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營養構造與功能:根系與外部形態解析

格式
pdf
大小
2.37 MB
頁數
2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7-08-18,离现在 8 6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08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  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一)植物的外部形態 

A、植物的外觀: 

(1)  植物體可分為地上部(莖系)及地下部(根系)。 

(2)  莖、葉、花、果、芽(腋芽、頂芽)等位於地上,為地上部; 

根深入土壤中,為植物的地下部。 

B、根的特性: 

(1)  功能: 

甲、 固定及支持植物體。 
乙、 吸收水分、無機鹽類,形成根壓。 
丙、 儲存養分、可進行營養繁殖。 

(2)  根系: 

甲、 植物的根經常不只一條,而是由大小不同的根組成根系。 
乙、 軸根系: 

(a)由胚根直接發育出一條粗大、較長的主根,再從主根的周鞘分出較細的支根。 

(b)一般木本植物的的根系,如裸子植物、雙子葉木本植物等為軸根系。 

(c)部分雙子葉草本植物根系,如:胡蘿蔔、牽牛花、向日葵、豆科植物為軸根系。 

(d)軸根可以深入土壤,對山坡地的水土保持有很大的貢獻。 

丙、 鬚根系: 

(a)從幼苗的胚根發育出來,形成許多粗細相似的子根, 

沒有粗細主根與支根之分。 

(b)大多數的單子葉植物為鬚根系, 

如:蔥、水稻、大蒜與牛筋草的根。 

(c)部分雙子葉草本植物的根系為鬚根,如:草莓。 

(d)鬚根因缺少主根,所以不能深入土壤,通常分布於較淺處, 

具有固定土壤表層,減少表土流失的功能。 

 
 

(二)根的縱切面 

A、由下而上分為根冠(根帽)、頂端分生組織(生長點)、延長部及成熟部。 

B、根冠(根帽): 

(1)  位置:位於最前端,頂端分生組織(生長點)的外側。 

(2)  功能:可保護頂端分生組織(生長點)的細胞。 

C、頂端分生組織(生長點): 

(1)  位置:位於根冠的內側。 

(2)  功能:可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 

(3)  細胞特色: 

甲、 細胞小、細胞質濃、細胞核大、不具液胞,為細胞分裂最頻繁的部位。 
乙、 可補充前端被土壤磨損脫落的根帽細胞,或分生成延長部的細胞。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09

 

D、延長部: 

(1)  位置:位於頂端分生組織的上方。 

(2)  功能:此區的細胞沒有分裂的功能,但細胞可因吸水而體積

增加使根不斷地生長延長。 

E、成熟部(根毛部): 

(1)  位置:位於延長部的上方。 

(2)  功能:已完成細胞分化,成為根毛、維管束、內皮、 

皮層等功能不同的細胞。 

(3) 是根部吸收水分及無機鹽類的重要部位。 

 

 
 

(三)根的橫切面 

A、成熟部的橫切,由外而內包括表皮、皮層和中柱。 

構造 

特徵與功能 

表皮 

1.位置:在根的最外層,屬於保護組織。 
2.構造:由排列緊密的扁平細胞所構成,無角質層及氣孔。 
3.功能:保護作用、吸收作用。 
4.根毛:表皮細胞向外延伸,形成根毛,可增加吸收水分及無機鹽類的表面積。 

皮層 

1.位置:位於表皮和中柱之間。 

2.構造:由多層排列疏鬆的薄壁細胞組成,細胞間有明顯的細胞間隙。 

3.功能:光合作用產生的醣類,可在皮層轉變成澱粉貯存,因此能發現澱粉粒。 

4.內皮: 

(1) 根部皮層的最內層細胞,緊密排列。 

(2) 內皮的細胞壁含有木栓化且不透水的卡氏帶圍繞。 

(3) 卡氏帶控制水分和無機鹽進入中柱,並阻止已進入維管束的水分逆流。 

中柱 

1.中柱的最外層,緊接內皮,稱為周鞘,為分生組織,可分裂並分生成支根。 

2.中柱內側有維管束,主要由木質部和韌皮部組成。 

雙子葉 

植物 

1.韌皮部和木質部呈輻射鑲崁排列,其中木質部位於中柱的中央,成

輻射狀,韌皮部在外相間排列。 

2.大部分的雙子葉植物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有形成層。 

3.形成層細胞能不斷進行細胞分裂,使根加粗。 

單子葉 

植物 

1.韌皮部和木質部成環狀相繼排列,無形成層,因此根不會加粗。 

2.中柱的中央有薄壁細胞組成的髓,可以儲存養分。 

B、雙子葉植物:由外至內- 

            表皮→皮層→內皮→周鞘→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單子葉植物:由外至內- 
            表皮→皮層→內皮→周鞘→韌皮部→木質部→髓 

C、維管束的排列方式: 

雙子葉植物:輻射鑲嵌排列。 
單子葉植物:環狀鑲嵌排列。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0

 

  

 

        

    

 

 

比較 

位置 

來源 

細胞層次 

主要功能 

根毛 

根的成熟部 

表皮細胞衍生 

單細胞 

增加根部吸收的表面積 

支根 

根的成熟部 

周鞘分裂產生 

多細胞 

增加根系,固著植物體 

 

 

位置 

分生能力  卡氏帶  細胞類型 

構造 

功能 

內皮  根的成熟部 

無 

有 

薄壁細胞  多細胞 

管制水分和無機鹽類 

進入中柱的門戶 

周鞘  根的成熟部 

有 

無 

薄壁細胞  多細胞 

分生出支根 

 

 
 

(四)莖的外部形態 

A、外觀: 

(1)  莖和根的主要區別是莖上有節、節間和芽等構造。 

(2)  具有向光性及背地性。 

(3)  具有節、節間、葉、芽、氣孔、皮孔、葉痕等構造。 

(4)  表皮角質化。 

(5)  芽:尚未成長分化的莖的分支、葉或花的組織。 

    分為頂芽及腋芽(側芽)。 

甲、 頂芽:著生於莖頂端,為莖頂的分生組織,可使莖持續長高 
乙、 側芽:由節上長出的芽,長於葉腋(葉柄與莖相連位置)處, 

      可以發育成新枝條、葉或花。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1

 

B、功能: 

(1)  支持、運輸、儲存養分。 

(2)  行營養繁殖。 

(3)  行光合作用。 

C、莖依外形區分為草本莖與木本莖。 

(1)  草本莖:質地柔軟而矮小的莖,支持力主要來自細胞的膨壓,如:常見的蔬菜與野草。 

(2)  木本莖:質地堅硬而高大的莖,支持力主要來自厚細胞壁的纖維細胞。 

        如:一般常見的樹木。 

 

草本莖 

木本莖 

外觀 

綠色;光滑細嫩 

褐色;粗糙 

質地 

柔弱;多汁液 

堅硬;少汁液 

支持力 

細胞的膨壓 

厚壁細胞及木質纖維 

生長 

快速;生長期短(一年或二年生) 

緩慢;生長期長(多年生) 

實例 

多數單子葉植物(如:水稻、玉米) 

少數雙子葉植物(如:芹菜、酢漿草) 

裸子植物(如:松、杉、柏) 

