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OT生活技能訓練國小版教案:溝通技巧單元教學設計(五、六年級)

格式
docx
大小
50.35 KB
頁數
8
上傳者
洪筱晴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0-28,离现在 4 36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ILOT 生活技能訓練 國小版教案設計

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

設計者

陳彥冲

實施年級教學對象

五、六年級

總節次

2節課

單元名稱

溝通技巧

課程架構圖

練習傾聽對方的話,並且運用基本的溝通技巧

體悟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練習傾聽

認識溝通

第二節

請聽我說

第一節

比手畫腳

節次

學習活動與重點

對應之學習目標

溝通技巧


設計依據

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健康與體育領域

核心素養

總綱核心素養

面向:B溝通互動

項目: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面向:B溝通互動

項目: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E-B1

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

健體-E-B1

具備運用體育與健康之相關符號知能,能以同理心應用在生活中的運動、保健與人際溝通上。

主題

主題軸

2.生活經營與創新

F.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

主題項目

a.人際互動與經營

a.健康心理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2a-II-1 覺察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展現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態度和技巧。

2a-III-1 覺察多元性別的互動方式與情感表達,並運用同理

心增進人際關係。

2c-III-2 表現同理心、正向溝通的團隊精神。

3b-III-2 獨立演練大部分的人際溝通互動技能。

學習內容

Ba-II -1自我表達的適切性。

Ba-II -3 人際溝通的態度與技巧。

Ba-III -3正向人際關係與衝突解決能力的建立。

Fa-II-2 與家人及朋友良好溝通與相處的技巧 。

Fa-III-3 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與策略 。

議題融入

實質內涵

性別平等教育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E6了解圖像、語言與文字的性別意涵,使用性別平等的語言與文字進行溝通。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教材來源

改編自國小版LST生活技能訓練翻譯版+自編

教學設備/資源

器材、教學簡報、書籍

  1. 學生手冊

  2. 教學簡報

  3. 投影設備

教具

  1. 題條

  2. 比手畫腳題目卡

  3. 小白板(或紙張)

  4. 分組卡

教材包

學習目標

  1. 能透過體驗活動省思自己與他人的人際溝通方式。

  2. 能學習到正向的溝通方式,並在體驗活動中應用。

  3. 能練習與應用「被動傾聽」、「積極傾聽」的技巧。

單元主題介紹

兒童學習如何與人良好溝通後,可在幾個方面得到幫助。當他們與別人溝通情感時如果覺得舒服自在,則較容易能講出自己的問題,而比較不會訴諸酒精、香菸或藥物來「治療」自己。此外,有時候兒童之所以屈從於壓力而使用這些物質,只是因為他不知該講什麼話。當兒童的處境使他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時,溝通技巧將有助於賦予他拒絕的力量。單元課程內容將會介紹溝通的重要。讓學生學習傾聽的重要性,進一步認識溝通的概念,並且有機會練習積極傾聽和被動傾聽以及語言及非語言的一致性,讓兒童在人際交流中能夠更好的與對方對話。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學習評量

教具

備註

第一節 比手畫腳

利用比手畫腳的活動,體認到溝通並非只有口語上的方式,肢體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同時讓學習者知道溝通中語言與非語言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

【準備活動】

  1. 教師將學生分成六組(以內),一組4-6人。

  2. 準備溝通定義及分類題條、計時工具、題目卡。


  1. 引起動機

  1. 教師隨機點選一名同學至臺前,請該生照著自己的指令行動:(老師可自行發揮)

    1. 先口說,如:

  1. 請蹲下後把手舉高

  2. 眼睛先看左邊再看右邊

  3. 雙手比出小愛心

    1. 純動作(逐次提高難度),如:

  1. 指板擦再比自己(原意:拿板擦給老師)

  2. 指窗戶再揮手((原意:外面太吵了請關窗)

  3. 任指兩位同學(原意:這兩位請上台)

  4. 摀住鼻子(原意:口罩戴起來)

  1. 當學生執行有困難時,問問其他學生:老師和這位同學之間,出了什麼問題?

預設答案:他不理解老師的意思。

  1. 教師提問:從過程中,會發現我們兩人發生什麼樣的阻礙?

