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畢業專題研究格式規範

格式
doc
大小
170.5 KB
頁數
23
上傳者
黃景惠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1-21,离现在 5 33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

畢業專題研究格式規範

10811月修訂

  1. 專題編印項目次序

  1. 封面(如附件一:本檔案第9)

  2. 誌謝或序言(如附件二:本檔案第10)

  3. 中文摘要(如附件五:本檔案第12)

  4. 目錄(如附件六:本檔案第13)

  5. 圖目錄(如附件七:本檔案第14)

  6. 表目錄(如附件八:本檔案第15)

  7. 專題本文(如附件九:本檔案第16)

  8. 書背(如附件十:本檔案第17)

  9. 參考文獻(如附件十一:本檔案第18-21)

  10. 附錄(如附件十二:本檔案第22)

  1. 規格說明

  1. 封面如附件一,請繕打專題中文名稱、本人姓名、指導教授姓名以及專題口試通過年度及月份。

  2. 中文摘要內容應說明研究目的,資料來源,研究方法及結果等,約500~1000字﹙並以一頁為限﹚,裝訂於專題內,格式如附件五

  3. 版面規格:以210mm 297mm規格之A4紙張繕製,紙張頂端留邊2.5公分,左側留邊3公分,右側留邊2公分,底端留邊2.5公分,中央請繕打頁次,格式如附件四

    1. 文字規格:文章主體以中文為主,自左至右,橫式打字繕排,文句中引用之外語原文以﹙﹚號附註。

    2. 頁次:中文摘要至圖表目錄等,以Ⅰ,Ⅱ,Ⅲ,…寫羅馬數字連續編頁

專題第一章以至附錄,均以123,…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

    1. 裝訂:自專題本左端裝訂,書背打印畢業學年度,學位論文別,專題名稱,校、系名,著者姓名,如附件十

  1. 送繳:口試通過專題審定後,請依系上規定繳交專題一本,供本系系圖書館陳列參考。

三、撰作細則

1. 目錄:按本規範所訂「專題編印項目及次序」,依次編排專題內容各項目名稱、章節編號、頁次等,如附件六

2. 圖表目錄:文內圖、表,各依應用順序,不分章節連續編號,並表列目次,如附件七及附件八。

  1. 書背:如附件十

  2. 專題本文:如附件九

1)章節編號:中文章次之標示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英文章次之標示為123,……等。節次之標示,中、英文一律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之。內文以14號字撰寫,請左右對齊。如下例所示:

第三章XXXXX (字元大小為18/粗體字)

3.1XXXXX(字元大小為16/粗體字)

3.1.1 XXXXX(字元大小為14/粗體字)

一、XXXXX

(一)XXXXX

a. XXXXX

(a) XXXXX

( 2)章節名稱及段落層次:

        1. 章次、章名稱位於打字版面頂端中央處。

        2. 節次、段次均自版面左端排起,各空一、二格後,繕排名稱。

        3. 小段以下等號次及名稱,均以行首空數格間距表明層次。

3)行距採最小行高24章名下方空一行段落採與前、後段距離各0.5

( 4)字距︰標準字距。

5)字型:中文字型為標楷體,英文字型為Times New Roman

6)文句內數字運用︰

        1. 描敘性、非運算之簡單數字及分數數字,以中文數字表示。

        2. 例︰一百五十人,三萬二仟元,六十分之十七等。

        3. 繁長者視情況使用中文或阿拉伯數字,以簡明為宜。

        4. 例︰美金三十三億元不用3,300,000,000﹚。

        5. 15,349﹙不用一萬五千三百四十九美元﹚。

8)數學公式︰文中各數學公式或財務比率,依出現次序連續編式號,並加﹙﹚號標明於文中或數式後。

        1. 例:

        2. (35)式及(36)式為0,得到最適條件:

9)註腳:特殊事項論點等,可使用註腳(Footnote)說明。

註腳依應用順序編號,編號標於相關文右上角以備參閱。

各章內編號連續,各章之間不相接續。

註腳號碼及內容繕於同頁底端版面內,與正文之間以橫線區隔,

頁面不足可延用次頁底端版面。

例:For other problems, which are apparently even more difficult, ....