大部分雙子葉植物(如:榕樹) 

D、木本莖依外型區分,又可分為喬木及灌木。 

(1)  喬木: 

甲、 外形高大,主幹粗狀而明顯的木本莖。 
乙、 如:榕樹、楓香、樟樹、菩提樹與鳳凰木。 

(2)  灌木: 

甲、 外形矮小,莖枝由基部叢生,沒有明顯主幹的木本莖。 
乙、 如:茶樹、杜鵑與月橘。 

 

 
 

(五)莖的內部構造 

A、莖的內部構造: 

(1)  莖的橫切面包含表皮、皮層、維管束和髓等構造。 

(2)  表皮細胞排列緊密,有保護和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3)  皮層和髓等構造多由薄壁細胞組成,可以儲存水分和養分。 

(4)  維管束: 

甲、 包括外側的韌皮部與內側的木質部,是莖的主要運輸構造。 
乙、 韌皮部負責運輸有機養分。 
丙、 木質部負責水分與無機鹽類的運輸。 

B、單子葉植物莖:由表皮、基本組織和維管束構成。 

(1)  表皮: 

甲、 排列緊密的表皮細胞組成。 
乙、 保護和防止水分散失。 

(2)  基本組織: 

甲、 薄壁細胞組成。 
乙、 貯存養分和水分。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2

 

(3)  維管束: 

甲、 由外側的韌皮部和內側的木質部組成,缺乏形成層,莖無法逐年持續加粗。 
乙、 木質部負責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韌皮部負責有機養分的運輸。 
丙、 維管束散生在基本組織中。 

C、雙子葉植物草本莖:由表皮、皮層、維管束和髓構成。 

表皮 

a.由排列緊密的表皮細胞組成。 
b.有保護和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皮層 

a.由薄壁細胞組成。 
b.有貯存養分和水分的功能。 

維管束 

a.由外側的韌皮部和內側的木質部組成,之間有形成層,可向內增生木質部,

並向外增生韌皮部。 

b.木質部負責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韌皮部負責有機養分的運輸。 
c.維管束呈環狀排列。 

髓 

a.由薄壁細胞組成。 

b.有貯存養分和水分的功能。 

   

 

 

D、雙子葉植物木本莖:由樹皮、形成層和木材構成。 

(1)  樹皮: 

甲、 表皮:因莖持續加粗,導致表皮細胞被撐破,而死亡脫落,失去保護功能。 
乙、 木栓層: 

(a)由木栓形成層產生的木栓層所構成,細胞壁含不透水、不透氣的木栓質。 

(b)取代表皮,有保護及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藉皮孔進行氣體交換。 

丙、 木栓形成層: 

(a)由靠近表皮內側的皮層外側細胞轉變而來。 

(b)可進行細胞分裂,向外產生木栓細胞, 

構成木栓層;向內分生出皮層。 

丁、 皮層: 

(a)厚角細胞:位於皮層外側,有支持功能。 

(b)薄壁細胞:為皮層主要成分, 

         有貯存養分和水分的功能。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3

 

戊、 韌皮部: 

(a) 包括篩管、伴細胞、薄壁細胞、韌皮纖維等構造。 

(b) 韌皮纖維具有支持作用;篩管能運送有機養分。 

(2)  形成層: 

甲、 可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向內增生為木質部細胞,向外增生為韌皮部細胞。 
乙、 形成層向內增生的細胞遠較向外者多,所以木材所占的面積遠大於樹皮。 

(3)  木材: 

甲、 為木本植物的木質部,具有運送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 
乙、 依位置區分: 

類別 

組成 

位置 

年齡 

顏色 

質地 

運輸功能 

邊材 

木質部 

外側 

新生細胞 

較淡 

疏鬆 

仍保留 

心材 

木質部 

內側 

老化細胞 

較深 

堅硬 

無 

備註 

邊材與心材並非固定不變,當次生木質部不斷增生,原來的邊材
被擠壓,失去運輸功能時,便成為心材。 

(4)  年輪: 

甲、 依生長季節區分: 

類別 

組成 

生長季節 

生長氣候 

細胞 

顏色 

範圍 

早材(春材) 

木質部  生長前期 

春季(溫暖多雨) 

較大壁薄 

較淡 

較寬 

晚材(夏材) 

木質部  生長後期  晚夏初秋(寒冷乾燥) 

較小壁厚 

較深 

較窄 

乙、 溫帶地區因四季分明,木本植物莖的早材和晚材相間,形

成同心環紋,稱為年輪。 

丙、 年輪可推測樹木年齡,也可推估當時氣候變化的情形。 
丁、 氣候分明的地區,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年輪較明顯。 

 

 
 

(六)葉的形態與構造 

A、葉的功用: 

(1) 是植物體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2) 有些葉尚有儲存養分與營養器官繁殖的功能。 

(3) 植物為了適應其生長環境,葉可特化成不同外形的變態葉: 

針狀葉 

卷鬚葉 

鱗葉 

捕蟲葉 

仙人掌 

絲瓜 

洋蔥、百合 

捕蠅草、毛氈苔 

B、雙子葉植物葉的外部形態: 

(1) 包括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 

(2) 葉片: 

甲、 葉片多呈扁平狀,可增加吸收光能的面積,以利光合作用進

行,同時增加葉片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面積。 

乙、 葉片內的葉脈即為維管束,多呈網狀分布。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4

 

(3) 葉柄: 

甲、 為梗狀,連接葉片和莖枝。 
乙、 有支撐葉片的功能,也是連接葉片及莖部間的物質輸送的維管束。 

(4) 托葉:(有些種類的植物具有) 

甲、 為小形的葉狀組織,著生於葉柄基部。 
乙、 能保護腋芽。 

C、單子葉植物葉的外部形態: 

(1) 包括葉片和葉鞘兩部分。 

(2) 葉片: 

甲、 通常呈狹長狀。 
乙、 葉脈多呈平行分布。 

(3) 葉鞘: 

甲、 是連接葉片和莖部的構造,由莖的節處長出。 
乙、 可固定葉片,並負責葉片與莖之間的輸導功能。 

D、葉序:葉在莖枝上的排列方式。 

(1) 互生:一個節上只長一片葉子。 

(2) 對生:一個節上長兩片葉子。 

(3) 輪生:一個節上長有三片或三片以上的葉子。 

 

E、單葉與複葉: 

(1) 單葉:葉柄上只有一片葉,稱為單葉。例如:楓。 

(2) 複葉:葉柄上長了許多小葉,稱為複葉。例如:銀合歡。 

 

 
 

(七)葉的橫切面 

A、雙子葉植物葉的橫切面構造: 

(1)  由表皮、葉肉及葉脈三部分組成。 

(2)  表皮: 

甲、 表皮細胞: 

(a)表皮細胞排列整齊緊密,不具葉綠體。 

(b)表皮上常有角質層雖可保護葉片及減少水分散失,但因角質層不透氣,故與外界

交換氣體須靠氣孔完成。。 

乙、 保衛細胞: 

(a)有些表皮細胞特化為具有葉綠體的保衛細胞。 

(b)兩個腎形的保衛細胞及其中間的小開口組合成氣孔,可調節氣孔的開關。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5

