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ㄧ
目錄
頁數
專題製作計劃撰寫要點……………………………….1
專題製作報告編排要點……………………………….7
第一章、專題製作計劃書撰寫要點
專題製作計劃書,乃針對所要進行專題製作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步驟與辦法,以及尋求問題解決之辦法所需之設備、儀器和付諸實行的一種專題製作計劃書。
本系學生專題製作必須在四技第三學年上學期分組,並提出專題製作題目及大綱,同時找好指導老師並填寫專題製作申請表,至於完整的計劃書,須於第四學年下學期期中(期中考後一週內)提出,因為計劃書的項目較多,乃訂定以下格式提供大家遵循(格式如附錄一,由系提提供格式之磁片,請列印後直接撰寫或繕打於磁片格式上)。
專題製作計劃書的撰寫主要包括下列幾點:
(一)題目與大綱。
(二)專題製作的背景與動機。
(三)定義與內容。
(四)專題製作的方法與進行步驟。
(五)預定進度表。
(六)預期結果。
(七)重要文獻參考資料。
在編寫計劃書時,應特別注意題目主題,以避免離題,不僅要將專題製作計劃的內容及目的清晰的寫出來,而且要洽如所云,據實敘述,不應有誇大不實或超出自己專題製作範圍的描述。以下針對計劃書,各項目加以說明:
1.1 題目與大綱
利用簡潔有力的辭句作為敘述專題製作內容的題目(title),因為題目的決定在於提供一個可以遵循的研究方向,並界定一個明確的研究範圍。大綱則是確立一篇文章的骨幹,有了明確的大綱,不但能使研究工作分段進行,更能使文章結構嚴謹,條理分明,所以研究工作的開始如何構思主題與大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1.2 專題製作的背景與動機
從事專題製作的人,對於所進行研究之題目,必須要瞭解其背景知識,同時闡述進行此一專題製作的動機或理由。
1.3 定義與內容
因為某些概念及構想會隨各組專題製作環境、目的與學科知識能力而異,為了方便彼此間意念的溝通,對於有些特殊專題製作的概念,應賦予定義。詳悉專題製作問題的內容更是不可少的一件事,因為問題的存在才有必要加以研究,也由於問題之存在,才有對問題取得答案之期望。
1.4 專題製作的方法與進行步驟
同學對於問題的瞭解、問題的癥結,以及可能使用之研究方法與步驟,都應簡明的敘述。
1.5 預定進度表
將整學年專題製作所進行的每個步驟分成幾個階段,預定其起始與完成的時間,利用Gantt Chart來表示,以為進度控制及查核的依據。
1.6 預期結果
結果的預期不可誇張,要在可能完成的專題製作範圍內簡要的說明結果。
1.7 重要文獻參考資料
列出所需要的參考資料,其編排方式須依據下章專題製作報告編排要點規定撰寫。
附錄一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專題製作計劃書
題目 |
組別:
組員:(姓名、學號)
指導老師:
中華民國年月日
一、專題製作題目
二、大綱
第頁
三、計劃書其他各要點
專題製作的背景與動機
定義與內容
專題製作的方法與進行步驟
預定進度表
預期結果
重要文獻參考資料
第頁
附表一
專題製作預定進度甘特圖(Gantt Chart):整學年度之進度
專題名稱: | |||||||||||||||||||||||||||||||||||||
工作項目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年 月 | 備註 | ||||||||||||||||||||||||
說明:1.工作項目請視專題性質及需要自行訂定。 2.預定進度以粗線表示其起訖日期,並請於「月次」欄註明實際月份,以利查核。 |
第頁
第二章、專題製作報告編排要點
2.1 報告基本結構
報告的基本結構,至少應包括下列三部份:
(一)篇前部份──封面、標題頁、摘要、誌謝、目錄等。
(二)正文部份──為報告的主體,依性質區分為合適的章節。
(三)參考文獻部份──重要文獻參考資料、索引等。
由於專題製作本身所針對的特定目的,學生可以對專題製作研究報告的結構做適當的安排,然而上述三個主要部份不可省略其中一部份。
本系專題製作報告各部份的名稱,其裝訂次序依序如下:
封面
標題頁
摘要
誌謝
目錄
圖表目錄
正文
