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
土木與防災設計系
【實務專題撰寫規範】
中華民國一O四年二月
目 錄
第一章前言 2
二、篇前部份 8
三、正文部份: 9
五、表 圖 11
六、打字、裝訂與光碟製作 11
七、參考文獻 12
八、附 錄 12
九、作者簡介 12
十、其他事項 13
二、篇前部份 14
三、正文部份: 15
第六章 結論 16
附錄二 摘要舉例 20
附錄三 目錄舉例 21
附錄四 表索引舉例 22
附錄五 圖索引舉例 23
附錄六 正文舉例 24
附錄七 標點符號用法說明 25
本系一向重視表達能力的培養,各任課老師常要求學生撰寫報告,而高年級的學生畢業前更需撰寫實務專題報告。實務專題報告的目的主要是在專業教師帶領下培養學生發掘、解決問題及寫作的能力,但大多數的學生對於撰寫研究報告的方法與內涵並不十分熟識,以致於報告內容與格式,常缺乏具體的標準。
本系鑑於高年級學生於畢業前,必須選實務專題課程並撰寫一篇實務專題報告,乃編訂實務專題報告寫作規範,期使本系實務專題報告的寫作有一足以參考的格式。
本課程為IEET TAC規範之重要頂石課程,學生依興趣及背景分組進行研究(每組3~5人),課程主要培育學生具備本系所定7大核心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報告撰寫及簡報說明的能力,包括
一、撰寫報告能力: .doc(word檔撰寫能力)及.ppt(簡報檔編輯能力)
二、簡報說明能力: 配合.ppt 及.doc 檔,實際簡報說明能力
本規範係參照一般研究報告的發展過程與結構,分四大部份,
第一部份:研究主題確認過程(大三下期中考前)
第二部份:研究計畫書(大三下期末考前)
第三部份:研究期中成果報告(大四上期中考前)
第四部份:研究期末成果報告(大四上期末考前)
實務專題研究之流程如下:(分組進行)
(一)上課教師說明實務專題之重要性、目的、方法、內容與結果。
上課教師介紹系發展特色及說明專任教師的專長與研究方向,使同學了解每位教師特長,再配合學生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做為選擇指導老師之依據。
分組並與指導老師討論所欲研究之題目。
參考文獻之蒐集與研讀。
撰寫各階段報告(參考下流程說明)。
開始實務專題之研究,在此研究階段內與指導老師定期討論。
撰寫報告,有關編排要點可參考第三章之說明。
各組除繳交研究成果報告外,尚需就成果報告內容練習簡報說明,以培訓學生報告之能力。
實務專題報告之重要性
專任教師之專長介紹
分組並選定指導老師
實務專題研究題目成形報告
(第一部份;大三下期中考)
參考文獻蒐集;與指導老師一起研究
實務專題研究計畫書
(第二部份;大三下期末考)
與指導老師一起研究
實務專題期中成果報告書
(第三部份;大四上期中考)
實務專題期末成果報告書
(第四部份;大四上期末考)
本系以一個專業(土木)+二個特色(防災與BIM)為系發展特色主軸,此特色除符合趨勢潮流更為國家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學生在選擇研究題目時,應先多與本系多位老師討論可能的題目(3~5位),再依自己的興趣與背景選擇最適合的研究題目。
題目成形報告書以.ppt檔格式為主,基本章節包括
封面
一、組長、組員成員介紹
二、訪談老師記錄
三、各指導老師題目內容概述
四、指導老師與題目選定
五、預期研究成果
研究計畫書,乃針對所要進行研究的問題,提出擬定解決的步驟和辦法,以及所需的設備、儀器、和付諸實行的一種研究計畫書。
本系高年級學生上實務專題課時,第一學期先自行分組(各組以三~四人為原則),參考並依本系每位老師的研究專長(如附錄一)選擇一位指導老師,與其討論後分階段提出實務專題報告題目與摘要(如附錄二),至於完整的報告計畫書,須依任課老師指定時間提出,茲定研究計畫書的項目,格式如下,以提供大家遵循(如附錄三)。
一般實務專題研究計畫書的撰寫主要包括下列八項目:
題目
摘要、
第一章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章研究內容、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章預定進度表、
第五章預期結果
文獻參考資料。
以下針對研究計劃書之各項目加以說明:
(一)題目
題目的決定在於提供一個可以遵循的方向,並界定一個明確的範圍。
(二)摘要