NP - complete 2

2The authors are grateful to M.L. Fisher and B.J. Lageweg for their useful comments.

10)文獻引述

1Robbins (1995) suggested that....

2:許多研究均顯示組織文化與組織再造之關係(Simon, 1960: Weber, et al., 1990: Hackman and Oldham, 1975)

11)圖表編排︰

表號及表名列於表上方圖號及圖名置於圖下方資料來源及說明,一律置於表圖下方

        1. 圖表內文數字應予打字或以工程字書寫。

3 ×××××

---------------------







資料來源:×××× 3 ×××××

資料來源:××××


四、參考文獻資料編排

1)所有參考文獻資料,均置於專題本文之後,獨立另起一頁,英文在前英文字母排序),中文在後按筆劃排序),如附件十ㄧ,頁次仍與本文接續,參考文獻以12號字撰寫。至於各類型的參考文獻編排方式則如以下的說明,但在參考文獻之編排時則不用詳細區分文獻類別。

2)各類資料項目順序及格式︰

英文文獻:(底下的寫法為參考之用,真正的參考文獻之寫法不用詳細區分文獻類別,一律依作者姓氏筆劃排版。)

(書籍類型)-含政府單位出版品、書文集

基本格式:Author, A. A.(1993). Book title. (2nd ed.). Location: Publisher.

1.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 Davis, S. M. & Dunn, M. (2002). Building the Brand-driven Business: Operationalize Your Brand to Drive Profitable Growt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3. Engel, J. F., Blo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0). Consumer Behavior (14th ed.). Orlando: Dryden Press.

1. 必要項目包括作者、年代、書名、地點、出版社等。

2. 作者為二人時之寫法為「A & B; 作者為三人或以上之寫法為「A, B, & C」。

(報告或政府出版品類型)

基本格式:Institute. (1991). Report title. (No. xxx). Location: Author.

1. Simpson, B. H. (1975). Improving the Measurement of Chassis Dynamometer Fuel Economy.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Technical Paper Series 750002.

2.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1991).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by Age and Sex in Statistical Local Areas, New South Wales, June 1990 (No. 3209.1).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thor.

註:必要項目包括組織單位、年代、書名、地點、出版社等。

(研討會及學位論文類型)

基本格式:Author, A. A. (1990, June). Report Title. Symposium Title, Place, xx-xx.

1. Chen, Y. K. (1976). A Network Approach to the Capacitated Lot-Size Problem. Unpublished Manuscript,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USA, 1-10.

2. Cook, S. A. (1971). The Complexity of Theorem-Procedures. 3rd Annual ACM Symposium, Theory of Computing, 151-158.

3. Hungerford, N. L. (1986, June). Factors Perceived by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as Simulative and Supportive of Professional Growt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ast Lansing, Michigan.

4. Lichstein, K. L., Johnson, R. S., Womack, T. D., Dean, J. E., & Childers, C. K. (1990, June). Relaxation Therapy for Poly-pharmacy Use in Elderly Insomniacs and Noninsomniacs, In T. L. Rosenthal (Chair), Reducing Medication in Geriatric Populations.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Uppsala, Sweden.

註:必要項目包括作者、年代、論文名稱、研討會名稱、地點等。

(期刊類型)-含已獲同意刊登但尚未出版

基本格式:Author, A. A., Author, B. B., & Author, C. C. (1999).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Periodica, xx(xx), xxx-xxx.

1. Auckerman, M. & Kieffer, S. C. (in press). Race Differences in Face-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 Holbrook, M. B. & Schindler, R. M. (1989). Some Exploratory Find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Tast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6(3), 19-24.

3. Pullig, C., Simmons, C. J., & Netemeyer, R. G. (2006). Brand Dilution: When Do New Brands Hurt Existing Brands? Journal of Marketing, 70(2), 52-66.

