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情意課程活動設計
設計者:戴雅蘋
課程主題 | 壓力調適 | |||
單元名稱 | 抒壓良方「轉念」 | |||
適用對象 | 具備分組討論能力之國中資優生,成員每組採異質性團體,經老師分組人際關係欠佳學生三~四人,人際關係優良學生三~四人,每組合計7~8人,兩組人數最高15人。 | |||
教學時間 | 每節45分鐘,共 4 節。 | |||
教學設計理念 |
| |||
教學目標 |
| |||
教學資源 |
| |||
參考資料 |
|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ㄧ、準備活動 1.分組準備: (1)二張西卡紙(剪成二種不 同圖案,每種圖案各7-8張)。 (2)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彩色小卡片隨機發給同學每人一張,並告知相同圖案的為同組成員。同學依據所拿到的卡片找尋組員。 2.架設播放投影設備。 二、發展活動(一) 1.活動一:「念」有「力」嗎?
(※小組討論活動進行時,老師巡視各組。)
2.活動二:正向思考&負向思考形容詞分類 (1)老師播放PPT第3頁(附件六),發下學習單。 (2)老師歸納小結:幫助學生澄清正向的心念對人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人可練習轉念改變心境。 3.老師預告課程規劃
4.曼陀羅1.:壓力食材一[ (1)發下附件二、播放PPT第7頁(附件九) (2) 講解課程規畫圖表之曼陀 羅 1. (3)教師撥放參考影片,進行說明本小節活動。 (4)各組討論決定共同觀賞的對話節目和時段。 5.練習 ABC分析自我對話法 (1) 播放PPT第5頁(附件八) (2)老師說明從傾聽他人的對話中發覺自我慣性思考的三面向: A.事實與事件、 B.自我對話中流露的慣性思考、 C.情緒。 (3)老師從影片中示範抓出人物對話的摘要。 (4)藉以說明如何完成「傾聽對話日記」的重點記錄。 6.曼陀羅2.:壓力食材一[對話主題] (1)發下作業:附件二。 (2)作業說明:每人須完成一週至少3次的觀察紀錄。 | 二張西卡紙、剪刀、單槍、電腦、PPT 附件一 PPT第2頁(附件五) PPT第3頁(附件六) | 10分鐘 | ※撰寫發言單(口頭發表者加分) ※完成學習單 | |
7.曼陀羅3.:調出愛之味二[找出習慣性思考] (1)老師強調作業重點:同學在觀賞對話性節目時,留意引發個人興趣的對話片段,再做摘要記錄。 (2)觀看影片,請同學上台摘要發表。 (3)老師綜合學生發表並做引導。 (4)老師小結如何撰寫作業 (附件二之表A)。 8.曼陀羅4.:調出愛之味二[反駁這個想法] (1)播放PPT第9頁(附件十一)、PPT第10頁(附件十二)。 (2)老師說明如何察覺自我『如何思?思如何?』的技巧: 重點一:抓住正面思考的特質 重點二:評估自己當下的情緒、理性思考(找點子反駁當下的想法) (3)觀看一段影片,並師生共同引導分享。 (4)老師小結如何撰寫作業 (附件二之表B)。 (5)提問時間:3分鐘。 (6)老師綜合小結。 -------------本節結束------------- | 3.附件四、 PPT第5頁(附件四)、影片 4.附件二、 PPT第7頁(附件九)、影片
、PPT第7頁(附件九) 6.附件二
、影片、附件二之表A
|
35分鐘 | ※完成回家作業(附件二) | |
三、發展活動(二) 1.活動一:作業交流時間 (1)組員輪流分享回家作業(每人約2分鐘)。 (2)報告組員分享完畢後,由每位 傾聽組員提供建議(每人約1分鐘)。 (※目的在由 傾聽組員幫助 報告組員檢視對話的重點記錄。) (3)老師提醒:傾聽組員以PPT第5頁(附件八)習得的技巧,幫助 報告組員做釐清。 2.活動二:作業說明
3.曼陀羅5.:煎煮炸壓對法寶三[換個想法] (1)老師預告以腦力激盪法,完成 附件三之表C。 (2)規則說明:每位組員的附件六之表C 共有八格, 每張學習單以順時鐘為方向遞送,拿到的人都要針對 表A的慣性思考對話 填寫出一個新的正向的對話在格子中,且不能重複(每次2分鐘),每個人的學習單最後會有整組組員的想法。 (3)請幾位同學分享。 (4)老師綜合評析。 -------------本節結束------------- 四、發展活動(三) 1.曼陀羅6.:煎煮炸壓對法寶三[強化正向想法] (1)分組練習正向對話:同學2-3人一組。 (2)規則說明:運用上一個步驟,與組員互相練習正向溝通。 (3)心得分享。 (4)老師引導同學就演練的正向溝通情境去發想正向語錄。 (5)組員將討論記錄於 附件三之表D。 (6)老師播放PPT第12頁(附件十四),說明如何研發正向語錄。 (7)老師播放PPT第13頁(附件十四),請同學研發自己的正向語錄。 (8)老師綜合評析與提問。 2.曼陀羅7.:煎煮炸壓對法寶三[小組分享] (1)組員間分享自己的正向語錄,再將調整想法用紅筆直接改寫,新舊想法可以互相比較。 (2)各組彙整成全組的正向語錄。完成附件十四。 | 1.附件二、計時器、PPT第5頁(附件八) 2.附件三、PPT第7頁(附件九) 3.附件三:傾聽對話日記之正向思考練習(主題分析報告)、PPT第8頁(附件十) 1.PPT第12、13頁(附件十四)、附件三之表D、 2. PPT第13頁(附件十四) | 1.20分鐘 2. 25分鐘 3. 20分鐘 1.~ 2. 25分鐘 | ※完成學習單 ※完成學習單 | |
