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科技大學
數位科技與媒體設計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學位論文
數0000000為例
A Study 000000000
研究生:陳OO
指導教授:何00 博士
中華民國114年5月
113 |
碩 士 論 文 |
數00000000000000000為例 |
吳鳳科技大學 數位科技與 媒體設計系碩士在職專班 |
陳OO |
吳鳳科技大學
數位科技與媒體設計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學位論文
數0000000為例
研究生:陳OO
指導教授:何00 博士
中華民國114年5月
吳鳳科技大學
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本校數位科技與媒體設計系碩士在職專班陳OO君
所提論文數00000為例
A Study 00000000000
合於碩士資格水準、業經本委員會評審認可。
口試委員:
口試委員: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所長:
中華民國114年5月27日
吳鳳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指導教授推薦書
本校數位科技與媒體設計系陳OO 君所提之論文(題目):
數0000000000000000為例
係由本人指導撰述,同意提付審查。
指導教授(簽章)
114年5月OO日
吳鳳科技大學數位科技與媒體設計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著作財產權同意書
立書人:陳OO 之碩士畢業論文
中文題目:數0000000000000000為例
英文題目:A Study 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指導教授:何00 博士
學生與指導老師就本篇論文內容及資料其著作財產權歸屬如下:
共同享有著作權
共同享有著作權,學生願「拋棄」著作財產權
學生獨自享有著作財產權
學 生: (請親自簽名)
指導老師: (請親自簽名)
中華民國114年5月OO日
誌謝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
口考期間,特別要感謝…。
此外也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及家人…。
數00000000000000000000為例
學生:陳OO 指導教授:何00 博士
吳鳳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隨著現行動裝置以及數位媒體教材技術不斷進步,….。
關鍵詞:行動裝置、數位教材、…..
A Study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Student:OOO-OOO Chen Advisor:Dr. 0000-0000 H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he Graduate Program
WuFeng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devices and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digital media teaching materials,……..
Keywords: Mobile Devices,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目錄
第1章緒論(設為標題1) 1
第1.1節研究背景(設為標題2) 1
第1.2節研究動機(設為標題2) 1
第1.3節研究目的(設為標題2) 1
第2章文獻探討(設為標題1) 2
第2.1節數位教學(設為標題2) 2
第2.2節自主學習(設為標題2) 2
第2.3節識圖與空間概念 3
第3章研究方法 4
第3.1節研究對象及實施範圍 4
第3.2節數位媒體教材 4
第3.3節數位媒體教材 4
第3.4節教學實施過程 9
第3.5節成效分析方法 10
第4章研究實施 11
第4.1節研究對象 11
第4.2節研究構面 11
第4.3節數位教材與平台 12
第4.4節學習成效評量 13
第4.5節心流體驗量表 13
第4.6節研究限制 14
第5章研究結果與分析 16
第5.1節研究對象之描述性統計 16
第5.2節學習成效描述性統計分析 19
第5.3節學習成效測驗之共變數分析 20
第5.4節心流體驗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第5.5節心流體驗量表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21
第5.6節心流體驗量表各構面之迴歸分析 21
第6章結論 22
參考文獻 23
一、中文部份 23
二、西文部份 23
附錄二製圖課….前測題目 26
附錄三製圖課….後測題目 27
表目錄
圖目錄
第1章緒論(設為標題1)
第1.1節研究背景(設為標題2)
數位媒體應用於教學,Henri(1992)提出過五種的溝通向度,………….。(設為內文)
現今學生普遍學習動機低落,使用數位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加…….。(設為內文)
第1.2節研究動機(設為標題2)
現今的學生對於行動載具或是網路的使用並不陌生,但運用於學習上卻是……。(設為內文)
第1.3節研究目的(設為標題2)
本研究之目的是運用數位媒體教材來探討製圖課學生空間概念學習,透過…….。(設為內文)
藉由數位媒體融入實作教學課程中,來探討是否可提昇學生學習的效果。本研究目的歸納如下:(設為內文)
