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溪鳥事知多少:校園鳥類觀察探究

格式
doc
大小
253.5 KB
頁數
24
上傳者
HSUA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4-11-25,离现在 20 33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探究主題系列

II-401 螺溪鳥事知多少

讓學生經由對校園常見鳥類的觀察、進行進一步的欣賞與調查。本模組旨在開啟小朋友對大自然的視窗,培養對小動物的深刻情感,並且帶領學生利用科學方法去探究的能力。

設計者:莊文照 雲林縣西螺鎮中山國民小學教師 發表日期:

林月雲 雲林縣東勢鄉東勢國民小學教師 接受:科學教學資源中心

詹宗達 雲林縣西螺鎮西螺國民國中教師

吳崇漢 雲林野鳥學會副總幹事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活動項目一覽表

()主題探討活動

()各種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

()模組之學習成就評量

二、教學活動舉例

()校園裡活動的鳥(觀察、討論與報告)

()鳥的認識(觀察、討論與報告)

()鳥的生態研究(觀察、討論與報告)




使用說明:

本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帶領學生作鳥類觀賞活動,由實際的觀賞活動中,可以獲得對鳥類生活的瞭解,可以學習野外觀察的技術,可以培養愛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操。觀察的對象可以更換,例如以小狗,教師可依實際的教學需要加以增、減活動,在教學過程當中依學生的活動加以討論和引導,以達成學習目標。




網址:http://www.phy.ntnu.edu.tw/nstsc/http://www.naer.edu.tw/nstsc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螺溪鳥事知多少

鳥類是大自然中一群活潑、生動,富於生命力的小精靈,欣賞牠們可愛俏皮的動作、展翅飛翔的優美姿態、豐富的羽毛色彩, 以及聆聽鳥音的轉折變化,是既寫實又寫意的心靈享受我們的校園裡,到處都有鳥兒的鳴叫或爭吵,甚至不用望眼鏡就可以看見它們自頭頂上匆匆飛過,你並不需要任何裝備就能在校園欣賞到這些翱翔天際的俠客!來吧!朋友,只要您放鬆心情,試著去體驗及觀察周遭的事物,那麼您將會有意外的發現及收穫哦!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為什麼要賞鳥? ※常見鳥類的辨識方法為何?

怎樣和鳥兒做鄰居? ※賞鳥觀鳥應有的禮節

賞鳥所需要的裝備? ※撿到一隻野鳥該怎麼辦?

校園常見的鳥兒有哪些?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觀察鳥類

說說校園常見鳥類的故事,然後加以

觀察和紀錄(時間地點數量與觀察人員)

研究鳥類

校園常見鳥類的種類名稱

常見鳥類的細部特徵與生活習性

野鳥在台灣,鳥事知多少

台灣鳥類原住民的生與死

鳥類和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

天空鳴唱者的春天與危機

蒐集資料探究岩石與礦物的用途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與同學分享觀察紀錄到的校園鳥類資料。

蒐集有關校園鳥類名稱、分佈區域的資料,做成報告。

蒐集各種校園週遭鳥類資訊,並找出正確名稱。

蒐集數據探究鳥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活動項目一覽表

選用

活動名稱

器材與資源

活動內容說明


校園裡活動的鳥

中山飛羽相見歡



鳥人鳥語話中山


實物或圖片



蒐集的數據資料


帶領學生到校園四處觀察聆聽,發現原來大自然歡唱的樂章在校園隨手可得。

將學生分組,經過各種觀察活動蒐集資料,知道校園常見鳥類的分布區域,如鳥類名稱、出現數量、出現時間,甚至築巢抱卵和育雛的情況。


鳥的認識

螺溪鳥事知多少

蒐集的參考資料

各組展現觀察住家附近常見鳥類的鳥況紀錄,並加以比較整理。


鳥的生態研究

與翱翔天際的俠客對話

透過網際網路蒐集的各種參考文獻。

依觀察結果將台灣常見鳥類分類。先讓學生發表自己分類的方法,再研究科學家是怎樣將野鳥分類的。


()主題探討活動

「螺溪鳥事知多少」教學活動流程

說明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帶學生到校園四處觀察聆聽,老師提問:「小朋友,請你停看聽!眼觀四方,耳聽八方,你看到了什麼?聽見了什麼?」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中。

