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領域四下第一單元教案 溝通學問大

格式
doc
大小
110 KB
頁數
7
上傳者
emath1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8-23,离现在 6 6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綜合活動領域四下第一單元教案

領域/科目

綜合活動

設計者


實施年級

四下

教學時間

320分鐘

單元名稱

一、溝通學問大

設計依據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2a-II-1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展現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態度和技巧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E-B1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

學習內容

Ba-II-1自我表達的適切性。

Ba-II-2與家人、同儕及師長的互動

Ba-II-3人際溝通的態度與技巧。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性別平等教育

E6了解圖像、語言與文字的性別意涵,使用性別平等的語言與文字進行溝通。

人權教育

E3了解每個人需求的不同,並討論與遵守團體的規則。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教材
來源

南一版綜合活動第四冊〔四下〕第一單元

教學設備/資源

˙電子書及播放設備、素養評量單。

˙教師準備:「道歉有誠意」、「真心的道歉」、「我的溝通事件簿」評量單、繪本「不是我做的」(親子天下出版)、足球數顆、圓錐(依組數來準備)。

˙學童準備:色筆或紅、藍色原子筆。

學習目標

1.分享與他人互動時的溝通經驗。

2.覺察與他人互動時的溝通方式及對人際的影響。

3.探討溝通不良的因素,並找出合宜的溝通方式與態度。

4.探討意見不同時的溝通方式及解決辦法,並自我評估溝通效能

5.探討道歉的經驗,歸納出合宜的道歉態度及處理方式。

6.道歉時能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去聆聽互動,達到溝通目的

7.探討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出合宜的解決策略並執行。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評量方式

【活動1:溝通有訣竅】

一、引起動機

教師請學童觀察單元頁第45頁情境圖,提問「這些怪獸們分別跟誰對話?說什麼?態度如何?表達的內容是什麼?溝通成效如何?」學童分享想法。教師亦可播放默劇或是手語表演的節目來提問:「不說話也能溝通嗎?如何清楚讓對方知道我們想要表達什麼?可以透過哪些線索來得知?

二、發展活動

()你我來溝通

教師請學童閱讀課本第67頁情境圖,並分享:

以下溝通方式,哪幾種比較常見?

你常用的是哪一種?

這種方式對於你的人際有什麼影響?

教師針對圖示一一提問:

圖一:為什麼主角會用手勢提醒?這個手勢(食指放在嘴前)代表什麼意思?如果是你會用什麼方式表達?(例如:傳紙條、眼神示意)

圖二:為什麼要在門口掛牌子?上面寫什麼?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圖三:為何主角不說話?他的動作如何?想要表達什麼?

圖四:為什麼用眼神提示?為什麼不說出來?要傳達什麼訊息?對方有接收到嗎?怎麼知道傳達的內容是什麼?

圖五:圖中主角表達的語氣如何?情緒如何?為何如此激動?這樣的溝通方式,有辦法達到溝通目的嗎?

除了書上提到的溝通方式,你還看過或是使用過哪些方式跟別人溝通?(例如:郵件、電話……。)要如何決定使用哪種溝通方式?考量的因素有哪些?

教師引導學童觀察課本第8頁並提問:「你曾有過哪些溝通不良的經驗?」、「想要有良好的溝通,在行為及態度上要注意什麼?」引導學童思考並發現:溝通時要先留意對方的狀態(是否剛好在忙)、不要強勢主導,應該平行溝通、要專心聆聽,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重視、以及清楚的表達……。

教師:「想一想,用合宜方式溝通,對於與別人的關係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哪幾種溝通方式是你不曾試過的?如果可以,想試試看哪一種?期待的溝通結果為何?」

教師歸納

溝通方式有許多種,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平時可以多嘗試不同的溝通方式,讓自己跟他人溝通更順暢。

要選擇適合的時間點,並事先想好溝通的內容,先聽聽對方怎麼說,再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平時就要經營好彼此的關係,這樣溝通會更順暢。

當對方與我們的溝通方式讓自己覺得不舒服,可以站在對方立場,想想看對方想表達的想法,然後以合宜的方式與他互動。不需要跟著對方的壞語氣或是不良溝通起舞,仍可以良好的溝通方式與他互動。

指導要領:提醒學童溝通時不能只考慮自己,也要適時的考慮、關注對方的感受與想法。以你期待被對待的方式去跟對方相處,是維繫友誼最佳的方式。

()一起來運球

教師:「大家玩過用腳運球的遊戲嗎?今天由小組一起運球,需要透過組員的溝通、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想想如何才能讓球順利繞過圓錐到達目的地?」學童自由發表。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將學童45人一組圍成一個圓,手牽手合力將球繞過圓錐帶到目的地,不要讓球滾出圓外。

試著保持圓形隊伍前進,直到抵達終點。

過程中手都不可以分開,否則得重新開始。

教師協助計時,完成的小組就蹲下休息,等其他組也都完成再進行團討。

教師確認學童們均了解遊戲規則後,開始第一輪遊戲體驗,教師從旁協助指導並記錄各組完成任務的時間(強調組內的自我挑戰,能否一次比一次進步,而不強調隊伍間的競爭)。

活動結束後,教師提出問題:

這對你來說是簡單或是困難的任務?哪些部分讓你印象深刻?

