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測生物科回歸傳統題型,動物生理學比重高,難度中偏難

格式
doc
大小
8.37 MB
頁數
19
上傳者
佳萍157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2-14,离现在 4 31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考風向球

生物科



馬瑪宣/復興實驗高中
















65001N

掃瞄QR code

可下載檔案


2

5

戰地記者龍騰報導

  110生物學測為舊課綱學測之最後一屆,相較於108109學測,風格回歸傳統學測題型,中偏難,知識、理解題比重偏高,達三分之一強。甚至有些題目有「類指考」的現象,例如:偏重第3章動物生理學的知識內容頗多,有讀選修生物第三類組考生較為吃香。然而,圖表題只有3題,也為傳統知識理解型的圖表題,並無科學素養之數據分析融入。而實驗題並無圖表分析,顯微鏡觀察實驗並無顯微照片之判讀,僅為文字的描述。時事題融入方面,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以及新興諾貝爾獎得獎之基因剪輯技術等題材皆隻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生活應用層面之驗孕原理與激素的關係、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之探討等。108課綱推動之跨科精神仍在,17題中有2題為跨科試題,且頗有難度,必須真正了解地科的節氣知識,才能正確回答此光週期問題。總的來說,雖然110學測生物走在傳統的知識軌道,也還是有跨科、生活應用、實驗、圖表分析融入,未來111學測大幅度素養題機率仍高,不可輕忽!

11025





  本年度學測維持傳統題形態,沒有108課綱探究與實作精神創新類考題,也沒有當下熱門的時事話題,實驗題也是用文字敘述入題,與108109學測風格迥異。在各章節試題百分比方面,這一次的內容較不平均,基礎生物()3章的動物構造與功能17題學測中共有6題涉及此單元,比例高達35%,對於第三類組的學生而言,因為有比較多時間學習相關的選修動物生理學知識內容,較有利正確回答試題。而第2章的植物構造與功能考分生組織細胞的形態特色、位置等,有結合探討活動的洋蔥根尖觀察分生細胞染色體,為跨第4章遺傳的綜合性試題內容。

  若以試題類型作分析,圖表題有3題,占18%;實驗出2題,占12%;跨科試題有2題,占12%。單就這3種符合108課綱精神的題型比例而言,一共有36%,為數不少。但是仔細分析這些題目的內容,不難發現,實驗題是屬於傳統的考法,單就課本內的實驗操作、觀察內容問問題,沒有深入探究,或加強素養分析的部分。單選第2題的兔子睪丸玻片顯微觀察,沒有附顯微圖像,單就3種實驗課程中的細胞觀察形態與功能出題,上實作課程中有無做真正實驗都可以回答這一題,如此的題目設計,長久下來可能會讓教師較不注重實驗教學課程,或是學生實際操作的意願減少,因為答案可預期,較無新意。再來,圖表題是傳統的圖表型式,皆為基礎生物()的內容:族群生長曲線、生態系、生物量塔等,雖然是圖表,但是內容本質為知識與理解層次,多多了解課本圖片內容後,並不難回答。但在跨科試題的2題,一為生物光週期結合地科的節氣變化,一為生物動物生理之體溫調控結合化學熱力學,這2題考題都有一定的難度。第3題必須真正了解地科知識才能配合正確回答生物光週期。綜合題38題,有一篇很多化學概念符號的文章,很容易在符號中對應很久轉不出來,這一題的生物內容也是動物生理相關知識,但是配合化學概念考,難度就提高很多。有生活應用層面較活潑的考題,例如:第1題一氧化碳中毒原理以及第23題驗孕的原理的考題,都是很生活化且較平易近人的題目。

  整體而言,110學測內容在知識理解層次占的比重較高,一共有35%,有利於將課本內容背得滾瓜爛熟的學生。但在生活時事的地方著墨比例較低,如此的命題方式,比較有可能讓教師與學生,忽略教學與學習時,要注意周邊發生的時事。


表 110學測生物試題分析總表

編號

學測
題號

出處()