(一)數位媒體教學對製圖課學生之…….。(設為內文)
(二)探討數位媒體教學之應用對於製圖課空間課程……..。(設為內文)
第2章文獻探討(設為標題1)
第2.1節數位教學(設為標題2)
近年來電子學習(e-learning)、行動學習(m-learning)和數位學習(d-learning)等學習樣式與功能逐漸地多元化,搭配日漸成熟的行動情境、新媒體,數位媒體(Digital Media) 技術等一直是近年來最火紅的話題。Kumar,Wotto&Belanger (2018)回顧和分析……….。(設為內文)
Mastan et al.(2022)針對COVID-19 大流行趨勢,研究e-learning領域的快速發展,……..。(設為內文)
第2.2節自主學習(設為標題2)
社會環境正迅速地變化,尤其是在數位時代,自我學習已成為一項基本能力,因此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是每位老師的期盼,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的概念就非常重要。……….。Loeng(2020)針對兒童和成人在學習環境中的傾向與區別,討論影響對自主學習的理解因素,………。
Morris (2019)從幾個面向探討自主學習的關鍵問題:(1)自主學習概念的…………….。
Robinson&Persky (2020) 討論自主學習環境與一般課堂的教學環境截然不同,在課堂中,………。
第2.3節識圖與空間概念
針對工科製圖課程,識圖與空間概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課題。透過繪圖來學習可以成為強化科學和理論理解的有效策略(Fiorella,2018)。以一般的繪畫而言,……。
Norboy(2020)使用e-learning來輔助Auto CAD的3D功能之理解。根據完成的圖紙,…….。
Hautopp&Buhl (2021)針對線上學習和混合學習的環境,提出輔助學生製圖設計的研究。該論文……..。
Raffaeli, Cicconi & Mandorli (2019)針對工程製圖課程,探討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中,………..。
第3章研究方法
第3.1節研究對象及實施範圍
本研究以機械群(製圖科、機械科、模具科)的一、二年級學生,共50位學生為…….。
第3.2節數位媒體教材
本研究使用之數位媒體係由華興文化出版社提供之數位媒體教材與教師自編數位媒體教材交互使用。研究流程如下:
(一)訂定……。
(二)教材…..。
(三)教材…..。
第3.3節數位媒體教材
本研究以華興出版社之數位媒體教材以及教師自編數位媒體教材來進行教學活動及設計。所有教材設計除於課堂上教學使用外,並放置於學校網頁之學習教學平台,提供學生於課前預習或是課後複習練習來使用。研究教學個案以........,兩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教案設計
行動學習策略 | 主題式討論、…..情境式行動學習 |
授課 人數 | 50人 |
主題 名稱 | 正投影識圖與製圖 |
教學 方式 | 講述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問題教學法 |
資源設備書籍 | 桌上型電腦、筆記、圖卡、黑板 |
教學 評量 | 1.課堂問答 2.課後評量 |
教學總時間 | 6小時 |
單元教學目標 |
1-1能了解…… 1-2能了解……。 1-3能了解……。 1-4能了解……。 1-5能了解……。 二、技能方面 2-1能了解……。 2-2能正確的……。 2-3能具備……。 2-4能熟捻……。 2-5了解……。 三、情義方面 3-1培養正確…… 3-2培養…… 3-3培養…… 3-4培養…… |
單元具體目標 | 1-1-1能清楚…… 1-2-1能正確…… 1-3-1 能正確…… 1-4-1能清楚說…… 1-5-1能正確說…… 2-1-1能辨別…… |
(二)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識圖及增進學生空間概念能力 2……… |
課前作業 學生:讓學生先……. 教師:將數位媒體教材……。 | |
1.利用現今各行動載具…… 2.介紹如何使用數位媒體教材……。 | |
1-1-1 1-2-1 1-3-1 1-4-1 1-5-1 2-5-1 |
傳統教學組 1.以板書及書本教材……。 2.藉由學生書寫紙本……。 數位媒體組 1.以數位媒體教材互動性……。 2.藉由學生數位媒體的操作……。 |
2-3-1 3-4-1 3-4-2 |
傳統教學組 1.將紙本補充…… 2.讓同學進行…… 數位媒體組 1.於電腦教室讓學生…… 2.藉由數位教材…… 3.利用電腦題庫系統…… |
傳統教學組以紙本……,數位媒體組以透過立體可方位視角…。 | |
1.學習單的練習…… 2.於課後時間觀看…… 3.透過小組讓同學間相互……。 4.使用行動裝置讓學生…… |
第3.4節教學實施過程
識圖與空間概念數位教材教案與活動設計完成後,我們透過學校網路學習平台來進行……說明:
(一)課程準備
1.請同學…..。
2.教師將……。
3.教師先行製作…..。
(二)課堂進行:
1.課堂中說明……。
2.分組練習討論:…..。
(三)課後作業:
由學校網路學習平台進行課後測驗及作業練習,讓……..。
再透過網路學習平台與行動裝置…….教學目標如下:
(一) 課前準備:
數位媒體組:讓學生能熟悉學校網路學習平台並以行動裝置…….。
傳統教學組:以激發學生對於課程學習……。
(二) 課間進行: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
(三) 課後作業:
利用課後練習及作業………。
第3.5節成效分析方法
(一)量化資料分析
將調查問卷量表之…….…。
(二)質性資料分析
在研究過程中,進行.…….。
第4章研究實施