摘要則是確立一篇文章的骨幹,有明確的大綱,才能使研究工作分段進行,文章條理分明,如何構思主題與大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題目的選定與大綱的擬定須與指導老師詳細討論。
(三)研究背景與動機
對於所要進行研究的題目,通常需要瞭解其背景知識,同時需詳述進行此一報告的動機或理由,在此階段需要進行相關之參考文獻的蒐集。
(四)研究內容
有問題的存在才有必要加以研究,且期望解決問題,因此詳悉研究問題的內容是必要的,以避免誇大不實或超出自己研究範圍。
(五)研究方法與步驟
對於問題的癥結所在,以及可能使用的研究方法與進行的步驟,都應有簡要的敘述。
(六)預定進度表
將研究進行的每一個步驟或分成幾個階段,預定其起始與完成的時間,利用Gantt Chart 來表示,以為進度控制及檢討的依據。
(七)預期結果
結果的預期不可誇張,要在可能完成的研究範圍內簡要的說明結果。
(八)重要文獻參考資料
列出所需要的參考資料,包括參考書的名稱、作者、出版者、出版地及出版日期或論文發表之作者,篇名、期刊、卷期、日期及頁碼等。
研究計畫報告書需於第一學期期末考週繳交。
期中報告的基本結構,至少應包括下列三部份:
篇前部份:封面、標題目、摘要、誌謝、目錄等。
正文部份:為報告的主題,依性質區分為合適的章節及結論。
參考文獻部份:重要文獻參考資料、索引等。
由於研究本身所針對的特定目的,學生可以對研究報告的結構做適當的安排,然而上述三個主要部份不可省略。實務專題其中報各部份名稱,依次排列如下:
(一)封面、
(二)摘要、
(三)文章目錄
(四)表圖目錄、
(五)正文、(至少包括但可調整)、
壹、前言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內容與方法流程
肆、研究初步成果與討論
伍、未來工作項目
陸、預期結果與結論
(六)參考文獻、
(七)附錄
(一)封面與標題頁
研究報告之封面與標題頁,必須附上題目、組別、組員、指導老師姓名、學校與本系名稱、日期等資料。(如附錄四)
封面顏色,由本系統一規定。
(二)摘要
報告須附上內容摘要,其文字以500字左右為準,摘要之頁必須附上「摘要」兩字,作為標題,其字體大小與內容相同。(如附錄五)
(三)目錄
目錄為報告之章節名稱,依文章論述的次序排列,以便於查詢、檢索。
目錄為一篇文章之主幹,須按章節順序編排,並以虛線註明所屬之頁碼。(如附錄七)
(四)表圖目錄
表圖索引之頁以「表圖索引」作為標題。(如附錄八、九)
表圖索引按章節編號,如第一章第一圖以圖1-1為編碼,第二章第三圖則以圖2-3為編碼。
本文中表圖數量不多在四個以內的可以不用表圖索引,五個表圖以上(包括五個),則必須製作表圖索引。
全文中「附表」及「附圖」同時出現時,則於表圖中先排列表1-1、表1-2、表2-1、……,再接著圖1-1、圖1-2、圖1-3,同時以虛線標定所屬頁碼。
正文章節: (至少包括但可調整)
壹、前言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內容與方法流程
肆、研究初步成果與討論
伍、未來工作項目
陸、預期結果與結論
格式如下:
實務專題報告必須以中文撰寫。
本系實務專題報告宜採用由左而右的書寫方式。
報告寫作的文體為語體文,以文詞簡明暢達為主,儘量避免艱澀偏僻的字眼。
正文開始的第一頁應先打上題目名稱,再按章節順序繕打。
報告採雙面打字為原則,唯正文開始之頁及每章之啟頁必須是由右手邊開始,也就是單數頁開始打字。
正文內之標題劃分為適當的章節,同時給予適當的標題。
正文內之標題不加標點符號。
在一篇報告中,不能用兩種不同字型的字體打字。
參考文獻,註明出處來源,於正文中依次編號,以阿拉伯數字置於被說明句子或名詞的後面,標點符號之前。
正文中各階層章節與細節代號可依次為五個階段如下:
章
節
小
節
小
段
各
點
章節標示:
第一章
1-1
1-1-1
(一)
(甲)
或
壹
一
(二)
(甲)
(1)
各章與各節;各節與各小節之間隔空兩行。各小節與各小段及各小點之間隔只空一行。
各章之編號”1” 第”一”章,其他各節以下之編號1-1,1-1-1之後則空一個字再接所訂之標題。
正文之打字規格。(如附錄十)
正文中須按照標點符號規則賦予標點符號。(如附錄十一)
專有名詞,或特殊符號,讀者不易瞭解時,均須在第一次出現時,詳細的加以說明,不容許有意義不清或含糊的語句出現。
報告中量的數目字以採用阿拉伯數字為宜。
度量衡的計算單位以採用SI制或公制為宜。
