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做家事
做家事是每一個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生活能力。本主題主要是經由觀察家事的操作,了解各種家事的運作情形,並因此發現這些家事大半是集中在媽媽一個人身上,激盪思考該如何分工合作,從食衣住行日常生活中,實際付予行動參與家事,甚至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
設計者:吳碧霞台北市公館國民小學接受日期:2003/11/28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教學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甜美的家庭(音樂欣賞、家庭生活經驗分享…)
(二)家事大轟炸(家事知多少、媽媽的一天影片觀賞、依工作區域分類…)
(三)家庭清潔日(分組實作某一家事,並蒐集它的生活資料…)
(四)我的第一餐(使用電鍋經驗分享、統整概念…)
三、學習手冊
使用說明:
本模組最大特色在於「學習生活的能力,培養負責的態度,體恤家人的情懷」。每個小朋友由於成長的經驗不同,有些小朋友有做家事的經驗,有的則從未接觸過家事。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可能家事的作法會不一樣,但本模組仍然適用。
另外,由於家事的作法眾多而分歧,小朋友可以從家事不同的作法,發現比較省時、省力的方式,並且找出合理的工作流程,進而歸納出做家事的通則。
網址:http://www.phy.ntnu.edw.tw/nstsc/或http://www.naer.edu.tw/nstsc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教學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做家事
小朋友你喜歡你的家嗎? 家裡有些什麼人? 放學後回到家你最喜歡做什麼事? 你覺得家裡很舒服嗎? 你會自己作飯嗎 ……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將零碎博雜的談話歸出幾個可探究的問題,例如:
你做過家事嗎?
有什麼家事?
誰來做家事?
安排系列的教學活動(分組、同時進行相同的工作): 「甜美的家庭」(音樂欣賞、家庭生活經驗分享…) 「家事大轟炸」(家事知多少、媽媽的一天影片觀賞、依工作區域分類…) 家庭清潔日(分組實作某一家事,並蒐集它的生活資料…) 我的第一餐(使用電鍋經驗分享、統整概念…)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發現開拓性的問題: ‧研討「家事為什麼這麼多呢?」 ‧研討「家事為什麼會做不完?」 ‧怎樣讓我的家事更好做? ‧如何防止家事變多? ‧接連「扮家家酒」教學模組 作業、應用推廣 教學成效評鑑 綜合評鑑 推廣運用
(二)教學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 |
1.甜美的家庭 | 『甜美的家庭』CD CD錄音機 |
|
2.家事大轟炸 | 家事一覽表 |
|
3.家庭清潔日 | 碗筷、桌椅、鞋襪、衣服、洗衣機、掃把、棉被 |
|
4.我的第一餐 | 電鍋、插座、米、水 |
|
5. 親親家人 | 劇本、玩具 |
|
(三)主題探討活動
「做家事」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做家事是學生日常生活的經驗,本教學活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實際帶領學生做家事,讓學生體驗做家事的感覺。 學生可能引發以下的問題: ‧每個家庭的家事相同嗎? ‧ ‧每個人做家事感覺上有什麼不同? ‧哪些因素造成家事不好做? ‧我們是怎麼做家事的? ‧我們為什麼做家事? ‧ …… 或是另一個策略: 讓學生觀看做家事的演進圖片。從做家事的演進過程去推論每一階段做家事改變的原因,進而對做家事的功能產生好奇與探究的興趣。例如:看看最早的做家事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想像一下這樣的家事好做嗎? 怎麼去改變可以使它更好做? 往後的家事做了哪些改變? 這些改變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由以上的討論活動,學生可能發現很多與做家事有關的問題,將這些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例如有關各家事的名稱為何?發揮的功能為何? 如何將各部份的家事組合起來發揮最大的功能? 例如經常發生故障的家事是什麼?怎麼發生的?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各組個別進行操作及探討,再綜合各組的發現形成結論。 ‧進行活動一「甜美的家庭」; 家庭各個成員的認識,功能的認識及各成員組合情況的認識。 | ‧備妥一、兩樣以上的家事。 ‧可參閱附錄二: 做家事的演進 ‧可參閱附錄一: 做家事的應用 ‧(8302)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可參閱附錄四: 家事圖說(紀錄) | |