第4.1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機械群學生對於製圖課的學習,分為兩組共50位學生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分別將以傳統教學及數位媒體教學作為實驗對照。實驗課程以「識圖能力」單元為例,本實驗為期兩個星期,為其能了解傳統教學與數位媒體教學之差異,兩班各以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在結束授課後並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及測驗,來分析其研究結果。
第4.2節研究構面
本研究是針對數位媒體教材應用在職業類科學校機械群學生在製圖課「識圖能力」學習時,經由傳統的紙本、板書教學和數位媒體教材與學校網路教學平台兩種教學模式後,藉由測驗來檢驗其學習成效與心流體驗之影響。研究架構如圖4-1所表示。
依據所設計的研究架構及所討論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提出下面兩項研究假設:
假設一:在經由數位媒體教材及學校網路教學平台教學後,學生對於製圖課之「識圖能力」之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在此教學對照後,學生對於數位媒體教材與學校網路教學平台之心流體驗表現有顯著認同。
第4.3節數位教材與平台
本研究使用的多媒體教材是由華興出版商所提供的多媒體教材以及教師自編數位媒體教材來進行教學活動,教材內容資料包含:………。
第4.4節學習成效評量
本研究是以識圖與空間概念的學習單元為測驗試卷當作學習成效的評量依據。為了使評量測驗的結果更有可信度,「前測」與「後測」的測驗內容為同學習單元。透過學習前的測驗了解學生先決條件,再根據………。
第4.5節心流體驗量表
Pearce, Ainley, and Howard (2005) 將心流的量表簡化成三個構面:(1)樂趣(enjoyment) 是指…….
本研究採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點量表,將問卷題目範圍分為五至一分,…….。
構面 | 題號 | 問項 | 參考出處 |
樂趣(enjoyment) | 1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Pearce, Ainley, and Howard (2005) |
2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3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4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5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專注力(engagement) | 1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2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3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4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5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掌控程度(control) | 1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2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3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4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5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第4.6節研究限制
1.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因學習課程綱要內容的考量,並受到科別的教學環境之限制,因此研究對象選擇以台南某高職機械群(機械科、模具科、製圖科)的學生一、二年級共50位學生為對象,參與製圖課「識圖與空間能力」的教學活動。雖參與人數有限,……。
2.研究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因參與學生為本身基本基礎能力較為低落,且僅以台南某高職的機械群部分學生為研究樣本。考量學生基本能力與城鄉差距等因素,本研究區域僅限於台南市溪北區高職機械群學生,……。
第5章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5.1節研究對象之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探討學生學習成效時,將製圖課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對教學,實驗組學生在製圖課使用多媒體教材與數位教學平台進行教學,稱之為數位媒體組;對照組學生在製圖課使用傳統紙本進行教學,稱之為傳統教學組。在學習成效的受試樣本共50人,數位媒體組有25人;傳統教學組有25人。表5-1針對回收的樣本之研究對象基本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5‑1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表格說明在上方,樣式設為[表])
統計量 | |||||||
實驗分組 | 年級 | 性別 | 科系 | 使用教學媒體時間 | 使用教學媒體平台 | ||
傳統教學 | 個數 | 有效的 | 25 | 25 | 25 | 25 | 25 |