難易度

試題型式

配分

評量層次

備註

1

1

基生() CH3

單選

2

應用


2

2

基生() CH3

單選

2

實作

實驗題,但未附顯微相片

3

3

基生() CH2

單選

2

知識、分析

跨地科的素養題

4

23

基生() CH3

多選

2

分析、應用

融入懷孕時激素的濃度變化於驗孕的原理

5

24

基生() CH2

多選

2

實作


6

25

基生() CH1

多選

2

綜合、應用

跨章節知識理解

7

26

基生() CH3

多選

2

知識、理解


8

29

基生() CH1

多選

2

知識、理解


9

30

基生() CH3

多選

2

知識、理解


10

37

基生() CH3

單選

2

知識


11

38

基生() CH3

多選

2

分析

跨化學科,結合化學動力學

14

41

基生() CH6

多選

2

理解、分析


15

42

基生() CH4

多選

2

知識、理解

(E)基礎生物並未提及專有名詞「聯會」

16

43

基生() CH4

單選

2

分析、理解


17

44

基生() CH5

多選

2

知識、理解


18

45

基生() CH6

單選

2

圖表、分析


19

46

基生() CH6

多選

2

圖表、分析


20

47

基生() CH4

單選

2

應用、分析




  今年是最後一屆的舊課綱範圍試題,從明年開始,就不會再有植物、動物、生態等的知識內容,因此雖然今年偏重於考動物的內容,明年勢必會重按新課綱章節做調整,因此新課綱中細胞、遺傳、演化3章準備應當等重比準備。雖然今年時事新聞考題缺如,但還是有生活應用層次的考題,如一氧化碳中毒、驗孕原理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以及考生在準備時,同時要兼顧發生於全球或臺灣時事以及對應章節的日常生活應用。實驗圖表題加總依然占了5題,近1/3的題數,因此108強調的探究實作不可偏廢,這是一個近年來的不變趨勢。因應新課綱學測內容,筆者將一些建議整理如下:

加做延伸探究

  一定要做過課綱中的每個實驗是無庸置疑的,但是還要加上一些探究式實驗,龍騰生物()課本每一個實驗都有延伸探究的部分,例如:第1章探討活動1-1「如何觀察生物的微小構造」,就有延伸探究實驗「何種方法適合用來觀察香蕉維管束中管狀的細胞」,花一點時間讓學生多做一些不同的類似實驗,還要依實驗結果做圖表,分析實驗數據,有利於提升回答探究圖表分析題的答對率。

多做跨章節試題

  複習學測範圍時要常做章節延伸,眼界與頭腦都要是有統合及連貫的組織思考。多做大範圍考題的訓練,有助於跨章節考題的回答。

時時關注時事

  教師可以每週將網站上的時事新聞連結於課堂,例如:泛科學等,帶學生一起讀時事,除了應對考試,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事閱讀習慣。也可以辯證一些對於時事的迷思概念,如萊克多巴胺到底對人體有無影響?影響哪裡?網路一些有爭議的說法,可以在課堂給同學較正確的知識。

融入生活應用

  授課時,在每一個章節都可以融入一些生活應用,一方面使課堂活潑,一方面讓教學生活化,學習本來就是要讓生活更好。此外,學校段考也可以將生活考題融入。

跨科教學

  除了課綱建議的跨科內容,可以跨科設計之外,自然科老師也可以在段考時模擬跨科試題,以某一科為主,模仿學測綜合題的方式,由物理或化學地科加入一題子題,長期下來學生就有許多跨課題的演練。





一、單選題此份試卷解題係依據大學考試中心於110124日所公告之答案為主)

說明:說明:第1題至第3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劃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氧氣的運輸

寒流來襲,某地發生因熱水器使用不當造成的一氧化碳(CO)中毒案例,幸經施予高壓氧及時救回。依上述說明推測,何者是CO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A)O2競爭血紅素,造成血氧濃度嚴重不足 

(B)O2競爭電子傳遞鏈釋出的電子,造成有氧呼吸作用停止 

(C)阻斷神經通往肌肉的傳導,造成呼吸肌癱瘓而窒息 

(D)抑制糖解作用相關酵素功能,造成細胞呼吸作用停止 

(E)CO2競爭血紅素,造成碳酸鹽無法排出體外而產生酸中毒

  :【龍騰版】基礎生物() 33-3呼吸與排泄

解題概念CO與血紅素結合力強,會與O2競爭血紅素

  A

  (A)CO對血液中的血紅素的結合力,為O2200250倍,會比O2搶先與血紅素結合,形成CO血紅素(COHb),血紅素帶氧能力下降,組織缺氧,為一氧化碳中毒



2動物的生殖細胞及生殖腺觀察

顯微鏡下觀察兔子睪丸切片,可看到3型細胞如下:

甲、位於細精管間的細胞

乙、靠近細精管壁內緣的細胞

丙、靠近細精管腔,蝌蚪形的細胞

有關這3型細胞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丙為生殖細胞 

(B)丙具有雙套染色體 

(C)乙是甲特化形成 

(D)丙具減數分裂能力 

(E)甲大量受損可能導致性激素分泌不足

  :【龍騰版】基礎生物() 3探討活動3-1血球及神經細胞的觀察

解題概念:兔睪丸生殖細胞解剖構造及發育

  E

  (A)甲為管間細胞,可分泌雄性激素 (B)丙為精子,具有單套染色體 (C)靠近細精管壁內緣的細胞為精原細胞 (D)丙為精子,無法進行減數分裂


3植物對環境刺激的反應

某短日照植物的臨界日長為13小時,若其開花僅受光週期的影響,此植物在哪一情況最不易開花? 

(A)夏至時在赤道 

(B)春分時在赤道 

(C)冬至時在赤道 

(D)夏至時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

(E)秋分時在南半球高緯度地區 

  :【龍騰版】基礎生物() 22-3植物對環境刺激的反應

解題概念:光週期

  D

  題幹敘述此開花植物是短日照植物(長夜植物),臨界日長為13小時,臨界夜長為11小時,欲使此植物開花,連續黑暗要大於11小時 (D)夏至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最不利於此植物開花,因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某些城市,子夜時的天空還很明亮,可見夜晚遠少於11小時,因此不利於此植物開花。

二、多選題


說明:第4題至第9題,每題均計分。每題有n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劃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2分;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4懷孕時的激素

胎盤的組織所分泌的某激素可進入母體循環系統,以維持母體動情素及黃體激素的分泌與子宮內膜繼續增厚。母體血漿中此激素濃度高時,也會出現在尿液中。驗孕筆即檢驗女性尿液中是否出現該激素,判斷是否懷孕。下列哪些特徵是該激素可作為驗孕的依據?(應選2項) 

(A)為胎盤的組織所分泌 

(B)能維持動情素的分泌 

(C)能維持黃體激素分泌 

(D)能維持子宮內膜繼續增厚 

(E)會出現在尿液中

  :【龍騰版】基礎生物() 33-6生殖

解題概念:懷孕時胎盤分泌的激素可作為懷孕判斷依據

  AE

  :此題的重點是在於可作為驗孕的依據,未懷孕時卵巢所分泌的動情素和黃體酮,也會造成子宮內膜增厚,所以(D)選項並非是在懷孕時才會出現的特徵。受精卵著床時,胚胎和母體共同形成胎盤,胎盤分泌此激素,這只有在懷孕時才會出現;且此激素在血漿中濃度夠高時,會在尿液中出現,代表胎盤持續分泌此激素,此兩者皆可作為驗孕的依據


5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下列有關植物分生組織內細胞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分生組織細胞具分化成不同功能細胞的能力 

(B)根部周鞘具分生組織細胞可發育出支根 

(C)根部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位於根冠(根帽) 

(D)分生組織細胞較小,核也較小 

(E)分生組織細胞染色體在各階段皆清晰可見

  :【龍騰版】基礎生物() 22-1植物的營養構造與功能

解題概念:植物的分生組織

  AB

  (C)根部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位於生長點 (D)分生組織細胞較小,細胞核比例大 
(E)分生組織細胞染色體只有在分裂期才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6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輸

下列哪些物質的運輸方式,無細胞膜上運輸蛋白的參與,也不消耗ATP分子?(應選2項)

(A)植物根部細胞自土壤中吸收無機鹽 

(B)氧氣在肺泡與肺泡細胞間的交換 

(C)白血球細胞對細菌的吞噬 

(D)小腸上皮細胞對脂肪酸的吸收 

(E)腎小管的管壁細胞對葡萄糖的再吸收

  :【龍騰版】基礎生物() 11-3細胞的生理

解題概念:簡單擴散不通過膜蛋白,也不耗能

  BD

  (A)植物根部細胞自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為主動運輸 (B)(D)簡單擴散不通過膜蛋白,也不耗能 (C)白血球細胞對細菌的吞噬需要耗能 (E)腎小管的管壁細胞對葡萄糖的再吸收為主動運輸