‧進行活動二「家事大轟炸」; 進行家事的調查工作。 【綜合評鑑推廣應用】 ‧進行活動三「家庭清潔日」; 經由對家庭清潔工作原理的認識,發現日常生活中各種家事的運作。 ‧進行活動四「我的第一餐」; 想辦法做一頓飯,或設計某一種簡餐來做一餐。 ‧若是教學時間充裕,可考量做延伸性的教學活動。例如研討「親親家人」及「扮家家酒」等。 ‧引發相關的問題,激發研究興趣: 例如想到除了改變工作流程外,還可用哪些方法來改善?還有哪些方法可使做家事省力? …… |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四)科學智能評量細目表
能力指標 | 教學活動 | |||||
1 | 2 | 3 | 4 | 5 | 6 | |
1.認識周圍環境 | □□□□□□ □□□□□□ □□□□□□ □□□□□□ □□□□□□ | |||||
2.體驗個人與群體生活 | □□□□□□ □□□□□□ □□□□□□ □□□□□□ □□□□□□ | |||||
3.察覺社會與生態關係 如何把全球各地的人聯結起來。 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 □□□□□□ □□□□□□ □□□□□□ □□□□□□ | |||||
4.探索與表現 藝術活動,感受創作的喜樂與滿足。 | □□□□□□ □□□□□□ □□□□□□ □□□□□□ | |||||
5.審美與理解 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與生活的關係。 並尊重藝術創作者的表達方式。 | □□□□□□ □□□□□□ □□□□□□ □□□□□□ | |||||
6.實踐與應用 的生活空間。 | □□□□□□ □□□□□□ □□□□□□ |
(五)學習成就評量
(待開發)
二、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甜美的家庭(音樂欣賞、家庭生活經驗分享…)
(二)家事大轟炸(家事知多少、媽媽的一天影片觀賞、依工作區域分類…)
(三)家庭清潔日(分組實作某一家事,並蒐集它的生活資料…)
(四)我的第一餐(使用電鍋經驗分享、統整概念…)
(一)【甜美的家庭】
【教學重點】
本活動使同學發現「原來家裡到處都存在著一堆家事呢!」並激起工作的樂趣。由音樂欣賞,引發「愛家」的問題,藉此引發思考「家庭是什麼意思?」。
【教學資源】
‧「甜美的家庭」CD一張,另備CD錄音機一台。
‧時間:一節課。
「甜美的家庭」教學示例 | 說明 |
『我的家庭真可愛, 整潔美滿又安康。 兄弟姐妹很和氣, 父母都慈祥。 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 雖然沒有好花園,春蘭秋桂常飄香。 可愛的家庭呀! 我不能離開你,你的恩惠比天長。』 這一首歌你聽過嗎? 現在我們再聽一次, 聽完請你說說看你聽到什麼? 你的家是個怎麼樣的家? 家裡有哪些人? 家人都喜歡做什麼事? 你知道家裡的住址和電話嗎? 你喜歡你的家嗎? 為什麼? | ⊙準備工作: ‧音樂CD、CDPlayer。 ⊙指導如何聆聽音樂:
‧盡量鼓勵小朋友用心安靜的聆聽 ‧有關「這一首歌你聽過嗎?」等問題在提示小朋友聆聽的重點,答不出來也沒關係。 |
(二)【家事大轟炸】
【教學重點】
1.藉影片(或圖片)讓兒童知道「家事」種類繁多。
2.藉影片(或圖片)讓兒童知道家庭的生活形態。
【教學資源】
1.「愛的進行式」及「媽媽的一天」公視影帶或以相關圖片代用。
2.先前蒐集的「家事」記錄卡。
3. 時間:一節課。
「家事大轟炸」教學示例 | 說明 | ||||||||||||||||||||||||||||||||
你有沒有想過家庭中有多少家事? 平常這些事都是誰在做? 讓我們把家中所有的家事用表格統計看看! 家事一覽表
這麼多的家事,你認為該請誰來做? 你覺得有哪些事是爸爸、媽媽做比較好? 你覺得有哪些事是哥哥、姊姊做比較好? 你覺得有哪些事是弟弟、妹妹做比較好? 你覺得有哪些事是你做比較好? | ⊙小朋友會將一些行為列入「家事」,因此產生「決定」的困擾。但是,這也是有趣的部份。 ⊙畫出自己所記錄或熟悉的家事工作圖,並討論家事的共同特徵。 ⊙教師可運用大型圖片、幻燈片、模型或以電腦展示家事活動進行輔助教學。 ⊙「愛的進行式」影片主要介紹一家人,以及他們一些有趣的特性與生活型態。 ⊙「媽媽的一天」介紹簡易的做家事方法,如煮飯、炒菜、擺碗筷、洗碗筷、洗衣服等,討論如何佈置與自然相近的環境來進行學習。 ⊙兩捲影片的播放,適時穿插在教學活動中。 ⊙本活動在於要求同學如何將新獲知的家事常識,內化後運用出來當成思考事物(工作)的依據。 ⊙「做家事」是要考慮「可行」及「有意義」(目的)的,因此要和同學取得共識,又要徵詢父母意見,從事這些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 ⊙教師可提供參考書籍或網站網址,也鼓勵學生透過其他方式進行資料蒐集。 ⊙計畫擬定不必要求十分完整,教學重點在於鼓勵學生用心參與經歷這一個籌畫的過程與培養記述時摘錄重點的能力。 |