註:必要項目包括作者、年代、論文名稱、期刊名稱、Vol.(No.)、頁碼等。(若無No.則可省略)

(網頁類型)-須註明網頁日期與URL(網址)

1. Emmons, G. (2005). Turning On the Tap: Is Water the Next Oil? HBS Working Knowledge, Retrieved October 18, 2005, from http://hbswk.hbs.edu/item.jhtml?id=5049ett=globalization.

中文文獻:(與英文文獻相同,無須區分文獻類別,一律依作者姓氏筆劃來排版。)

(書籍類型)-含翻譯書及書文集

基本格式:作者(年代)。書名。出版地點:出版商。

  1. 楊雪蘭、宋兆賢(2008)。企業研究方法。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 賴士葆(1995)。生產/作業管理-理論與實務3版)。臺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 鍾才元(2001)。生涯規劃:新手老師的就業準備與須知,載於黃正傑、張芬芬(主編),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425-457頁)。臺北:師大書苑。

註:必要項目包括作者、年代、書名、地點及出版社等。

(報告類型)-含政府出版品

基本格式:作者(年代)。報告名稱(報告編號)。委託單位,出版地點:出版商。

  1. 黃政傑、李春芳、周愚文、潘慧玲(1992)。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總結報告(編號:F0033518)。臺北市:教育部。

  2. 楊仁壽(1997)。動態決策理論之研究(I):長短期與特定模糊標的設定的效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 86-2417-H-224-001)。臺北市:臺灣大學。

  3. 教育部(2000)。中華民國教育統計(編號:006154890170)。臺北:三民書局。

註:必要項目包括作者(年代)、報告名稱、委託單位。

(研討會與學位論文類型)

基本格式:作者(年,月)。論文名稱。研討會名稱(頁數),舉行地點。

  1. 張芬芬(19954月)。教育實習專業理論模式的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辦,師資培育專業化研討會61-78),臺北市。

  2. 周淑貞(19976月)。管理當局盈餘預測與盈餘管理關係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必要項目包括作者、年代、月份、論文名稱、研討會名稱及舉行地點等。

(期刊類型)

基本格式:作者(年代)。文章名稱。期刊名稱,卷(期),頁別。

  1. 林明杰、彭凌峰(2000)。不同情境下創新專案關鍵成功因素間關係之研究。管理學報174),625-642

(網頁類型)-除完整書目資訊外,須註明網頁日期與URL

  1. 內政部(2004)。低收入戶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06717日,取自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93low- income-family.htm

附錄︰凡屬大量數據、推導、註釋有關或其他冗長備參之資料、圖表,均可分別另起一頁,編為各附錄。


附件一論文封面

台灣貨幣與物價長期關係的研究



    班級:統四甲

    學生:陳怡蓁施予玹

曾惜鳳張倩含

    指導教授:王曉明博士





中華民國一○六年十二

附件二致謝



附件四版面規格


專題本寬度A4寬度210 mm




打字版面

2.5cm







2cm

3cm





專題本長度297mm A4長度

























2.5cm

1cm





1 專題尺寸及打字版面規格範例





附件五中文摘要




台灣貨幣與物價長期關係的研究

學生:陳怡蓁施予玹曾惜鳳張倩含指導教授:王曉明博士

由於國內信用卡市場成長快速,各發卡銀行為求差異化,紛紛與擁有穩定顧客群之企業組織組成策略聯盟,希望衍生出不同附加價值的認同卡以區隔市場;但是,除了少數幾種卡受到肯定外,大多數的認同卡策略聯盟績效表現皆不理想。因此,本研究針對國內認同卡之發卡銀行進行普查,希望從聯盟動機、夥伴選擇及互動程度等角度進行探討,以供發卡銀行在選擇聯盟夥伴時參考。重要發現如下:

  1. 發卡銀行與營利或非營利組織合作發行認同卡之動機為:「提高持卡及消費意願」、「有效市場區隔」、「增加親切與信任感」及「提昇企業形象」因素。

  2. 發卡銀行選擇認同卡策略聯盟夥伴時,主要評估準則為:「品牌資產」、「行銷能力」及「關係淵源」因素;而且評估準則不同,將影響認同卡策略聯盟的績效,特別士聯盟夥伴的「品牌資產」與「行銷能力」,有助於認同卡策略聯盟之績效表現。