「看到了天空中來去匆匆的鳥兒嗎?」

「那些鳥兒是我們常常會看到的呢?」

「那些鳥兒是是你叫得出名字的呢?」

請學生找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鳥兒,發表自己觀察這種鳥類的感覺。 (說說鳥兒的故事或傳說)

再請學生用觀察各種鳥兒的飛行,讓他們發現那麼多的鳥兒有各種羽毛形狀、上面有各種紋路花色、不同長短大小等等。 (賞鳥觀鳥)

  • 舉行「台灣鳥類歌曲大歡唱」活動。

請學生蒐集鳥類相關歌曲並作歌謠教唱。

老師再做進一步的思考引導「剛剛大家都已學會鳥類歌謠吟唱,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為什麼鳥類會有不同的羽色?鳥兒的各種羽毛有何不同的作用?羽毛和年齡、性別以及季節有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本階段教學活動的意義

鳥兒存在於我們每天日常生活中,但是我們卻很少靜下心來仔細觀察這些大自然的小精靈,藉由老師拋出的問號,讓學生心生疑問,進而引發孩子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

本階段的教學策略:

1.本主題活動開始時,引領學生在校園觀察聆聽,是為了讓學生靜下心來感覺大自然的一些脈動,以便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大班級可以分組進行,小班級適合個別進行。

3.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觀察紀錄表,或是填寫老師事先設計好「鳥事知多少」活動學習單。

教學注意事項:

1.如果當天鳥況不盡理想,老師可以事先準備鳥類圖鑑或相關相片供學生參考。

2.要確切引導學生觀察到鳥類羽毛顏色、尾翼長短與飛行方式,以引發學生研究的動機。

3.用適當的引導語,帶領學生注意到本單元活動要觀察研究的主題:校園常見的鳥類。

4.先不要回答學生有關鳥類的問題::飛行距離長短和羽毛的構造有何直接的關係?同種類的鳥類,為何會有不同的與羽毛顏色?此刻只讓學生觀察到鳥類在校園的存在。

本活動評量:

1.觀察學生在做觀察聆聽時是否能確實。

2.”校鳥大使的圈選時,學生是否能正確的傳達鍾愛鳥類的特質與習性。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觀察鳥類

鳥兒在那裡?它們在校園的分布情況為何?。

1.在校園的天際隨時可以發現它們的鳥蹤。

2.鳥兒存在於我們校園環境當中,學校的鳥兒有何特色?

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認識鳥類?

1.用裸眼來觀察紀錄,依照觀察紀錄的結果,把校園常見的鳥兒加以分類看看,例如特殊的飛行方式、覓食習慣、佇足休息姿勢和築巢位置。

研究鳥類

什麼是鳥類觀察的入門?

1.先學會認識標準鳥,例如:麻雀、鴿子、白頭翁

2.習辨識鳥的外型特徵,例如:顏色、嘴的形狀、走路、站立、跳躍、尾部動作、聲音。

3.仔細鳥類起飛的方式、著陸的姿勢、拍翅的速度

4.辨識不同鳥種覓食的習慣。

5.鳥類棲息環境的識別。

6.安靜耐心的等待。

鳥類調查的方法

  1. 定點調查法:

在固定的時間及固定的地點,記錄所見到經過的鳥類種數及行為。

  1. 穿越線調查法:

在固定的時間並且在調查地區內選定幾條容易進行的路線,以步行的方式,在一定時間內走完,記錄周邊地區所能見到的鳥類或聽到的叫聲。

  1. 隨機調查法:

不固定的日期、時間機動調查。(這是比較不正式的調查方法)

以遷移性來看鳥類可以區分為那些種類?

1.先用自己的想法將鳥類加以分類?

2.查相關參考資料,看看科學家是怎樣將鳥類分類的?可以透過那些方式蒐集資料呢?

3.依照科學家分類的方式,再把蒐集校園常見的鳥類正確的分類,每種鳥類有什麼特徵呢?

4.依照鳥類的分類方法,討論看看不同種類的鳥類有何異同呢?

5.不同種類的鳥類各有怎樣的生活習性?