數字的表達方式以阿拉伯數字為主。
表圖是將某些事實或觀念,以摘要整理,依照特定方式表達出來的圖形,它是線條、文字、符號及圖畫的集合體。
設計良好的表圖,常常只須以極少的文字,就是以表達文章中所代表的複雜觀念。
表圖必須依次編號,同時賦予適當的標題。表號及標題放在該表之上方,圖號及標題放在該圖之下方。
表圖必須儘量接近參考的正文。若該頁不足空間容置表圖,可附於次一頁。
表圖的大小,以不超出正文用紙大小為宜。
表圖的寬度比所用報告紙張寬度小時,則以放置於中央為宜。
假如表圖在報告正文中所提到的同一頁無足夠的空間,則放置於次頁之內,但原則上不可離本文太遠。
表圖在本文內與上下文所保持的空間以兩行為宜。
表圖較報告紙張大時,以編排於最後,利用附註頁附錄(Appendix)來處理之。
以中文書寫報告,章名採用14點,其餘採用12點標楷體打字。
報告內容之打字以打一行空一行為之(Double space)。
報告各頁每邊空白為2.5公分(1英吋)。為留著裝訂的左邊須增加0.5公分也就是3公分。
報告打字用紙採用80磅之道林紙,其大小規格以A4開大小紙張為準。
報告頁次的編定,分為兩部份,篇前部份以羅馬數字小寫(如i、ii、iii……)編排之,其他部份則自正文開始依序以阿拉伯數字編排之,其頁碼之位置於每一頁的正下方,離底邊1公分的位置如第五頁則以5表示之。(如附錄十二)
「摘要」、「誌謝」、「目錄」、「表圖索引」、「各章之開始」、「參考資料」另啟新頁。各新頁之頂邊留3公分的空白邊。
打字完成以後,必須自行校對一次,最好從頭唸一遍,以防因打字的疏忽而造成錯誤。
實務專題報告由指導老師簽名認可後,須繳交三份至本系。
成果除以書面報告呈現之外,亦需繳交一份燒錄好之CD光碟片以利長期保存。
依次填寫所參考的重要文獻,包括參考書作者、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與出版年代,期刊之作者、篇名、期刊名稱、卷期及業次等資料。(如附錄十三)
參考資料應獨立一頁,同時以「參考資料」或「REFERENCES」作為標題。
參考資料之打字以單行打字(Single space),每一項參考資料之間空格為兩行(Double space)。
附錄雖非報告的必備部份,卻可以用來提供讀者一些與內容有關而不便載於正文裏的資料。
可以收在附錄裏的材料包括:放在正文裏顯得太瑣碎繁雜的表圖、珍貴文件的影印本、冗長的個案研究、技術性的附註。
作者簡介的內容應包括作者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日、求學過程、經歷、專長、興趣等資料。
除了實務專題報告外,如須將全文之精華濃縮成可以刊登於系刊或專輯上之文章,其所附之照片須為一般照片,不得為照片之影印,以免將來刊登於系刊或專輯時有模糊不清之情形。
學生組別之編法:例
橫寫:
98
-
四技
-
6
縱寫:
(98)
年學
生
入
度學
班
別
在該班之組別
四技第六組
期中研究報告書需於第二學期期中考週繳交。
期末報告的基本結構,至少應包括下列三部份:
篇前部份:封面、標題目、摘要、誌謝、目錄等。
正文部份:為報告的主題,依性質區分為合適的章節及結論。
參考文獻部份:重要文獻參考資料、索引等。
由於研究本身所針對的特定目的,學生可以對研究報告的結構做適當的安排,然而上述三個主要部份不可省略。實務專題其中報各部份名稱,依次排列如下:
(一)封面、
(二)摘要、
(三)文章目錄
(四)表圖目錄、
(五)正文、(至少包括但可調整)、
壹、前言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內容與方法流程
肆、研究成果與討論
伍、結論與建議
(六)參考文獻、
(七)附錄
(一)封面與標題頁
研究報告之封面與標題頁,必須附上題目、組別、組員、指導老師姓名、學校與本系名稱、日期等資料。(如附錄四)
封面顏色,由本系統一規定。
(二)摘要
報告須附上內容摘要,其文字以500字左右為準,摘要之頁必須附上「摘要」兩字,作為標題,其字體大小與內容相同。(如附錄五)
(三)目錄
目錄為報告之章節名稱,依文章論述的次序排列,以便於查詢、檢索。
目錄為一篇文章之主幹,須按章節順序編排,並以虛線註明所屬之頁碼。(如附錄七)
(四)表圖目錄
表圖索引之頁以「表圖索引」作為標題。(如附錄八、九)
表圖索引按章節編號,如第一章第一圖以圖1-1為編碼,第二章第三圖則以圖2-3為編碼。
本文中表圖數量不多在四個以內的可以不用表圖索引,五個表圖以上(包括五個),則必須製作表圖索引。