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當時如何解決

解決辦法是誰想出來的?

教師訪問完成任務的小組:「你們用什麼方法完成任務?伙伴間怎麼溝通?(例如:接受每個人提出的建議,不要急著否定對方提出的意見,詳細的說明方法,並示範給大家看、耐心等候……。)」

詢問所有小組後,教師提問:「如果再玩一次,怎麼讓小組更順利完成任務?」

讓小組內充分討論後再玩一次,教師協助統計時間。

教師:「請問第一次跟第二次相差了幾秒?你們應用了哪些策略?」、「過程中有溝通問題嗎?(例如:有人就是聽不懂、因為心急口氣差……。)怎麼解決?」

教師歸納

面對團體中的意見不一致,更需要耐心說明,甚至直接示範,有助於減少誤會及不一致。

當心急時,往往沒注意到語氣不好而忘了尊重對方;也有可能因此語速過快,導致對方聽不懂,這些跟我們生活中的情境很像,因此要多加留意。

()溝通事件簿

教師:「生活中常需要跟他人溝通。想想看,最近有沒有什麼事需要溝通?對象是誰?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什麼?可以用什麼方式跟對方說?執行上是否有困難?」學童自由分享。教師可以請學童針對家庭或學校場域來思考。

若學童想不出來,教師可先舉例,例如:希望寫完功課後有自由時間。引導學童確認溝通目標,預想可能遇到的問題去準備,並搭配合宜的態度去面對,討論後能進行演練更好。

學童完成「我的溝通事件簿」評量單後(先完成上方四項目:溝通對象、溝通的內容、遇到的溝通問題、溝通方法及注意事項),教師請學童運用所學的溝通技巧去執行,並於一週後分享執行的心得。

三、總結活動

教師針對學童分享的結果做總結歸納。合宜的溝通方式有哪些注意要點,例如:

要清楚表達想法及感受。

溝通時要正面表達。

說話時態度要溫和,眼睛要看著對方

激動時更要冷靜,避免指責或語速過快。

溝通不一定第一次就成功,要有耐心。

適度的搭配肢體語言,可以更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14節,共8節~

【活動2:道歉有誠意】

一、引起動機

教師分享繪本「不是我做的」並提問:「為什麼小羊和小鵝都不承認自己犯錯?」、「貓先生看到自己的車子被畫,他的感受如何?」學童自由發表其觀點。

二、發展活動

()道歉萬花筒

教師:「不管是無心或是有意,你曾經因為自己的犯錯而讓他人生氣或是難過嗎?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教師請學童閱讀課本第13頁圖例,進行看圖說故事。

發生了什麼事?

當事人可能的反應跟處置。

他人因為你而權益受損或因你的犯錯行為而生氣時,他們怎麼表達?感受與期待如何(請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這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與想法?

教師請學童回想生活經驗,面對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困擾或傷害,當時怎麼處理?對結果滿意嗎?對方有接受道歉嗎?彼此友誼有沒有受到影響?道歉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是簡單或是困難的事呢?為什麼?

教師可以教學現場學童道歉狀況或是第14頁的例子進行討論分享,再針對討論結果進行道歉類型的分類。

不合宜道歉方式:被動表達、找理由推託、質疑對方小題大作,甚至認為對方故意找麻煩、沒有具體針對自己的行為道歉,也沒有具體的補救措施、道歉時態度不佳、屢次犯錯都沒有修正……。

合宜道歉方式:反省錯誤原因、真摯的跟對方道歉、承擔該有的責任不推託、積極彌補或不再犯的保證……。

教師歸納統整:「不管是不是故意,如果冒犯他人或犯錯,應該勇敢負起責任,誠摯的跟對方道歉;就算是接受對方的指責會讓你覺得難堪或害怕,但也要想想對方因為我們的行為所受的負面影響,最重要的是確認自己能修正行為不再犯,讓對方知道我們重視彼此關係並願意改正,這樣才不會影響彼此的情誼。

()我說給你聽

教師針對「我說給你聽」的活動進行說明:學童兩人一組,一位為表達者(受害者),另一位為聆聽者(冒犯者)。

以「對方撞倒你的水杯」為例子,被撞倒杯子的表達者針對這事跟聆聽者表達心情與想法,並要求對方道歉,聆聽者試著以不同的態度回應。

第一次:看著對方並道歉。

第二次:不在乎的態度,還怪對方小題大作。

體驗分享後,可以角色互換再體驗一次,每次體驗時間為一分鐘。

體驗活動後,教師提問,請學童分享感受與想法。

對方專心聆聽並誠摯道歉,你的感受與想法?對彼此關係的影響為何?

對方態度不在乎並指責你大驚小怪時,你的感受與想法?對彼此關係的影響為何?