鳥類記錄的方法

  1. 記錄的方式:也可依調查的目的不同而有差異。

  2. 記錄的內容愈詳細愈好,但必要的基本資料一定要有,包括日期地點起迄時間天氣溫度海拔環境等。

鳥類和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

除了校園常見的鳥類,小朋友還看過哪些特殊的鳥種?

鳥類出現數量的多寡和棲地環境的優劣有何關聯?

本階段教學活動的意義

一、經過上個活動讓學生進入校園鳥類主題之後,再進一步發展探究有關鳥類的各種問題。

二、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常見鳥類,培養細心觀察、主動探索的精神。

三、學生經由觀察鳥類的活動中,進而產生好奇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經由和學生一起討論校園常見鳥類的種種問題,讓小朋友了解人的生活環境和鳥類關係密切。

本階段的教學策略:

一、觀察一種物體時,應多多利用人類特有的五官感覺。

二、從生活中引導學生產生研究鳥類的興趣。

三、先讓學生將觀察紀錄到的鳥類特徵加以分類,老師不必先做學理上的分類示。

四、當學生在分類活動中產生「不知從何分起」時,老師提出「那我們看科學家怎樣把鳥類分類的?」讓學生尋找整理相關資料。

五、讓學生自由發現同樣鳥種所呈現出來不同的特色,培養好奇心及主動探討的學習興趣。

六、用鳥類圖鑑做比對,可以知道各種鳥類的正確名稱。

教學可進行的評量

一、可以設計「常見鳥類觀察紀錄」的學習單與紀錄表。

二、學生能清楚的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資訊。

教學可用的資源:

各種和自然生態有關的書籍,或是可以利用電腦網路搜尋和鳥類相關的網站資料。

教學注意事項:

1.在利用資料時,提醒學生注意尊重著作權的問題。

2.要求學生在查詢資料之後,應該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書寫報告,切勿讓學生直接複製資料,以求融會貫通。

3.強調觀察鳥類的應有態度以及注意自身的安全。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 考量整個「螺溪鳥事知多少」模組的教學時間,估計總共教學時間為「十節」,評估本班的學生程度及人數,做了以下的安排:

1.觀察、紀錄、拍照活動以分組進行教學,老師從旁提示,如:觀察某種特定的鳥類。

2.鳥類分類的教學活動以小組教學進行,老師提示可以從那裡找到資料。

3.研究鳥類活動採用分組方式進行教學,老師的角色為:

  1. 示範說明什麼是賞鳥禮節。

  2. 指導學生如何觀察鳥類的各種特徵。

  3. 製作設計鳥類觀察紀錄活動和紀錄表。

  4. 指導學生如何比對鳥類圖鑑。

  5. 必要時,教導學生如何使用光學儀器及數位器材,如:望遠鏡和數位相機。

4.鳥類和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製作觀察紀錄學習單讓學生實地觀察紀錄,然後加以分組討論統計歸納。

5.鳥類的一生為主軸作實地觀察說明。

本主題教學活動的主軸是讓學生察覺產生好奇、觀察、比對科學家說法、得到結論,所以活動主體是學生,老師的角色就如所述,從旁提示、指導。

相關資料可由有關自然生態的書籍、野鳥圖鑑或是相關電腦資訊網路搜尋。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活動的觀察結果,並加以口頭發表、做成書面專題報告、佈置校園鳥類學習步道或以海報方式呈現出來。

2.以小組為單位,和藝術與人文領域相結合,做廢物利用,設計任何和鳥類相關的美勞作品,以表現大自然之情趣。

整理及討論活動後的作業單以及相關資料成果,對「螺溪鳥事知多少」有整體性的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如何有條理的整理統計各種資料的素養。

經由報告的製作呈現,使對本主題的相關概念以及科學技能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當中,變成屬於自己的科學智能。

綜合評鑑推廣應用

1.對校園鳥類觀察活動的檢討:

 ⊙在活動進行中,你感到最有興趣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為什麼呢?

 ⊙你認為「鳥類」對人類有何重要嗎?試著說出其中理由?

2.還有那些和鳥類相關的問題?

 ⊙你知道臺灣有哪些特有鳥種嗎?(如:台灣特有鳥種,如八色鳥、藍腹鷴、台灣藍鵲、紫嘯鶇、翠翼鳩等等)們為什麼會那麼珍貴呢?