 

(c)保衛細胞相鄰的部分細胞壁較厚,外側細胞壁較薄,當吸水膨脹時,細胞會向外

彎曲,氣孔因而張開;反之,氣孔關閉。 

(d)當植物處於缺水狀態時,植物會分泌離層酸

(ABA),促使保衛細胞內的鉀離子流出而濃度

降低,保衛細胞內的水分也會擴散至周圍的
表皮細胞,導致氣孔關閉,以減少蒸散作用,

使植物能渡過短暫的乾旱現象。 

丙、 氣孔的分佈: 

(a)陸生植物氣孔多位於葉片下。 

(b)浮生水面之植物(如浮萍、睡蓮),氣孔位於葉片上表皮。 

(c)沉水植物(如水蘊草),無氣孔。 

丁、 氣孔的關閉型式: 

(a)氣孔的關閉型式分為水主動關閉和

水被動關閉兩種。 

(b)當植物處於缺水狀況時,為減少水分

蒸散,就會增加保衛細胞中的離層酸

(ABA)濃度,導致鉀離子濃度減少,

而使氣孔關閉;此種氣孔關閉機制是

植物本身引起的生埋反應,特稱為水主動關閉。 

(c)同樣在缺水情況下,因保衛細胞直接曝露於大氣中,以致細胞中的水分大量蒸發

散失,而散失的水分無法從其他表皮細胞或葉肉細胞獲得補充,遂使氣孔關閉;

此種純因保衛細胞本身水分散失,直接引起的氣孔關閉現象,稱為水被動關閉。 

(3)  葉肉: 

甲、 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乙、 由兩種含有葉綠體的薄壁細胞構成: 

 

位置 

細胞形狀 

細胞排列 

細胞間隙 

葉綠體含量 

柵狀組織 

靠近上表皮 

長柱狀 

緊密 

較小 

較多 

海綿組織 

靠近下表皮 

不規則 

疏鬆 

較大 

較少 

丙、 氣室: 

(a)位置:海綿組織細胞間隙大,接近氣孔的細胞常圍成較大的空腔,稱為「氣室」

。 

(b)功能:是外界氣體與葉肉細胞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4)  葉脈: 

甲、 由維管束形成,與莖相通,但無形成層。 
乙、 木質部:在上半部,近柵狀組織,輸送水分、無機鹽。 
丙、 韌皮部:在下半部,近海綿組織,輸送養分。 
丁、 維管束鞘: 

(a)位置:位於維管束外圍的細胞稱為「維管束鞘細胞」

。 

(b)功能:為含有葉綠體的薄壁細胞,可行光合作用。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6

 

   

 

B、單子葉植物的橫切面: 

(1)  亦由表皮、葉肉及葉脈三部分組成。 

(2)  單子葉植物葉的內部構造與雙子葉植物者大同小異,但葉脈呈平行脈。 

(3)  葉肉細胞並沒有柵狀細胞及海綿細胞之分,細胞排列緊密。 

(4)  維管束鞘明顯。 

比較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葉脈 

平行脈 

網狀脈 

維管束 

維管束:木質部在上,韌皮部在下 

葉肉 

葉肉不分層 

葉肉:上為柵狀組織,下為海綿組織。 

 

 
 

(八)水分及無機鹽類的運輸 

A、植物體內的運輸: 

(1)  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不可缺少的元素,稱為「基本元素」

。 

(2)  除了碳(C)、氫(H)、氧(O)三種元素可從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或水獲得之外,其餘如:氮(N)、

磷(P)、鉀(K)等都必須從土壤中以離子的方式吸收。 

(3)  從硝酸鹽(NO

3

)分子中攝取所需的氮元素。 

(4)  從溶於水中的氯化鉀(KCl)攝取所需的鉀或氯元素。 

B、根吸收水分及無機鹽: 

(1)  根吸收無機鹽時,大多以主動運輸,少量以被動運輸方式進行。 

(2)  由於主動運輸會消耗能量,所以根有旺盛的呼吸作用;因此,土壤中有適度的氧,有利

於植物根部的生長與無機鹽的吸收。 

(3)  根吸收水分時,僅以被動運輸方式進行。 

C、根的構造與水分吸收、運輸的關係: 

(1)  成熟部: 

甲、 根毛區是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 
乙、 根毛是表皮細胞向外突出而形成,可增加根與土壤接觸的表面積,以利物質吸收。 
丙、 木質部有導管,導管為中空的死細胞,上、下相接,如同毛細管,水分可自由通行。 

(2)  根組織及其土壤環境間之滲透壓差: 

甲、 根部能否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和根組織及其土壤環境兩者之滲透壓差很有關聯。 
乙、 木質部吸收水和無機鹽,運輸方向由下往上單向運輸,及橫向運輸。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7

 

丙、從根組織的構造而言,由內往外分依序為維管束、皮層、表皮, 

滲透壓大小:維管束>皮層>表皮>土壤。 

丁、 當土壤中的滲透壓低於根細胞的滲透壓時,水分藉

滲透作用進入根部,水分經根毛、皮層、內皮、周

鞘,進入根部維管束中的木質部。 

戊、 此種水分由外到內的推擠力量,係來自根部的滲透

壓差,也稱為「根壓」

。 

己、 當土壤含水量愈高,根壓愈大,導管中水上升的高度愈高。 

庚、 當土壤缺乏水時,土壤的滲透壓高於根部細胞,根部細胞的水會由根部流失到土

壤,植物則因缺水而枯萎。 

D、根吸收的物質向上輸送的三種動力:根壓、毛細作用、蒸散作用 

(1) 根部產生根壓: 

甲、根部吸水的主要部位為成熟部,成熟部的維管束已分化,並有根毛,可增加吸收

的面積。 

乙、植物根細胞的滲透壓高於土壤的滲透壓,引起

水分的滲透作用,有助於水分向上運輸。 

丙、土壤中的水分持續滲透進入根部細胞,並將水

分推擠進入根的木質部,此即根壓作用。 

丁、運輸方向:根毛

皮層內皮(具有卡氏帶,使

水分不易向外流出)

周鞘木質部。 

(2) 莖部導管及管胞的毛細作用: 

(1) 莖木質部的導管及管胞之管徑細微如毛細管。 

(2) 管中的水可藉水分子與管壁之間的附著力,以及

水分子與水分子間的氫鍵造成的內聚力形成一

條連通的水柱,並向上輸送,即所謂毛細作用。 

(3) 葉部的蒸散作用: 

(3) 在根壓與毛細管作用共同影響之下,水及溶於水的無機鹽向上輸送到莖部。 

(4) 當葉的水分蒸散到空氣中時,也藉著水分子之間的內聚力把莖中的水分子向上拉到

葉,此即蒸散拉力。 

(5) 植物根部所吸收的水,少部分用於光合作用或儲存於植物體,大部分的水由氣孔蒸

散到大氣中。 

(4)蒸散作用的生理功能: 

甲、藉蒸散拉力促進根部的吸收功能。 

乙、當水分蒸散時,可帶走植物體的熱量,以調節葉片溫度。 

丙、以高大的樹木而言,蒸散拉力是植物體水分向上輸送的主要動力。 

丁、蒸散作用受到氣孔開關的影響,而氣孔開關則受到保衛細胞中鉀離子濃度及蔗

糖濃度的變化所調控。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8

 

