的詢問病史及骨盆腔檢查,診斷是屬於原發性經痛還是續發性經痛,
但不管是原發性疼痛或續發性疼痛,最重要的治療原是發現經痛的原因而加以矯
正。
5.
②經痛舒緩,飲食保健方法
身體要能適時地調節這些經期相關的荷爾蒙反應,就需要許多營養素的支持。
尤其近年來研究發現,可能透過飲食型態調節慢性發炎而影響經期表現,包括月
經量、月經週期天數及頻率、經前症候群
(PMS)、或排卵狀況,都可能和每天吃
的食物有關。
可以輔助身體調節荷爾蒙、抗發炎的食物種類
多樣不同彩色的蔬菜
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葉酸和鎂。蔬菜纖維有助腸道
細菌平衡且維持腸道蠕動正常,減少發炎反應。蔬菜是許多重要維生素與
礦物質的來源,對於保持荷爾蒙平衡非常重要,例如富含碘的紫菜海帶,
成人缺碘會導致甲狀腺功能失調,而導致月經不規則等狀況。
膳食纖維及維生素豐富的全穀雜糧類
維持健康體重不可或缺的三大巨量營養素,包括醣類(複合碳水化合物)
、
蛋白質、脂肪,是身體保底的重要基礎。不少女性會嘗試低碳水化合物的
飲食來減重,但不適當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對月經周期帶來負面影響,
像是焦慮、失眠、脫髮、便秘、經期不規律等。因此建議要維持健康的月經
週期,每日應該攝取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尤其以複合碳水化合物為主,例
如糙米、全麥麵包、地瓜、馬鈴薯等全穀雜糧類,可為身體提供能量之外,
還含有膳食纖維和澱粉,可為腸道內的有益細菌提供營養。
12
適量的豆魚蛋肉類食物
這類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質,為修復器官所需的營養素,對於維持肌肉組織
和維持荷爾蒙平衡至關重要。人類也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得到脂肪,脂
肪是雌激素和黃體酮的組成要素。體脂肪過低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律或月經
量過多、經前症候群或無法排卵,應保持適當的體態。在選擇富含蛋白質
食物時,因其脂肪性質及含量的不同,建議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質食物,
例如豆腐、豆干。可多選擇在地的水產食物,例如虱目魚、臺灣鯖魚、秋刀
魚等,因這些食物含有較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除了有助於維護心血管
健康,也能提供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 D 來支持身體抗發
炎。
補足經期可能流失或增加需求的重要營養素種類
鐵質
經期失血會增加對鐵的需求,鐵有助於正常紅血球的形成,是構成血紅素
與肌紅素的重要成分,有助於氧氣的輸送與利用。主要食物來源包括:內
臟類、貝蛤類、紅肉(可多選用瘦肉)
、鮪魚、豆類(大豆、黑豆等)
、全穀
雜糧類(包括紅豆、大紅豆、扁豆、鷹嘴豆、豌豆、藜麥等)
、蔬菜(包括
菠菜、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
。
維生素 C
可幫助身體吸收鐵質,也能在飲食中增添抗氧化的力量,如芭樂、釋迦、柑
橘類水果、奇異果、草莓、木瓜、甜椒、綠花椰菜、芥藍、番茄等。
鋅
鋅參與許多生理調節,與安定神經、修復組織有關,是經期中不可或缺的
營養素,可以從貝蛤類(例如牡蠣)
、牛肉、堅果類等攝取。
可能影響荷爾蒙調節、促使身體發炎,建議避免或減少攝取的食物種類
添加糖/精製糖食物
吃進過多的糖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也可能造成脂肪堆積、體重增加和慢
性發炎。過多的胰島素可能會干擾卵巢運作,紊亂荷爾蒙的調節。無論是
果糖、葡萄糖、或是蔗糖,只要是屬於額外添加的單醣或雙醣類食物,像是
紅白砂糖、糖漿、方糖、冰糖、黑糖等,長期吃過量都可能打亂荷爾蒙調節
的步調。
過多促發炎的油脂食物
選擇不當的油脂可能引起荷爾蒙紊亂和慢性發炎,包括過多的
Omega-6 脂
肪酸、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Omega-6 脂肪酸是身體正常代謝必須的營養