全文中「附表」及「附圖」同時出現時,則於表圖中先排列表1-1、表1-2、表2-1、……,再接著圖1-1、圖1-2、圖1-3,同時以虛線標定所屬頁碼。
壹、前言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內容與方法流程
肆、研究成果與討論
伍、結論與建議
其他部份格式與期中報告格式相同。
期末研究報告書需於第二學期期末考週繳交。
高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實務專題訓練以後,相信至少應可體會到如何找尋問題所在,及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最後用合乎一般論文撰寫的格式將此研究以書面報告表達出來。
學生除了撰寫書面報告之外每組亦需做口頭報告,口頭報告時應注意儀態、口齒之清晰度、內容的熟悉度、及回答問題的方式等等。任課教師亦可視情況舉行專題評比。
附錄一 實務專題報告封面、標題頁、書背與審閱確認表格式
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設計系
實務專題研究報告
營建業知識管理之應用現況探討
組別:第六組
組員:O O O 、O O O
指導老師:O O O
中華民國一O 四年二月
中
國
科
技
大
學
土
木
與
防
災
設
計
系
山
坡
地
住
宅
防
災
之
研
究
(99)
四
技
第
六
組
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設計系實務專題
指導老師審閱確認表
本人指導的100級實務專題之成果報告已經本人審閱。
題 目:
學 生:
指導老師(簽章):
日 期:年 月日
摘 要
國內工程品質低落已久為眾人所詬病,由於工程品質低劣,非但有礙使用機能,增加工程維修費用,並將縮短使用年限,影響工程效益甚鉅,因此提升工程品質乃為當布之急。然而影響工程品質之因素極多,本研究乃根據建從業人員專訪及問卷調查之實徵,就其影響因素大者,加以探討,以謀解決之道。
本研究係以管理之觀點,分兩部份進行探討。第一部份著重技術性方面,就公共建物品質現況作調查,統計並對專業小包施工品質問題作訪問調查,以探討目前公共建物主要瑕疵形成的主要原因,從而歸納出施工管理上造成品質瑕疵的主要缺失。第二部分著重於飛技術性方面,以法令制度、設計、發包採購、施工、檢驗驗收等五個主要方向,對相關之業主、設計者及承包商進行調查,透過不同成員之觀點,以探討影響工程品質主要因素,進而分析期行程之背景。
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在技術性方面,施工各作業間管理協調不足,及缺乏瑕疵預防觀念是造成施工瑕疵主要的原因。在非技術性方面,影響工程品質主要因素為施工作業,其次為設計、檢驗驗收,而法令制度則影響較小。
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就影響工程品質之大要者,在技術性的管理上提出了施工要領書籍作業檢查表,作為改善的對策。在非技術性上,則對相關法令制度計設計、施工上提出若干建議,可供有關單位及設計者、承包商參考使用,以提升工程品質。
關鍵詞:
目 錄
表
索引iv
圖
索引
v
第
一章 緒言
1
第
二章 印刷系統組態
5
2-1印刷監督模組
23
2-2中文字型產生器
34
2-2-1字型描述模組
43
2-2-2字根模組
49
2-2-3壓縮模組
53
2-2-4置放模組
62
2-3線段產生器
70
2-4印刷推動器
73
2-5系統硬體組態
90
第
三章 中文字型產生器系統設計
107
第
四章 壓所組字演算方式
119
第
五章 中文字型產生器系統硬體設計
151
第
六章 結語 160
參
考文獻 165
附
錄 168
表索引
表
3-1 固定價格契約類型、適用性與利弊比較 49
表
3-2 成本報酬式契約類型、適用性與利弊比較 50
表
4-1 國內營造工程契約問題點綜合評估(一) 73
表
4-2 國內營造工程契約問題點綜合評估(二) 74
表
4-3 國內營造工程契約問題點綜合評估(三) 75
表
4-4 問題大項之重要性與發生次數分析 76
圖索引
圖
1-1 研究流程 49
圖
2-1 單獨行為、共同行為與契約之比較 50
圖
3-1 營造工程成本風險負擔 73
圖
5-1 台灣省各機關營繕工程招標流程 74
第 各章標題之打法
一章前言
本 每段開始控兩格
論文主題在於求取Cohen_Coon之設定及利用動量配對法作為控制系統的設計。