 
 

(九)有機養分的運輸 

A、重要性: 

(1)  植物的葉片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有機養分,需運送至根、莖、芽、果實和種子中,提供

這些器官進行生長、發育和呼吸消耗,或成為貯藏養分。 

(2)  貯藏的養分也會被送運輸到其他器官,供生長所需。 

(3)  植物體內的有機養分主要是以蔗糖的形式由韌皮部運輸,送達植物體的各需求部位。 

(4)  蔗糖送達儲存養分的構造後,通常會在酵素的作用下轉變成澱粉、脂質或蛋白質等巨大

分子儲存在細胞中;僅少數植物直接以蔗糖的形式將養分儲存於莖部。 

B、養分運輸的途徑: 

(1)  短距離運輸:包括細胞內及細胞間運輸,供鄰近的細胞或組織使用。 

(2)  長距離運輸:主要靠維管束的韌皮部完成。 

C、運輸方向: 

(1)  由糖分產生部位(葉)運送到糖分需求部位(根、芽、花、果實等)。 

(2)  雙向運輸,可以向下運送(葉

→根)或向上運送(根→芽)。 

(3)  根儲存的物質可向上送到花及莖頂端分生組織及幼葉,以供植物生長。 

D、環狀剝皮: 

(1)  實驗:將一棵植物在莖的節間用刀片小心地沿著莖的圓

周,把樹皮剝除。同時剝除下方的所有葉片(圖 A)。 

(2)  結果:經一段時間後,環狀剝皮的上部因有機養分堆積,

出現肥腫的現象(圖 B)。 

(3)  證明:韌皮部的輸送已被中斷,得知養分由韌皮部運輸。 

E、運輸情形: 

(1)  糖分供應部位: 

甲、 能夠輸出養分的構造。 

乙、 成熟的葉肉細胞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養

分,並經葉脈收集養分後,供應植物體各

部位的需求。 

丙、 種子萌發時期的胚乳或子葉。 

丁、 植物的塊莖、塊根。 

(2)  糖分需求部位: 

甲、 為消耗或儲存養分的構造。 

乙、 例如:生長中的嫩芽、果實、根部等,皆為養分的需求部位。 

丙、 種子、塊莖、或儲藏根是供應部位或是需求部位,視其生長情形而定。 

(3)  隨著生長期間的改變,糖供給部與糖匯集部有時會發生變化。例如: 

甲、 幼葉開展不到成熟葉的 30%  時,只有養分的輸入,此時幼葉為糖分需求部位。 

乙、 幼葉長到成熟葉的 30%~50%  時,養分變為既有輸出又有輸入。 

丙、 隨著葉片繼續長大,漸漸地,養分的輸出大於輸入,於是葉片轉變為糖供給部。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19

 

 

一般植物葉的橫切面構造如右圖:試依此圖回答下列兩題: 
____1.光合作用在圖中所標示的哪些部位進行?(多選)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____2.圖中所示的丙功能為何?(多選)   

(A)光合作用  (B)蒸散作用  (C)支持作用   
(D)運輸(輸導)作用  (E)儲藏作用 

【答案】

:(1)BD;  (2)CD 

 
 

 

某植物營養器官的橫切面及其內部構造的放大情形如下圖,
請據以回答第(1)~(2)題。 
____1.根據上圖的特徵,該營養器官應為下列哪一項?   

(A)單子葉植物的莖  (B)雙子葉植物的莖  (C)單子
葉植物的根  (D)雙子葉植物的根。 

____2.上圖中的哪些部位在植物體內具有輸送養分或水分

的功能?   
(A)甲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答案】

:(1)A;  (2)C 

 
 

 

下列有關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莖,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邊材是活細胞具有運輸的功能  (B)具有緊密排列的木栓層,可取代表皮進行保護  (C)在四
季分明的地區,所有的木本植物莖都會形成年輪  (D)早材較晚材的細胞體積大、細胞壁較薄 
(E)從年輪的寬窄可推測當年的氣候狀況。 
【答案】

:BDE 

 

 

下列有關植物吸收與輸送作用的敘述,哪些正確?   

(A)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元素都從土壤中吸收  (B)根部吸收礦物質離子大都靠主動運

輸而吸收  (C)根細胞內若有離子累積,水的滲透作用會加強  (D)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質,
可藉篩管輸送到其他部位  (E)木質部的物質輸送,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BCD 

 

 

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的敘述,哪些正確?   
(A)初步合成的有機物為單醣  (B)有機物以蔗糖的形式運送  (C)有機物以澱粉的形式儲藏  (D)
有機物的運送是依靠導管  (E)有機物的運送是不需耗能的 

【答案】

:ABC 

 

1   

(92 指考)

 

 

2   

(93 指考)

 

 

5  

 

3   

 

4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0

 

 

某植物營養器官的橫切面及其內部構造放大情形如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_____1.根據上圖的特徵,該營養器官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單子葉植物的根  (B)單子葉植物的莖 

(C)雙子葉植物的根  (D)雙子葉植物的莖。 

_____2.圖中哪一部分可將根部吸收的無機鹽類送

到莖、葉等部位?

 

(A)甲  (B)乙  (C)丙  (D)丁。 

_____3.圖中哪一部位具有分生的能力?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D;  (2)C;  (3)D 

 
 
 

 

下圖為雙子葉根的橫切面模式圖,ㄅ為皮層最內側的細胞。ㄆ緊接著ㄅ。請根據下圖以及所學知
識回答下列問題。 
____1.有關代號與名稱的配對何者正確?   

(A)ㄅ-皮層  (B)ㄆ-周鞘   
(C)ㄇ-韌皮部  (D)ㄈ-木質部。 

____2.哪一個構造其細胞壁具有卡氏帶,可

阻止水和無機鹽通過?   
(A)ㄅ  (B)ㄆ  (C)ㄇ  (D)ㄈ。 

____3.哪一個構造具有分裂能力,可以向外長出支根?  (A)ㄅ  (B)ㄆ  (C)ㄇ  (D)ㄈ。 

____4.哪一個構造具有運輸水分與無機鹽類的功能?  (A)ㄅ  (B)ㄆ  (C)ㄇ  (D)ㄈ。 

【答案】

:(1)B;  (2)A;  (B)B;  (D)C 

 
 
 

 

下圖為根的縱切面,請根據下圖以及所學知識回答(1)~(3)題。 
____1.下列有關代號與名稱的配對何者正確?   

