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情意課程活動設計:壓力調適單元“抒壓良方「轉念」”教學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101.5 KB
頁數
9
上傳者
.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2-01-04,离现在 23 29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資優情意課程活動設計

設計者:戴雅蘋

課程主題

壓力調適

單元名稱

抒壓良方「轉念」

適用對象

具備分組討論能力之國中資優生,成員每組採異質性團體,經老師分組人際關係欠佳學生三~四人,人際關係優良學生三~四人,每組合計7~8人,兩組人數最高15人。

教學時間

每節45分鐘,共 4 節。

教學設計理念

  1. 資優學生的優勢:擁有運思的天賦。

  2. 資優學生的劣勢:存有某些獨特的適應問題,如身心發展的不均衡、過度激動特質、人際差異知覺與自我認定困難、過度期望壓力等,可能導致負向的人際互動,而影響其自我概念與自我發展。(郭靜姿,民89

  3. 教學理念:以啟發思考與對話澄情為設計的主軸,延伸出教學設計的意象:壓力鍋食譜。以壓力鍋的食譜之意象為隱喻作為運用『心智運思遊戲的思考訓練』的工具,澄清資優廚師學生做菜的『慣性思考』,思考產出『正向的好菜』上桌。

教學目標

  1. 壓力食材(面對它):察覺你的慣性思考。

  2. 煎煮炸-壓對法寶(接受它):調整你的慣性思考,你可以想的不一樣。

  3. 調出愛之味(處理它):用愛的語言來行動。

  4. 研發私房菜(放下它):作自己真正的主人,當最優秀的思考者。

教學資源

  1. 對談節目:(事先準備影片或錄音)

  1. 廣播類:中廣 吳若權 沒事來哈拉節目 雲嘉 南FM103.1

  2. 電視類:公視 誰來晚餐爸媽冏很大

  3. 其他:如調查學生喜好的對話性節目。

  1. 學習單

  2. 簡報

參考資料

  1. 郭靜姿(民89):談資優學生的特殊適應問題與輔導。資優教育季刊,751-6

  2. Stephen Bowkett 著,賴麗珍譯(96):思考技能教學的100個點子。心理出版社。

  3. 江雪齡(97):正向心理學-生活、工作和教學的實用。心理出版社。

  4. Marcus Aurelius原著,鄭令 著(100):沉思錄-一念之間改變人生。人類智庫出版。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評量方式

ㄧ、準備活動

1.分組準備:

1)二張西卡紙(剪成二種不 同圖案,每種圖案各7-8張)。

2)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彩色小卡片隨機發給同學每人一張,並告知相同圖案的為同組成員。同學依據所拿到的卡片找尋組員。

2.架設播放投影設備。


二、發展活動()

1.活動一:「念」有「力」嗎?

    1. 發附件一,全班瀏覽。

    2. 播放PPT2(附件五)

    3. 小組討論活動:議題分享個人經驗。

    4. 小組討論記錄:小組將討論結果分別歸納紀錄於白紙上,每組並推派一位分組報告代表。

    5. 老師小結:「人的心念」真的有力量或頻率嗎?比較善惡價值觀和人的關係,並試著歸納出何者為正向方式?何者為負向方式?

(※小組討論活動進行時,老師巡視各組。)

    1. 小組發表活動:各組代表將討論結果逐項說明之。(每組約5分鐘)


2.活動二:正向思考&負向思考形容詞分類

1)老師播放PPT3(附件六),發下學習單。

2)老師歸納小結:幫助學生澄清正向的心念對人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人可練習轉念改變心境。


3.老師預告課程規劃

    1. 發下「課程規畫」:PPT5(附件四)

    2. 用曼陀羅圖解預告本單元之教學活動。

4.曼陀羅1.:壓力食材一[

1)發下附件二、播放PPT7(附件九)

2) 講解課程規畫圖表之曼陀 羅 1.