 ⊙你知道哪些鳥類正瀕臨滅絕危機嗎?我們應該如何落實臺灣野鳥的保育活動呢?

本活動在於強化及延展對「螺溪鳥事知多少」的認識以及經由活動所學到的科學技能。

1.經由問題討論、價值澄清的過程,建構出對於校園常見鳥類的認知。

2.對於學生感到需要再研究的臺灣常見野鳥問題,可以設計另外深入探索的學習活動。


()各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


素養要項

分段能力指標

主題

1

2

3

4

5

6

觀察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特徵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比較與

分類

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組織與

關連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歸納

研判

推斷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傳達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科學本質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2知道有些事件(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

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































科學態度

細心

切實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思考智能

批判

思考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創造

思考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解決

問題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科學應用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科技的發展

科技

本質

4-3-1-1認識科技的分類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科技的

演進

4-3-2-1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

4-3-2-2認識工業時代的科技

4-3-2-3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

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科技與

社會

4-3-3-1了解社區常見的交通設施、休閒設施等科技







設計與製作


8-3-0-1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現自己對產品改變的想法

8-3-0-2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8-3-0-3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形

8-3-0-4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


























()模組之學習成就評量


螺溪鳥事知多少學習評量

第一部份:觀察鳥類

一、校園中,哪些地方最容易看見鳥類呢?


二、你所觀察到的校園常見鳥類,大致有哪些種類?你如何將它們分類?你知道它們的真正名稱嗎?請你把它們的形體一一畫出來!

(一)我所觀察到的校園常見鳥類,大致有:

(二)校園常見鳥類寫真集:















第二部份:研究鳥類

你知不知道觀察鳥類的基本裝備是什麼?


你知道科學家怎樣將鳥類分門別類嗎?

知道,可以分成

不知道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校園常見鳥類,蒐集資料,彙整紀錄數據,製作一個專題報告,在上課的時候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我要尋找答案。

1.尋找答案的方法:

2.我找到的答案:

鳥類可以分成


你知不知道賞鳥觀鳥的基本禮節是什麼?


  • 你知不知道除了校園常見鳥類之外,在你的家鄉週遭環境中,還有哪些特殊的鳥種?試著收集彙整它們的各種資料,製作一個專題報告,在上課的時候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利用各組收集的資料數據紀錄表成果海報佈置一個校園鳥類學習步道學習角


第三部份:鳥類和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

調查學校鳥類數量種類以及分布情況的變化,和校園的自然景觀或週遭環境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調查一般家庭飼養的籠中鳥以及民眾對鳥類的放生,對生態保育有沒有負面或正面的影響?

以鳥類的遷移性而論,候鳥遷移活動的不穩定性,是否表示地球生態環境已慢慢失去了平衡?

人類是不是應該以大自然為時代導師,以歷史為借鏡,好好思量鳥類和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重新審視我們在多樣生態環境中所判眼的角色


評量說明


一、採用「實作評量方式」,讓學生應用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到的科學技能來完成評量。


二、校園常見鳥類觀察紀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老師可以依學生設計出來的觀察表格,了解學生對於觀察技能學習的程度,如果普遍不理想,可以做為補救教學的參考。

三、尋找鳥類分類的評量活動,在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小朋友的學習視野,知道如何尋找有用的資料加以應用。

四、有關專題報告,小班學生可以讓學生決定自己的報告方式,不必硬性規定要用一定的格式,但是要請學生言之有物。若是班級人數較多(如超過20)時,可以由老師指定一種方式完成,如書面報告、學習步道的設計、學習角的佈置、教室海報的張貼或是結合資訊教育,讓學生製作Power Point報告並掛上班級頁。


()教學成就自評表

評量指標

123456

1. 你的教學目標是否涵蓋科學素養整個的提昇?還是只在知識的講授?

2. 你的教學是否能使全體學生受惠?還是只能使少數學生受益?

3. 你覺得在進行探討本議題的活動之初,提供了足夠的理由,描繪了相當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樂於投入本議題的研究嗎?

4. 在各小組進行探討活動時,都能對正進行的活動懷有濃烈的好奇心及清楚知道正要去解決的問題嗎?