素,存在於大部分的植物油裡,像是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或
蛋黃醬及沙拉醬中;飽和脂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的脂肪中,像是猪油、牛
油、肥肉等
; 反式脂肪則是存在於糕餅類、酥油、麵包類等點心零食中,若
13
經常以這三種油脂為主要的飲食油脂來源,則可能造成發炎反應的趨向物
質增加、紊亂荷爾蒙的調節。
經痛期的飲食管理,以均衡健康的飲食型態為主,如地中海飲食,包括以植
物性食物為基礎的高纖飲食為主,例如蔬菜、水果、全穀雜糧、豆類、堅果和種
子等,且建議脂肪量不超過總熱量的
30%,並留意下列食物及營養素的攝取:
適量的飲水:足夠的水分攝取有助於緩解水腫和促進血液循環,可能對經
痛有幫助。
Omega-3 脂肪酸:Omega-3 脂肪酸是一種健康的脂肪,具有抗發炎和抗
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主要存在於魚類(例如鯖魚、鮭魚、沙丁魚)
。
複合碳水化合物:多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例如全穀類、糙米、燕麥等,
可以幫助平穩血糖,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
水果和蔬菜:多攝取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的水果和蔬菜,例如
芭樂、柑橘、菠菜、甘藍等,這些食物有助於緩解發炎。
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B 群被認為對緩解經痛可能有幫助。維生素 B1 存
在於糙米、豆類等食物中,維生素
B6 存在於瘦肉、肝臟、甘藍菜、蛋豆
類、小麥胚芽、燕麥及花生等堅果類。
薑:薑被廣泛應用於中國和印度的傳統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抗炎和止痛的
特性,能夠緩解經痛。可以將薑加入到茶、湯或料理中。
鈣:鈣是一種重要的礦物質,有助於維持肌肉和神經的正常功能。攝取足
夠的鈣可以幫助緩解經痛。鈣存在於乳製品、板豆腐、豆干、深綠葉蔬菜
及堅果等食物。
某些食物可能會加重經痛期的症狀,應注意的食物包括:
避免攝取過多的咖啡因、酒精和高脂肪食物(例如炸物、可見脂肪等油花
肉品、烘培食物或零食等)
,這些食物可能干擾荷爾蒙調節、加劇經痛症
狀,和月經疼痛、經期延長、經血過多等不適症狀有關。
避免攝取過多的添加糖或精製糖,例如甜點、糕餅、含糖飲料等,這些食
物可能促使身體發炎更不舒服。
均衡的飲食是荷爾蒙調節的重要基礎,建議經期間儘量以原型食物、溫熱型
態為主,少吃過度加工及寒涼的食品飲料,以減少不適當的飲食影響子宮的收縮
及經血的排出,引起經痛,如果有飲食方面的疑問,建議可尋求營養師協助。
5.
③經痛舒緩,自我按摩調理
經期的生理狀態,主要是經血流失使身體暫時處於失血的狀態,也就是中醫
所謂的血虛。身體的暫時血虛容易受外在病邪(如氣候溫度、濕度的變化)或內
在情緒的影響而造成身體不適,因此經期首要考慮的便是血虛的保健。
14
出血時,如果加上寒冷的刺激(如氣溫過冷、冰冷食品等),或情緒過度緊
張、抑鬱等,易造成子宮或局部韌帶、血管收縮過度,致血流不暢而形成中醫所
謂的血瘀證狀態。血瘀證的症狀,除了經血常夾帶有血塊外,也會產生月經的疼
痛。所以經期預防病邪的侵襲及血瘀證的產生,經後注重恢復「血虛」的狀態是
中醫經期養生保健的重點。
引起經痛最常見的原因如下:
氣滯:以脹痛為主,包括胸部的脹痛,也常伴有血塊。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情緒
的緊張、抑鬱、生悶氣等。經期時可以保持環境的舒適,如舒服的燈光、賞心
的畫作、悅耳的音樂、誘人的美食等,讓心情能放鬆,也可以飲用花茶、適當
的香料等,或按摩太衝穴、三陰交穴、合谷穴。
血瘀:以收縮痛、刺痛為主,常伴有血塊。造成的原因除了上述氣滯的情況外,
主要是寒。經痛時,可以適時熱敷小腹或食用溫暖的食品(如薑茶、熱巧克力
等)
,必要時也可以熱灸關元穴、三陰交穴。
經痛自我按摩緩解方法如下:
經痛時可以自我按壓合谷穴、三陰交穴、太衝穴
關元穴位在子宮上方,建議只做熱敷,不做按壓
以合谷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穴位有被按壓感,至微有能忍受的痛感為止。1
個穴位,可反覆按壓約