一 參考資料標示號碼
般程序控制中對於P,PI,PD,PID控制器Ziegler_Nichols設計法(1),程式設計法(2),此兩種方法對於PD控制器之參數沒有設計法(3),所根據之法則為1/4衰和時間軸所產生的面積最小制器之參數。
控 兩種以上參考資料標示號碼
制參數之Cohen_Coon設定與其他控制(4,5)於1974提出PID控制器之參數與最佳控制Q之間作一些比較,但與一般的控制分為三類:1.相對穩定性2.應答的速度3.準確性規格對應之情形。
一 專有名詞對照
標點符號用法表 | |||
符號 | 名 稱 | 用 法 | 舉 例 |
、 | 頓號 | 用在連用的單字十名詞、短語的中間;頓號的力量,比逗點更為輕鬆。 | 我的書包裏有課本、補充教材、作業簿、鉛筆、小刀、尺、手帕、草紙等。 |
, | 逗號 | 用在句子裏語氣未完,但要讀斷的地方。 | 夕陽西下,漫天紅霞,我們收拾了工具,攀上了汽車。 |
; | 分號 | 用在一句中並立的短語或聯立的複句的後面。 | 運動場上,有的跳高;有的跳遠;有的賽跑;有的打球;有的在溜滑梯。 |
。 | 句號(句點)。 | 用在意思已經完全的句子後面。 | 這一本書是我的。 |
: | 冒號 | 用在總起下文、總結上文或提出引語,以及信中稱呼的地方。 | 老師說:上課了,大家快坐好。 |
? | 問號。 | 用在表示詫異或發問句子後面。 | 這是什麼東西? |
! | 感歎號或 驚歎號。 | 用在表示:讚歎、驚訝、傷感、痛惜、譏嘲憤怒、鄙斥、呼問、應諾等歎詞的後面。 | 喂 你跟我一塊兒走吧! |
(續上頁)
符號 | 名 稱 | 用 法 | 舉 例 |
___ | 破折號。 | 用在語意忽然轉折的短句、和不相連貫的插、或註解用的短語等的前、後,它的效用和夾註號相似。 | 他正在翻查辭典-爸爸回來了。 |
-- 或 () | 夾註號。 | 用來表示說明或註解的 地方。 | 班超出使到西域(漢時敦煌以西各國)去。 |
「」、『』 或 ‘’、“” | 引號。 | 用在引用他人的詞語,或敘述對話的詞語,以及特別提出的詞語之前面或後面。 | 老師說:「今天早會時,校長報告:『這一個星期,要舉行整潔比賽。』希望大家要特別熱心參加整潔活動。」 |
…… | 刪折號。 | 用在表示刪去詞句,或 語氣沒有完結的地方。 。 | 弟弟從外面跑進來,說:「我…我……」始終沒有說出「我」什麼來。 |
中文部份:
(1)期刊
杜文謙,「水滴在強制對流中之熱及質量傳遞」,中國工程學刊,第一卷,第一期,第23-25頁(1978)。
(2)書籍
王立鈞、石延平、陳陵援,”化學”,第85-98頁,,台北,正中書局(1976)。
英文部份:
1.Journals
Morris, J. G. and K. K. Howard,”Ther nomechanical Treatments of Alloys,”J. Appl. Physics,Vol. 42,No. 1,pp.320-325(1971).
2.Books
Etkin, B., Dynomics of Atmospheric Flight,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pp.166-188(1970).
3.Conference
Pfalta, J. L. and A. Rosenfeld,”TITLE,” Proc. Of First Intemational Joint Confo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Washington,D.C.(1969).
4.Report,Thesis,etc.
Chu, S. and C. S. Wang, “TITLE,” CSITR-66B-72, Chung Shan Instl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wan(1977).
Hsiao, C. H., “TITLE,” Dr. Engr, Thesis, Department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National Cho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R.O.C.(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