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231.
和光玩遊戲
日常生活中,我們脫離不了光,它豐富了我們的世界。.本議題主要是讓兒童從生活經驗中發現光的現象,並藉由光的遊戲和簡單的實驗,利用日常生活小東西來認識“光“,進而主動探索光的基本原理及用途。
設計者:張芝、鍾青芬台北市立師院實小
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模組之系列教學活動
(一)光在哪裡?(觀察與發現)(了解為什麼可以看得見東西及察覺光是直線進行的)
(二)鏡子遊戲(實驗與探索)(察覺光的反射現象)
(三)光的魔法遊戲(實驗與探索)(探索光的折射現象)
(四)我是光魔術師(經驗分享與概念統整)(探索光的色散現象,自製萬花筒、潛望鏡、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
使用說明
本模組可囊括低、中、高年級三個階段,建議低年級可以選擇第(一)大項活動進行,中年級可以選擇第(一)、(二)、(三)、(四)項活動進行,高年級模組正在發展中。
(二)建議光學玩具DIY,自製萬花筒、潛望鏡….,可於中年級實施;針孔相機、彩色陀螺等則可列入高年級。
(三)本模組開始之研發向度偏向中年級,目前高年級內容尚在研發中。
(四)為了讓學生能自行建構出光的概念,因此在每個實驗出現前,老師應先提問,利用拋出的問題盡量誘導學生自行想出實驗方法或解決問題。
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和光玩遊戲
在黑暗中看得清東西嗎?如果在黑暗中照鏡子,手電筒要朝向哪裡,才看得清楚呢?馬路上貼有一塊塊的反光器「貓眼」到底有什麼功用呢?你知道潛望鏡可以幫助你觀察高高的圍牆外的世界嗎?萬花筒怎麼會出現千變萬化的圖案呢?對著哈哈鏡,我看到奇怪的我?走到郊外,原本欣賞的水面美麗倒影,因為突來的一陣風或下雨,水中倒影就模糊不清了!這些現象,到底和光有什麼關係呢?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沒有光,我們真的就看不見東西了嗎? 你會把光請到陰暗的地方嗎? 光是怎麼走的呢? 光通過不同的透明物體,會有哪些現象呢? 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要如何製造人造彩虹呢? 光和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關係呢?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你看見了嗎?」:讓兒童共同討論及透過實驗,釐清「黑暗」中不能看見東西,並發現光線照射物體後,反射光進入人的眼睛,才能看見物體。 .‧「光通過了嗎?」:透過遊戲及分享簡報,探討發現光是直線前進的。 .‧「鏡子遊戲」:.從多項鏡子遊戲中,發現光的反射現象。 ‧「碗底的秘密?」:藉由實驗了解物體看起來形狀會改變‧是因為光經過不同的物體,產生折射的現象。 ‧「東西放大了嗎?」 ‧「植物園驚奇之旅」:認識長相不同的植物,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美麗的彩虹」:運用生活經驗,找出製造彩虹的方法 「光學玩具DIY」:利用光的特性,製作潛望鏡、萬花筒、針孔相機、彩色陀螺,並探討原因。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發現開拓性的問題: ‧自然界怎麼會充滿繽紛的色彩?