5. 每一個小組進行探討活動的過程中,你有藉著評量、諮商、進行實值有效的指引、支持他們,使他們得以持續的、積極的進行下去嗎?

6. 你的評量方式是否能促進小組合作、培養共同解決問題的袍澤感情?還是反而引起相互排擠、猜忌的情勢?

7. 你的教學活動是否以學生為主體?是否完全利用各中教學資源?

8. 你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能促進學生「過程技能」及「思考智能」的增進?

9. 你的教學學生否能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持以一種好奇探究與改進的心意,並願意以科學的方式,切實著手進行探究?

10. 你的教學方式是否能使學生增廣見聞、閱讀及瞭解更多的事務,達到相關科學概念的認知學習?

11. 你的教學使否能使學生感受到心智成長的喜悅?比以前更具信心,更為熱愛探討、理解事務?

12. 你的評量方式是否具有彈性不拘一定的規格?評量的內容是否針對教學目標,不限於單一學習項目?

13. 學生很投注他們的工作嗎?

14. 學生也注意到別組的工作嗎?

15. 學生搜集資料、選擇資料的能力如何?

16. 學生能夠撰寫一份完整的報告或做一次明白的簡報嗎?

□□□□□□

□□□□□□


□□□□□□


□□□□□□



□□□□□□



□□□□□□



□□□□□□


□□□□□□


□□□□□□



□□□□□□


□□□□□□


□□□□□□



□□□□□□

□□□□□□

□□□□□□

□□□□□□


二、模組內各項活動之教學示例


【觀察鳥類】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使學生發現「處處都有大自然聲樂家」,並激發學生發現的樂趣,經由觀察欣賞校林飛羽之美。

()教學資源

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任何地方,如校園、田野、海濱、山澗、水邊、溪畔等等。



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那裡可以看到鳥類呢?

再想想看,學校附近什麼地方可以看到很多鳥類?(學校附近如果有田野,是最希望學生說出的答案)

我們一起去觀鳥吧!(到附近田野)

在田野看到那些鳥類?他們各有什麼特色?說一說常見鳥類的故事。

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來觀察鳥類呢?

(本活動由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察覺生活環境當中原本就有很多鳥類,而且讓學生想到學校附近什麼地方鳥兒最多,讓學生察覺到原來鳥類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值得研究。)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發「鳥類觀察紀錄單」(附錄1

請學生找一種自己覺得是很美的鳥種。

請學生用五官觀察。

請學生用「描述性的語句」紀錄在觀察紀錄表。

例如:

用耳朵聽起來感覺很悠揚的。

觀察之後以小組為單位,發表個人的觀察紀錄,並紀錄在「小組觀察綜合紀錄單」(附錄二)上。

(相同的感覺只要紀錄一次即可)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學生觀察鳥類紀錄加以整理之後,每小組都有該組的觀察紀錄,依小組的觀察紀錄提出報告。

小組報告時,將別組觀察到不同的結果紀錄下來。


分析研判:(以小組為單位)

1.能找出二隻一模一樣的小鳥嗎?

2.我看到的鳥兒為什麼和別人的不一樣?

3.鳥兒還有那些特色是沒有觀察到的?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怎樣描述鳥兒之美?

請各組找出一種大家認為最美的鳥兒,參加全體「校鳥大使選美」的票選活動。

什麼叫做「賞鳥入門」?

可以用那些方法觀察學校常見鳥類呢?

準備工作:

1.本活動在於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老師可以依學校環境特色安排適當的情境(如田野、比較多鳥類的樹林,如果都沒有適當的情境,可以事先準備多樣的相片或圖片供學生觀察)

2.依學生人數三至四人為單位分組,以利觀察。

3.鳥類觀察紀錄單(每人一份)。

4.小組觀察綜合紀錄單(每小組一份)。

  1. 如果學校無法供應族量的望遠鏡數量,建議和當地的野鳥學會商借。

  2. 6.應事先準備硬底資料夾,讓學生易於書寫。

教學注意事項

1.活動進行中注意學生安全。

2.提醒用五官觀察的方式。

3.提醒學生安靜觀察,以免違反賞鳥該有的禮節。

4.引發新的觀察細節,讓學生發覺新的鳥類特色。

資料整理、分析及研判

1.讓學生透過討論,培養觀察能力,並在討論過程當中,建構自己的觀察模式。

2.經由討論的過程,讓學生發現鳥兒之美。

經由校鳥大使選美活動,讓學生發現新的問題?「為什麼每隻鳥類長得不一樣呢?」

由發現的問題引導出下個教學活動:研究鳥類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我的鳥類觀察記錄單