  3. 發卡銀行發行認同卡時,不同的聯盟動機將影響認同卡策略聯盟的夥伴選擇。若發卡銀行是為「提高持卡及消費意願」與「有效市場區隔」而發行認同卡,則在選擇夥伴時,將特別重視「行銷能力」因素;若是為「提昇企業形象」,則特別重視「品牌資產」因素。

  4. 發卡銀行與聯盟夥伴之互動程度,將影響認同卡策略聯盟的績效,而且互動程度愈高,將使認同卡策略聯盟的績效愈好。



關鍵詞:策略聯盟、市場結構、聯盟績效









附件六目錄



頁次

中文摘要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XX1

1.1 XXXX1

1.2 XXXX4

第二章XXXX6

2.1 XXXX6

2.1.1 XXXX 8

2.1.2 XXXX 9

2.2 XXXX 13

第三章XXXXXX 34

3.1 XXXXX 34

3.2 XXX 35

第四章XXXXXXXX 40

4.1 XXXX 40

4.2 XXXXXX 42

第五章XXXXX 61

5.1 XX 61

5.2 XXX 62

參考文獻 65

附錄一XXX 69

附錄二XXX 72

附件七圖目錄


2-1資訊導向企業22

2-2 資訊投資報酬(Information on Return)架構22

2-3 資訊管理生命週期24

3-1 資訊科技關鍵因素與資訊導向能力之相關性架構28

3-2 研究架構建立之依據29

4-1 A公司組織圖42

4-2 舊資訊系統與作業流程49

4-3 新資訊系統與作業流程50

4-4 A公司資訊系統專案委員會組織圖 53

附件八表目錄


2-1 資訊科技相關定義5

2-2 中小企業實行資訊科技後常見的後遺症 8

2-3 中小企業資訊科技特性 9

2-4 企業運用資訊科技的困難10

2-5 中小企業資訊科技建構步驟 12

2-6 資訊科技競爭優勢規劃 13

2-7 組織結構變數與MIS變數 16

2-8 組織結構變數與MIS變數(續) 16

2-9 組織特性與使用者滿意度、系統使用頻率的相關性 17

3-1 資訊科技關鍵因素相關變數定義 30

3-2 資訊導向能力相關變數定義 33

3-3 個案研究之步驟 35

4-1 A公司經營政策 46

4-2 A公司階段目標表 46

4-3 A公司原IT設備規格表 48

4-4 新舊資訊系統比較 51

6-1 個案公司「中小企業資訊科技關鍵因素」狀態彙整 63

6-2 個案公司「資訊導向能力」狀態彙整 64

附件九專題本文



第一章緒論


本章共分為三節,研究背景之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之闡述,以及提出研究架構與流程。

1.1 研究背景

現今已進入物聯網時代,物聯網的形成須由半導體零件、連網模組、網通設備及終端產品等元素組成,而這些產品從IC設計、製造、組裝到銷售,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中間的製程越來越精細與專業化,也使得電子產品供應鏈廠商需投入大量資本。再者,以往供應鏈廠商都以自產自銷的模式為主,在此模式下,上游廠商須面對產品銷售量及庫存的壓力,而下游製造商則必須仰賴上游技術支援及售後服務需求。由於廠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暇兼顧大型製造商以外的客戶,此時通路商可提供其他客戶各別需要的服務,因此通路商的出現,可使供應鏈運作更佳有效率。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簡稱DEA)運用於國際間企業比較之文獻上,對於不同產業的國際公司間進行分析,包括了海運業、航空業、機場等。反觀,在臺灣於半導體通路產業經營績效研究中,國際間分析的研究較少,研究對象皆臺灣半導體通路商為主。因此,國際性半導體通路商經營績效為何則值得加以檢視,此為本研究之動機之一。