3)教師撥放參考影片,進行說明本小節活動。

4)各組討論決定共同觀賞的對話節目和時段。

5.練習 ABC分析自我對話法

1) 播放PPT5(附件八)

2)老師說明從傾聽他人的對話中發覺自我慣性思考的三面向:

A.事實與事件、

B.自我對話中流露的慣性思考、

C.情緒。

3)老師從影片中示範抓出人物對話的摘要。

4)藉以說明如何完成「傾聽對話日記」的重點記錄。


6.曼陀羅2.:壓力食材一[對話主題]

1)發下作業:附件二。

2)作業說明:每人須完成一週至少3次的觀察紀錄。




二張西卡紙、剪刀、單槍、電腦、PPT








附件一

PPT2(附件五)




















PPT3(附件六)





10分鐘





































撰寫發言單(口頭發表者加分)





















完成學習單




7.曼陀羅3.:調出愛之味二[找出習慣性思考]

(1)老師強調作業重點:同學在觀賞對話性節目時,留意引發個人興趣的對話片段,再做摘要記錄。

(2)觀看影片,請同學上台摘要發表。

(3)老師綜合學生發表並做引導。

(4)老師小結如何撰寫作業 (附件二之表A)



8.曼陀羅4.:調出愛之味二[反駁這個想法]

(1)播放PPT9(附件十一)PPT10(附件十二)

(2)老師說明如何察覺自我『如何思?思如何?』的技巧:

重點一:抓住正面思考的特質

重點二:評估自己當下的情緒、理性思考(找點子反駁當下的想法)

(3)觀看一段影片,並師生共同引導分享。

(4)老師小結如何撰寫作業 (附件二之表B)

(5)提問時間:3分鐘。

(6)老師綜合小結。


-------------本節結束-------------



3.附件四、

PPT5(附件四)、影片


4.附件二、

PPT7(附件九)、影片




  1. PPT5(附件八)

PPT7(附件九)








6.附件二




  1. PPT5(附件四)

、影片附件二之表A




  1. PPT9(附件十一)PPT10(附件十二);影片附件二之表B










  1. ~ 8.

35分鐘











































































完成回家作業(附件二)










三、發展活動()

1.活動一:作業交流時間

(1)組員輪流分享回家作業(每人約2分鐘)

(2)報告組員分享完畢後,由每位 傾聽組員提供建議(每人約1分鐘)

(※目的在由 傾聽組員幫助 報告組員檢視對話的重點記錄。)

(3)老師提醒:傾聽組員以PPT5(附件八)習得的技巧,幫助 報告組員做釐清。


2.活動二:作業說明

  1. 發下作業(附件三)

  2. 老師指導各組組員從作業(附件二)選定一個對話主題。

  3. 整理列在 附件三之表A和表B


3.曼陀羅5.煎煮炸壓對法寶三[換個想法]

(1)老師預告以腦力激盪法,完成 附件三之表C

(2)規則說明:每位組員的附件六之表C 共有八格, 每張學習單以順時鐘為方向遞送,拿到的人都要針對 A的慣性思考對話 填寫出一個新的正向的對話在格子中,且不能重複(每次2分鐘),每個人的學習單最後會有整組組員的想法。

(3)請幾位同學分享。

(4)老師綜合評析。


-------------本節結束-------------




四、發展活動()


1.曼陀羅6.煎煮炸壓對法寶三[強化正向想法]

(1)分組練習正向對話:同學2-3人一組。

(2)規則說明:運用上一個步驟,與組員互相練習正向溝通。

(3)心得分享。

(4)老師引導同學就演練的正向溝通情境去發想正向語錄

(5)組員將討論記錄於 附件三之表D

(6)老師播放PPT12(附件十四),說明如何研發正向語錄。

(7)老師播放PPT13(附件十四),請同學研發自己的正向語錄。

(8)老師綜合評析與提問。


2.曼陀羅7.煎煮炸壓對法寶三[小組分享]

(1)組員間分享自己的正向語錄,再將調整想法用紅筆直接改寫,新舊想法可以互相比較。

(2)各組彙整成全組的正向語錄完成附件十四。



1.附件二、計時器、PPT5(附件八)







2.附件三、PPT7(附件九)




3.附件三:傾聽對話日記之正向思考練習(主題分析報告)PPT8(附件十)











1.PPT1213(附件十四)附件三之表D











2. PPT13(附件十四)




1.20分鐘








2.