7循環系統

某生參加科學競賽,因壓力與緊張,覺得不適到醫護室休息,測量血壓為收縮壓150 mmHg/舒張壓100 mmHg,下列哪些是造成該血壓的可能因素?(應選2項) 

(A)心跳速率較平常為快 

(B)心臟每分鐘血液輸出量較平常為少 

(C)動脈平滑肌收縮,造成血壓較平常時高 

(D)排汗增加,使血壓較正常值為低 

(E)神經與激素作用較平常時增加,使血管舒張

  :【龍騰版】基礎生物() 33-1循環

解題概念:影響血壓的因素

  AC

  (B)心臟每分鐘血液輸出量較平常為多 (D)因緊張引起排汗增加,可使體內代謝產生的熱量較快散失,但對血壓的影響不大 (E)神經與激素作用較平常時增加,使血管收縮


8生命現象

科學家從某類似地球環境之星球所收集的標本中,分離出與細胞構造相似的實體,經觀察後具有下列重要特徵,試問哪些可支持「該實體具生命現象,且類似地球上單細胞生物體」?(應選2項) 

(A)體積極小只能在顯微鏡下加以觀察 

(B)可以吸收水分,使體積變大 

(C)能合成多種特殊分子構成複雜結構,來執行維持實體內部環境穩定的作用 

(D)一個實體偶而會分裂成兩個個體,每一個體與原實體機能相同 

(E)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多個實體會群聚形成聚落

  :【龍騰版】基礎生物() 11-1生命現象

解題概念:生命現象為代謝、生長、感應、繁殖

  CD

  若為生物體,應要有生命現象:代謝、生長、感應、繁殖 (C)為代謝(合成與分解)的生命現象 (D)為繁殖的生命現象


9防禦

有關人體防禦作用,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3項) 

(A)B細胞與T細胞均由骨髓產生 

(B)漿細胞可破壞腫瘤細胞 

(C)發炎紅、腫症狀是因體內釋放組織胺 

(D)注射疫苗使人體產生抗體,主要為專一性防禦 

(E)所有T細胞只參與細胞免疫

  :【龍騰版】基礎生物() 33-4防禦

解題概念:非專一性防禦與專一性防禦

  ACD

  (B)殺手T細胞可破壞腫瘤細胞 (E)並非所有T細胞只參與細胞免疫,輔助型T細胞參與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


三、綜合題

說明:10題至第13題,每題2分,每題均計分。請將正確選項劃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各題之選項獨判定,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分計算

1013為題組

為了維持生命與從事各種工作,人體需要攝取食物與由大氣中獲得氧氣,來提供能量並調節排除熱量的速率,以維持正常體溫。因此,人體可視為一個與周圍環境交互作用的系統,透過新陳代謝,將能量(以下稱之為內能)儲存與轉換,並與環境進行功與熱的交換。假設在時間 內,某人從事騎車、搬運物品等活動,所做的功為而由身體離開的淨熱量為 ,則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其身體的內能變化量 將遵守以下關係式: 。上式除以 後,就成為相關各量之時間變化率之間的關係;一般將 當作此人在上述時間內的代謝率。人在靜止休息時維持基本機能(含體溫)所需的最低代謝率,稱為基礎代謝率。平均說來,每公斤人體質量的基礎代謝率約為1.0瓦特。

維持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是食物被消化後與氧作用所產生的。以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為例,將它轉換為人體所需能量的一系列過程,總結起來可簡單表示如下:

其中每公克的葡萄糖在此反應中釋出的能量約為16千焦耳,我們習慣稱此能量為其單位質量的熱量。依上文回答下列題:


10大氣組成

人體透過呼吸運動吸進體內的氣體,其最主要成分為何?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D)水氣 (E)臭氧