預設答案:溝通不良


  1. 定義溝通

  1. 什麼是溝通呢? (學生舉手發表)

  2. 教師將溝通的定義與目的揭示在黑板上


定義:溝通是向人說話、聽人說話、接收訊息,並讓講話的對象了解我們想表達的意思。

目的:分享想法、感受或資訊


  1. 教師說明:溝通的種類有兩種:

  1. 語言溝通:透過口說或文字等語言表達。

  2. 非語言溝通:以肢體表情及手勢等方式表達。

  1. 教師提問:怎麼樣才是有效溝通呢?

教學小提示

在訊息接受者與訊息傳達者對於訊息的理解是一致時,才能達到有效溝通。

  1. 教師總結

溝通是認識他人的方式,非語言溝通可能會傳達誤解,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又有高達65%~80%溝通方式,透過非語言模式完成。因此,只有在接受者與傳達者對於訊息理解是一致時,才能達到有效溝通。











5



















8











口語評量:能參與活動並具體說出自己的觀察
















口語評量:能依教師提問做出適切的回應

























定義及分類題條













【發展活動】

教學活動:比手畫腳

  1. 引導語

雖然生活中我們常用到非語言溝通,但卻很少留意自己如何進行的,因此,我們要來進行一場體驗遊戲──比手畫腳。

  1. 活動說明:

  1. 教師依組數準備題目(寫在紙卡上)

題目句式某地做某事

覺得 情緒

不想 做某事

例題: 老師 在 船上 釣魚

爺爺 覺得 難過

老師 不想 釣魚

  1. 各組派一人上臺,其餘組員背對講臺。

  2. 教師揭示題目給表演者及其他組同學。

  3. 遊戲開始:表演者在講臺上,不可以用口語、手語或唇語,只能用肢體語言將演示給同組組員猜。

1分鐘內答對,該組得2分。(計分於黑板)

  1. 倘若時間內未答出正解,可由表演者、老師指定或抽籤方式,派他組一名同學上臺支援表演。

1分鐘內答對,該組及支援組各得1分。

  1. 倘仍未答出,可由表演者改由口說(不可說出題目中的字),30秒內答對,該組得1分。

  2. 每組1次機會,結束後總計分數。


20
















實作評量:能遵守活動規則並積極參與活動









比手畫腳題目卡






【綜合活動】

  1. 給予獲勝組別及認真參與的自己一個掌聲。

  2. 教師提問:

  1. 活動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個片段?

  2. 你認為成功的組別,能成功傳達訊息的關鍵是什麼?

提示動作比較精準

  1. 面對自己或同學不能傳達正確訊息時,你看到他們有什麼反應?你當時心裡有什麼想法或感受?

  2. 從這個遊戲中,你對如何傳遞正確的訊息,有什麼樣的發現?

提示:只靠動作不容易完整傳遞訊息、每個人對動作的解讀不同也容易造成理解錯誤

  1. 教師總結

當人與人在互動相處時,造成彼此關係緊張或誤會衝突的主因,常是因為溝通不良。但要做好溝通不容易,所以要好好學習如何有效表達及傾聽理解。


7


口語評量:能依教師提問做出適切的回應



節 請聽我說

運用基本的溝通技巧,讓孩子練習傾聽及與人對話

【準備活動】

  1. 準備傾聽類型題條、教學簡報、聆聽類型分工牌。

  2. 課前可利用小日記、聯絡簿等方式,讓學生預先準備課程分享內容「最近想分享的事」(全長1分鐘)


  1. 引起動機

  1. 將全班分為兩人一組,AB兩人輪流1分鐘發言時間,與對方分享今天有關早餐的點滴,例如吃了什麼?味道及感受如何…

  2. 分享者手持一支筆,當作麥克風,1分鐘分享完畢後,筆(麥克風)再放下。

  3. 第一輪請A分享,B要認真聽A分享的內容,當有疑問、好奇、有趣等感受時,B也可以回應或接話。

  4. A分享畢,教師指派幾位各組的A發言:你認為他剛剛在聽話時,有認真的聽你說嗎?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的(不)認真?

提示認真眼睛看著對方、對內容感到興趣、聽不清楚會問……

提示不認真東張西望、一直插嘴、玩自己的東西……

  1. 第二輪請B手持筆(麥克風)分享,A要運用剛剛討論的結果認真聽B分享的內容,並適時回應或接話。

  2. B分享畢,教師指派幾位各組的B發言:你認為他剛剛在聽話時,有認真的聽你說嗎?哪些表現做得不錯?

  3. 教師統整:

認真傾聽對方發言是溝通的基本條件,要做到「傾聽」有以下兩種類型(揭示題條),並說明對應的傾聽行為:

被動傾聽:不講話,以表情、聲音或肢體讓對方看出你正在傾聽。

積極傾聽:用言語直接回應,適時表示接受、理解、 尊重、同理和鼓勵。

教學小提示──傾聽行為: (可搭配教學簡報)

*被動傾聽

  • 注視說話者雙眼

  • 身體稍微傾向和你交談的人

  • 以點頭或搖頭回應對方

  • 以適切的臉部表情回應

  • 簡單的以「嗯嗯」、「是啊」等單詞回應。


*積極傾聽

  • 注視說話者雙眼

  • 身體稍微傾向和你交談的人

  • 用類似「是喔,原來是這樣」、「我懂,你真的很……」之類的短句回應,或重述對方意思:「你的意思是……」、「你是說……」,表示自己掌握對方所說重點。

  • 鼓勵對方講出更多資訊:「請告訴我……」「你提到很刺激,可以多說一點嗎?」

  • 以語言鼓勵對方表達感受感覺:「我猜你一定覺得很……」 、「所以這讓你很……吧?」

  • 除非對方開口徵詢意見,否則請不要對談論內容發表評論。例如:「我覺得你這樣做不太好。」











10











口語評量:能依教師提問做出適切的回應

































傾聽類型題條






教學簡報


【發展活動】

教學活動:請聽我說

  1. 活動說明:

  1. 將小組重整為4人一組(不足者3人一組)。

  2. 請學生先想一想自己最喜歡的某個節目、遊戲、活動、旅遊經驗等,喜歡的原因與經驗,或是某段印象最深刻的回憶等。

  3. 每人抽取一張聆聽類型分工牌(發表者消極聆聽者積極聆聽者未專心聆聽者

  4. 在一分鐘內,發表者訴說經驗與回憶,其餘三人依照被動傾聽、積極傾聽及未專心聆聽的方式回應。

  5. 時間到,由老師依序唱名三種身份,發表者依此指出對應的人選。指認完畢,由另外三人揭示底牌,記下自己是否辨認正確。教師可邀請完全正確者分享自己辨別成功的關鍵。

  6. 「發言者」牌順時鐘方向傳給下一位,另外三張牌洗牌後亂序發給其餘組員。

  7. 依說明(4)(6)的次序,共進行四輪。


20






實作評量:能遵守活動規則並積極參與活動





聆聽類型分工牌




*可依狀況請學生將事前準備內容備作參考









【綜合活動】

  1. 教師依序提出討論題目,邀請學生回答

  2. 討論題目:

  1. 當你負責發表時,面對聽眾不同類型的反應,你的感覺是什麼?

  2. 發表時,你的目光會停留在哪位夥伴?為什麼?

  3. 當你負責被動傾聽與積極傾聽時,你的感覺是什麼?你覺得最困難的是什麼?

  4. 在傾聽練習的過程當中,你還發現什麼?

  5. 你在生活中,較常運用哪種傾聽模式?希望別人採用哪種模式聽你說話?

  1. 教師總結

有人想講話時,我們可以用積極傾聽或被動傾聽這兩種方式,要掌握聆聽的重要技巧,給予說話者尊重及良好的感受。

當人們可以善用傾聽,便能把溝通做得更好,生活周遭就可以少去許多不必要的紛爭,也更能達到思考及情感的交流。

  1. 課後練習:運用「練習傾聽」學習單,未來一週於日常生活中練習並記錄。


7











3





口語評量:能依教師提問做出適切的回應








練習傾聽學習單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