遺漏值 | 0 | 0 | 0 | 0 | 0 | ||
數位媒體 | 個數 | 有效的 | 25 | 25 | 25 | 25 | 25 |
遺漏值 | 0 | 0 | 0 | 0 | 0 |
年級 | ||||||
實驗分組 | 次數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傳統教學 | 有效的 | 一年級 | 12 | 48.0 | 48.0 | 48.0 |
二年級 | 13 | 52.0 | 52.0 | 100.0 | ||
總和 | 25 | 100.0 | 100.0 | |||
數位媒體 | 有效的 | 一年級 | 11 | 44.0 | 44.0 | 44.0 |
二年級 | 14 | 56.0 | 56.0 | 100.0 | ||
總和 | 25 | 100.0 | 100.0 |
性別 | ||||||
實驗分組 | 次數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傳統教學 | 有效的 | 女 | 6 | 24.0 | 24.0 | 24.0 |
男 | 19 | 76.0 | 76.0 | 100.0 | ||
總和 | 25 | 100.0 | 100.0 | |||
數位媒體 | 有效的 | 女 | 5 | 20.0 | 20.0 | 20.0 |
男 | 20 | 80.0 | 80.0 | 100.0 | ||
總和 | 25 | 100.0 | 100.0 |
科系 | ||||||
實驗分組 | 次數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傳統教學 | 有效的 | 製圖科 | 12 | 48.0 | 48.0 | 48.0 |
模具科 | 4 | 16.0 | 16.0 | 64.0 | ||
機械科 | 9 | 36.0 | 36.0 | 100.0 | ||
總和 | 25 | 100.0 | 100.0 | |||
數位媒體 | 有效的 | 製圖科 | 13 | 52.0 | 52.0 | 52.0 |
模具科 | 4 | 16.0 | 16.0 | 68.0 | ||
機械科 | 8 | 32.0 | 32.0 | 100.0 | ||
總和 | 25 | 100.0 | 100.0 |
使用教學媒體時間 | ||||||
實驗分組 | 次數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傳統教學 | 有效的 | 0小時 | 25 | 100.0 | 100.0 | 100.0 |
數位媒體 | 有效的 | 1-3小時 | 11 | 44.0 | 44.0 | 44.0 |
3-5小時 | 8 | 32.0 | 32.0 | 76.0 | ||
5小時以上 | 6 | 24.0 | 24.0 | 100.0 | ||
總和 | 25 | 100.0 | 100.0 |
使用教學媒體平台 | ||||||
實驗分組 | 次數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積百分比 | ||
傳統教學 | 有效的 | 否 | 25 | 100.0 | 100.0 | 100.0 |
數位媒體 | 有效的 | 是 | 25 | 100.0 | 100.0 | 100.0 |
根據上表5-1所呈現,回收的有效問卷中,分析如下:
一、統計量:實驗分組為2組,傳統教學組和數位媒體組回收有效樣本各25份。
二、年級:傳統教學組一年級學生12位、二年級學生13位;數位媒體組一年級學生11位、二年級學生14位。兩組的一二年級學生數差不多。
三、性別:傳統教學組女生6位、男生19位;數位媒體組女生5位、男生10位。兩組的男生都比女生多,男生所佔比例較高。但是以兩組之男女學生分布而言,兩組之學生性別占比具有相似之性別分佈。
四、就讀科系:傳統教學組製圖科有12位模具科有4位、機械科有9位;數位媒體組製圖科有13位模具科有4位、機械科有8位。兩組各科人數所佔比例分布差不多。兩組皆以製圖科參與學生較為多數。
五、每週使用教學媒體的時間:傳統教學組有使用學校教學平台為0小時,數位媒體組有使用學校教學平台1-3小時有11位所佔比重為44%,3-5小時有8位所佔比重為32%,使用5小時以上有6位所佔比重為24%,數位媒體組使用1-3小時為多數。
六、使用教學媒體平台:傳統教學組25位學生皆未使用教學媒體平台,數位媒體組25位學生皆使用教學媒體平台。
第5.2節學習成效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將製圖課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對教學,包括;數位媒體組及傳統教學組。分組教學後學習成效結果,均以各分組學生教學前後之測驗成績,前測及後測成績進行比對分析。本研究採用百分制計分方法(0分至100分),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之統計結果顯示如表5-2所示。
前測及後測成績敘述統計 | ||||||
教學法 | 個數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數 | 標準差 | |
傳統教學 | 前測成績 | 25 | 25 | 70 | 43.40 | 12.052 |
後測成績 | 25 | 25 | 85 | 50.20 | 16.168 | |
有效的N (完全排除) | 25 | |||||
數位媒體 | 前測成績 | 25 | 20 | 80 | 43.40 | 15.392 |
後測成績 | 25 | 30 | 95 | 61.00 | 16.266 | |
有效的N (完全排除) | 25 |
根據上表5-2所呈現,數位媒體組及傳統教學組學生分組教學後學習成效結果,各分組學生教學前後之測驗成績,敘述性統計說明比對分析說明如下:
一、前測成績:傳統教學組具有學組樂趣1題項(老師的教學方式,讓我對課程很有興趣) 具有平均數2.96,…..