25分鐘





3.

20分鐘















1.~ 2.

25分鐘















完成學習單








完成學習單


































四、綜合活動


1.製作心談卡:

(1)播放PPT14(附件十五)

(2)老師說明:如何製作正向思考心談卡,將文字打字排版列印在標籤紙上,貼在小卡片上。

(3)分組製作:每人都完成一組正向心談卡,自己保存。


2.回顧與評鑑:

(1)老師發下學習單(附件十六)

(2)老師說明:思力是指思考能力。請同學利用時間完成並於下次上課時繳交。

(3)回顧在歷程中,個人在思考上是否有所改變,並請同學回想並分享今天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4)老師再綜合評析,本小節結束。

(5)老師再次強調心談卡是這堂課自己送自己的禮物,這份禮物可以保養自己的心,要隨時隨地善用它,再創新的正向思考。


-------------本節結束-------------





  1. PPT14(附件十五)、各組材料:小卡片(一盒)、黃色24格雷射標籤紙(數張)


2. PPT15(附件十六)





1.

20分鐘









2.

25分鐘





完成正向心談卡









完成學習單



附件一

[網路文章]:平安就是福

[網址]:http://www.amtfweb.org/science%20&%20buddhist%20html/powervsforce.htm



傳統固有的人生訓誨,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這樣的教誨,在科學昌明的今日社會,難道只能一種道德教條,無法以科學方法來證實嗎?
直到看到心理學家霍金斯在其著的《 Power vs.Force》才讓我們大開眼界,知道「善惡報應」的背後還真有其科學根據呢!


善惡有頻率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說明:物質就是能量。
物理學家已經證明,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固體都是由旋轉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有著不同的振動頻率,粒子的振動使我們的世界表現成目前的樣子。
我們的人身也是如此。

科學家已經測量過人在不同的體格和精神狀態下身體的振動頻率,結果讓人大開眼界。
霍金斯通過2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而有強弱的起伏。他把人的意識映射到1-1000的範圍。任何導致人的振動頻率低200(20,000Hz)的狀態會削弱身體,而從2001000 的頻率則使身體增強。
霍金斯發現,誠實、同情和理解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身體中粒子的振動頻率,進而改善身心健康。死人的頻率沒有意義,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當你想著下流的邪念,你就在削弱自己。漸高依次是惡念、冷漠、痛悔、害怕與焦慮、渴求、發火和怨恨、傲慢,這些全都對你有害。
但信任在250是中性的,信任有益於你。再往上的頻率依次是溫和、樂觀、寬容、理智和理解、關愛和尊敬、高興和安詳、平靜和喜悅在600,開悟(enlightenment)700-1000
他遇到過的最高最快頻率是700,出現在他研究德蕾莎修女(1910-1997,獲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 當德蕾莎修女走進屋子裡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她的出現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1000被稱為是 神的意志或精神,這是絕對力量的頻率,甚或更高。傳說耶穌在村子裡的出現,讓圍上來的人們心裡除了耶穌其他什麼都有。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 運用人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經過二十年長期的臨床實驗,其隨機選擇的測試對象橫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歐等地,包括各種不同種族、文化、行業、年齡的區別,累積了幾千人次和幾百萬筆數據資料,經過精密的統計分析之後,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指數,茲摘錄其主要項目如下:



(老師先賣個關子,請同學練習學習單)


配合(壓力鍋食譜PPT3張投影片:正向思考 & 負向思考形容詞分類學習單)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