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圖書館·好處說不完:萬興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62.5 KB
頁數
6
上傳者
00133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0-08-24,离现在 15 6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圖書教師電子報 第16期 20122

愛上圖書館.好處說不完:圖書教師如何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

曾品方/萬興國小圖書館館員暨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生


圖書館利用教育是小學圖書館重要的職責,根據「國民小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的規定,小學圖書館應結合親師生共同推行活潑多元之圖書館利用教育,以教導讀者利用各種資源,培養資訊應用能力,擴大學習領域。此外,九年一貫的終身學習、運用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圖書資訊素養直接密切相關,因此落實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實施,對於九年一貫能力本位理念的達成,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以臺北市萬興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為例,分別就課程緣起與內容、成效評估、回顧與前瞻以及省思與分享,依序說明如下。唯因萬興國小100學年度之前,並無圖書教師,故本文以實際負責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館員」一詞行文。


一、課程緣起與內容

萬興國小向來重視圖書館利用教育、閱讀活動、閱讀環境等整體性的閱讀教育之規劃與實施,其中在圖書館利用教育方面,除了參考臺北市國教輔導團小學教學資源輔導小組的課程綱要之外,根據學校的情境和現況,由館員、教師、家長合作開發一系列階段性和主題性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名為「愛上圖書館.好處說不完」,希望透過親師的合作,為孩子培養帶得走的學習能力,厚實終生學習的基礎。

有效地利用圖書館是一種逐漸發展的知能,應儘早開始規劃,通常是在學生有資訊需求時即可開始實施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據此館員自95年開始,即以一年級作為課程的起點,根據學生的心智發展程度,並與級任導師討論後,實施階段性和主題性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課程內容簡介如表1、表2





1 階段式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表


課程名稱

課程內容

圖書館導覽

介紹「萬興書窩」地點、設施、館藏、人員、服務項目等。

進入圖書館的禮貌

以說故事《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及遊戲的方式融入借還書程序和一般性的圖書館閱覽規則。

我會選書

先說明各大類的意義,再以「闖關活動」讓孩子動手操作各類號的所在地與其代表的涵義。

認識社區圖書館

參觀台北市立圖書館萬興分館,由館員介紹公共圖書館的各項設施與服務。

認識分類號

首先介紹3本繪本以建立分類的概念,進而介紹中國圖書分類法以及各類號的意義。

瞭解書目資料

認識書目資料的元素及引用的簡化格式。

認識索書號

透過「大風吹」的遊戲讓孩子瞭解「索書號」構成的元素及其代表的內容。

有效的閱讀

介紹各種主題的圖書,並發展適當的閱讀策略。

揭開資料庫的神秘面紗

以臺北市教育局公告的國小線上資料庫為範圍,教授資料庫概念、檢索技巧、引用的方法等。

認識線上百科全書

教導大英線上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維基百科等百科全書應用時機、檢索方法及判讀資料的準則。

網路資源的查尋與應用

分析yhaoo, google 搜尋引擎的檢索技巧,並導入資訊倫理、資訊品質等概念。

Blog的建置與應用

介紹Blog在學習上的應用,建置「橘子阿姨」blog作為教學互動的平台。












2主題式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表

課程名稱

課程內容

百變圖書館

配合圖書館空間改造,介紹國內外兒童圖書館之設計,讓孩子畫出心目中理想圖書館的樣子(全校型)。

作家有約


首先由教師導讀作家作品,其次由圖書館辦理作家書展之後,再邀請作家在圖書館與孩子們面對面,分享創作的甘苦(二、四年級)。

我會用使用電子書

與臺北市立圖書館合作,讓孩子實際在學校圖書館連線使用市圖的電子書資源(二、四年級)。

我的心,書會懂

運用書目療法的原理,為孩子導讀各種情緒困擾的圖書資訊資源,如性別認同、親子關係等(四、五年級))

猜猜我是誰

以擴增實境的軟體(由政大圖檔所提供),讓孩子透過電腦模擬實境的方式,加深認識各類號的意義及位置(三、四年級)。

小小記者

配合四年級的綜合課,讓學生練習提問及體驗圖書館志工的工作內容。

主題書展

配合學校課程發展的主題,每月推出主題書展及有獎徵答活動,鼓勵孩子親近圖書,學習分析題目(全校型)。

大手牽小手,一起逛書窩

老師先指導六年級學生如何為一年級新生唸讀故事,然後由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相約在圖書館,享受聽故事的樂趣(一、六年級)。

節日通

配合各種節日,為孩子導讀相關圖書,設計延伸活動,讓孩子在圖書館學習節日的知識,感受過節的氛圍(全校型)。

小書蟲

培訓高年級的故事小志工,結合班級獎勵制度,讓中、低年級的學生利用午休時間,到圖書館聆聽故事,讓孩子更愛上圖書館(全校型)。

無論是階段性和主題性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其教學設計重視各年段學生的需要,細部的內容規劃儘量搭配課程的進度,以「小小記者」為例,即是配合四年級的綜合課程,讓學生到圖書館訪問書香志工,並親自體驗志工的辛勞,希望圖書館利用教育能融入孩子每天的學習之中。


二、成效評估

()應用範圍

圖書館利用教育不只是使用校內圖書館的能力,而是具備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在認知方面,學生能明白可以從圖書館中獲得何種資訊,如何運用圖書館資源順利完成學習;在情意方面,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習慣以及親近圖書館的意願;在技能方面,透過課程的實施,提供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無論是印刷式的紙本資料或是數位化的電子資源,皆能讓學生親自體驗使用,增進運用的知能。