1 分鐘,休息 30 分後,可以再按摩 1 次
若經痛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可以在經期自我保養,但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
工作與人際關係,建議就醫,依據醫師診斷、治療。
6. 經期好好愛自己,健康防護
保持外陰部清潔,使用舒適的生理用品,並勤於更換。
採淋浴,避免盆浴、坐浴及游泳。
15
如廁後要由前往後擦拭,以免將細菌帶入陰道,引發感染。
注意性行為時的衛生:月經期因子宮頸口微張開,陰道酸度減低,抵抗病菌能
力變弱,此時性行為易將病菌帶入,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保持排泄通暢,減少骨盆充血,腹痛時可用熱水袋敷於下腹部或於月經來潮前
採彎腰及膝胸臥式。
月經期間,女性需要更多的休息和自我照顧,給予自己更多關愛和放鬆的時間,
也透過覺察月經的狀況,更了解身體情形,進而照護自身健康。
七、什麼時候該就醫
一般而言,反覆性骨盆腔疼痛,特別是在月經期間,大多會認為是經痛,如
果從月經一開始就有經痛,屬於原發性經痛,可藉由吃止痛藥或避孕藥來緩解疼
痛。經痛不僅需要服止痛藥,而且會影響工作或上課時,建議到學校保健室諮詢。
若經痛是青春期後,越來越痛,可能要考慮有其他病症引起的次發性經痛,
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沾黏或發炎…等。當然如果是兩次月經中期疼痛,則要
考慮排卵痛,特別的是,如果有月經過期又有懷孕可能性,骨盆腔疼痛伴隨可能
有異常陰道出血,要小心有流產或子宮外孕可能性,要及早就醫檢查,避免子宮
外孕囊胚破裂導致骨盆內出血,嚴重時會有休克生命危險。
如發現月經來潮時間過長(超過
10 天)、經血過多(月經第 3 天時仍須每 2
小時更換一次)
、經血有異味、月經週期過長(
2 個月以上)、月經週期過短(20
天以下)
、持續腹痛、經痛服止痛藥可能沒效,而且嚴重影響工作或上課、每個
月的經痛有越來越厲害的趨勢等現象應就醫。
經痛與骨盆腔疼痛應予以區隔,女性下腹痛可能不只是經痛,有可能是其他
疾病,那就需要就醫。急性骨盆腔疼痛須鑑別診斷骨盆腔腫塊、因外傷導致腹壁
血腫或是腹壁肌肉缺損導致疝氣,其他特殊骨盆腔疼痛如伴隨皮膚斑點的急性紫
質症、骨盆腔血栓靜脈炎、主動脈瘤與腹絞痛
(Abdominal Angina),也需要就醫找
16
出問題。
婦科感染疾病如子宮內膜炎、骨盆腔炎症與卵巢輸卵管膿瘍等,或急性卵巢
輸卵管疾病如卵巢囊腫、腫瘤或出血與卵巢輸卵管扭轉,骨盆腔疼痛在月經期間
可能會加劇,屆時也需要就醫找出問題。
泌尿系統如膀胱炎、腎盂腎炎或尿路結石…等或腸胃道系統如腸胃炎、盲腸
炎、腸阻塞、憩室炎與發炎性腸炎…等,因為疼痛位置靠近骨盆腔位置,易與經
痛混淆,若在非月經期間或月經結束後,仍有持續性骨盆腔疼痛,則須需要就醫
找出問題。
參考來源:
1. https://www.betterhealth.vic.gov.au/health/conditionsandtreatments/menstrual-
cycle#what-is-the-menstrual-cycle
2. Edlin, G., & Golanty, E. (2019). Health and wellness.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3. Widmaier, E., Raff, H., & Strang, K. T. (2015). Vander's human physiology.
McGraw-Hill US Higher Ed USE.
4. https://www.betterhealth.vic.gov.au/conditionsandtreatments/fertility-reproductive-
system-female
5. https://www.womenshealth.gov/menstrual-cycle/premenstrual-syndrome
6.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3/8/n12798202.htm
7. 陳榮洲(2003)。中醫婦科學。弘祥出版社。
8. 羅元愷(1989)。中醫婦科學。知音出版社。
9. 黃維三(2002)。鍼灸科學。正中書局。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