(A)甲-成熟部  (B)乙-頂端分生組織   
(C)丙-根帽  (D)丁-延長部。 

____2.哪一個構造可以不斷進行細胞分裂而使細胞增多?   

(A)甲  (B)乙  (C)丙  (D)丁。 

____3.哪一個構造是根部吸收水以及無機鹽類的主要部位?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A;  (2)C;  (3)A 

 
 
 

6  

 

7  

 

8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1

 

 

一、單選題: 

____1.下列有關木材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雙子葉木本植物大多具有木材  (B)木材包含木質部和韌皮部  (C)邊材和心材交錯
而形成年輪  (D)春材細胞大、排列鬆可運輸水,秋材細胞小、排列緊密無法運輸水。 

____2.下列何種植物的根系屬於軸根系? 

(A)小麥  (B)高粱  (C)水稻  (D)五節芒  (E)杜鵑。 

____3.右圖是某種植物根部的外部形態,下列關於此種類型的根系,何者

敘述錯誤?   
(A)由許多發達的主根所構成  (B)細根是由莖的基部長出  (C)沒
有明顯的主根  (D)單子葉植物常可觀察到此一形態的根系。 

____4.下列有關根毛的敘述,何者錯誤? 

(A)出現在根的成熟部  (B)是周鞘經細胞分裂向外長出的構造  (C)可增加吸收無機鹽
的表面積  (D)根毛是單細胞的構造  (E)可藉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物質。 

____5.下列關於年輪的敘述,何者正確? 

(A)顏色較深部分生長速率較快,細胞較大  (B)為木質部在不同季節的生長速率不同所
致  (C)為邊材與心材交替的紋路  (D)表皮受到擠壓而產生的紋路  (E)在熱帶地區年
輪會特別的明顯。 

____6.有關早材(春材)與晚材(秋材)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____7.根部的細胞包括以下數層:甲、周鞘;乙、木質部;丙、根毛;丁、皮層;戊、內皮; 

請問若以低滲透壓排列到高滲透壓,應要如何排列? 
(A)丙丁戊甲乙  (B)乙戊甲丁丙  (C)丙戊丁甲乙  (D)乙甲戊丁丙  (E)乙戊甲丁丙。 

____8.下列有關植物根的敘述,何者正確?   

(A)根毛是由延長部的表皮細胞向外突出而形成的  (B)支根是由成熟部的內皮細胞向外
突出而形成的  (C)延長部細胞會持續的分裂,以增加根的長度  (D)成熟部細胞可分化
出根毛和維管束。 

____9.下列關於植物莖部的維管束形成層的性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可不斷進行細胞分裂使莖加長  (B)向內分裂可形成新的韌皮部  (C)向外分裂可形
成新的表皮  (D)可運輸水分  (E)雙子葉植物的莖呈環狀排列。 

____10.雙子葉木本莖的木栓形成層是由何種組織轉變而成的?   

(A)生長點  (B)形成層  (C)皮層  (D)木栓層。 

____11.下列有關雙子葉植物草本莖的敘述,何者正確? 

(A)維管束環狀排列,木質部在外,韌皮部在內  (B)表皮具有皮孔   
(C)有皮層和髓以儲存養分  (D)部分皮層轉變成木栓形成層。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2

 

____12.木本植物的莖包括以下構造:(甲)木栓層、(乙)皮層、(丙)木栓形成層、(丁)木質部、(戊)

韌皮部、(己)維管束形成層,莖橫切面中由外向內排列正確的順序應為下列何者?   
(A)甲

→乙→丙→丁→戊→己  (B)甲→乙→丙→戊→丁→己   

(C)甲

→乙→丙→戊→己→丁  (D)甲→丙→乙→戊→己→丁。 

____13.一株神木,估計約有三千年樹齡,請問它的樹幹內部(即樹皮以外的莖部),幾乎都是何

種構造?   
(A)維管束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韌皮部  (E)木栓層。 

____14.右圖為土壤中的水自根毛或根的表皮進入根維管束所經過的途

徑,圖中甲

→乙→丙→丁的構造依序為何?   

(A)內皮層

→周鞘→韌皮部→木質部  (B)內皮層→韌皮部→形

成層

→木質部  (C)皮層→內皮層→形成層→韌皮部  (D)皮層

→內皮層→周鞘→木質部。 

____15.雙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及木本植物莖所共同具有的構造為:   

(A)皮孔  (B)木栓形成層  (C)木材  (D)維管束中的形成層  (E)髓。 

____16.下圖為玉米和向日葵(雙子葉植物)的莖和

根橫切的構造簡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II、IV 分別為向日葵的根和莖的橫切面 

(B) III 為玉米莖的橫切面,V 為玉米根的橫切面  (C) III、V 圖靠近中心部分皆有髓的
分化;但 III 具有形成層而 V 沒有形成層  (D) II~V 圖中黑色區域可運輸有機養分。 

____17.有關木栓形成層與維管束形成層之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木栓形成層不斷的細胞分裂,使植物的莖加粗  (B)維管束形成層為雙子葉的草本植
物與木本植物都具有  (C)維管束形成層不斷的細胞分裂,使植物的莖增高  (D)木栓形
成層為雙子葉的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都具有  (E)木栓形成層向外長出木栓層,為木材
一部份。 

____18.雙子葉木本植物莖的年輪,是下列哪兩者相間的環紋?   

(A)邊材和心材  (B)早材和晚材  (C)表皮和樹皮  (D)木質部和韌皮部。 

____19.根據下表對根的構造與功能的描述,請問

下列哪一組是正確的配對?   
(A)1─a,2─b,3─c,4─d  (B)1─b,2─d,
3─a,4─c  (C)1─c,2─d,3─b,4─a 
(D)1─d,2─c,3─b,4─a。 

____20.關於木栓形成層的敘述,何者正確?   

(A)單子葉植物都有木栓形成層  (B)位於維管束形成層內側  (C)是由皮層外側細胞分
裂而來  (D)可以進行分裂,向外分生出皮層細胞,向內分生出木栓層。 

____21.有關雙子葉草本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維管束呈現散生排列  (B)缺乏維管束形成層因此無法增粗形成木本莖  (C)莖的中
央往往有由薄壁細胞所構成的髓  (D)皮層細胞可向外增生木栓層。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3

 

____22.雙子葉木本植物成長後,用何種組織代替破損的表皮,進行保護和防止水分散失功能? 

(A)薄壁細胞  (B)韌皮纖維  (C)木栓層  (D)木栓形成層。 

____23.有關葉脈中維管束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上方是木質部,下方是韌皮部  (B)下方是木質部,上方是韌皮部  (C)雙子葉植物
環狀排列、單子葉植物散生  (D)雙子葉植物輻射排列、單子葉植物環狀排列  (E)不具
木質部,只有韌皮部。 

____24.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於何種作用或反應? 

(A)提供植物生長之用  (B)提供植物新陳代謝  (C)提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D)提供植物進行呼吸作用  (E)經蒸散作用後散失。 

____25.高大植物莖內水分上升的主要動力是? 

(A)根壓  (B)葉片從氣孔散失的蒸散作用  (C)水分子的內聚力  (D)導管的毛細作用   
(E)水和導管的附著力。 

____26.下列敘述中,有關植物對水和礦物質的吸收與運輸,何者錯誤? 

(A)根吸收礦物質離子需消耗能量  (B)根吸水不需消耗能量  (C)根毛是水分和礦物質
離子進入植物體的主要部位  (D)水分的運輸可由下而上,亦可作橫向運輸  (E)根細胞
內的礦物質離子含量愈多,滲透壓越低,水分的吸收力也愈強。 

____27.比較葉肉的柵狀葉肉和海綿葉肉,下列何者錯誤?   

   