光還有哪些特性、功用? 光與顏色 ‧燈泡的光和雷射光有什麼不一樣? 光對植物的影響?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海市蜃樓」? 作業、應用推廣 綜合評鑑 推廣應用
教學成效評鑑
「科學智能」之教學目標
| 達成之「科學智能」能力指標 | 學習活動項目 | |
1 X | |||
過程技能 | 觀察 |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 □XX□□ |
比較與 分類 | 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1-2-2-2能權宜的運用自訂的標準或自設的工具去度量……………………………………….. 1-2-2-3瞭解即使情況一樣,所得的結果未必相同,並察覺引致這種結果的原因…… 1-2-2-4知道依目的(或屬性)不同,可作不同的分類……………………………………………. |
□ X X □□□□□
□ X □ X X X X | |
組織與 關連 | 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作描述(例如物體愈大則愈重…) ……………………………… 1-2-3-2能形成預測式的假設(例如這球一定跳得高,因…) …………………………………. 1-2-3-3能在試驗時控制變因,做定性的觀察……………………………………………………… |
□ X X X X X
□ □ X X X X | |
歸納 研判 與 推斷 | 1-2-4-1由資料中整理出規則,提出實驗的結果…………………………………………………. 1-2-4-2運用實驗結果去解釋發生的現象或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
□ X X X X □□□□□ X X X | |
傳達 | 1-2-5-1能運用表格、圖表(如解讀資料及登錄資料) …………………………………………… 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及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 □□□□□ □□□□□ □ X X X X X X X X | |
科學本質 | 3-2-0-1知道可用驗證或試驗的方法來查核想法…………………………………………………. 3-2-0-2察覺只要實驗的情況相同,產生的結果會很相近……………………………………. 3-2-0-3相信現象的變化,都是由某些變因的改變所促成的 | □□□□□ □□□□□ □ X X X X X X X X | |
科學態度 | 發現樂趣 | 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發現…………………………….. 5-2-1-2能由探討活動獲得發現和新的認知,培養出信心及樂趣………………………….. 5-2-1-3對科學及科學學習的價值持正向態度……………………………………………………. | □□□□□ □□□□□ □ X X X X |
思考智能 | 批判思考 |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 □ X X X X X X |
創造思考 |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 □□□□□ □ X X X X X X X X | |
解決問題 |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 □□□□□ □ X X X X X X X X X X | |
科學應用 | 7-2-0-1利用科學知識處理問題(如由氣溫高低來考慮穿衣)………………………………….. 7-2-0-2做事時,能運用科學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7-2-0-3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 □□□□□ □□□□□ □ | |
科技的發展 | 科技的 本質 | 4-2-1-1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2-1-2認識科技的特性………………………………………………………………………………… | □□□□□ □□□□□ |
