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國文《聲音鐘》單元教學教案(含認知、技能、情意目標與活動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43.5 KB
頁數
2
上傳者
頭前國中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1-19,离现在 1 27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聲音鐘教案

單元名稱

聲音鐘

教學對象

國一學生

教材來源

國中國文翰林版第二冊第一課

課程時數

50分鐘

教材研究

1. 與舊時文化資源相聯繫:使學生認識舊時文化社會特有的聲音。

2. 討論這些聲音消失的原因。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教學目標

  1. 認知方面

    1. 了解各段大意。

    2. 了解全文布局及文意。

    3. 了解生字難詞及注釋。

    4. 能說出自己生活環境的自然、人文特色。







  1. 技能方面

5. 培養形音義的讀寫能力。

6. 訓練語文表達力及聆聽能力。

  1. 培養閱讀與欣賞的能力。

  2. 培養寫作能力。







  1. 情意方面

  1. 體會作者對鄉土的愛戀情懷進而培

養自己的愛鄉情操。

  1. 體會生活中的情趣,培養生活的感

受力。

  1. 開展多元感知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2. 提供具體情境增強印象,使學生領會課文所要傳達的意旨。


1-1能掌握本課題旨,說出文中把小販的叫賣聲比擬為時鐘,與作者的作息結合,顯現了時刻、日子、季節的推移,不僅刻畫了人們生活的樣貌也寄託了鄉土情懷。

2-1能說出段落大意。

2-1能說出本文的文意、句意及分析作法

3-1能辨別生字難詞及解釋。

4-1能發表居家環境的聲音景觀。


5-1能讀寫出生字難詞及解釋。

6-1能發表居家環境的聲音特色、對早期到近代小販叫賣聲改變的看法。

6-2能用聽覺做觀察、能說出自己一日的聲音鐘。

7-1能選讀作者文章,對寫作風格作深入

了解,增進閱讀興趣。

8-1說出本文的寫作特色。



9-1能選讀作者文章,對寫作風格作深入

了解,增進閱讀興趣。

10-1能發表生活中的樂趣或在平凡的生

活作息中找出樂趣。

11-1能將吸收到的資訊轉化為文字及內

在的真實感受。

12-1能以有聲來探討無聲,從親身收錄聲音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對鄉土的愛戀,及藉聲音描繪時序的流轉和聲音背後隱藏的生活面貌。

能力指標

B-3-1-9 能養成主動聆聽及探索學習的能力。

B-3-2-5-2 能在聆聽過程中適宜反應,並加以評價。

B-3-2-9 能將聆聽的內容,加以系統紀錄。

B-3-2-10 能從聆聽中,啟發解決問題的能力。

C-3-4-10 能和他人一起討論,分享成果。

C-3-1-4-2能明確表達意見,並清楚表達情意。

C-3-3-6-2能在交談中,用詞恰當表現語言之美。

C-3-4-9-2 能提昇主動表達的能力。

E-3-5-5-1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F-3-1-1 能應用觀察的方法,並精確表達自己的見聞。

F-3-5-7 能將蒐集的材料,加以選擇,並做適當的運用。

F-3-7-2 能靈活的運用修辭技巧,讓作品更加精緻優美。

教學活動

1.引起動機:

(1) 寶島美食饗宴:以圖片簡介臺灣小吃,如肉圓、豬血湯、芋粿、紅豆仔粿、蝦仁羹等。

(2) 民謠欣賞:認識〈牛犁歌〉、〈丟丟銅仔〉等曲目。

2.講解課文:教師讀講課文第五到十段。

3.生難字詞:教師進行字詞義解說及形音義辨析。

4.問答練習:教師提問文章意旨,請學生參與討論、回答問題。

5.課後作業:發下提問學習單,讓學生歸納要點、複習重點。

教學評量

討論發表、口頭問答、能專心聆聽、敘寫提問學習單。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