日期:

姓名:

時間:

觀察地點:

天氣:

出現數量:

 

我看到什麼鳥

牠在做什麼

牠棲息的環境

 

 

 

 

 

 

 

 

 

 

 

 

 

 

 

 

 

 

         

附錄二:給小小鳥人的話



※※給小小鳥人的話*※※


 生活在台灣的小朋友,真是幸福呀!為什麼這麼說呢?台灣島雖小,但在台灣的鳥種密度,可是名列全世界的前幾名哦!


    1. 【外形篇】


找一找下列一種符合以下的特徵:

1.(   )臉上戴著黑眼罩 ……………鳥的過眼線(1)紅頭山雀 (2)綠繡眼 (3)小彎嘴〈可複選〉


2.(   ) 有個白色的眼圈大家都叫他”青笛仔”(1)冠羽畫眉 (2)鉛色水鶇 (3)綠繡眼


3.(   ) 一到冬天牠的尾巴就變得特別短有個特別的名字”凌波仙子”(1)白鷺鷥 (2)水雉 (3)白頭翁


4.(   ) 長得圓圓滾滾有身水銀色的衣裳而且雌雄鳥長得不一樣(1)鳳頭蒼鷹 (2)青背山雀 (3)鉛色水鶇

 

    1. 【習性篇】連連看


畫 眉

紅 頭 山 雀

白 鷺 鷥


不同的雌鳥會將蛋產於同一巢中

一妻多夫制,雌鳥只管下蛋,雄鳥卻要孵蛋

雖是猛禽,卻以撿拾棄物為食  

喜歡以長腳探入水中攪動後捕食驚嚇中的魚

牠的巢常以懸吊的方式,搖擺於空中


          



    1.  【我是鳥偵探】


發揮你大偵探的尋鳥能力,請你調查二種鳥類

 鳥名

科名

棲息地

外形

叫聲

生活習慣

 

 

 

 

 

 

 

 

 

 

 

 

 

 

 

 

 



◎◎家長請簽名:﹍﹍﹍﹍﹍﹍﹍﹍﹍﹍﹍﹍﹍﹍﹍﹍﹍﹍



◎◎老師意見:﹍﹍﹍﹍﹍﹍﹍﹍﹍﹍﹍﹍﹍﹍﹍﹍﹍﹍




















我們的鳥類觀察綜合紀錄單

小組名稱


組長


組員


經過討論之後,我們這一組綜合出的觀察結果:


【研究鳥類】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一、如何將鳥類分類?

二、如何正確又安全的觀察鳥類?

三、認識校園常見鳥類的生活習性、築巢狀況以及活動分布區域的各種礦物。

四、觀察鳥類入門和基本禮節的方法。

()教學資源

蒐集到的鳥類寫真相片

可以觀察鳥類窩巢的情形,但已不驚擾鳥兒為原則

可仔細研究棄巢的構造和材質

觀察鳥類的裝備:如望遠鏡、帽子、尺

鳥類標本





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由活動一觀察到的鳥兒,真是五花八門,我們可以用那些方式來將它們加以分類呢?

請各小組討論出可以分類的方法。

各組發表討論出的分類方法。

我們想想看,科學家怎樣將鳥兒分類?

每一種鳥種有什麼特徵呢?

再觀察鳥類,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觸感?不同的羽色?飛行方式?覓食習性?

鳥兒的骨頭裡面的構造是怎樣呢?用什麼方法可以看到?

觀察鳥類的時候要注意那些安全事項?

鳥類的羽色有什麼特殊的用途?

鳥類分類中,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是最常看見的鳥類呢?

要怎樣知道鳥類的名稱?