四、綜合活動 1.製作心談卡: (1)播放PPT第14頁(附件十五)。 (2)老師說明:如何製作正向思考心談卡,將文字打字排版列印在標籤紙上,貼在小卡片上。 (3)分組製作:每人都完成一組正向心談卡,自己保存。 2.回顧與評鑑: (1)老師發下學習單(附件十六)。 (2)老師說明:思力是指思考能力。請同學利用時間完成並於下次上課時繳交。 (3)回顧在歷程中,個人在思考上是否有所改變,並請同學回想並分享今天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4)老師再綜合評析,本小節結束。 (5)老師再次強調心談卡是這堂課自己送自己的禮物,這份禮物可以保養自己的心,要隨時隨地善用它,再創新的正向思考。 -------------本節結束------------- |
2. PPT第15頁(附件十六) | 1. 20分鐘 2. 25分鐘 | ※完成正向心談卡 ※完成學習單 |
附件一
[網路文章]:平安就是福
[網址]:http://www.amtfweb.org/science%20&%20buddhist%20html/powervsforce.htm
傳統固有的人生訓誨,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這樣的教誨,在科學昌明的今日社會,難道只能一種道德教條,無法以科學方法來證實嗎?
直到看到心理學家霍金斯在其著的《
Power
vs.Force》才讓我們大開眼界,知道「善惡報應」的背後還真有其科學根據呢!
善惡有頻率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說明:物質就是能量。
物理學家已經證明,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固體都是由旋轉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有著不同的振動頻率,粒子的振動使我們的世界表現成目前的樣子。
我們的人身也是如此。
科學家已經測量過人在不同的體格和精神狀態下身體的振動頻率,結果讓人大開眼界。
霍金斯通過2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而有強弱的起伏。他把人的意識映射到1-1000的範圍。任何導致人的振動頻率低200(20,000Hz)的狀態會削弱身體,而從200到1000
的頻率則使身體增強。
霍金斯發現,誠實、同情和理解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身體中粒子的振動頻率,進而改善身心健康。死人的頻率沒有意義,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當你想著下流的邪念,你就在削弱自己。漸高依次是惡念、冷漠、痛悔、害怕與焦慮、渴求、發火和怨恨、傲慢,這些全都對你有害。
但信任在250是中性的,信任有益於你。再往上的頻率依次是溫和、樂觀、寬容、理智和理解、關愛和尊敬、高興和安詳、平靜和喜悅在600,開悟(enlightenment)在700-1000。
他遇到過的最高最快頻率是700,出現在他研究德蕾莎修女(1910-1997,獲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
當德蕾莎修女走進屋子裡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她的出現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1000被稱為是
神的意志或精神,這是絕對力量的頻率,甚或更高。傳說耶穌在村子裡的出現,讓圍上來的人們心裡除了耶穌其他什麼都有。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
運用人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經過二十年長期的臨床實驗,其隨機選擇的測試對象橫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歐等地,包括各種不同種族、文化、行業、年齡的區別,累積了幾千人次和幾百萬筆數據資料,經過精密的統計分析之後,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指數,茲摘錄其主要項目如下:
(老師先賣個關子,請同學練習學習單)
配合(壓力鍋の食譜PPT第3張投影片:正向思考 & 負向思考形容詞分類學習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