參考文獻
符號索引
附錄
作者簡介
專題製作報告編排之有關規定如下:
1. 本系專題製作報告必須以中文撰寫,並採用橫式由左而右的書寫方式。
2. 報告寫作的文體為語體文,以文詞簡明暢達為主,儘量避免艱澀偏僻的字眼。
3. 正文開始的第一頁應先打上題目名稱,再按章節順序繕打。
4. 報告採用單面打字為原則。
5. 報告以 Microsoft Word電腦打字,其字型採用標楷體,字體大小及段落設定如下:(段落之行高採用最小行高24點)
‧章標題及其他標題:字體大小─16點,段落─與後段距離設12點,置中。
‧節及小節標題:字體大小─14點,段落─與前段距離設12點,與後段距離設6點,靠左。
‧內文使用:字體大小─14點,段落─與後段距離設6點,左右對齊。
6. 打字時各頁每邊須留2.5公分,但在左邊須增加0.5公分(即3公分)以供裝訂。
7. 報告打字用紙採用A4紙張影印紙。
8. 報告頁次的編定,分為兩部份,篇前部份之摘要至圖表目錄以羅馬數字小寫編排之,其他部份則自正文開始依序以阿拉伯數字編排之,其頁碼之位置於每一頁的正下方,離底邊1公分的位置如第五頁則以-5-表示之。
9. 〔摘要〕、〔誌謝〕、〔目錄〕、〔圖表目錄〕、〔各章節之開始〕、〔參考資料〕另啟新頁。各新頁之頂邊留3公分的空白。
10. 打字完成以後,必須仔細校對,以防因打字的疏忽而造成錯誤。
11. 成果發表以活頁裝訂(利用長尾夾夾著)為原則,發表後採用書本式裝訂。
12. 裝訂用之封面紙由系內提供各組使用。
以下針對報告各項目加以說明:
2.2 篇前部份
(一)封面與標題頁
報告封面由系內提供給每組,標題頁必須附上題目、每組學生班級姓名學號、指導教師姓名、成果發表評審委員、學校與系名稱、"專題製作報告"及日期等資料。(封面格式如附錄一、標題頁如附錄二)
(二)摘要
1.報告必須附上內容摘要,其文字以250字至500字為準,字型及字體大小與節及小節標題相同。(格式如附錄三)
2.摘要之頁須附上〔摘要〕兩字作為標題,標題與摘要內文間須空兩行,其字型及字體大小與章標題相同。
(三)誌謝
1.誌謝文與專題製作報告的主體並無直接的關係,只是希望藉此表達對各方面的贊助與指導的謝忱,具文字內容因協助對象的不同而有變化,字型及字體大小與節及小節相同。
2.誌謝之頁必須附上〔誌謝〕字樣作為標題,標題與誌謝辭文字之間空兩行,字型及字體大小和章標題相同。(格式如附錄四)
(四)目錄
1.目錄為書籍、期刊或論文中之章節名稱,依文章論述的次序排列,以便於查詢、檢索。
2.目錄為一篇文章之主幹,須按章節順序編排,並以虛線註明所屬之頁碼。(格式如附錄五)
3.目錄之頁必須附上〔目錄〕作為標題。
(五)圖表目錄
1.圖表目錄之頁則以〔圖表目錄〕作為標題。
2.圖表目錄按章節編號,如第一章第一圖則以圖1.1為編號,第二章第三圖則以圖2.3為編號。(格式如附錄六)
3.全文中圖表數量不多在四個以內的可以不用圖表目錄,五個圖表以上(包括五個),則須製作圖表目錄。
4.圖表目錄之安排先排列圖1.1,圖1.2,圖2.1.....,再接著表1.1,表1.2,表1.3,同時以虛線標定所屬頁碼。
2.3 正文部份
(一)正文必須劃分為適當的章節,同時給予適當的標題。
(二)正文內之標題不加標點符號。
(三)參考文獻,註明出處來源,於正文中依次編號,以阿拉伯數字置於被說明句子或名詞的後面,標點符號之前。
(四)正文中各階層章節與細節之代號可依次為五個階層如下:
章 節 小節 小段 各點
章節標示:第一章 1.1 1.1.1 (一) 1. (1)
(五)各章與各節;每章需重新換頁開始,各節與各小節之段落設定如2.1節第5點。
(六)縮寫符號與數字
1.專有名詞,或特殊符號,讀者不易瞭解時,均須在第一次出現時,詳細的加以說明,不容許有意義不清或含糊的語句出現。
2.報告中量的數目字以採用阿拉伯數字為宜。
3.度量衡的計算單位以採用公制或英制(但須統一)為宜。
(七)圖表
1.同一類型的解說圖應統一編號,即使不同型的表格,如為數不多也統一編號。
2.圖表須依次編號,同時賦予適當的標題。
3.圖表須儘量接近參考的正文。若該頁不足空間容置圖表,可附於次一頁。
4.圖表的大小,以不超出正文用紙大小為宜。
5.圖表的寬度比所用報告紙張寬度小時,則以放置於中央為宜。
6.圖表在正文內與上下文所保持的空間以兩行為宜。
7.圖表較論文紙張大時,以編排於最後一頁,利用附註頁附錄(Appendix)來處理之。
