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鐘教案
單元名稱 | 聲音鐘 | 教學對象 | 國一學生 | |
教材來源 | 國中國文翰林版第二冊第一課 | 課程時數 | 50分鐘 | |
教材研究 | 1. 與舊時文化資源相聯繫:使學生認識舊時文化社會特有的聲音。 2. 討論這些聲音消失的原因。 | |||
單元目標 | 具體目標 | |||
教學目標 |
5. 培養形音義的讀寫能力。 6. 訓練語文表達力及聆聽能力。
養自己的愛鄉情操。
受力。
| 1-1能掌握本課題旨,說出文中把小販的叫賣聲比擬為時鐘,與作者的作息結合,顯現了時刻、日子、季節的推移,不僅刻畫了人們生活的樣貌也寄託了鄉土情懷。 2-1能說出段落大意。 2-1能說出本文的文意、句意及分析作法 3-1能辨別生字難詞及解釋。 4-1能發表居家環境的聲音景觀。 5-1能讀寫出生字難詞及解釋。 6-1能發表居家環境的聲音特色、對早期到近代小販叫賣聲改變的看法。 6-2能用聽覺做觀察、能說出自己一日的聲音鐘。 7-1能選讀作者文章,對寫作風格作深入 了解,增進閱讀興趣。 8-1說出本文的寫作特色。 9-1能選讀作者文章,對寫作風格作深入 了解,增進閱讀興趣。 10-1能發表生活中的樂趣或在平凡的生 活作息中找出樂趣。 11-1能將吸收到的資訊轉化為文字及內 在的真實感受。 12-1能以有聲來探討無聲,從親身收錄聲音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對鄉土的愛戀,及藉聲音描繪時序的流轉和聲音背後隱藏的生活面貌。 | ||
能力指標 | B-3-1-9 能養成主動聆聽及探索學習的能力。 B-3-2-5-2 能在聆聽過程中適宜反應,並加以評價。 B-3-2-9 能將聆聽的內容,加以系統紀錄。 B-3-2-10 能從聆聽中,啟發解決問題的能力。 C-3-4-10 能和他人一起討論,分享成果。 C-3-1-4-2能明確表達意見,並清楚表達情意。 C-3-3-6-2能在交談中,用詞恰當表現語言之美。 C-3-4-9-2 能提昇主動表達的能力。 E-3-5-5-1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F-3-1-1 能應用觀察的方法,並精確表達自己的見聞。 F-3-5-7 能將蒐集的材料,加以選擇,並做適當的運用。 F-3-7-2 能靈活的運用修辭技巧,讓作品更加精緻優美。 | |||
教學活動 | 1.引起動機: (1) 寶島美食饗宴:以圖片簡介臺灣小吃,如肉圓、豬血湯、芋粿、紅豆仔粿、蝦仁羹等。 (2) 民謠欣賞:認識〈牛犁歌〉、〈丟丟銅仔〉等曲目。 2.講解課文:教師讀講課文第五到十段。 3.生難字詞:教師進行字詞義解說及形音義辨析。 4.問答練習:教師提問文章意旨,請學生參與討論、回答問題。 5.課後作業:發下提問學習單,讓學生歸納要點、複習重點。 | |||
教學評量 | 討論發表、口頭問答、能專心聆聽、敘寫提問學習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