科技與 社會 | 4-2-2-1體會個人生活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4-2-2-2認識家庭常用的產品…………………………………………………………………………… 4-2-2-3體會科技與家庭生活的互動關係…………………………………………………………… | □□□□□ □□□□□ □□□□□ |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項目(活動方式)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 |
一、光在哪裡? 1.你看見了嗎? 2.光通過了嗎? | 自製暗箱 20—30cm長塑膠管 圖卡 光圖簡報 | 1.藉由藏寶盒尋寶遊戲,了解由於有光照射物體,才能看見東西 2.設計數項遊戲,發現光的直進現象,並由簡報圖片解是生活中所見光影光照現象 |
二、鏡子遊戲 1.鏡中迷宮 2.鏡中乾坤 | 鏡子 雷射筆 | 利用鏡子設計走迷宮遊戲、寫名字遊戲,發現光的反射現象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 |
三、光的魔法遊戲 1.碗底的秘密 2.東西放大了嗎? 3.誰是神射手 | 杯子、筷子、碗、錢幣、線香、方形透明塑膠盒、玻璃片、放大鏡、各種杯子、插花用海綿、透明水箱、各種魚類圖案貼紙、竹籤 | 1.先讓小朋友由碗底錢幣、筷子折斷、水池變淺等現象,思索如何解答老師的問題並理解實驗原理 2.利用射魚遊戲比賽,讓小朋友活用所習得的概念及原理 |
四.我是光魔術師 1.美麗的彩虹 2.光的玩具DIY | 三稜鏡、光碟片、鏡子、杯子、吹泡泡、水晶飾品…. 牛奶盒、紙盒、玻璃、塑膠盒、捲筒軸、湯匙、鋁箔片…等生活上的一些小物品 | 1.由彩虹探索光的色散及能活用身邊器材與生活經驗自己創出彩虹 2.透過分享同學帶來的市面上的光玩具,探討該玩具如何利用光的特性製成,並由此引發個人的創意,利用身邊器材自製玩具並能互相欣賞 |
(三)主題探討活動
「和光玩遊戲」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小朋友天天在陽光下遊玩、嬉戲,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卻不清楚周遭與光有關的一些現象的原理。本教學活動從小朋友玩手影遊戲開始,將話題環繞在與光相關的各種經驗,引發一連串問題,由此逐步引導小朋友。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每次藉由老師表演一個小「魔術」,引發學生探討的興趣,再提出問題,讓小朋友思考解決的方法,嘗試自行設計實驗,藉由一連串的實驗與遊戲,讓學生了解光的部份特性。 1.有光才能看見東西 2.光是直線前進的 3.光照到鏡子時,會以和入射角一樣的角度反射出去。 4.光進入不同的透明物體,會產生偏折的反射現象。 5.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6.利用光的特性自製光的玩具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每個實驗儘量先提問,誘導學生想出實驗方法,再進行驗證。 進行活動一「光在哪裡?」 1.「你看見了嗎?」; 藉由藏寶盒尋寶遊戲,了解由於有光照射物體,才能看見東西 2.「光通過了嗎?」; 設計數項遊戲,發現光的直進現象,並由簡報圖片解是生活中所見光影光照現象 進行活動二「鏡子遊戲」; 1.利用鏡子設計走迷宮遊戲、寫名字遊戲,發現光的反射現象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 進行活動三「光的魔法遊戲」; 先讓小朋友由碗中錢幣、筷子折斷、水池變淺,思索如何解答老師的問題並理解實驗原理,並利用各種不同裝置,發現物體的形狀或位置會改變 | 或者由全班共同閱讀「黑夜真可怕」一書,由閱讀活動中探討,主角為什麼不喜歡黑夜?晚上真的看不見東西了嗎?有光能做些什麼呢?等等問題,引發小朋友提出與光相關的各種經驗,可能更易引起小朋友探索光的主動性。 「黑夜真可怕」一書為心靈成長小學系列叢書,艾閣萌全美CMI出版,譯者:邱孟嫺、蕭心玫 見附錄2暗箱.jpg 見附錄2光.ppt 見附錄2走迷宮圖.jpg;對稱.圖.jpg;星板.jpg |