綜合以上所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1) 分析國際半導體通路商經營之效率。

(2) 比較不同期間半導體通路商經營效率的差異。

(3) 檢視影響經營效率之因素與影響程度。











































附件十書背


附件十ㄧ參考文獻

考文獻

  1. 英文文獻

  1. Aupperle, K. E., Carroll, A. B., & Hatfield, J. D. (1985).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8(2), 446-463. (3位作者的期刊類型)

  2. Banker, R. D. & Mashruwala, R. (2007).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peti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financial Measures and Future Financial Performance.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4(3), 763-93. (2位作者的期刊類型)

  3. Bollen, N. P. B. (2007). Mutual Fund Attributes and Investor Behavior.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42(3), 683-708.(1位作者的期刊類型)

  4. Bowen, R. H. (1953).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New York: Harper & Row.(書籍類型)

  5. Clarkson, M. E. (1995).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 92-117.

  6. Cormier, D., Ledoux, M. J., Magnan, M., & Aerts, W. (2009). Attributes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Disclosur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Managers and Investors.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6(1), 71-88. (4位作者的期刊類型)

  7. Friedman, M. (2007)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In: Zimmerli W.C., Holzinger M., Richter K. (eds). Corporate Eth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8. Gartner (2018). Gartner Says Worldwide PC Shipments Declined 1.4 Percent in First Quarter of 2018. April 11, 201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artner.com/newsroom/id/3871149(網頁類型)

  9. Liemt, G. V. (2007). Recent Developments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Hardware Manufacturing.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報告或政府出版品類型)

  10. Manne, H. G. & Wallich, H. C. (1972).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報告或政府出版品類型)

  11. Martinuzzi, A., Kudlak, R., Faber, C., & Wiman, A. (2011). CSR Activities and Impacts of the IT Sector. RIMAS Working Paper, No.5. Vienn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研討會類型)

  12. McGuire, J. W. (1963). Business and Society. New York: McGraw-Hill.(書籍類型)

  13. McWilliams, A. & Siegel, D. (2001).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Theory of the Firm Perspectiv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1), 117-127.

  14. Simpson, D. F. & Power, D. J. (2005). Use the Supply Relationship to Develop Lean and Green Supplier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0(1), 60-68.

  15. Steiner, G. A. (1971). Business and Societ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6. Stiakakis, E. & Sifaleras, A. (2013). Combining the Priority Rankings of DEA and AHP Methodologies: A Case Study on An ICT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5(1), 101-114.

  17. Thore, S., Phillips, F., Ruefli, T. W., & Yue, P. (1996). DEA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duct Cycle: The US Computer Industry.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3(4), 341-356.

  18. Tobin, J. (1958) Estimation of Relationships for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s.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6(1), 24-36.

  19. Tsoutsoura, M. (2004).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Haa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enter for Responsible Business. Retrieved from:https://escholarship.org/uc/item/111799p2. (網頁類型)

  20. Valor, C. (2008). Can Consumers Buy Responsibly? Analysis and Solutions for Market Failures.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 31(3), 315-326.

  21. Wang, Z. & Sarkis, J. (2013).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th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62(8), 871-888.

  22. Wang, Z. & Sarkis, J. (2017).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Governance, Outcome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62(20), 1607-1616.

  23. Wood, D. J. (1991).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4), 691-718.



  1. 中文文獻

  1. 公開資訊觀測站(2018)。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1861日,取自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100sb11(網頁類型)

  2. 池祥萱,池祥麟、梁綺羚(2016)。企業社會責任之策略性分析。管理評論35(1)21-45(期刊類型)

  3. 池祥萱、繆文娟、莊瀅臻(2014)。企業社會責任對於公司財務績效之影響是雙面刃嗎?來自全球500 大公司的證據。管理學報311-19(期刊類型)

  4.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10次修訂)。取自行政院主計總處: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38933&ctNode=3111&mp=1

  5. 李正文、陳翔修(2008)。台灣光電產業之經營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中原企管評論6(1)1-30

  6. 李宜樺(2014)。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新趨勢:G4時代的來臨。會計研究月刊33922-30