8.圖之編號及名稱,置於圖正下方,而表之編號及名稱,置於表之正上方,其範例如附錄七。
2.4 參考文獻
所有參考文獻須按其在文中出現之先後,隨文註號碼於方括弧內,並依序完整列於每章末,其範例如下。
2.4.1 中文文獻
(一)期刊
杜文謙,「水滴在強制對流中之熱及質量傳遞」,中國工程學刊,第一卷,第一期,第23─25頁,民國六十七年。
(二)書籍
王立鈞、石延平、陳陵援,化學,第85─98頁,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六年。
2.4.2 英文文獻
(一)Journals
Morris, J.G and K.K. Howard, ”Thermomechanical Treatments of Alloys,”J.Appl. Physics , Vo1.42, No.1, pp.320-325 (1971).
(二)Books
Etkin, B., Dynamics of Atmospheric Flight,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pp. 166-188 (1970).
(三)Conference
Pfaltz, J.L. and A. Rosenfeld, ”TITLE,” Proc. of First Intem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ashington, D.C.(1969).
(四)Report, Thesis, etc.
1.Chu, S. and C.S. Wang, ”TITLE,”CSITR-66B-72,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ngtan, Taiwan (1977).
2.Hsiao, C.H.,”TITLE” Dr. Engr. Thesis,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R.O.C.(1974).
2.5 附錄
(一)附錄雖非報告的必備部份,卻可以用來放入一些與內容有關而不便載於正文裡的資料。
(二)可以收在附錄裡的材料包括:放在正文裡顯得太瑣碎繁雜的圖表、珍貴文件的影印本、冗長的個案研究、技術性的附註。
2.6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的內容應包括作者姓名、學號、原就讀學校、科別、經歷等資料,格式如附錄八。
附錄一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專題製作報告
此框為中空可看到標題頁之專題製作題目
中華民國年月
附錄二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專題製作報告
< 專題製作題目>
Combin:
指導老師:
學生:(學號)(姓名)
中華民國年月
附錄三
摘要
現今的社會,由於對產品品質要求的日漸提高,使得以往只是檢驗產品品質已不能符合現今社會對產品品質的高要求。為了追求更高的品質,各製造商都紛紛研究以及改善產品製造的製程,朝著全公司品質管理的目標邁進。
因此,我們實地到高雄華美電子公司,藉由實務的品管手法操作及製程之改善來達到把書本上理論應用到工廠實務操作的目的。
我們以八十六年十二月份及八十七年一月份這兩個月的資料,分別作為製程改前及改善後來做一分析與比較,其成效如下:
1.由1997年12月份以及1998年1月份的目標不良率管制圖的數據可看出,1998年1月份產品出貨不良率超出目標不良率的點數,由十三點下降為三點。
2.1998年1月份成品的缺點率,己經由原有1997年12月份的6179.684ppm下降為4795.9ppm。
3.1997年12月份的成品批量合格率是94.8%,1998年1月份成品合格率上升為96%。
附錄四
誌謝
本專題之能夠順利完成,除了感謝同組同學的共同辛苦參與外,尤其更應特別感謝本組的指導老師—李遠哲教授。從題目的決定到個案分析比較與指導、至整個報告的編寫期間,給予不斷的指導及鼓勵,才能使得本專題能夠順利完成。
本組在此製作專題中,難免有一些疏漏和過錯,敬請各位師長和同學加以指正,本組成員不甚感激!謝謝!!