____28.請問「根壓」的形成原因為何? 

(A)根部在土壤中因泥土的擠壓所造成的壓力  (B)根部接受由葉部運輸來的蔗糖,使根
部細胞壓力變大  (C)根部細胞的細胞質濃度比土壤高,導致水的滲透壓差別而產生根
壓  (D)根部在土壤中與其他植物的根競爭養分所造成的壓力    (E)由於土壤中的滲透
壓高於根細胞所形成的壓力差。 

____29.下列有關無機鹽類的吸收和運送的敘述,何者正確? 

(A)無機鹽類必須溶於水中,才可被根吸收  (B)無機鹽類主要的吸收方式和水分相同  
(C)根毛主要藉擴散作用自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類  (D)無機鹽類主要由韌皮部負責運送  
(E)無機鹽類的運輸方向主要是由高濃度送至低濃度。 

____30.下列有關植物有機養分輸送的敘述,何者正確? 

(A)輸送有機養分的細胞均具有細胞核  (B)有機養分由光合作用合成,所以輸送方向僅
能由葉送至莖或根  (C)有機養分通常以單醣形式來輸送  (D)輸送有機養分之過程,需
要消耗 ATP 之能量  (E)葉片能行光合作用,因此葉片都是養分的供應部位。 

____31.有關根部吸收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根細胞的滲透壓大於土壤,水分藉滲透作用進入根細胞  (B)根毛細胞外側表面具有
角質層,可避免水分散失於土壤中  (C)若土壤積水,只影響根細胞的呼吸作用,但對
物質的吸收無影響  (D)水分的吸收無需耗能,但由木質部往上運輸則需耗能  (E)主要
來自於植物根部的根壓。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4

 

____32.植物體內運輸的醣類以何種為主? 

(A)葡萄糖  (B)蔗糖  (C)果糖  (D)麥芽糖  (E)澱粉。 

____33.關於篩管細胞與伴細胞的比較,下列何者錯誤? 

(A)兩者均為活細胞  (B)均為薄壁細胞  (C)均可運輸有機養分   
(D)篩管有篩板,伴細胞則無  (E)均位於韌皮部內。 

____34.下列有關植物對物質的吸收和運輸的敘述,何者錯誤? 

(A)根吸收鹽類離子需消耗能量已進行主動運輸  (B)水分和鹽類離子主要由根毛吸收
進入植物體  (C)水分能由下往上運輸,亦能橫向運輸  (D)根細胞內的鹽類離子含量愈
多,水分的吸收力愈差  (E)根部吸收的物質均利用木質部向上運輸至莖、葉。 

____35.有關葉片構造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包括表皮、葉肉、葉脈三部分  (B)表皮細胞具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  (C)雙子葉
植物的葉片基部會特化成葉鞘  (D)保衛細胞是一種特化的葉肉細胞  (E)水分從保衛
細胞離開時,氣孔會打開,藉以吸收更多的水蒸氣。 

____36.葉的組織細胞中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或組織為下列何者? 

(A)保衛細胞  (B)海綿組織  (C)柵狀組織  (D)韌皮部  (E)維管束鞘細胞。 

____37.下列有關韌皮部的敘述,何者錯誤? 

(A)韌皮部的篩管細胞為活細胞  (B)韌皮部的細胞都是薄壁細胞  (C)韌皮部的細胞均
有細胞核  (D)韌皮部橫向運送物質需耗能  (E)韌皮部的伴細胞無法運送物質。 

____38.下列有關養分在植物體內運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有機養分主要在韌皮部的導管細胞內輸送  (B)篩管是由篩管細胞相接而成的,與導
管細胞相同,上下完全相通  (C)光合作用的產物是葡萄糖,也是篩管細胞內所運輸的
主要養分  (D)礦物質由木質部的導管細胞和管胞負責輸送  (E)木質部的細胞為活細
胞,有細胞核。 

____39.植物的根毛以甲方式吸收礦物質,造成根部細胞呈現乙狀態,於是水分子便以丙方式

進入根的表皮細胞內。下列有關甲、乙、丙的敘述,何者正確?   

 

____40.葉在莖枝上的排列的方式稱為葉序,如互生、對生等,其主要目的為何? 

(A)減少水分的蒸散  (B)爭取足夠陽光  (C)有利 CO

2

的吸收   

(D)有利於氧氣的吸收  (E)幫助物質的運輸。 

____41.下列有關水分和礦物質在植物體內運輸的敘述,何者正確? 

(A)吸收水和礦物質是植物根部唯一的功能  (B)水和礦物質只能透過不具有角質層的
根毛來吸收  (C)由根毛吸收後的水和礦物質,主要是在皮層中由下往上輸送  (D)由根
部吸收的水和礦物質,進入中柱後由木質部輸送到莖和葉    (E)莖部輸送無機鹽類需要
消耗能量。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5

 

____42.下列有關木質部與韌皮部運送方向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木質部和韌皮部都可以雙向運輸  (B)韌皮部運送有機養分,只能由下而上  (C)韌
皮部運送有機養分,只能由上而下  (D)木質部運輸水分及礦物質,只能由上而下  (E)
木質部運輸水分及礦物質,只能由下而上。 

____43.質物在下列哪一種構造或何種現象時,不易發現泌液作用? 

(A)無風的季節  (B)高大的檜木  (C)溼度高的清晨   

(D)低蒸散作用的夜晚  (E)陰雨綿綿的清晨。 

____44.下列對於「植物葉片氣孔的觀察」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上表皮的氣孔數目比下表皮多  (B)每一種植物葉片的氣孔數目均相同  (C)氣孔由
半月形的保衛細胞構成  (D)氣孔的數目比保衛細胞多  (E)保衛細胞膨脹時氣孔關閉。 

____45.下列影響蒸散作用的因素中,何者敘述錯誤?   

(A)天氣溫度愈高,蒸散作用速率愈快  (B)空氣中溼度愈高,蒸散作用速率愈快   

(C)風速愈強,蒸散作用速率愈快  (D)光強度愈強,蒸散作用速率愈快  (E)空氣愈乾
燥,蒸散作用速率愈快。 

____46.下列關於根組織構造,有維管束、皮層、表皮,其滲透壓通常維持大小順序,何者正

確?   
(A)土壤>維管束>皮層>表皮  (B)表皮>維管束>皮層>土壤  (C)皮層>維管束>
表皮>土壤  (D)維管束>表皮>皮層>土壤  (E)維管束>皮層>表皮>土壤。 

____47.下列關於植物所需物質的吸收和運輸的敘述,何者錯誤?   

(A)無機鹽類需溶於水中,才可被根吸收  (B)無機鹽類主要藉主動運輸自土壤中進入根
毛細胞  (C)由根部吸收的大部分水分,並非用於光合作用  (D)植物養分主要以葡萄糖
形式運送,且運輸方向上下不一  (E)水分的運輸不耗能,無機鹽的運輸需耗能。 

____48.下列關於植物葉的敘述,何者正確?   

(A)保衛細胞具葉綠體,為葉肉之一部分  (B)葉部維管束多位於柵狀組織中  (C)柵狀
組織均由薄壁細胞所組成  (D)葉脈中之韌皮部位於木質部的上方  (E)葉脈之木質部
與韌皮部間具有形成層  (E)海綿組織的光合作用效率比柵狀組織高。 