每一種鳥類有那些特徵?可以用那些方法觀察?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找到鳥兒分類的參考資料並加以整理。 (附錄一)

將整理出的參考資料,比對觀察鳥類所作的資料,將它們加以正確的分類。 (分成候鳥、留鳥、迷鳥等)

指導學生觀察野鳥的技巧。 (以小組為單位)

分發「發現鳥類紀錄單」(附錄1

將鳥類加以分類,提供觀察工具指導如何觀察:

1.鳥兒羽毛的色澤

2.築巢的特色

3.育雛的情形 (用望遠鏡觀察)

觀察之後加以紀錄。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發表各種鳥類的特徵。

說出各種鳥類的生活習性有什麼不同?

如:如築巢方式、飛行方式、覓食習慣以及候鳥遷移的時間性等。

討論發表各種鳥類的特徵。

分析研判:(以小組為單位)

1.如何分辨鳥類的種類?科學家是怎樣將鳥類分類的?

2.你知道什麼叫做「都市三劍客」嗎?

3.要如何比對鳥類的各項特徵?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經由教學活動,知道鳥類的各部位名稱及功能。

欣賞鳥類在大自然表現出的特色、扮演角色。 (引起生態保育的關心)






























準備工作:

1.選定校內可以進行鳥類觀察的空間。

2.野鳥圖鑑參考資料。

3.觀察所需的工具:望遠鏡。

4.鳥類標本以及有關鳥類的書籍或網站等。

5.發現鳥類紀錄單 (附錄一)


  • 教學注意事項

1.關於鳥類的分類:

尊重學生以自己的想法分類鳥類,不必馬上提出正式的分法。

2.讓學生在將鳥類分類產生混淆時,再提醒學生:科學家是怎樣將鳥類分類的?

3.指導學生如何找到關於鳥類分類的參考資料,例如可以用網路搜尋引擎搜尋。或是提供學生有關鳥類與大自然的書籍。

4.和學生共同討論怎樣安全的觀察野鳥,必要時老師要示範,如果學校經費許可,可以購買高倍望遠鏡加以利用。

5.準備多樣的觀察工具,讓學生能加以利用來觀察鳥類,利用望遠鏡觀察時,要注意不破壞大自然的平衡為原則。


資料整理、分析及研判

1.透過觀察、討論、參考資料的過程,建構自己對鳥類的理解。

2.經由討論的過程,讓學生發現自然生態之美。

紅由本活動過程,知道地球有著很多可以充滿奧秘的自然資源,引導出下個教學活動:我們怎樣著手從事生態的保護工作?






附錄一:發現鳥類紀錄單 (一種鳥種寫一張)

我們的發現鳥類紀錄單

班級

年 班

組別

第 組

組長


組員


我們們發現的鳥類

觀察方法


使用工具


觀察過程紀錄

(我們是怎樣觀察的)


使用到的工具


觀察結果

(校園鳥類的特徵)


有照片可以比對:這種鳥類是: ( )

沒有照片可以比對:這種鳥類是 ( )

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鳥類和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1.本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經由觀察、討論,知道鳥類與大自然與人類的生活關係密切。

2.經由賞鳥活動,培養良好的休閒生活。

3.讓學生能親近大自然,欣賞及愛護大自然。

()教學資源

1.生活中常見的鳥類相片等。

2.生活中常見利用鳥類模型等。

  1. 可供參考的書籍、或網路資源。



教學示例

說明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鳥類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鳥類如何觀察?

大自然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鳥類有那些?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組到田野觀察人們日常生活最常觀察到的鳥類。

蒐集國內相關鳥類保育的例子。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將所觀察到及蒐集到的資料,針對鳥類和大自然與我們生活的關係整理自訂題目,分組做成一篇研究。

展示並報告各組的研究內容。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讓學生再次蒐集一顆自己認為最美的鳥纇,舉行鳥兒之美展示活動。

將活動二蒐集到的鳥類資料,以小組為單位,作美勞藝術創作(平面或立體)

準備工作:

1.各小組將上一活動的鳥類資料蒐集起來。

2.鳥類和自然用途的參考資料。

教學注意事項

1.本活動應當儘可能帶學生到田野和校園觀察。

2.有些校園學習角會利用鳥類資料來做佈置,可以先拍下來,然後找資料比對出其名稱。

3.少見的鳥類,如台灣藍鵲、八色鳥等用相片介紹即可。

4.可以介紹瀕臨絕種鳥類的各項資料,引起學生對鳥類有更深一層的興趣。





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