  :【龍騰版】基礎生物() 33-3呼吸與排泄

解題概念:氮氣為人體呼吸運動吸進的主要氣體

  C

  (C)人體透過呼吸運動吸進體內的氣體為外界的空氣,空氣的組成中1/54/5



11代謝與體溫恆定

有關人體代謝率與體溫維持,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2項) (A)體溫的恆定可藉由調整 來維持 (B)調整 的神經中樞是下視丘 (C)在高溫環境下,神經中樞減少體表(皮膚)血流量使 變小來維持體溫 (D)在高溫環境下,除減少 ,神經中樞調升甲狀腺素分泌來減緩代謝產熱 (E)決定基礎代謝率的因素,不包含靜止休息時單位時間離開人體的淨熱量

  :【龍騰版】基礎生物() 33-5感應與協調

解題概念:體溫恆定中樞與體溫協調方式

  AB

  (C)使 (身體離開的淨熱量)變大來降低體溫 (D)在高溫環境下,除增加 ,神經中樞降低甲狀腺素分泌來減緩代謝產熱 (E)應包含靜止休息時單位時間離開人體的淨熱量



12能量的轉換

一名質量為50公斤的學生,在常溫下靜止躺著休息,若他體溫正常且保持恆定不變,則其內能之時間變化率的量值應如何表示? 

(A)瓦特 (B)瓦特 (C)瓦特 (D)瓦特 (E)瓦特

  :【龍騰版】基礎物理()7能量

解題概念:閱讀理解能量守恆的關係、功率的定義。

註:雖然題目中提到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內容,但由於題目中所提供的資訊「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其身體的內能變化量 將遵守以下關係式: 。」故考生只須冷靜地將資訊作判讀即可。

  C

  (A)錯:依題意「在常溫下靜止躺著休息」,即對外界作功  (B)(D)(E)錯:由 等物理量的單位應為J或是cal,即可判斷該選項錯誤 (C)對:依題意「人在靜止休息時維持基本機能(含體溫)所需的最低代謝率,稱為基礎代謝率。平均說來,每公斤人體質量的基礎代謝率約為1.0 W。」所以本題目中一名質量50 kg的學生,在常溫下靜止躺著休息,若體溫正常且保持恆定,其基礎代謝率則為50 W,所以單位時間內須要消耗固定內能以維持體溫恆定。


13基礎代謝率

承上題,若他體內新陳代謝所需能量都來自葡萄糖,則他躺著休息2小時共消耗幾公克葡萄糖? (A)0.450 (B)22.5 (C)62.5 (D)360 (E)450

  :【龍騰版】基礎化學()33-3化學計量

解題概念:葡萄糖釋放的能量計算

  B

  質量50 kg學生其基礎代謝率為;休息2小時所耗的能量
消耗葡萄糖



說明:14題至第20題,每題2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多選題每題有n個選項,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答錯k個選項者,得該題 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此部分得分超過48分以上,以滿分48分計。



14族群與群集

西元年

人口數(千萬)

1

20

1000

31

1750

79

1800

98

1850

126

1900

165

1950

252

2000

607

2020

770


口的快速增加造成地球資源快速消耗,對自然界生物造成嚴重威脅。附表是全世界的人口數量變化;附圖為S型族群成長曲線。根據附表及所學判斷,下列有關人口成長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西元1200年全球人口成長仍在適應期 

(B)20世紀醫藥衛生進步使全球人口成長提早達到平衡期 

(C)人類屬於幼年死亡率低的第一型(凸型)存活曲線,使人口呈指數成長 

(D)從上表可判斷出全球人口年齡結構圖呈穩定型金字塔 

(E)18世紀工業革命後使用新的耕種機具讓糧食資源增加,是全球人口快速成長的因素之一

  :【龍騰版】基礎生物() 66-1族群與群集

解題概念:族群生長曲線

  AE


  (A)畫圖曲線(如附圖)可知,西元1200年人口還在族群成長曲線的適應期 (B)20世紀醫藥衛生進步使全球人口成長上升迅速,進入增長期 (C)由此圖無法判斷人類存活曲線 (D)由此圖無法判斷人類的人口年齡結構圖




15遺傳

有關遺傳與相關疾病,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2項) 