____49.大部分被植物吸收的水,在植物中會如何?   

(A)經由氣孔的蒸散作用散失  (B)在光合作用中被分解成氫和電子的來源   

(C)被合成有機質  (D)細胞延長時被吸收  (E)在進行呼吸作用時消耗。 

____50.甘薯的葉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糖要送到根部儲存,其運送途徑經過: 

①木質部;②韌皮部;③形成層;④皮層;⑤內皮;⑥髓;⑦木栓層。 
正確順序為何?   
(A)①⑤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⑦④  (D)②⑤④  (E)②⑤③④。 

____51.以下為植物根的構造:(甲)周鞘;(乙)根毛;(丙)內皮層;(丁)木質部。 

依水分進入植物根部之先後次序排列為:   
(A)乙丙甲丁  (B)丙乙甲丁  (C)乙丙丁甲  (D)丙乙丁甲  (E)乙甲丙丁。 

____52.由根部吸收的水分,最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種作用的影響而能被送達葉部?   

(A)代謝作用  (B)光合作用  (C)毛細作用  (D)呼吸作用  (E)蒸散作用。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6

 

____53.光合作用的產物最主要是以下列何種形式在韌皮部內運輸?   

(A)澱粉  (B)蔗糖  (C)葡萄糖  (D)胺基酸  (E)麥芽糖。 

____54.在樹幹上做環狀剝皮後,若此樹逐漸死去,則其主因為何?   

(A)樹幹失去保護  (B)葉子失去水分供應  (C)根部失去養分供應   
(D)葉子失去無機鹽的供應  (E)根部失去氧氣供應。 

____55.右圖為一葉片橫切面的構造示意圖,下列何者是將葉片中

的五種構造,由上表皮至下表皮的方向依序排列?   
(A)柵狀組織、韌皮部、木質部、海綿組織、保衛細胞  (B)
柵狀組織、木質部、韌皮部、海綿組織、保衛細胞  (C)
柵狀組織、木質部、韌皮部、保衛細胞、海綿組織  (D)
海綿組織、韌皮部、木質部、柵狀組織、保衛細胞  (E)海
綿組織、木質部、韌皮部、柵狀組織、保衛細胞。 

____56.維管束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在下列哪些細胞中進行?   

(A)葉脈細胞和葉肉細胞  (B)葉肉細胞和表皮細胞  (C)保衛細胞和葉肉細胞   
(D)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  (E)維管束鞘細胞及維管束。 

____57.將一株草本植物的莖自土壤面上 3 公分處切除後,進行如右圖的裝置,

經過數小時後可發現什麼現象? 
(A)玻璃管水位下降,主要因為木質部可將水由下往上運輸  (B)水位
下降,主要是由於大氣壓力作用  (C)玻璃管水位下降,主要因為水自
莖上皮孔蒸散  (D)玻璃管水位上升,主要因為有來自根部的根壓推升  
(E)玻璃管水位上升,主要因為玻璃管壁和水分子間有很強的附著力。 

____58.關於植物的吸收和輸導作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土壤內 O

2

的供應,有助於根的吸收作用  (B)無機鹽必須先溶於水才能被吸收   

(C)植物吸收水分從根至莖、葉,皆無須耗能  (D)水分由根部進入到木質部,愈靠近木
質部滲透壓愈高  (E)周鞘可管制無機鹽類進出中柱。 

____59.下列有關植物對物質的吸收和運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根吸收水分和鹽類離子皆須消耗能量(ATP)  (B)根毛是水分和鹽類離子進入植物體
的唯一入口  (C)莖木質部內毛細現象是由水分子的內聚力及附著力形成  (D)泌液現
象是由過多水分從氣孔排出造成  (E)植物缺水時,會分泌離層酸,使鉀離子進入保衛
細胞,促使氣孔關閉。 

____60.下列何項敘述為根壓形成的主要原因?    

(A)水分子間的內聚力  (B)水分子和木質部導管的附著力  (C)根部細胞不斷由土壤吸
收礦物質  (D)水分不斷從氣孔中蒸散  (E)水分子內部的聚合力(氫鍵)。 

____61.下列比較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葉,何者正確?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7

 

 
 
二、多重選擇題: 

____1.下列哪些植物器官的橫切面,通常可以看到髓的構造?(應選兩項) 

(A)單子葉植物的根  (B)單子葉植物的莖  (C)草本雙子葉植物的根  (D)草本雙子葉植
物的莖  (E)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 

____2.(97.指考)  當蚜蟲將針狀口器插入植物組織吸食時,其排泄物中富含糖分,螞蟻常取食蚜

蟲排泄物並驅趕蚜蟲天敵如瓢蟲。根據這項觀察,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兩項) 
(A)蚜蟲口器到達篩管部位  (B)蚜蟲口器到達導管部位  (C)螞蟻和蚜蟲的關係屬於互
利共生  (D)螞蟻和瓢蟲的關係屬於片利共生  (E)蚜蟲最喜歡棲息在植物的根部。 

____3.下列有關「葉的構造與功能」之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葉的上表皮無氣孔,下表皮才有氣孔  (B)柵狀組織通常靠近下表皮  (C)葉脈中靠近
上表皮的一般是木質部  (D)保衛細胞可行光合作用  (E)海綿組織細胞之間的空隙大於
柵狀組織。 

____4.(100 學測)  水耕栽培為無土栽培方式,依植物生長發育所需基本元素的適當濃度,以無

機鹽調配成培養液供植物根系的吸收利用。培養液不像有機土壤具有較大的緩衝能力,
因此水耕栽培對養分濃度變化的容許範圍較小。培養液的 pH 值一般維持在 5.5~6.5
間,通氣性應良好,且需常常更換,以利植物生長。下列有關水耕栽培的敘述,哪些正
確?(應選兩項)   
(A)水耕栽培開花植物,可開花結果  (B)水耕培養液宜維持在微鹼性  (C)水耕培養液中
常須含有機肥料,以利植物快速生長  (D)通常水耕培養液須通氣,以利植物旺盛生長 
(E)水耕栽培植物因浸泡於培養液中,常不需生成根系。 

____5.下列有關種子植物根部構造和功能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A)雙子葉植物的維管束係由韌皮部和木質部兩者輻射間隔排列  (B)皮層由厚壁細胞組
成,具支持作用  (C)中柱由外而內有周鞘、內皮及維管束三部分  (D)內皮是由單層排
列緊密且已完全木質化的細胞所組成  (E)支根是由薄壁的周鞘細胞分生而形成。   

【題組】(100 學測)  植物體可分為營養器官及生殖器官,各個器官由數種不同組織組成。植物

組織細胞能接受環境中的刺激並產生反應,如莖部的向光性和背地性,這些向性感應
與植物激素有關。植物細胞內的水分對細胞壁造成的壓力稱為膨壓,各種細胞適當膨
壓的維持與調節,與植物的生長息息相關,如保衛細胞因膨壓上升促使氣孔打開,而
含羞草被觸動時,因特定部位細胞之膨壓減小促使葉部下垂閉合。請閱讀以上短文後,
回答下列兩題。 