館員於每回課程結束之後,透過與教師的對談、觀察學生的表現、分析學習單的內容以及家長志工的回饋等方式,不斷地改善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教學設計,期使能增進孩子們運用多種資訊資源的能力,以擴大學習領域,培養帶得走的學習能力。冀望圖書館利用的知能,不僅能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受益,也能陪伴他們於國中、高中都能以此為基礎,延伸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更希望孩子能擴及公共圖書館的利用,成為終身學習的知識社會公民。

()學生表現

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以來,孩子們學會使用館內設施,瞭解索書號的意義,可據以找到相關的圖書,具備查檢資料庫基本技巧,能判斷網路資料來源,以完成作業要求。以一年級「進入圖書館的禮貌」為例,課程結束之後有些學生主動表示想再次閱讀《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有些想與館員分享其它的故事,有些在校內或校外會主動打招呼,館員與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增加了,熟悉感也增強了。在學習單圖畫方面,發現孩子展現對於館內設施,如圖書、書架、電腦、閱覽桌椅、書車、服務台、館員等高度的興趣。

()結合資源

為豐富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的多元性,結合校內外的資源,包括:校內家長志工、臺北市立圖書館、政治大學圖書館、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出版社等。其中令人感動的是校內家長志工,從5年前的0位,逐年成長為20位,無論是圖書環境的布置、閱讀情境的營造、借還書的服務、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實施以及陪伴孩子們閱讀,皆能處處看見家長志工的投入,志工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有他們的支持才能順利推動各項業務。


三、省思與分享

萬興的「愛上圖書館.好處說不完」之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已實施近5年,普遍上受到學生和老師的肯定,雖然已累積一定程度的經驗和成果,但仍有不足之處,以下就教學用語儘可能使用肯定正面的陳述、適宜的閱覽環境列入教學設計的項目、資訊科技融入圖書資訊利用教育、館員可成為教師的教學夥伴為題討論之。

()教學用語儘可能使用肯定正面的陳述

在教學現場當中,師生之間的對話與情境的發生,常常是相當快速且多變化,要時時把握正面導向的對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小學圖書館通常是一人館員,在下課10分鐘內,一方面要借還書一方面要維持秩序,還要留意避免否定形式的指導性用語,不啻是一種考驗,建議館員除了留意口頭的用字譴詞之外,可透過平面文字,營造肯定期許的氛圍,例如圖書館的使用規則、標語、海報,利用正面的陳述代替權威式的命令,以「我會輕聲慢步」代替「保持肅靜」,以「輕聲細語」取代「不得喧嘩吵鬧」,當學生長期浸潤在正面期許的環境中,較能收潛移默化的效用。

()適宜的閱覽環境列入教學設計的項目

萬興實施的圖書資訊利用教育皆於圖書館內進行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實際觀察與教學反省日誌發現,在圖書館上課的優勢是可快速創造學習情境、具體實物可供操作示範、環境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唯上課氛圍的營造、秩序的維持需格外留意。此外,透過各年級學習單主題的分析,發現閱覽活動與相關設施是大部份學生使用圖書館的主要認知或經驗。因此,在實際從事教學設計之時,圖書館的閱覽環境即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源,為增加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學習效果,可致力於提供一個適宜的閱覽環境,藉此提高學生親近圖書館的意願。一般而言,適宜的閱覽環境至少應包括合理的空間、潔淨的環境、適當的桌椅、明亮的光線、整齊的排架、寧謐的閱讀氛圍等,透過適宜的閱覽環境有助於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施行。

()資訊科技融入圖書資訊利用教育

萬興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教材多數運用數位檔案配合電腦投影機進行教學,以確保每位學生在視覺上能感知課程的內容,便於充份掌握上課的進度。另一方面,處於當今的資訊社會,數位學習成為學習的趨勢,據此,建議運用資訊科技輔助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以便提高學生的認知建立橋接,進而擴展教學設計的多樣化與便利性,創造更多的學習管道,提高學習效果。資訊科技融入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具體建議包括:架設教學網站、相關教材上網分享、建立線上回饋機制以及開闢網路論壇等,皆可作為教學設計的資源。

()館員可成為教師的教學夥伴

圖書館利用教育是累進式的學習歷程,必需從小紮根,以奠定主動探索、終身學習的基礎。本校透過課程的實作發現館員以情境式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瞭解圖書館的資源,進而培養使用圖書館的基本技能。藉由正式課程的實施,圖書館更加融入學校整體的學習環境,使得館員的工作超越了借還書服務,進而發揮教育的職責,將圖書資訊的相關知識系統化地傳授,不僅完成教學目標,更是建構館員專業形象的最佳時機。

為增加教學設計的能力,館員善加運用國內外現有的各項便利的網路資源,例如臺北市國教輔導團小學教學資源輔導小組的全球資訊網、書精靈王國、社區圖書館推廣研究室、國際學校圖書館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hip, IASL)以及美國學校圖書館學會等網站,皆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分享,有助於館員提昇專業能力。

在多元發展與創意教學的教育浪潮之下,小學圖書館館員需在學習活動上扮演積極參與的角色,規劃與設計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是館員的使命,同時也是促成館員成為一位專業館員、一位教學夥伴的起點。

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