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相關概念分析(p.21)
凱利對課程概念的分析
古拉德(Goodlad,1979)-不同層級課程觀(p.22)
※ 意識形態(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
運作課程、經驗課程
課程的五個層次
葛拉松(Glatthorn)的意向課程觀與發展改進觀(p.24)
建議課程:教改委員會(理念)
(二)書面課程(正式)
(三)支持課程(教材、時數、人數)
(四)傳授課程(實際授課內容)
(五)測驗課程
(六)習得課程:學生在校所獲得的一切經驗
※ 課程領域發展改進觀:
基本課程(結構【語文、數學】-精熟、無結構【早修、班會】-有機【日復一日】);
充實課程【擴充-綜合領域】
潛在課程與空無課程(p.26)
※ 艾斯納:外顯課程(explicit)、內隱(潛在)課程(implicit)、空無課程(null)
艾斯納(Eisner,1979);黃光雄(1997)
外顯(顯著)課程(explicit):學校及教師所規劃和提供的知識與經驗,如正式課程(主題課程…)、非正式課程(運動會、教學參觀、慶生會、用餐等待…)
內隱(潛在)課程(implicit):學校的硬體、社會及認知等環境,所形成學生非預期的學習結果(經由學校中人事物間的互動過程,而學習的內容或經驗)-狡猾的童子軍、遊戲、環境1- 環境2
空無(懸缺)課程(null):指學校應教卻沒有教的學習內容(民主素養、公德心、環保意識、兩性平等、人文涵養、生態保育、EQ…)
課程的要素(葛拉松,Glatthorn,1987)p.28
一、課程政策(policies):九年一貫課程總綱
二、課程目標(goals):幼兒教育目標
三、學習領域(fields): 幼保、財金、企管..
四、學習方案(programs): 研究所五年一貫、幼教學程、幼兒美語次專長學程
五、學習進程(courses):蒙氏、嬰幼兒照護、通識課程-國語文、母語、英文-初階進階
六、學習單元(units)
七、節、課(lessons)
※ 課程計畫(課程發展)的過程 p.20
決定目的與目標
進行課程設計(課程編製)
課程實施(教學)
課程評鑑
※ 泰勒(Tyler,1949):課程發展的四個步驟
學校尋求達成的是什麼教育目標?
為達成此目標,應提供什麼教育經驗?
如何有效的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如何決定這些目標是否獲致?
※ 塔芭(Taba,1962):課程發展八個步驟
診斷需要
2、建立目標
3、選擇內容
4、組織內容
5、選擇學習經驗
6、組織學習經驗
7、決定所要評鑑的內容及其手段
8、檢核教學單元的順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