「和光玩遊戲」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市面上光的玩具分享探討,討論原理與製作方法。 進行活動四「我是光魔術師」; 1.藉由探討生活中的經驗,思考自然界中常見彩虹的出現情形及場所、探索光的色散及能活用身邊器材、生活經驗來創出彩虹; 2.蒐集家中線有與光有關的玩具帶來分享,並參考一些光玩具製作方法,再利用身邊器材,創造出擁有個人風格的玩具並能互相欣賞、給予改進意見 【綜合評鑑推廣運用】
引發對相關問題的研究興趣,如:
. . | 整個模組的評量方式著重在:合作學習評量及學習過程評量,包括每次的實驗方法盡量由學生自行進行設計,或有的實驗即是一邊實驗及一邊進行前一個概念的評量 |
一、【光在哪裡?】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希望透過暗箱觀察,讓小朋友發現,原來在完全黑暗、沒有任何光線的情況下,無法看見東西,透過不同面的孔洞觀察,能自行歸納出,人們所以能看見周圍的物體,是因為光線照射到物體上,物體如再將反射光送入人的眼睛內,才能被看見。
【教學資源】
。每組至少一個自製暗箱、塑膠水管、札記1內的圖卡
。生活環境中所拍攝的光圖簡報
。(如果採取從閱讀讀本引發議題著手,「黑夜真可怕」一書,最好每人一本)
。時間:相連的兩節課
「光在哪裡?」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營造情境舉例: 方法一: 教師課前將教室窗簾拉上、電燈關掉,小朋友到教室以後,可能引發一連串問題,由此逐步引導小朋友。 師:「教室為什麼暗暗的呢?」 師:「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教室更亮呢?」 「一定要有光才能看見東西嗎?」 「停電的時候能看見東西嗎?」 「半夜起床,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看清東西?」 「沒有月亮、星星的夜晚,天空是暗暗的嗎?」 「有雲的夜晚,天空會比較亮嗎?為什麼?」 「為什麼陽光照射下,才看見房子裡有好多灰塵」 「在浴室內照鏡子,要開頭頂燈或鏡子前的燈, 才閉較容易看輕自己?」 「想想看,在生活中,你留意過哪些現象受光的 影響或和光有關呢?」 盡量讓學生充分發表,將問題引導至我們將進行的各種議題。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你看見了嗎?』 ‧引起動機:
「推測看看,開幾個縫才看得到?」 | 方法二: 如果當天陽光普照,老師可以從天氣談起,然後問:「我們要怎樣把光請到教室內呢?」讓學生討論發表。 方法三: 取放大鏡,問:「你會拿它來做什麼呢?」當學生提出可在陽光下聚光時,再由此切入。 方法四:從拿出皮影玩偶,玩皮影戲切入。 方法五:從讓學生在教室內玩手影遊戲切入探討 或者:由全班共同閱讀「黑夜真可怕」一書,由閱讀活動中探討,主角為什麼不喜歡黑夜?晚上真的看不見東西了嗎?有光能做些什麼呢?等等問題,引發小朋友提出與光相關的各種經驗,可能更易引起小朋友探索光的主動性。 教師準備工作: 取六個盒子。盒子底層貼上圖案貼紙,各組不同圖形較具挑戰性。其它五面在中央處切割0.2cm寬2cm長的縫隙,上層再以黑色書面紙封住。將紙盒的邊以膠帶封死,避免光從此處進入。見附錄2暗箱.jpg 在貼圖形的相對面的孔隙上方,畫上一隻眼睛。 |
「光在哪裡?」教學示例 | 說明 |
「說說看,只開一個縫時,能不能看到圖案?」 「縫開得越多,能看得更清楚嗎?」 「還可以採用哪些方法,讓圖案更加清楚?」 「從畫眼睛的孔隙觀看,可以看得很清楚嗎?」 「眼睛靠在哪一面的縫,會看不到圖案?」 讓兒童體會到:「當光照射到物體表面,物體表面會反射光線,這些光線要再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才能看得見東西。」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2.『光通過了嗎?』 老師取出三張圖卡, 「試試看,如果要讓雷射光通過三張打洞的紙板,你會怎麼做呢?」 進行札記1--1的活動: 「想想看,紙板為甚麼要排成一直線才能讓光通過呢?」 「從實驗中,你能推測光是怎麼前進的嗎?」 