你比較能接受方式一或是方式二?為什麼?或是你還有想到其他的回應方式嗎?

換位思考一下,當被指正錯誤時感受如何?為什麼?(例如:覺得尷尬、充滿歉意、不知所措、擔心受罰……。)

下次發生人際糾紛時,冒犯者和受害者需要注意什麼

教師歸納

不小心被冒犯時,可以用我的訊息,清楚告知自己如何被影響,但不要得理不饒人。

犯錯者也要鼓起勇氣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是真正維繫彼此人際的好方法。

教師請學童歸納「合宜道歉方式」,並協助學童將提到的道歉注意事項書寫在黑板上,例如:說話時眼睛看著對方、彌補對方的損失、不要否認對方的感受、不為行為找藉口等。如果學童提出的觀點有爭議,可請他說明理由或請其他人針對此觀點回饋。(在此強調仍須尊重個別的觀點,但教師應導正似是而非的觀點出現,例如:我已經道歉了,不接受是對方的事……。)

學童針對大家共同列出的注意事項進行自我檢核,看看自己有做到幾點?有哪幾點需要再調整改善?如果可以改善,生活會有哪些不一樣?

討論後,學童兩人一組,以良好的聆聽態度為練習重點,重新再針對道歉的情境進行演練

()誠摯的道歉

教師帶領學童重新歸納合宜的道歉方式及注意事項,可針對班上比較容易有爭議的部分進行模擬演練。例如:

看著對方,表情認真:眼睛看著對方,站好不嘻皮笑臉……。

不找藉口推託:冷靜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不要找藉口或是過度解釋,也不要去美化原因,更重要的是不要質疑對方的感受,接受對方權益受損的事實,誠懇的針對自己的行為去道歉。

保證不再犯:尊重每個人的需求,不要刻意做出冒犯他人的行為。

做出彌補行動:必須跟事件有關,並經過對方認可的行動(要清楚、具體)。

教師以「幫他人取不雅的綽號」為例,先讓學童討論「被取綽號」可能引發的感受,例如:難過、生氣、失望……,引發同理心去感受,再針對不當行為向對方道歉或彌補。

邀請學童進行角色扮演,演出後請學童針對演出內容進行討論,哪些值得仿效?哪些需要調整

學童回想生活中自己曾經有哪些讓別人生氣、難過的經驗?這個行為對別人帶來什麼影響?對方的情緒及想法是什麼?想要獲得的安慰或賠償為何?討論後,學童擬出行動計畫並執行。

學童分享執行後的心得,教師透過提問引導學童思考。

執行道歉行動有沒有遇到什麼印象深刻的事?

對方有接受你的道歉嗎?對方給你怎樣的回應?

針對自己的行為道歉並負責後,感受如何?你和對方的關係出現哪些變化?

有沒有遇到對方不領情或是你不願意接受對方道歉的狀況?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你打算接下來如何面對或處理?由如果對方因為生氣而不跟你說話,除了親口跟對方說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管道可以表達歉意?例如:信件轉達、以行為表現證明、持續友善……。

教師統整

當我們做了冒犯他人的事情,即使道歉了,但對方可能還在氣頭上,沒辦法立即接受道歉,但還是要拿出誠意和勇氣跟對方道歉。

要注意道歉時的態度及內容。道歉的形式有很多種,除了口頭表達,也可以嘗試用信件、紙條、電話等多元方式溝通;當然,親自道歉仍是最佳的選擇。

人與人之間要彼此尊重,不能隨意的開對方玩笑或是人身攻擊,有些玩笑或許自己覺得無所謂,但是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只要對方不喜歡,就應該停止。

若溝通有遇到困難,可以向教師或是家人反應,尋求協助與建議。

三、總結活動

教師總結:「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例如:對方跟我們說話時要專心聆聽,不小心冒犯對方要趕緊道歉、彌補;如果對方跟我們道歉,可嘗試敞開心胸原諒對方……,這都可以讓對方感受到彼此的重視,有助於良好關係的維繫。

~第58節,共8節~



5






60








































45

































45












5











10




50

























50



































45






































5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遊戲評量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實作評量

高層次紙筆評量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口語評量

高層次紙筆評量


































口語評量

高層次紙筆評量





































口語評量


參考資料

˙沉零(2010)。一看就懂!卡耐基人際溝通術。心經典出版。

˙芭芭拉.科婁羅索(BarbaraColoroso)。魯宓、廖婉如(2011)。陪孩子面對霸凌:父母師長的行動指南。心靈工坊。

˙MonaO’MooreStephenJamesMinton。李淑貞(2009)。無霸凌校園──給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手冊。五南。

˙戴爾‧卡內基、溝通達人工作室(2007)。圖解卡內基人際溝通。商周出版。

˙蘇珊.艾考芙.格林(SusanEikovGreen)(2011)。別找我麻煩:37個幫助孩子勇敢面對霸凌的好對策。親子天下。

˙鄧惠文(2019)。我不想說對不起。三采文化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