二、後測成績:傳統教學組樂趣1題項(老師的教學方式,讓我對課程很有興趣) 具有平均數2.96,樂趣2題項(老師的教學方式,我覺得更有意願學習)具有…..
由表5-2可以看出,……。
第5.3節學習成效測驗之共變數分析
本研究將為瞭解製圖課之數位媒體組及傳統教學組的學生採用兩種不同教學方法之學習成效,………
綜合上述,本研究之假設一:在經由數位媒體教材及學校網路教學平台教學後,…….。分析結果為……。
第5.4節心流體驗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將製圖課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對教學,包括;數位媒體組及傳統教學組。分組教學後心流體驗結果,以研究量表所涵蓋之三個構面:樂趣、專注力以及掌控程度,進行比對分析……。
第5.5節心流體驗量表各構面之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s α係數來做為信度指標……。
第5.6節心流體驗量表各構面之迴歸分析
為了驗證本研究之假設二:在此教學對照後,學生對於數位媒體教材與學校網路教學平台之心流體驗表現有顯著認同。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來探討…..
第6章結論
本研究將行動裝置及網……………職製圖課,研究中….。
歸納分析結果,發現以下幾點: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參考APA格式,依照姓名筆劃排序,請參考以下網頁各資料的寫法:http://joemls.dils.tk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0/08/APA-7th-ed-0710.pdf)
1. 徐金田(2019)。銀行業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和美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2. 張宗榮(2012) 。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及沉浸理論探討App之使用行為模式- 以行動社群App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份(請依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Ford, B. M., & Kaphingst, K. A. (2009). Lay interpersonal sources for health information related to beliefs about the modifiability of cancer risk. Cancer Causes & Control, 20(10), 1975-1983.
Ruppel, E. K., & Rains, S. A. (2012).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the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 An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channel complementarity theory.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79 , 385-405.
Wathen, C.N. (2006b).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in context: how women make decisions regarding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11, 477-493.
……
附錄一製圖課學生分組教學之心流體驗問卷
親愛的同學您好: 這份問卷是……..值。 非常感謝您惠予協助! 敬祝身體健康學業進步 吳鳳科技大學 數位科技與媒體設計研究所 指導教授:何00 博士 研究生:陳OO敬上 |
【基本資料】
1.就讀年級:□一年級□二年級
2.性別:□男□女
3.就讀科系:□製圖科□機械科□模具科
4.是否有使用學校教學平台:□是 □否
5.每週使用教學媒體的時間:□1-3小時 □3-5小時 □5小時以上
6.你的學習分組:□數位媒體組□傳統教學組
心流體驗
填答說明:
這份量表主要是…..,每題選項皆分成五個,分別是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普通」、4「同意」、5「非常同意」。
每題只能勾選一個答案,由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同,並沒有標準答案。
問題 | 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 普通 | 同意 | 非常同意 | |
1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2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3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4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5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6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7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8 | 老師的教學方式,…..煩惱。 | □ | □ | □ | □ | □ |
9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10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11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12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13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14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15 | 老師的教學方式,….。 | □ | □ | □ | □ | □ |
附錄二製圖課….前測題目
選擇題:(每題5分,共100分)
2-0】( ) 1..左列正投影視圖的立體圖是……
附錄三製圖課….後測題目
選擇題:(每題5分,共100分)
2-0】( ) 1.左圖正確之立體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