  7. 沈中華、張元(2008)。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可以改善財務績效嗎?-以英國FTSE社會責任指數為例。經濟論文36(3)P339-385

  8. 周世忠(20056)台灣地區數位相機產業經營之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之應用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私立學校學位論文類型)

  9. 柯慈儀、邱永和、陳德惠(2010)。電子業經營績效與景氣衰退之關聯性分析。應用經濟論叢87(S)1-30

  10. 張兆國、靳小翠、李庚秦(2013)。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交互跨期影響實證研究。會計研究832-39

  11. 張鴻福(20176)台灣電腦及週邊設備上市公司之經營績效評估- 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國立學校學位論文類型)

  12. 梁榮輝、方顯光、邱金昌(2006)。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經營績效之研究-資料包絡法(DEA)Malmquist生產力指數方法之應用。華人經濟研究4(2)P98-120

  13. 陳育成、許峰睿、黃聖雯(2013)。企業社會責任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評價學報,10(6)53-72

  14. 陳振遠、王健聰、洪世偉(2017)。公司治理對於企業社會責任、公司價值之影響。中山管理評論25(1)135-176

  15. 黃啓瑞、池祥麟、施懿宸(2016)。編製臺灣永續指數之必要性與迫切性評析。證券服務65120-25

  16. 黃國強、林瑩瑄(201510)筆記型電腦代工廠經營績效分析-DEA分析。提升競爭力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59-78)(研討會類型)

  17. 詹場、柯文乾、池祥麟(2016)CSR能為公司經營策略帶來什麼好處?來自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之證據。商略學報8(2)77-86

  18. 詹達穎、林政賢(2004)。台灣半導體產業經營效率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立德學報2(1)9-29

  19. 劉佩真(2016)2016年我國半導體通路產業之分析(編號:25335)2016924日,取自台經院產經資料庫:http://tie.tier.org.tw.erm.lib.mcu.edu.tw:81/db/content/index.asp?sid=0G084564242864744867&mainIndustryCategorySIds=0A007646522763389988(網頁類型)

  20. 謝劍平(2013)。財務管理:新觀念與本土化(第六版)。臺北:智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書籍類型)

附件十二附錄

錄 一

敬愛的小姐先生,您好!


這是一份關於珠寶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學術問卷,目的在探討珠寶消費者之購買行為特性。本問卷採不記名之作答方式,所有資料僅供學術分析之用,絕不對外公開個別資料,請您安心填寫。您的寶貴意見對本研究極有助益,感謝您於百忙之中填此問卷。如果您對此項研究有興趣,請以下列電子郵件地址聯絡,迨研究完成,本小組將寄送給您一份研究報告。再次謝謝您的協助!

謹此敬祝


健康快樂

中華民國企業管理學會

珠寶消費行為研究小組


說明:

本處所指的「珠寶」,係指「使用貴重金屬或其合金,並結合貴重或有色寶石鑲造而成的珠寶」,如天然的鑽石、紅藍寶、祖母綠、各色水晶、翡翠、珍珠或其他有色寶石等,與鉑金、黃金、K金或其它合金製作成戒指、項鍊、手鐲、手鍊等首飾。


第一部份

  1. 請問您在最近三年內有無購買珠寶的經驗:□□無


  1. 請問您過去三年來(民國90年元月至今)購買珠寶的次數?

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五次()以上


  1. 請問您最近一次購買珠寶,係在何處購買?

名牌珠寶店(例如TiffanyCartier…) 珠寶設計師工作室

高級珠寶店(例如斐儷、米蘭、嘉記、和記) 百貨公司專櫃

傳統珠寶銀樓店□電視購物頻道□網路□其他________


四、請問您最近一次購買珠寶,平均而言大約花費是:

□1萬元以下1~2萬元2~5萬元

□5~10萬元10~20萬元20~30萬元

□30~50萬元50~100萬元100萬元以上

五、請問您最近一次購買珠寶,同行的有哪些人?

配偶/女朋友父母子女□兄弟姊妹

同事普通朋友無,自己一人□其他




2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