(三)【家庭清潔日】
【教學重點】
1.輔導及鼓勵兒童負責(或特定對象長期觀察)一種家事。並提示可觀察的內容和指導如何去記錄。
2.指導兒童如何去書寫一份「□□工作檔案」及一份「家事專訪報導」。
【教學資源】
‧時間運用:若觀察時間很長,可穿插其他主題的學習(但在其他主題的每次上課時,讓同學發表一些有關家事的特殊發現)。
「家庭清潔日」教學示例 | 說明 |
你覺得家裡很舒服嗎? 你覺得家裡很乾淨嗎? 讓我們動手來做做看! 第一組(吃飯時間) 擺碗筷、洗碗筷、擦桌椅。 第二組(洗衣服時間) 洗鞋襪、洗衣機操作、晾衣服、摺衣服。 第三組(整理書桌) 整理抽屜、整理書架、整理書包。 第四組(整理房間) 掃地、擦地板、倒垃圾、摺棉被 說說看你覺得家事應該怎麼做會比較輕鬆? 是不是每件事都要天天做? | ⊙長期做家事要作紀錄,老師每次上課時,檢查做家事紀錄表,並提供填寫的建議。 ⊙書面資料整理需一段時間,因而在進行分組工作之同時,即可同時指導學生如何呈現書面報告。 ⊙在做家事的過程中,老師適時提醒兒童妥善照顧自己工作的工具,將妥善運用工具的概念融入教學中。 ⊙老師可先示範性的指導如何做「家事報導專訪」。 ⊙鼓勵小朋友可以海報、投影片、A4紙、Power Point 等方式來呈現,將報導內容重點列出,並可提出問題來測驗聽眾。 ⊙提出書面報告的參考格式,指導學生如何將收集到的資料摘錄重點,分工合作完成「家事的檔案」。 ⊙學生上台分享可提高同學作書面報告的興趣。因而可以讓進度較快的同學先來作口頭報告。除了顧及學習興趣外,模仿的效果也可以帶動其他進度較為落後的學生。 |
‧可用數位相機將兒童負責的家事拍照當成報告的封面。
(四)【我的第一餐】
【教學重點】
1.安排學習場所以便同學交換經驗及相互觀摩:
使學生能發表自己的心得,也能聆聽到別人的發現且由研討的過程中獲得學習。
2.教師藉各組呈現的資料,歸納整理出統合性的科學概念。
3.藉填寫學習單:
繳交「電鍋」、「我的第一餐食譜設計」及「做壽司」活動瞭解學習狀況。
【教學資源】
「我的第一餐」教學示例 | 說明 |
你會作飯嗎? 你知道電鍋怎麼用嗎? 讓我們來認識電鍋:
怎麼用電鍋做飯呢?
現在開始煮飯了! 你吃過壽司嗎? 你知道壽司怎麼做嗎? | ⊙學生藉著發表會及觀摩各組的作品,由相互評量中,學習到評鑑的能力。 ⊙各組提出他們自己的工作紀錄及發現,並觀察別組的實物和紀錄,提出疑問尋求小朋友解答。 ⊙教師可將對家事的各項認知做統整歸納。 ⊙如果情況許可,也可以由學生作統整。當然由教師透過發問的方式加以引導,對低年段的學生是必須的。 ⊙教師可採讓學童以肢體表演或作(猜)謎語有獎徵答的方式進行遊戲。時間允許兩者均活動亦可。 ⊙在活動過程除強化學童的做家事概念外,引發學生的創意是本活動的另一重點。 ⊙在壽司的製作-教師可先示範,或由學童與家長共同完成。 ⊙進行「家事檔案」互評。 |
‧時間:相連兩節課。
三、學習手冊
做家事
鱷魚爸爸、小鳥媽媽、青蛙哥哥、紡織娘姊姊、小狗弟弟、小貓妹妹,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
有的家族成員比較多,有的家族成員比較少,有的家只有自己。
家中吵吵鬧鬧
家裡冷冷清清
家人甜甜蜜蜜
無時無刻不是充滿和樂的氣氛
你的家是個怎麼樣的家?
家裡有哪些人?
家人都喜歡做什麼事?
你會介紹你的家嗎?
你知道家裡的住址和電話嗎?
你喜歡你的家嗎?
為什麼?
你有沒有想過家庭中有多少家事?
平常這些事都是誰在做?
讓我們把家中的家事用表格統計看看!
家事一覽表
有什麼家事?(家事項目) | 誰在做?(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麼多的家事,你認為該請誰來做?
你覺得有哪些事是爸爸、媽媽做比較好?
你覺得有哪些事哥哥、姊姊是做比較好?
你覺得有哪些事是弟弟、妹妹做比較好?
你覺得有哪些事是你做比較好?
你覺得家裡很舒服嗎?
你覺得家裡很乾淨嗎?
讓我們動手來做做看!
餐廳組()
洗衣組()
書桌組()
房間組()
說說看你覺得家事應該怎麼做會比較輕鬆?
是不是每件事都要天天做?
你會作飯嗎?
你知道電鍋怎麼用嗎?
讓我們來認識電鍋:
你會插電鍋嗎?
開關在哪裡?
你會看燈號嗎?
怎麼用電鍋做飯呢?
你會洗米嗎?
你知道一杯米內鍋要放多少水?外鍋要放多少水?
怎麼知道飯熟了?
現在開始煮飯了!
你吃過壽司嗎?
你知道壽司怎麼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