____6.下列有關植物構造與生理功能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兩項) 

(A)數種不同組織可組成器官  (B)葉與花為營養器官,種子與果實為生殖器官  (C)植物
的營養器官進行光合作用,生殖器官進行呼吸作用  (D)植物雖不具有神經系統,仍可感
受外界環境的刺激  (E)植物莖部的向光性與植物激素有關,背地性則與植物激素無關。 

____7.下列有關膨壓的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植物細胞的形狀與膨壓的維持無關  (B)植物細胞的體積變化與其膨壓無關  (C)細
胞內水分外流,其膨壓變小  (D)保衛細胞膨壓高時,促使氣孔打開  (E)草本植物的莖,
常需靠細胞膨壓的維持支持其個體。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8

 

____8.下列有關植物對物質的吸收和運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根吸收水分和鹽類離子皆需消耗能量  (B)水分和鹽類離子主要由根毛吸收進入植物
體  (C)水分能由下往上運輸,亦能橫向運輸  (D)根細胞內的鹽類離子含量愈多,水分
的吸收力愈差  (E)根部吸收的物質均利用木質部向上運輸至莖、葉。 

____9.對於植物根之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根毛是表皮細胞特化而成  (B)根毛位於延長部,故可不斷伸長  (C)根毛是根部吸收
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D)根冠細胞之補充來自生長點  (E)根除了可固著植物體外,
尚可吸收水分和有機養分。 

____10.關於葉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A)葉鞘由葉片特化形成  (B)木質部位於葉脈中的上層  (C)柵狀葉肉位於葉肉的下層 

(D)海綿葉肉位於葉肉的上層  (E)葉脈中沒有維管束形成層。 

____11.植物從根部吸收水分可經由導管運輸到葉部,運送過程的動力來源有哪些?(應選三項)   

(A)根部滲透壓產生的壓力  (B)葉部水分的蒸散對導管中水分產生的拉力  (C)伴細胞
的主動運輸  (D)導管細胞內水分子的凝聚作用  (E)薄壁細胞的主動運輸。 

____12.有關根毛的敘述,哪些正確?  (應選兩項) 

(A)由根冠區向外長出  (B)由表皮凸起的單細胞構造  (C)必定需要藉由顯微鏡才可觀
察  (D)主要可增加吸收有機養分的表面積  (E)成熟部分布最多。 

____13.下列各橫切構造,何者具有髓的構造?(應選三項)   

(A)玉米的莖  (B)玉米的根  (C)綠豆的莖  (D)向日葵的莖  (E)番茄的葉片。 

____14.雙子葉植物的莖具有哪些特徵?(應選三項)   

(A)橫切面可觀察到維管束排列成環狀  (B)草本雙子葉植物的莖,常具有髓  (C)木質
部在外層  (D)形成層在木質部內側  (E)木本莖可發現年輪。 

____15.有關蒸散作用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蒸散作用的水分高達根部吸水量的 90%以上  (B)有助於散失過多的熱量  (C)可使
葉細胞礦物質濃度減低  (D)有助水分在導管細胞內的運輸  (E)溫度高、溼度大時,蒸
散作用速率較大。 

____16.關於植物水分和無機鹽類的運輸作用,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水分的運輸在木質部  (B)無機鹽類的運輸在韌皮部  (C)管胞是上、下相接的厚壁
細胞構成,其相接處的細胞壁消失而形成貫通的管  (D)導管的細胞壁有壁孔可助橫向
運輸  (E)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是不需耗能的。 

____17.下列關於植物體內物質吸收與運輸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兩項)   

(A)細胞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氣完全由光合作用產生  (B)水和礦物質類由木質部運輸到
莖、葉  (C)有機養分由木質部運輸到需求部位  (D)二氧化碳由氣孔擴散進入葉肉細胞 
(E)水分主要經由氣孔擴散進入葉肉細胞。 

____18.下列有關內皮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位於皮層最內層  (B)由排列緊密的厚壁死細胞構成  (C)可防止水分於細胞間隙通
過  (D)可分生長出側根  (E)可控制無機鹽進入中柱。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29

 

____19.下列有關植物分生組織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兩項)   

(A)僅存在於莖頂和根冠  (B)可進行細胞分裂  (C)可進行細胞特化  (D)細胞內大多
充滿液胞  (E)木栓形成層屬於分生組織。 

____20.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可經由導管運輸到葉部,有關運送過程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葉片蒸散作用在木質部產生拉力讓水分子由下往上  (B)木質部進行主動運輸  (C)
水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而產生內聚力,並藉著水分子與導管壁的附著力形成連續的
水柱  (D)葉片蒸散作用在木質部產生負壓讓水分子由下往上  (E)水分也可經由葉內
細胞運輸到導管細胞。 

____21.植物的根部為吸水及礦物質的重要器官,當植物根部細胞吸收礦物質時,常有哪些相

伴反應發生或有何特性?(應選三項)   
(A)會有釋能反應發生  (B)會有吸能的反應發生  (C)細胞膜外礦物質濃度較低  (D)
礦物質必由蛋白質處進入  (E)此為促進性擴散的實例。 

____22.有關有機養分在韌皮部的運輸,下列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有機養分的運輸過程需要消耗能量  (B)有機養分經由供應處運輸至需求部  (C)有
機養分的運輸只需藉由擴散作用就可完成  (D)有機養分在木質部的運輸是單向運輸 
(E)韌皮部內的有機養分主要以蔗糖為主。 

____23.下列有關木栓形成層與維管束形成層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A)前者位於樹皮內,後者位於維管束內  (B)兩者均由皮層細胞特化形成,均具有分生
能力  (C)前者向內長出木栓層,後者向內長出韌皮部  (D)前者能分生木栓細胞,後者
可分生使莖增粗  (E)兩者於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莖內均可見到。 

____24.有關植物養分吸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A)礦物質離子溶於水中,由根部吸收  (B)根毛由周鞘長出,可增加吸收面積  (C)根
部吸收養分的主要部位在成熟區  (D)根部可吸收水分、礦物質與有機養分  (E)根部皮
層細胞可控制水分進入中柱。 

 

2-1  標準答案: 

一、基礎題: 
1.A  2.E  3.A  4.B  5.B  6.B  7.A  8. D  9.E  10.C   

11.C  12.D  13.C  14.D  15.D  16.C  17.B  18.B  19.D  20.C   

21.C  22.C  23.A  24.E  25.B  26.E  27.D  28.C  29.A  30.D 

31.A  32.B  33.C  34.D  35.A  36.D  37.C  38.D  39.A  40.B 

41.D  42.E  43.B  44.C  45.B  46.E  47.D  48.C  49.A  50.D 

51.A  52.E  53.B  54.C  55.B  56.C  57.D  58.E  59.C  60C 

61.D   
二、多重選擇題: 
1.AD  2.AC  3.CDE  4.AD  5.AE  6.AD  7.CDE  8.BCE  9.ACD  10.BE   

11.ABD 12.BE 13.BCD  14.ABE  15.ABD  16.ADE  17.BD    18.ACE    19.BE    20.ACD 

21.ACD 22.ABE  23.AD  24.AC   
 

background image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的構造及功能 

 

2-1_植物的營養構造及功能

 

13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