最後謹以最深摯的謝忱,向所有協助本組完成此專題的師長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附錄五
目錄
頁數
摘要………………………………………………………………………Ⅰ
誌謝………………………………………………………………………Ⅱ
目錄………………………………………………………………..……..Ⅲ
圖表目錄……………………………………………………………….Ⅴ
第一章 前言………………………………………………………………1
研究動機…………………………………………………………1
研究目的與方法………………….………………………….1
第二章品保制度及其推行方法…………………………………………3
公司簡介……………………………………………………….3
品保組織圖…………………………………………………….4
品質管理職務分掌…………………………………………….7
入料檢查基準………………………………………………….8
製程管制與檢查………………………………………………10
成品檢查………………………………………………………16
品質保證的推動………………………………………………23
第三章統計方法及其實務應用……………………………………….32
第四章製程改善前後之探討與比較………………………………….41
第五章結論…………………………………………………………….47
參考文獻…………………………………………………………………..50
附錄………………………………………………………………………..53
作者簡介………………………………………………………………….55
附錄六
圖表目錄
頁數
圖2.1 品保組織圖……………………………………………………….4
圖2.2 IPQC檢查管制圖…………………………………………………15
圖2.3 成品管制流程圖………………………………………………….17
圖2.4 成品檢驗流程圖………………………………………………….18
圖2.5 電源供應器簡易圖……………………………………………….19
圖2.6 顧客抱怨處理流程圖…………………………………………….22
圖3.1 12月份成品檢驗目標不良率管制圖……………………………33
圖3.2 12月份成品不良率原因比率圖………………………………….36
圖3.3 外觀不良原因比率圖…………………………………………….37
圖3.4 不良原因之特性要因圖………………………………………….38
圖3.5 刮傷原因圓形分布圖…………………………………………….39
圖4.1 1月份成品檢驗目標不良率管制圖……………………………..42
圖4.2 1月份成品不良原因比率圖……………………………………..45
表2.1 品質組織職務分掌……………………………………………….8
表2.2 成品檢查表……………………………………………………….21
表3.1 12月份成品出貨檢查數據………………………………………32
表3.2 12月份成品不良缺點統計表…………………………………….35
表3.3 外觀不良原因分析表…………………………………………….36
表3.4 刮傷區域之不良總表…………………………………………….39
表4.1 1月份成品出貨檢查數據………………………………………..41
表4.2 1月份成品不良統計表…………………………………………..44
附錄七
圖2.6顧客抱怨處理流程圖
表3.3外觀不良原因分析表
外觀不良原因
數量
不良率
累計不良率
刮傷
173
64%
64%
撞傷
36
13%
77%
不夠密合
32
12%
89%
外殼縮水
11
4%
93%
受污染
9
3%
96%
其他
10
4%
100%
合計
271
100%
附錄八
作者簡介
姓名: 學號: 畢業學校: 經歷: |
姓名: 學號: 畢業學校: 經歷: |
姓名: 學號: 畢業學校: 經歷: |
姓名: 學號: 畢業學校: 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