「用手電筒照射有不同鏤空圖案的紙卡,你看到了些什麼?」 「現在試試看,你還有不一樣的玩法嗎?請至少找出三種不同的現象。」 進行札記1--2的活動: 「光打在○的圖形上,怎麼出現的就是○形的圖案呢?」 「如果想讓圖案偏向右側,要怎麼打光?這和光的前進方式有關嗎?」 「紙卡顏色不同,為什麼出現的影子都是黑色的呢?」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形成性評量』 1.以管窺物: 「透過塑膠管,你要怎麼做,才能看到想觀察的東西?」 「當把塑膠管折彎後,能看到剛剛觀察到的物體嗎?」 「怎麼會這樣呢?」 2.利用光圖簡報:討論光照在不同物體上所產生的變化,影子的形成等等現象。 | 老師事先準備: 1.每組三張割好洞的卡紙 2.每組三到四張不同大小的鏤空圖案卡紙(紙張顏色不同)。 3.雷射筆、手電筒每組一枝。 附錄:札記1 從活動中,小朋友可能發現: 1.改變光源與紙卡的距離,圖案的大小與清晰度會有變化 2.光源晃動,圖形也晃動。 3.從左側照光,圖案出現在右側。 4.圖形重疊時,只出現小的圖案。 5.圖卡顛倒重疊,沒有鏤空處,光無法通過,不會出現圖案 6.將圖案做部份性重疊,可以組合出不一樣的圖形 所有札記請見附件一 學生自行操作,並提出發現及看法 教師搜集光透過百葉窗投射進來的光束、樹底下的光影、光照射不同物體產生的現象等照片。 光圖簡報見附件二 |
(二)【鏡子遊戲】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本活動透過讓小朋友利用鏡子走迷宮、寫自己的名字,發現光的反射原理,入射角會和反射角相同,並能將反射現象活用在生活中。
【教學資源】
。每人一面鏡子、多種迷宮圖案、星星圖案
。每組一枝雷射筆、畫星星遮住眼睛直視圖案的盒子
。時間:連續的兩節課
「鏡子遊戲」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情境引導:』 心有靈犀遊戲-- 「動動腦想想看,當你們背對老師時,用什麼方法可以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數字?」 活動方式: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些數字,先讓學生利用周遭的資源或器材,尋找答案,再使用鏡子,看能不能讀出正確的數字,並發表鏡中影像與黑板上字的有何差異,以及不同角度的觀察結果。 「從鏡子裡看到的字和老師寫的數字有什麼不同?」 「怎麼做,才能正確且流利的念出老師寫的一長串數字呢?」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鏡子裡的世界 走迷宮遊戲: 「想想看,透過鏡子,想又快又準的走完迷宮圖形,你會注意些什麼呢?」 「透過鏡子畫圖形,妳遇到哪些難題?」 「鏡子裡的影像和實際圖形有哪些差別?」 導入對稱圖形: 發下只呈現一半的圖形,問小朋友: 「這些圖形有什麼相同的特徵?」 「做做看,用什麼方法可以看到圖形的全貌?並說說你的理由。」 故事引導: 「利用鏡子還可以做哪些事?」 「三國時期,孔明借東風打敗敵人,你知道在古希臘時代,也有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利用光打敗敵人嗎?」 形成性評量: 「小朋友整組先討論看看,如果你們是阿基米德,會怎麼樣利用光,打敗敵人?」 故事時間:借日光擊敗敵人的阿基米德 | 暗示小朋友利用週遭的環境,如教室後櫃子的玻璃…協助自己尋找答案 老師可以先簡單的寫出3個數字,在小朋友提出方法後,發給每人一面鏡子,從黑板左側到右側寫滿數字,讓學生發現需移動鏡子角度才能讀出所有數字 進行札記2--1的活動: 每人兩張不一樣的迷宮圖案 每人一張星圖 每人一張對稱圖形 先讓小朋友動腦想想看,他應如何利用光來打敗敵人?透過什麼工具協助?評量學生是否能活用前面鏡子反射光的特性 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見附錄光的故事.jpg |
「鏡子遊戲」教學示例 | 說明 |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2.鏡中玄機: 閃示卡遊戲:
「做做看,要怎麼寫才能使鏡子內出現你的名字是正確的呢?」 「從鏡子裡看到的影像和你寫的字有什麼不同?」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想想看,光照到鏡子後到底是怎麼走的呢?」 「我們要怎麼知道光的行進路線?」 「你曾經在哪裡、什麼情況下看到一條條的光?」 「小組共同討論,用什麼方法才能看到雷射光射出的一條光束?」 進行札記3-1的實驗,觀察光進入鏡子後的反射情況,並作紀錄。 | 老師事先做好幾張字體是上下或左右相反的學生姓名卡 進行札記2--2的活動: 雷射筆 老師提供各組較粗糙的紙、布、磨砂紙、滑鼠墊…. 等。 將雷射筆平貼著物體表面照射,可以看到呈現條狀光,尤其表面粗糙的物體效果會更好 |
(三)【光的魔法遊戲】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1.本活動透過讓小朋友發現碗中錢幣加水後看得見、筷子在水中的形狀改變,經由不同的裝置觀察同樣的字體,卻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發現光的折射特性,並能將對折射現象的理解,活用在射魚遊戲中。
2.光的折射:光透過不同的透明物體,會因形進的速度不同,而出現物體好像形狀或位置改變的現象
【教學資源】
。每組一枝雷射筆、杯子、竹筷、碗、錢幣、線香、尺、玻璃片、夾鏈式塑膠袋、放大鏡、各種杯子如:凹底果凍盒、燒瓶、燒杯、方形透明塑膠盒…等
。時間:連續的兩節課
「光的魔法遊戲」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一、『碗底的祕密』 引起動機: 1.講桌上擺置一個碗,讓小朋友思考利用什麼方法,就可以在座位上看到碗裡裝有什麼東西? 「如果不移動座位,有哪些方法可以猜出碗裡的東西呢?」 2.提出方法並分組實驗摸索探究 3.討論看看加了水後,碗底錢幣就看得見的原因 「加了水後,碗底錢幣怎麼好像浮起來了呢?」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1. 小組討論用什麼方法,可以看出光從水中進入空氣中是怎麼走的呢? 2.各組提出方法,並由全班發表修正出利用茶水及煙霧,觀察雷射光進入不同物體的路徑變化 3.畫下光的行進路徑,討論和碗中錢幣的相似現象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筷子斷了嗎?」活動: 「碗中錢幣加水後看得見,那麼如果將筷子放入加水的杯子,推測看看,又會有哪些現象呢?」
2.小朋友進行實驗驗證想法。 3.分享實驗結果。 4.比較與碗中裝水的錢幣相似處 歸納:當物體的形狀或位置看起來好像改變了,此種現象稱為光的折射。 | 學生能從實驗觀察中,說出水逐漸增加後,碗內的變化 老師適時誘導,讓學生根據先前活動二的經驗,想出在方形塑膠盒中裝茶水(或有顏色的水) 和煙霧,再利用雷射光斜射進入水中的方法。 札記3 札記4的圖形 筷子、杯子 沙拉油 游泳池的池底變淺、人站水中變矮等 讓學生討論發現,筷子在空氣雨水的交界面折斷較明顯的原因 |
「光的魔法遊戲」教學示例 | 說明 |
5.推測筷子放入水加油的杯子中,看起來像什麼樣子? 6.實作並記錄討論 「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和這個相似呢?」 發表生活上曾見過的相似例子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二、『東西放大了嗎?』 引起動機: 「仔細看看,老師要變一個小魔術哦!」 老師將一把顏色鮮豔的尺直直放入圓形透明塑膠杯的杯緣(靠學生那側),再漸漸將尺往老師這側移動,讓學生發現尺逐漸放大的現象,然後將尺往前、往後斜放;改以方形塑膠盒重複這些動作做一次 「想想看,怎麼會有這些不同現象呢?」 鼓勵學生發表,但不需要先給予解答 使用札記5: 1.以單槍打出札記5的圖形,請小朋友先推測各個實驗裝置所呈現的字體大小變化為何, 2.「現在我們玩分組競賽遊戲,利用每個準備盒內的裝置,觀察所看到字的變化,每次最快的前兩組可得一分」 3.小朋友分組進行實驗競賽,驗證想法。 3.分享實驗結果,並說出可能原因。 4.討論其他讓物體改變形狀或位置的方法。 『形程性評量』: 三、「誰是神射手」: 1.「請小朋友看看各組的水箱實驗裝置,想想看透過水族箱、再不同角度看到的魚圖,與實際有什麼差別」
