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生物學科中心
107年度南區域教師研習
主題: 教師跨校共備社群
壹、計畫目的
一、提升教師對於探究式課程設計與多元選修課程認識,以利課綱課程之教學推動。
二、透過討論與實作的方式,讓教師分享彼此的經驗,以提升生物科教師實務教學之能力。
三、透過研習課程,使教師蒐集相關教學資料,作為融入相關課程之教學。
貳、計畫依據
一、依據107年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均質化計畫。
二、依據107年度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生物學科中心計畫。
參、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
協辦單位: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生物學科中心-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肆、研習會內容與工作期程
一、參加對象:生物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及嘉義、台南、高雄區生物科教師共40名,以生物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優先錄取。
二、時間:107年3月8日 星期四上午9:30-12:10
三、地點:高雄市立新莊高中行政大樓會議室(一)。
四、經 費:
研習活動經費由生物學科中心與高雄市立新莊高中負責,參與之區域教師往返差旅經費由原服務學校負責,種子教師之往返差旅費用由生物學科中心經費負責。
伍、研習活動議程表:
南一區 | 107年3月8日(星期四) | 新莊高中行政大樓3F 會議室(二) | 備註 |
時間 | 研習內容 | 講師 | 40人 |
09:20-09:30 | 報到 | 工作人員 | |
09:30-09:40 | 始業式 | 高雄市立新莊高中陳良傑校長 | |
09:40-11:10 | 如何共備一堂課 | 台中女中 薛靜瑩老師 | |
11:10-12:10 | 社群如何建立共識 | 台中女中 薛靜瑩老師 |
陸、報名方式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07年3月6日(二)前完成報名。
報名方式:請至教師在職進修網登入(http://inservice.edu.tw/),以教師方式登入帳號及密碼→點選網頁右邊「研習進階搜尋」,即可搜尋研習課程代碼「2358280」→進入研習內「線上報名專區」,填寫報名所需相關欄位,待主辦單位審核通過,即順利報名成功。
對於內容、報名事宜若有疑問,請洽聯絡人:高雄市立新莊高中自然科楊雅齡老師。
聯絡電話:07-3420103 分機631
全程出席者將核發研習證明2.5小時,請按時簽到、簽退。
請自行攜帶環保杯。
附件一
壹、上午(09:10-12:10)—生物學學理解碼
近幾年教改思潮的波濤洶湧,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開始多元化,也遵循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產生了許多異於傳統的教學活動(包含課堂內與課堂外、校內與跨校),這些改變多是教師自發性的改革,足以證明教師們的專業與教育熱忱。相對於教學法的多元化,「教材內容」的精進與討論似乎相對較少,正所謂:沒有一無是處的教法,但有學理錯誤的教材!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育,啟發學生思考、辯證固然重要,而建立基本而正確的生物學觀念亦是生物教師的重要任務。另一方面,生物學博大精深,教師在備課時,以及師生在生物課堂中,常遇到許多疑難雜症欲求解謎,包含課文的描述或學理上的疑問。但常礙於時數限制,許多生物老師只求能將課文內容教完,許多與高中生物課程有關的知識、故事與學理機制無法妥善介紹、描述,對於愛好生物學的學子而言實為可惜。
本
研習收集部分生物學的疑難雜症,討論其學理上的機制或科學史淵源,以提升「務本求實,探討學理」的風氣。本次研習預先準備的學理解碼議題共54個(附件一),但礙於教師研習的時間限制,無法將全數議題妥善討論,故請報名研習的成員,每人可預先於線上表單選擇最多10個議題,研習時將依得票率高至低,依序作為生物學學理解碼研習時的討論順序,若各位老師於生物科教學與備課時遭遇各種疑難雜症,亦可一併於表單中提供,可能作為學理解碼研習時討論的議題之一。
QR code:
貳、下午(13:10-16:10)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開發策略與跨科模組分享
十二年國教課綱即將實施,自然科面臨的重大改變,除了必修的基礎課程學分大幅縮水外,最大改變即為另新增一新興課程-「自然科探究與實作」,屬於物理、化學、生物與地科四科合開的跨科課程,除需開發新的跨科教材,設計新的教學模組,也面臨了新的評量趨勢,也就是不只以紙筆測驗進行評量,而是透過動手操作的實驗課程、教學活動等,進行多元評量。本研習邀請蔡任圃老師分享課程開發策略、課程模組教材、相關學理內容、操作時的需知與經驗等,供自然科老師參考。分享的內容與課程模組如下(當天視時間安排,分享之模組可能會更動、增減):
(一)、【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精神的解讀
(二)、課程模組設計的策略與思維
(三)、【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模組分享
1.心動時刻-影響人體心跳週期的因子(生物+物理)
2.英雄氣長-你能憋氣多久?(生物+化學)
3.看遠看近-人體眼睛光學性質的調控與晶體彈性的量化(生物+物理)
4.汽水真有氣-影響碳酸溶液釋出二氧化碳速率的因子(生物+物理+化學)
5.氧碳調-生物組織之代謝率與呼吸商的測量(生物+化學)
6.助你抗氧化-動物肝臟與呼吸器官之觸酶活性測定效應(生物+化學)
7.蔬果也要抗氧化-酵素動力學的相關驗證與影響酵素活性的因子(生物+化學)
8.聽骨格說故事-骨骼的秘密與骨骼標本的製作(生物+物理)
9.積水程式可成事-流量累積模擬運算應用於生態系能量塔的討論(生物+物理+建模)
10.慢燃還是快燒-以燃燒傳遞速度模擬髓鞘在神經傳導中的角色(生物+物理+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