(A)紅綠色盲屬於性聯遺傳疾病 

(B)人類ABO血型屬於多基因遺傳 

(C)真核細胞轉錄作用發生在核糖體 

(D)孟德爾認為每一種性狀均由一對遺傳因子控制 

(E)有絲分裂中同源染色體聯會提供分離律的細胞學證據

  :【龍騰版】基礎生物() 44-1染色體與細胞分裂~4-3遺傳物質

解題概念:人類遺傳、細胞分裂、轉錄作用

  AD

  (B)屬複對偶基因遺傳 (C)發生在細胞核 (E)減數分裂才有同源染色體聯會



16遺傳物質

BrDU是人工合成的核酸,可被細胞吸收並使用為DNA複製原料,過程中與腺嘌呤配對。四位同學甲~丁依上述提出相關論述:

甲、BrDU是核酸,結構包括5碳糖、含氮鹼基與磷酸

乙、BrDU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排列於細胞中央時,被嵌入複製中的DNA

丙、BrDU與腺嘌呤形成配對,故在細胞複製DNA時取代尿嘧啶

丁、細胞完成某次分裂後給予BrDU,待再完成一次分裂後,則所有DNA只有單股含BrDU

何者為論述正確的同學?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丁 (E)甲、丙

  :【龍騰版】基礎生物() 44-3遺傳物質

解題概念DNA複製

  D

  :乙應改為「BrDU在有絲分裂間期DNA複製時,被嵌入複製中的「DNA」;丙應改為「BrDU與腺嘌呤形成配對,故在細胞複製DNA時取代胸腺嘧啶」



17演化

有關達爾文的演化論,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2項) 

(A)親代競爭力較強的性狀在後代族群中出現的頻率會提高 (B)達爾文提出天擇說時,未參考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C)愈常使用的器官會愈發達,且此優勢會遺傳到下一代 (D)當環境資源有限時,可經由突變提高優勢並增加個體數 (E)特有種皆是由不同地理環境的不同始祖演化而來

  :【龍騰版】基礎生物() 55-1生物的演化

解題概念:達爾文的演化論

  AB

  (C)為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說 (D)突變是隨機發生,和環境資源是否有限無關 (E)達爾文論述生物皆有共同的祖先



18生態系

附圖中甲、乙、丙是位於臺灣的3個森林實驗樣區內調查到的植物物種及數量分布。有關其所處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最正確?

(A)甲生態系為針闊葉混合林,此類型為臺灣特有的生態系 (B)乙生態系受到的人為干擾情況最嚴重 (C)乙生態系為臺灣海拔分布最高的生態系 (D)丙生態系的溼度高,位於海拔18002000公尺山區 (E)丙生態系為闊葉林生態,為三個生態系中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區域

  :【龍騰版】基礎生物() 66-3多樣的生態系

解題概念:不同生態系的植被樣貌

  E

  (A)非臺灣特有的生態系 (B)此圖無法判定乙生態系受到的人為干擾情況最嚴重 (C)乙生態系中有玉山箭竹,為高山草原生態系的植被,並非臺灣海拔分布最高的生態系(為高山凍原) (D)丙生態系的溼度高,為闊葉林,位於海拔5001800公尺山區



19生物量塔

附圖為臺灣某山區的生物量塔,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3項) 

(A)營養階層愈高,生物體型一定愈大 

(B)能量的流失主要以熱能散逸 

(C)呼吸作用與分解作用造成能量流失 

(D)每提高一個營養階層,約有8090%能量流失 

(E)每下降一個營養階層,約有8090%族群個體數消失

  :【龍騰版】基礎生物() 66-1族群與群集

解題概念:生物塔的特色

  BCD

  (A)營養階層愈高,生物體型不一定愈大,如草食性的大象,為初級消費者,但是體型很大 (E)於此圖無法看出下降營養階層與生物個體數目的關係



20生物科技

科學家經多年雜交選育獲得了具黑色斑紋的家蠶新品種。下列選項何者與黑色家蠶的培育技術原理相似? 

(A)以轉殖技術產生的抗蟲玉米 

(B)複製動物桃莉羊 

(C)以組織培養繁殖蝴蝶蘭 

(D)孟德爾豌豆試交實驗 

(E)殖入生長激素基因的鮭魚

  :【龍騰版】基礎生物() 44-4基因轉殖技術及其應用

解題概念:基因轉殖技術及其應用

  D

  :科學家經多年雜交選育獲得了具黑色斑紋的家蠶新品種,如此的方式應屬於人為的育種,與孟德爾作豌豆的試交實驗相同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