以簡報方式呈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光的反射、折射等現象,進行分組競賽、搶答遊戲 | 方型塑膠盒、圓形塑膠盒、顏色鮮豔的尺,見附件圖 1.參考札記5的圖,老師收集各種可讓自放大或變小或不變的器具 2.分裝成八盒,讓學生以競賽方式,分組輪流觀察完畢各盒裝置,並記錄結果 見附錄2 各組需有:插花用綠色海綿、竹籤、多隻魚的圖案、透明水族箱 遊戲裝置:將水族箱裝水九分滿,插花用綠色海綿至於底層,上面零零散散舖上魚的圖案, |
四、【我是光魔術師】活動指導
【教學重點】
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創造人工彩虹的方法
觀察市面現成的光玩具,探討運用的光原理及製造方法,
學生能活用所學光的特性及利用身邊器材,自己動手自製一個光的玩具。
【教學資源】
三稜鏡、透明塑膠袋、鏡子、吹泡泡玩具、水晶或玻璃飾品、太空氣球、市售光的玩具、萬花筒、捲筒、盒子…等物品
。時間:1.單獨的一節課
2.連續的兩節課
「我是光魔術師」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一、「美麗的彩虹」 情境引導: 1.請學生閉上眼睛,老師再打出魚缸呈現彩虹圖案的簡報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4.分組討論,利用哪些材料、方法、在什麼場所,可以產生彩虹的方法 5.個人再設計一個不同的方法 使用札記6: 預告活動: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 彩虹圖簡報 當天氣不佳時,老師可準備吹泡沫,水晶項鍊、光碟片、利用投影機的光,將其投射出彩虹圖案 ……. 札記6 學生的想法很另類時,不給予否定,只是提醒他,一定要在家中先親自做做看,確定能產生彩虹,才帶來和同學分享。此法往往能激發小朋友發現、改良。 鼓勵學生盡量尋找家中可能可以產生彩虹的器材,就會出現玻璃球、水晶….等各種東西 教學中,有一組小朋友設計利用七種不同顏色的玻璃紙裁成長條,再組合成彎條狀。而在黏貼過程中,他們自行發現紅、黃重疊變橘、黃藍重疊變綠、藍紫重疊成靛色,就捨棄原來購買的其他色,有時間應可從此處延伸為高年級光及色彩教學 牛頓的故事 |
「我是光魔術師」教學示例 | 說明 |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1.請小朋友將家中與光相關的玩具,帶來分享。 2.共同討論為什麼你認為它是與光有關的玩具。 3.仔細探討它是利用什麼原理、如何製作 4.分發每組兩面鏡子,讓學生同時利用兩面鏡子觀察物體,摸索用不同方法會有哪些不同現象, 5.發下三塊細長的鏡子,讓小朋友觀察摸索(學生會發現可以做成萬花筒) 6.以實物投影機或電腦,展示老師或學生蒐集的資料,討論看到的圖案特色或形成方法,並思考能否利用這些器材、現象自製玩具 7.分組討論設計,運用光的特性自製玩具。 8.自製玩具並分享交流,提出個人的玩具特色、運用原理、及製造方法 9.提出建議給同學,讓自製玩具可修改的更有特色 使用札記7: | 鏡子 1.由小朋友蒐集有關製造光玩具的資料 2.老師事先收集有關光玩具製作的資料及利用凸凹面鏡、哈哈鏡、湯匙、兩面鏡子不同夾角形成的圖案、真孔像機、潛望鏡….等圖片,資料愈豐富愈能觸發學生的創意 札記7 3.自製玩具視教學時間,決定在課堂上進行或作為回家功課 4.當學生完成自製玩具後,須有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展示個人作品,並互提改進意見 此項自製玩具不做互萍表,原因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心血結晶,且能給對方肯定 |
參考資料
1.科學真有趣21光許鐘榮錦繡文化企業1998 5月
2.進入科學世界的圖畫書光高明美譯上誼文化實業公司
3.漫畫科學小百科光音熱的魔術馬麟驤審定東方出版社
4.科學實驗主題系列02光Robert W. Wood陳文明譯豐德科學教育出版社
5.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室物理篇Janice Pratt Van Cleave 林怡芬譯世茂出版社
6.學生科學文庫205光的特性陳炳傑編著
7.科學圖書館20光的世界曹培熙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